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68 章(1 / 1)

汉末风云之大夏帝国 雪恋1988 2000 汉字|14 英文 字 2个月前

围攻阳夏半月之久毫无寸进,但是在他不惜代价、猛力攻城之后,仅仅是两天时间,吕布的兵锋就已经抵达扶乐,自己南返的道路就此断了。

所谓破屋又遭连夜雨、漏船偏遇打头风,正在和高柔对垒的太史慈突然折向东北攻击前进,在五天之内连续攻克许县、新汲、辰亭、绪丘城、鄢陵、尉氏和扶沟,这一连串的动作让曹操甚至没有来得及反应。

到这个时候,曹操才总算是明白了为什么太史慈和吕布是北疆排名曾炩之下的第一和第二的武将,即使是在前面以三万大军拖住几方二十万大军整整十天的关羽,也是排名这两人之后。

曹操算是明白了,之前二人在颍川战场和陈国战场的进境缓慢完全是为了迷惑自己,让自己放心留在陈留的幌子、要是按照二人如今的表现,吕布早在十天之前就已经攻克了阳夏和扶乐,而太史慈也至少能够提前好几天在颍川和南阳战场取得胜利。

不过,这样一来,北疆军相互之间的配合,却是会出现一些失误,那就是太史慈并不能跟上另外三个方面的步伐,自己肯定能够率领大军从扶沟、新汲方向撤回汝南。(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

如今,自己再次陷入孤立无援的窘境。

在汝南的西方,王凌率领两万大军,缠住了黄忠、文聘和曹洪;司马懿在临颍方向率领两万大军虎视眈眈,让洇强的高柔也是不敢动弹;在城父方向,高顺的两万大军同样使得李通和夏侯恩的大军对救援自己的有心无力;在陈国南方,徐庶率领两万大军吞并固陵聚,将夏侯渊的大军和自己割离开来。

曹操慨然长叹:曾炩还真是看得起自己啊

如今,自己在陈留的兵力,不过是五万人。但是看看,对着自己虎视眈眈的北疆军有多少曾炩率五万大军在北方,张飞率领五万大军在东方,太史慈率领五万大军在西方和西南方,吕布率领三万大军在南方,这一圈足足有十八万北疆军

八月初五,十八万北疆军齐聚圉县城外。

在前面的几天之内,曹操见逃脱无望,只得下令大军尽最大努力加固圉县的防御。五万大军忙活了五天,圉县的防御力量增强了不少。

到现在,曹操只能是死守待援了。他希望汝南各部大军能够战胜和他们对阵的北疆军,然后前来救援陈留。曹操没想到逃,这也是因为他根本没有逃出去的希望,周围的十八万大军,竟然有十一万北疆铁骑这样的兵力,让他根本上升不起逃的念头。固守陈留还可能有一丝坚持下来的希望,要是弃城而逃,只会城外北疆军铁骑铁蹄下的一堆烂肉。

八月初七,北疆军向圉县城起了全面攻击。

战场上,北疆军部署了三百门火炮,五百台重型、中型、轻型投石车,一千台各型床弩,一万张强弓,武力惊人。

在震耳欲聋的战鼓声里,在几十万将士、民夫们的呐喊声中,密密麻麻的炮弹矢石冲上了天空,一时间战场如海啸一般,惊天动地,气势恢宏。

北疆军持续轰击,炮弹、矢石如狂风暴雨,猛烈无比。

战鼓狂擂,低沉而猛烈的鼓声响彻了十里战场,震撼了无边无际的天穹。

战旗狂舞,五彩缤纷的旌旗掀起了层层骇浪,波澜壮阔。

北疆数十员将领、谋士欢呼起来,十几万将士吼叫起来,几十万民夫们吼叫起来。巨大的叫喊声汇成了滚滚惊涛,一阵阵炸响在天地之间,山崩地裂。

所有人都在这一刻深切感受到了大汉无坚不摧的力量。

城内曹军隐而不,悄然无声。

曾炩皱起了眉头。

太史慈、吕布、张飞等人的神情也是非常凝重。

圉县城上远射武器之所及便是城防的边缘地带,城内也有投石车,这个边缘地带至少在两百步到三百步之间。但城内曹军很自信,在距离城墙两百步的地方才开始挖掘护城壕。两百步的范围,也就是城内投石车、床弩可以有效射击的范围。

护城壕宽约五十尺(大约为今十二米),深二十尺(约今五米),壕内铺设长短不一的竹刺、木刺。这种护城壕有五道,北疆军想在曹军猛烈射击下,顺利攻到护城河,需要付出很大代价。

五道护城壕之后,就是护城河。护城河宽约十五丈(约今三十五米),这是北疆军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

护城河距离墙根还有四百五十尺(约今百米)。在护城河之后,还有一道更宽的护城壕。这道护城壕上设有转关桥。这种桥只有一根梁,梁的两端伸出,架在壕沿的横木上,当敌人行至桥上时,拉动机关使横木缩回,桥面便会翻转,令敌坠入壕内。

这道护城壕之后是瓮城和冯垣。瓮城是主城门外的半座小城,墙高七十尺(约今十六米)。瓮城城门偏设,当城门遭到敌军攻击的时候,城楼上的守军也能射杀攻城敌卒。敌军一旦攻破瓮城,同样会陷入守军居高临下的四面夹击之中。冯垣是用泥土夯实的矮墙,高约十五尺(约今三米多),守军伏在矮墙后,射杀翻越护城壕的敌卒。

在冯垣之后,就是拒马带。这条拒马带宽有十尺到二十尺,主要是阻挡敌军架设云梯。在守城士卒出入的地方,拒马和鹿砦都埋得比较浅,以方便守军移动,并加以显要标志,让城墙上的守军重点防范。

拒马带之后就是城墙根了。又高又陡的城墙虽然不利于敌军攀爬,但也是城上守军的射击死角。然而,曹军在城墙上修筑了大量的“马面”和楼台,弥补了这一缺陷。

马面突出城墙外侧,与城墙合为一体,守军可以居高临下射击,消灭城下死角里的敌军。马面上设有可供士卒休息的战棚,战棚四周有木桩围护。这种防御设施过去只有边塞要隘和边郡大城才有,但袁绍竟然把它应用到洛阳城的防护,这让北疆诸将大为惊讶。

修筑马面的工程显然大了一点,叛军在延墙上按照正常防御办法,修建了大量临时楼台。

楼台的作用很多。虽然圉县城的城墙顶部很宽,一般在五十尺到七十尺,足够守军灵活自如地机动和战斗,而且延墙两侧的女墙又高又厚,尤其是外侧女墙,都开有密集的外宽内窄的射击孔,城角也还建有坚固的角楼。但这些防守设施在战时根本不够用,必须添置临时楼台。

在延墙上,曹军军每隔两百五十尺(约今六十米)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