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80 章(1 / 1)

汉末风云之大夏帝国 雪恋1988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地出神,眼眸望着湖中倒影的月亮不时地叹息着,这一声声的叹息中彷佛隐藏着许多情结愁思。

随手捡起身畔的一粒小石子,投入湖中,叮咚一声在这寂静的夜中显得格外突兀。水波四面扩散开,搅乱了湖中月亮的影子,孙尚香的心也更乱了。

“可恶的混蛋”孙尚香低声骂道,语气中包涵着忧愁苦闷,还夹杂着一丝荡气回肠的情思。

“嗯,香香,你所说的混蛋不会是我吧?”一个让孙尚香魂牵梦绕又非常恼火的声音在身后突然响起。

孙尚香惊得跳了起来,一只脚不小心踩到边缘青苔处,一滑,身子登时不稳,向荷塘里滑去,孙尚香不由得惊呼一声。

曾炩见此情景,猛地一惊,自然而然急忙冲上前去,想要拉住已经失去平衡的孙尚香。

当曾炩的手掌握住孙尚香的纤手时,孙尚香竟然猛地一惊,整个人一愣,任由身体往湖中重重地滑下去。

在这一瞬间,两人的目光凝定着对方,孙尚香那幽怨而又情深的眼神让曾炩感到了震撼,孙尚香凝定着眼前这个偷去她芳心的可恶男人,各种各样的情绪充塞在胸间,忘却了时间忘却了空间。

随着哗啦一声大响,两人相拥在一起一同掉进池塘中,溅起好大一团水花。这情景还真是浪漫啊

曾炩先从湖中露出头来,急忙四下搜寻,却不见孙尚香的身影。

“香香,香香……”曾炩叫了起来,语气中显得有些焦急,同时四下寻找。站在远处的一名无极卫拿不定主意地问身边的同伴,“咱们是不是过去帮忙啊?”另一名无极卫摇头道:“这恐怕不好吧再说,以王妃的武艺,怎么样也不会在一个小湖中出事吧”

曾炩在湖中找了片刻,仍然没有现孙尚香的身影,不禁更加焦急了,当即便想扬声喊人。

就在这时,在曾炩面前不远处,孙尚香缓缓地从水中露出头站了起来,随着轻盈的水声,孙尚香披着银纱般的月色,水珠如短线的珍珠般从湿漉漉的头上滚落下去,这一刻的孙尚香展现出一种令人震撼的凄凉的美艳。

曾炩愣住了,他不知该说什么好。

孙尚香面露凄苦之色,轻声道:“你真的这么在乎我吗?”

曾炩将孙尚香抱进怀中,没有说话,在这一刻,所有的语言都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孙尚香猛地挣扎了一下,但没有挣脱,贝齿轻咬着红唇,眼眸中的神情非常复杂,不过却比刚才软化了很多。

------------

第四十二章 长安风起

第四十二章长安风起

大汉建安三年(公元198年),九月,长安。

大汉内阁总理府。

夜已经很深了,陈群依旧伏案阅卷,没有丝毫的倦怠之色。自从曾炩在受封夏王,卸任内阁总理,陈群出任大汉内阁总理以来,他殚精竭虑,日夜操劳,四十岁不到的他已经鬓角隐见白丝,额头上的皱纹也越来越多,昔日高大的身躯也日渐清瘦。

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屋外传来。陈群眉头微皱,放下了手上的竹简,抬头向房门方向望去。

王凌推开门,三两步走近陈群,神色颇为紧张,“大人,贾诩大人请你急赴朱雀殿,说有要事相商。”

“夏王出事了?”陈群骇然变色。

“应该不是,我估计是南阳战场出事了。”王凌小声说道,“我昨天到内务部,听张昭大人说,太史慈将军攻击邓县受阻后,随即大量调集南阳和司隶守军南下,说是要准备攻打襄阳。此时南下打襄阳比较冒险,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陷入叛军包围,所以贾诩大人和荀攸大人急告太史将军,请他不要冒险,还是稳扎稳打,继续围攻邓县为上策。但太史将军很自负,大概在送出奏章的同时就已经率军南下渡汉水攻打襄阳了。”

陈群焦虑不安,不置可否地点点头,“备车,快,快……”

马车疾驰在宽敞的大道上,十八缇骑左右保护,向未央宫飞而去。

陈群斜靠在车座上,把自己掩藏在黑暗里,双目紧闭,脑子里全都是太史慈,全都是南阳战场。

这是一场不该打的仗,但随着朝廷修改对外策略,一直被压制的朝堂矛盾终于爆了。为了缓和和转移朝堂上越来越激烈的矛盾,朝廷不得不动了这场南阳之战,而始作俑者就是自己。

去年五月,远在西域的夏王和边郡文武大吏要求修改对外策略的联名奏章,说明边郡和大漠上的形势很危险,西北两疆不能稳定,朝廷就无力南下平叛,这是血的事实。为了确保中兴大业能够顺利推进,朝廷被迫提前修改对外策略。

随即,陈群提出了五个修改建议。一是逐步迁移外族进入边郡居住,引导和帮助他们改畜牧为农耕,在一段时间内或者灾荒之年给予减免赋税,并在此基础上慢慢实施‘离散部落’之策,争取在几代人之后,甚至几百年之后,把迁入边郡的外族人全部纳入大汉户籍。

二是重用外族人,尤其是边郡各级府衙,其府内掾属必须征辟一部分外族人管理外族事务,以赢得外族的信任和忠诚,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把一批外族权贵迁移到京城或者其它大城居住,把他们纳入士籍,融入大汉。

三是边疆戍边,要倚重一批外族将领,边郡士卒也尽可能从外族部落中征募,以减少中原人的北迁,缓解因为汉胡杂居给边郡造成的诸如草场、田地、习俗等等各种矛盾,让杂居各方逐步建立起信任,并在此基础上慢慢推行诸如通婚等等有助于各族之间加快融合步伐的律令。

四是在各外族单于庭、王庭设立学宫,置明师,让各族王公权贵、大小领们的后代从小就说大汉话,写大汉字,读大汉书,长大了到帝国大学再深造,通过试经(考试)的优秀者可以入仕为官。到边郡授学的明师从帝国大学诸生中择优录取,三年一换,回朝后予以重用。

五是赈济制度,这是确保西北两疆和大漠稳定的基础。陈群的赈济制度不是单方面的无偿馈赠,而是朝廷和外族,和边郡百姓共同预防和抵御灾患。边郡建官仓,官仓囤积的谷粟一部分由各地“入粟拜爵”的富豪运送,一部分由朝廷运送,一部分由当地府衙筹措。边郡建马政,朝廷投入钱财,并利用边郡和大漠上的各外族战马、牲畜、草场等等,和各外族一起圈地养马,养牲畜,以备战争和灾患。

陈群对外策略的原则就是“征伐和安抚”,但他偏重安抚,而且很多政策都是几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