第 209 章(1 / 1)

武侠世界大明星 殊彦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是司马光显露了对高大全的敌意,那她是绝对不会产生起复司马光心思的。

不过这件事情~事关重大,赵清影不敢独断专行,还是决定和自己的盟友商量一下。

她派人将林灵素带到御书房来,直接问道:“你对司马光了解吗?”

林灵素眼神微眯,沉吟片刻后说道:“司马光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十分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看得出来,林灵素对司马光的评价很高。

而事实上,司马光在人品方面,也确实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地方。

他真正为人诟病的,是政治。

赵清影关心的也是他的政治倾向。

“如果我要起复司马光为相,让他来做那件事情,你以为如何?”赵清影直接问道。

林灵素皱眉,司马光是一个大名人,所以他很多方面的喜好都不算秘密。

“官家,司马光在经学上弘扬儒术,力辟佛老,对佛道两家都很不满。他曾经说过‘佛道的微言大义不能够超过我的书,其中的荒诞我并不相信’。让他做那件事情或许可以,不过我怕他把道教一起灭了。”林灵素有些担忧。

赵清影摆手,给林灵素吃了一颗定心丸,“国师不必担心,大宋政令皆出自我手,只要我不盖上玉玺,他就算有心也无力去做。你也说他不喜欢佛教,那让司马光去灭佛,岂不是天作之合?”

灭佛,是的,就是灭佛。

林灵素和赵清影的交易,就是他帮助赵清影登上帝位,而赵清影则在江南范围内灭佛。

佛道之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比起国战更加恐怖,也更加残酷。

没有千年的王朝,却有千年的教派。

教派气运之争,少不了借助王朝大势。

在江南,道家占据绝对优势,但是以林灵素为首的势力,却依然不满~足。

他们要斩尽杀绝。

------------

199 我在城楼观风景(第四更)

蔡京是现在赵清影动不了的,因为过去这些年的经营,蔡京的党羽早就遍布朝野,围绕在他身边的关系网,足以瘫痪整个朝廷。

但是林灵素同意了赵清影的提议,而想要让司马光发挥作用,必然要给他一个宰相的位置。

所以赵清影将目标对准了包拯。

很快,包拯就被莫名其妙的罢相。

自他当上右相至今,加起来也没有多长时间。

在这个有限的时间内,包拯并没有做出太多的建树,但是也并没有犯过什么根本性的错误。

所以对于他的罢相,很多人都是极为懵逼的。

赵清影没有向任何人解释,紧接着就公布了对司马光的任命。

司马光成为了新任的右相,这让很多人恍然大悟。

论资历,论名望,论地位,司马光确实比起包拯更有资格做右相。

虽然很多人都极为同情包拯,但是看到是司马光接任,也就偃旗息鼓了。

司马光,他们惹不起。

至于包拯,只能是爱莫能助了。

这些人并不知道,其实赵清影之所以罢了包拯的相位,最主要的原因,只是因为包拯也曾经参与狸猫换太子翻案一事。

每一个亲历那件事情的人,赵清影都没有忘记。

女人的记仇心理是很强的,现在,轮到包拯接受她的报复了。

对包拯这种几乎已经位极人臣的公务员来说,最大的报复,就是让他的仕途搁浅。

赵清影并没有愚蠢的将复仇定为杀人,真正的复仇,是让对方承受最大的痛苦。

对于安乐王范中华这样的人,他最怕的就是死亡,那赵清影就赐给他死亡。

而对李师师,她的报复方式则是让她亲手杀死自己曾经相依为命的“亲人”。

现在,她又阻断了包拯的仕途。

她的复仇之路,才刚刚开始。

按照惯例,天子下诏之后,司马光是选择拒绝的。

文人大多矫情,三让三请是他们一直奉行的行~事风格。

赵清影也给足了司马光面子,而且还派天子专机,亲自将司马光迎回了汴京城。

高大全在城楼前,亲眼看到司马光出现在城外的机场。

而司马光出现之后,围观的群众发出震天的欢呼。

不可否认,司马光的人品魅力确实逆天,他在民间的声望,要超过蔡京十倍不止。

看着司马光向围观群众不断的挥手,好像一个天王巨星一样被所有人簇拥在中心,而朝中很多重臣都已经前去迎接,这种压力扑面而来,说不紧张是不可能的。

“如何?”蔡京问道。

他和高大全站在一起,在城楼上观风景。

虽然蔡京从前只是司马光麾下一个小兵,但是时至今日,任何人都明白,司马光重新入朝为相,和蔡京就注定了是死敌。

昔日的下属,如今却压自己一头,司马光能忍?

昔日的领导,如今重新杀了回来,蔡京会不警惕?

对于包拯,蔡京有足够的自信压制,所以他安坐相位。

但是对于司马光,即便是蔡京也不能掉以轻心。

而且他必须要表现出自己的强势,否则他旗下很多见风使舵的中立派就有可能倒向司马光那边。

不久之前,蔡京公开反对官家一事,已经让政治嗅觉敏感的人察觉到不对劲了。

现在官家和司马光摒弃前嫌,就证明了官家已经不再信任蔡京。

所以,今天来迎接司马光的人很多。

高大全看着城下熙熙攘攘的人群,眼中十分凝重,说话却极为轻松:“和司马相公比起来,蔡相不觉得羞愧吗?看看人家的人望,再看看你的人望?”

蔡京冷笑:“一心想做千古流芳的清官之人,才会在乎自己的名声。真正做实事的人,没有几个名声好的。王荆公也是毁誉参半,司马光却能够博得朝野称赞,可见其碌碌无为。”

高大全很奇怪的看着蔡京,蔡京这话说的很有道理,但是他奇怪,蔡京怎么有脸说出这种话的?

说到碌碌无为,还有比蔡京更加碌碌无为的吗?

蔡京被高大全看的老脸一红,强行争辩道:“老夫以前只是在蛰伏,司马光不一样,他是真的安于现状。”

高大全轻轻一笑,没有说话。

对司马光的为人,他也做过了解,知道蔡京所言不虚。

司马光执政生涯里,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废除了王安石的新法。

除此之外,别无其他。

即便大宋内忧外患,但是对于这种局面,司马圣人却并没有太多的解决办法。

在他的治下,大宋整体并没有前进,相反,在蔡京执政后,大宋的经济却有了小小的上涨。

对于这样一个人,高大全从内心里是拒绝的。

如果是太平盛世,那司马光会是一个很好的宰相人选。

但是现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