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8 章(1 / 1)

汉末风云之大夏帝国 雪恋1988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我而死,我感到非常惭愧,还有什么面目活在人间呢?”不几天,赵苞呕血而死。

在汉代,忠孝问题的意义与在今天很不同。今天的读者或许会要联想到“恐怖主义”或“民族大义”之类,但这两样,在那时都不存在。而重要的,是母亲被劫一事。古代,“孝”在价值观中的地位数一数二,陷父母于危境,甚至死亡,是不能考虑的事情。

类似的难题经常生,尽管不都如赵苞的处境那样极端。君权与父权,忠与孝,家与国,难道是天生的冤家?楚国直躬的父亲偷别人的羊,直躬去告。孔子认为这样不是正直,而“父为子隐,子为父隐”,才算正直。强调君权的韩非子不同意孔子,他还看到了孝与忠的不可调和,说“君之直臣,父之暴子也”,而“父之孝子,君之背臣也”。后世则有人说,在家为慈父孝子,在国必为贪官污吏,――你把公家的东西都搬到家里来,算不算一种孝顺呢?该怎样协调这些关系?

在春秋时代,家是高于国的。著名的管仲,一打仗就当逃兵,这样的行为也能得到原谅,因为,按鲍叔牙的解释,管仲不是胆怯,而是家有老母。伍子胥过昭关,借吴兵以伐父母之邦,来报私仇,当时的人觉得他是正当的,司马迁还赞扬他“弃小义,雪大耻,名垂于后世”。

秦汉以后,天平越来越往君权的方向倾斜。“忠”的概念生了变化。以前,“忠”的意义广泛,后来只指对皇帝及其家族的忠诚;以前是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包含双方的义务关系,后来变成单向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孝呢?汉人编了一本《孝经》,在里面,什么都成了孝,“孝者所以事君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这本书应该叫《忠经》才对。同样是汉人编的《礼记》,讲打仗不勇敢就是不孝。打仗勇敢固然很好,但这和孝有什么关系?――这是汉人在设法模糊忠与孝的冲突。

但这种冲突毕竟没办法给全抹掉。一方面,君主的统治是仿照父权建立起来的,把父权否认光了,君权何所依傍?另一方面,个人生活,家庭关系,都是如此强大的事实,怎能视而不见?所以赵苞的处境,依然没有一种两全的出路。刘邦说“幸分我一杯羹”,在汉代给吹捧为“不以父命废王命”。但刘邦是皇帝,赵苞不是,怎么敢那么说?

宋代的哲学家程颐,给赵苞出了个主意,说他可以先辞掉辽西太守,再以私人身份去鲜卑人那里赎回母亲。这个主意在实际中全不可行,而且也没有触到问题的实质。――不妨看另一个更鲜明的命题:假设君王与父亲都得了一种重病,而只有一丸药,只能救一人,那么,该救谁呢?

这个问题是曹丕提出来的。程颐肯定知道这个命题,但没有回答过。

忠孝冲突,揪扯了好几千年。孝,以及与之对应的宗法结构,是古代唯一能平衡中央集权的东西,但当君权越来越强大,“忠”越来越被强调时,与之颉颃的“孝”,也越来越添进些可怕的内容,――割大腿肉来给父母治病,这样的人,到唐代已至少有三十多位,到后世则更有刺心截肠、剔肝抠眼等等,十分恐怖。为什么会走到这样的极端?

------------

第三十六章 皇子与公主

也许问题不在于“忠”“孝”这些范畴本身,而在于缺少一种普遍的正义观,高于具体人际关系的价值。前面我只说“家国”、“忠孝”、“君父”,一直不曾说“公私”,就是因为古代几乎没有我们今天愿意称之为“公”的结构,家也是私,国也是私,――是的,它在很大程度上是统治者的私有之物。我们可以说“古代社会”,但得意识到那种“社会”并无清楚的边际,也无自己的价值体系。那种社会没有管理,像个战场,任由强者逐鹿,也任由“忠”“孝”之类的狭念像野兽一样不受羁束地驰骋冲突。

赵苞的故事随风传遍天下,“忠孝不能两全”由此而来。

后人也以一《满江红》对赵苞的一生进行了高度礼赞,其词如下:

满江红·赵苞颂

汉室危倾,鲜卑犯、涂炭中原。勇威豪、横空出世,玉柱擎天。临危受命戍边关,浴血沙场丧敌胆。胡虏怯,辽西筑雄关,黎民安。

骑射善,谋略玄;经纬术,世家传。举孝廉入仕、披肝沥胆。烽火硝烟兵百万,旌旗摇动奇功建。亲罹难,泣血全忠孝,千古赞。

曾炩知道,灵帝对他提起赵苞的事情,是因为他对曾炩是否忠诚还不能确定。

果然,灵帝问道:“爱卿,朕知道你是大汉子民的忠臣,是大汉社稷的忠臣,但是,你是朕的忠臣吗?”

曾炩毫不犹豫的回答道:“臣只知道,大汉的天下,只有陛下一个天子。”

曾炩的回答其实很模糊,不过,这话听在灵帝的耳中,却是非常的舒服。

曾炩看着灵帝的表情,他知道他获得了灵帝的认可。

太后容貌美丽,雍容华贵,神态温和,很难看出她已经四十多岁了。太后对曾炩很热情,说说笑笑,也没有什么架子,和蔼慈祥,她问了许多冀州的事。曾炩久居冀州,自然是清楚无比。太后在听说了冀州,特别是她的老家河间国的新变化之后,兴奋的说要找机会回去看看。曾炩心中苦笑,心说:我的好太后呢,你老人家还是安安心心的呆在洛阳城吧。你回一次家,不知道会耗费掉冀州多少的钱财啊!

对于这一对母子的捞钱的能力,曾炩是佩服无比的。曾炩知道,虽然太后看起来慈眉善目的,但是当她捞起钱来的时候,绝对是凶神恶煞一般的。

天子坐在一边,怀里抱着小董侯,嗯,也就是以后的汉献帝,不过此时他还是一个才四岁的小屁孩而也。万年公主刘萧偎依在他的身边。两个小孩见到曾炩后,神情都很兴奋,两双崇拜的眼睛自始至终就没有离开过他。的确,现在的万年公主也不过是一个**岁的小女孩儿。小孩子都有崇拜英雄的情节,曾炩是这个时候大汉国的大英雄,自然是深得他们的崇拜了。

万年公主虽然年仅八岁,却是一个罕见的美人胚子,其肤若凝脂,明眸皓齿,非常漂亮,举止优雅端庄,文文静静的,很惹人痛爱。小董侯是一个粉雕玉琢的可爱小男孩儿,他的眼睛很漂亮,亮晶晶的富有灵气。

万年公主听说曾炩武艺高强,缠着要曾炩教她武艺。曾炩头疼得很,这可是很难办啊!

灵帝给曾炩解了围:“萧儿,曾爱卿是戍边的重镇将领,那有时间来教你练习武艺啊!”

不过,小丫头显然不会就此罢休。不得已之下,曾炩只得说给她一本画有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