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有新名字啦(1 / 1)

我是墙头草的闺女[七零] 牛奶花卷 1842 汉字|6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三章 有新名字啦

  白三妮真没想到出声反对的居然是二伯娘,一时之间有些懵圈。

  懵圈的不只她一个,大家伙差不多全都盯着二伯娘了,想看她到底啥意思。

  二伯娘恨不得将自己埋起来,说话也是磕磕巴巴的,“家里活多,大妮她们得干活,女娃子上不上学…不碍事。”

  白大妮抹了把眼泪,也低下了头。

  白二妮带着哭腔,“娘,俺们上学也能干活。”

  白母顺着这话说道,“小军今年也四岁了,不用人看着了,就家里的鸡和猪,孩子们上学也不耽误挖野菜打猪草,小学放学早,有时候就上半天。”

  白三妮立马补充,“学校每七天还放一天假呢。”

  白爹看向白爷奶,“爹娘,我看这学得上,不能让外人看扁咱家。上次二爷还跟我显摆,他家小凤六岁就上学了,还受老师夸了。”

  队里有几家疼女娃的,互相就免不了有些攀比。

  要是谁家能将闺女嫁到城里,不,哪怕是镇上,那也是值得炫耀好些年的。

  所以白爷奶这么尽心尽力供白小姑,未必没有争脸的心思。

  这个道理白三妮略略思考就明白了,再次给亲爹点个赞,真的是每句话都不白说呢。

  果然这句话让白爷奶下定了决心。

  “上,都去上,咋滴也得把初小上完。”初小就是小学三年级。

  白奶奶讲完就盯着二伯娘。

  二伯娘低着头,仿佛从来没说过反对的话。

  白大妮兴奋的直抖,保证道,“奶,家里的活我不会落下的。”

  女娃子上学的事就算定下了。

  白爹又趁热打铁,“娘,咱家还得是您眼光长远啊!”

  彩虹屁不要钱的撒。

  白奶奶也没忍住笑了,谁不愿意被拍马屁呢。

  “娘还有件事也得您来。”

  拍完马屁,该说正事了。

  “大妮她们去上学了,老师在上面一喊白大妮答题,然后站起来仨。”

  白爹这么形象的一比划,笑了好几个。

  白大军乐嘎嘎的,“我们班也好几个妮,嘎嘎…”

  前湖生产队一大半都姓白,女娃子又都叫妮,重名率如何不高。

  在平时生活里为了区分甚至会加上他二叔家的大妮,三爷家的小妮等等。

  白爷奶也没忍住,跟着乐了。

  然后又都开始抓耳挠腮,起啥名呢。

  白爹适时开口,“爹娘,你们记得巧二姑不,她家小闺女叫淑敏,多好听啊。”

  白奶奶有些意动,“咱家仨呢?”

  那意思不好分,至于重名没在意的,反正不是一个姓。

  “淑慧、淑婷、淑华、淑娟、淑丹、淑萍、淑珍…”白爹一口气说了好几个。

  白奶奶立马道,“淑珍不行,和她小姑撞了。”

  白母偷么翻了个白眼,她还叫田芬呢,也没寻思不让叫啊。

  白三妮暗暗松口气,不枉她一下午的启发,她爹起的这些名字还都挺好听的。

  上辈子的名字就算了,她没那么执着。

  “三妮”这个名字…emmmmm……还是换个吧。

  趁着上学,改个新名字不是很应该的嘛。

  最后白大妮选了淑慧,白二妮选的是淑婷,她选了淑华,以后她的名字就是“白淑华”了。

  “娘,家里有没不要的旧衣服?”白母问白奶奶,“孩子去上学,咋滴也得给拼个书包吧,还有纸笔啥的。”

  白奶奶没好气的道,“没有,去哪找不要的旧衣服,我还想要呢。”

  想了想,从兜里掏出钱卷,慢慢打开,“一家给你们…三毛,回头给孩子们买纸笔吧。”

  不忘叮嘱,“你们可省着点用。”

  很是自然的忽略二房有俩学生。

  不过二房没人反抗,就更不会有人跳出来主持正义了。

  白大军、白珍珍都在那磨白奶奶要钱呢。

  白奶奶没办法,又舍不得骂心肝宝儿,一人给了一毛。

  白淑华一点不嫉妒,反正钱也到不了她手里,几口将菜粥喝光光,抹了把嘴,“大哥,能把一年级课本借我不,我想先学学。”

  她就没打算按部就班的上学,主要是时间不允许。

  还有近八年就要高考了,她是一定要参加的。

  她看过新闻,第一年高考人数虽多,但高考题目却简单。

  她又不是啥天才,重生了也没增智,题目简单正适合她啊。

  更别说第一届毕业生分配选择余地最大。

  这辈子她就想捧个铁饭碗,一辈子归国家养。

  逗是这么有志气!

  白大伯娘有些不乐意,“大军还要看呢。”

  白珍珍哼了声,“大军都三年级了,还看啥一年级书,别是将一年级的知识忘了吧。”

  显然白小姑是记仇了。

  白大军倒是很大方,“我不看一年级书,就是不知道扔哪了。”

  白奶奶直接吩咐白大伯娘,“晚上回去找找,给大妮她们用,还能省一套书钱。”

  虽然白大妮她们都有了新名字,可长辈们根本没记住,还是习惯叫之前的。

  大伯娘觉得婆婆省了钱=家里省钱=以后都是她儿子的,自然就不反对了,“我回去就找,肯定没丢。”

  生产队自己的小学,学费不用交,书本费还是要付的。

  “行了,都快黑天了,都回吧。”白奶奶发话了。

  二伯娘带着俩闺女很是自觉的收拾碗筷。

  白淑华拉着小弟跟着爹娘身后开溜。

  三房是没有煤油灯和蜡烛的,所以不存在晚间活动。

  好在冬天要烧炕,屋里的土炉子总有火,上面坐着大砂锅,不缺热水,泡个脚还是很舒服的。

  只不过这个洗脚盆还是洗脸盆,恢复两世记忆了,免不了有点别扭。

  不过该用还得用,矫情也要看实际条件啊。

  一家四口躺在热炕上,白小军白天骑大马(骑烧火棍)有些累了,很快就睡着了。

  白淑华也尽量放缓呼吸,偷听爹娘说话。

  白母,“孩他爹,我听大嫂和大哥叨咕想分家呢。”

  白淑华竖起小耳朵,是她感兴趣的话题。

  “她咋那虎呢,要是分家了,没有二嫂做饭、洗碗、洗衣服、扫地啥的,她不得都干啊。”

  白母语气带着满满的不理解。

  白爹猜测,“可能寻思爹娘跟着她们长房,爹娘手里有钱。”

  白母哼了声,“要是分家了,咱跟二房过。”

  白爹有些不能肯定,“还能这么分家么?”

  白淑华翻了个白眼,以为打扑克呢,还带打对伙的。

  她爹娘是真懒啊!无语了。

  转念一想又有点怪怪的,作为主角爹娘不是应该尽快分家,然后脱贫致富奔小康么。

  怎么到她爹娘这就不按剧本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