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63 章(1 / 1)

汉末风云之大夏帝国 雪恋1988 2000 汉字|14 英文 字 2个月前

长安,可以彻底改变大汉的立国根本,而在这个具有强烈攻击性、强烈进取心的立国根本的影响和推动下,大汉的治国策略将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而大汉的军队也将保持持续的更加强悍的武力,大汉将在这个强悍武力和崭新的治国策略的拱卫下,迅走向中兴,迅雄起。

当大汉定都长安之后,当大汉的立国根本生变化之后,大汉的权力架构随即生变化。而这个时候,朝堂上的权力平衡势必要被打破,但这种打破是在权力架构迅膨胀基础上的打破,不但北疆系士人的利益得到了保证和展,关、洛士人也能从中受益,这是一种只有胜利者,没有失败者的权力再分配,皆大欢喜。

天子彻底听懂了蔡邕老大人的中兴构想,他已经知道如何应付眼前的局面了。

天子召集所有在无极城的朝中重臣议事,当他提出定都长安的奏议时,所有人都惊呆了。

如果定都长安,朝廷就要马上开始拟定建都的详细方案,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朝廷诸府的扩建。长安是京都,长安是治理大汉万里疆域的权力核心,朝廷诸府的构架要大大膨胀。现在的无极城朝廷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虽然架构上很齐备,但远远没有达到一个治理万里疆域所需要的朝廷规模。

朝廷扩建,需要官吏,关、洛士人的入朝成了一件非常迫切的事。

在关、洛士人中,影响力最大的是关中扶风的马阀和士孙家,关西的杨阀。要想重新得到关、洛士人的信任,必须把扶风马阀的马日磾和关西杨阀的杨彪老大人请出来,赦免士孙瑞和其宗族的罪责,恢复士孙家的地位。

但这些事情牵扯太大,此事必须先征求大元帅的意见。天子请长公主把士孙欣送到行辕,就是想让大元帅亲自出面解决此事。士孙家的事如能妥善解决,马日磾和杨彪必能重新入朝,而关、洛士人入仕的事也能顺利解决。

赵风目瞪口呆。他到江东转了一圈,朝中却生了如此惊天动地的事。

“定都长安一事关系到社稷命运,需要惧重对待,仔细商议,所以目前只有极少数的朝中重臣知道此事。”王昶看看赵风,笑着说道,“我现在告诉你,不算泄漏朝廷机密吧?”

------------

第一零九章 迁都之争(三)

第一零九章迁都之争(三)

赵风心神还沉浸在震骇之中,没有理睬王昶的调侃。

“内帐里还有一位侍女,也是从宫中出来的?”赵风答非所问。

“对,她也是宫中一位女官,是侍奉长公主的。因为戴霜夫人最近身怀六甲,长公主就让她在大元帅府照顾戴霜夫人。这次她和士孙欣一起到中原,估计也是戴霜夫人的主意,因为她是北疆郭阀的人。”王昶看了他一眼,笑道,“是不是很漂亮?伯虎兄是不是动心了?”

“郭阀的人?”赵风愣了一下,“她叫什么?我在无极城怎么一直没有听说?郭阀家里如果有这样的美女,早就嫁出去了,怎么会进宫?”

“她叫郭瑞。她父亲是前南郡太守郭永,和郭蕴、郭策都是一家人。郭永夫妇早逝,她和几个兄弟一起生话。黄巾军杀进太原那一年,全家遭劫,只有她一人幸免于难。她当时只有四岁,混在流民中颠沛流离,辗转流落到上党郡,被当时的黄巾军领杨凤大人收留做了一个婢女。前年郭蕴大人到杨凤家做客,看到郭瑞和自己逝去的弟妹非常相似,于是问了两句。郭瑞在全家罹难的时候虽然年纪很小,但还记得自己父母兄弟叫什么名字,过去住在什么地方。叔侄因此相遇。郭蕴大人欣喜若狂,马上带着失散了十几年的侄女回家了。”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赵风感慨万分,“世上还有如此巧合的事。那她怎么又进宫了?”

“前年年底,长公主下旨在无极城门阀士族家中挑选未婚女子到官中为侍。郭瑞未婚,当然也在候选之列,结果给选中了。”王昶叹了一口气,“郭蕴大人无计可施,只好找到戴霜夫人,希望通过戴霜夫人的关系,把郭瑞早点从宫中弄出来。所以,这一次夫人跟随大元帅南下,就把她带来了。”

天子定都长安之策在无极城遇到了巨大阻力,他不得不向曾炩求援。(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好看的小说)

行辕内的议事是唇枪舌剑,大臣们各不相让,就定都长安的事展开了激烈争论。

曾炩保持沉默,他自始至终没有表任何意见。按照他的本意,是不希望迁都长安的,因为他的根基在无极城。但是,为了大汉国的未来,也是为了他的理想,迁都长安却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地域的限制,在这交通不便的东汉末年凸显无疑。要是在交通便利快捷的后世,整个地球都成为一个地球村的时候,都城的位置就没有那么重要了。

五月中,曾炩派人把自己的老师郑玄和襄楷大师请到了行辕。两位大师对朝廷有意定都长安一事早有耳闻,他们和无极大学的很多大儒名士也私下议论过。这时听到曾炩主动征询意见,随即把“五德始终说”搬了出来。

曾炩本来很反感这一套,但是这个时代却是很盛行,无奈之下,曾炩也只得以此来作为自己的武器了。

当年光武皇帝定都洛阳,也是遭遇了重重阻力,最后无奈之下拿出了“五德始终说”说服了满朝文武。

邹衍的“五德始终说”认为五行相生相克,五行又配之五德,每一个朝代都代表其中一德,如黄帝尚土德,夏尚木德,殷尚金德,周尚火德,秦尚水德。五德循环往复,朝代便兴亡绝续。本朝高祖皇帝时,用大臣张苍之议定为水德,孝文皇帝时用大臣贾谊、公孙臣之议,草定为土德。孝武皇帝依据鸿儒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篇》中提出的三统说,确立汉为土德,并写入汉律。

本朝大儒刘向、刘歆父子根据《周易说卦》中“帝出乎震”一语,按照五行相生原理重新排列古史次序。在《世经》一书中,他们从神农、黄帝开始推算出汉为火德。王莽篡汉时,就是依据《世经》的说法,认为汉为尧后,为火德。王莽为舜后,为土德,依照五行相生之理,土德要取代汉的火德,意在重演尧舜禅让的故事。

光武皇帝中兴后,于情于理都不好说自己的朝代是土德。为什么?因为此刻的土德,已经代表了王莽篡汉的动荡年代,遭人仇恨和唾弃,无论如何不能用。

光武皇帝是汉室后裔,中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