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85 章(1 / 1)

汉末风云之大夏帝国 雪恋1988 2000 汉字|11 英文 字 2个月前

声侵入了每一个生灵的骨髓。

杀声冲天而起。

数千名民夫齐声高呼,用力拉动拽索。三十台投石车同时威,装满了石油的瓦瓮腾空而起,直冲黑暗。

北疆已经很少用火油了,在两年前,曾炩带着人,在华北平原上成功的掘出了一口简易油井。不过,没有石油提炼设备,就只能将其用于战争中的消耗品了。

“恍当……”城楼上的瓦瓮破裂声不绝于耳,守城士卒们惊惶的叫喊声此起彼伏,隆隆的鼓声惊骇不安,时高时低、断断续续的声音显得斗志低迷。

投石车抛射的度越来越快,城墙上瓦瓮碎裂的声音越来越密集,守城士卒们惶恐的叫声却渐不可闻,报警的鼓声也渐渐稀落下去。

几十斤的石块被抬到了投石车的铁窝上。一名士卒在石块上浇上石油,一名士卒放火点燃。

“放……放……放……”

一团团燃烧的火球就象从黑暗里突然呼啸杀出的噬人怪兽,一个个张牙舞爪,气势汹汹地扑向了西城。

典韦高举马鞭,兴奋地连声狂吼,“擂鼓……擂鼓……”他难得上一回前线,现在曾炩的身份不同了,连带他这个亲卫将领也变了。

城下霎时鼓声如惊雷轰鸣。

上万支火把几乎同时点燃,战场顿时亮如白昼。

三千名弓箭手列阵而立,手中长箭就着燃烧的火把点燃了裹在箭头上的油布。

“放……放……放……”

长箭厉啸而去。漆黑的夜空上立时出现了一片火红色的星海,绚丽夺目。

西城北城楼在瞬间陷入了火海。

高大的二层木制城楼转眼被大火吞噬,滚滚浓烟直冲云霄。城墙上烈焰腾空,士卒们狼奔豕突,夺路而逃,惨厉而无助的叫号响彻了黑夜,让人不寒而栗。

典韦挥手狂呼,“传令,东城彭烈,西城徐岩,立即攻城,攻城……”

西城城内火光冲天,喊杀声铺天盖地。

“哐……”书房的门被门下督贼曹陶义用力撞开。

一股难闻的焦糊味随之冲进书房,城内震耳欲聋的杀声直涌而入。

“大人,北疆军杀进来了,快走吧。”

阎圃伏案疾书,仿若未闻,连头都没抬一下。

“大人,快走吧。”陶义不待阎圃回答,回头对着门外的卫士连连挥手,“快,把大人带出去,快……

“不用了。”阎圃抬头看看陶义,摇了摇头,“我不走。”然后继续低头写信。

陶义急得团团乱转,跑到阎圃身边大喊大叫,“大人,下官求求你了,快走吧。趁着现在城中混乱不堪的时候,我护着你杀出去,迟了就来不及了。”

“你们走吧。”阎圃放下笔,拿起墨迹未干的书简轻轻吹了一口气,“你们目标小,容易逃出去。”

“大人……”陶义苦苦哀求道,“大人,你和我们一起走吧。下官和兄弟们誓死保护你杀出去。”

激烈的杀声越来越近,流矢射中屋顶的声音清晰可闻。

阎圃脸色一沉,用力推了陶义一把,“快走,快走。北疆军未必会杀我,但这封信送不出去却会误了大事。”他是想让陶义他们逃出城,将信送给张鲁。只是他哪里知道,此刻的张鲁是自顾不暇,南郑城也是摇摇欲坠。

陶义见阎圃心意已决,遂不再强求,和一帮卫士们跪地告别,匆匆而去。

阎圃站在屋檐下,目送众人的身影消逝在黑暗里,久久不动。

“轰……”一声巨响,府门轰然倒塌。北疆士卒象潮水一般杀了进来。

大汉国初平二年八月十四日夜,北疆军几乎在同一时刻攻破了张鲁割据的最主要的两座城池——南郑和西城。

------------

第五十六章 夜袭(一)

第五十六章夜袭(一)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在蜀道上,在宝成铁路(宝鸡至成都)和阳安铁路(阳平关至安康)的交汇处,有一个小镇叫阳平关,又称做阳安关。北边是秦岭山脉,南面是大巴山、米仓山,嘉陵江依镇而过,把小镇老街与火车站分成两块,雄伟壮观的嘉陵江大桥象一条彩带又把他们紧紧系在了一起。子龙山巍然座落在江边,据传说当年赵子龙在此镇守练兵。老街面对嘉陵江,背靠鸡公山(又叫击鼓山,在不远处又一村叫擂鼓台),有山有水。站在子龙山上看江对面的鸡公山,就象雄鸡的头冠挺立,翠绿的山体把他装扮的更加漂亮。

这是后世的阳安关。

古阳安关,又名白马城、尽口城,始建于西汉,位于今陕西省勉县武侯镇莲水村。北依秦岭,南临汉江和巴山,西隔咸河与走马岭上的张鲁城遥遥相对,雄踞于西通巴蜀的金牛道口和北抵秦陇的陈仓道口。与汉江南北的定军山、天荡山互为犄角之势,是汉中盆地的西门户,同时也是巴蜀通往关中的北端前沿,地理位置十分险要。进利于攻,退可以守。晋人张荟《南汉记》载:“蜀有三关:阳平、江关、白水……”,而《隋书》地理志则对古阳平关的军事战略地位描述得更为详尽:“西控川蜀,北通秦陇,且后依景山,前耸定军、卓笔,右踞白马、金牛,左拱云雾、百丈,汉、黑、烬诸水襟带包络于其间,极天下之至险。蜀若得之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将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开扩土地;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因而,古阳平关自古就被视为“蜀之咽喉”、“汉中门户”,才有了人们“汉中最险无如阳平”的感叹。

正因为阳平关有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因而各时代众多的英雄豪杰,历史巨人都曾在此或以文韬武略,或用金戈铁马演绎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历史活剧。尤其是三国时期,蜀、魏的帝王将相用尽谋略的争夺之战,更为古阳平关平添了许多神秘,使之名扬四海。

东汉灵帝末年,益州牧刘焉阴谋割据巴蜀,遣张鲁为督义司马,攻打汉中。张鲁率兵自成都北上,沿剑阁栈道出古百牢关,到达沔阳(今勉县)。先从阳平关打开缺口,并筑寨堡于西侧的走马岭,随后,南渡沔水(今汉江)占领定军山,北面夺取天荡山,杀死汉中太守苏固,从而占领整个汉中,自封“汉宁郡王”,时至曾炩率领大军攻破南郑和西城,张鲁统治汉中长达六年。

南郑城破之日,阳安关仍在张鲁弟弟张卫手中。

南郑城破,张鲁也很光棍的投降了,并爽快的答应了和北疆合作。

这主要也是张鲁和刘璋苦大仇深的缘故。毕竟,张鲁的老母亲都死在了刘璋手里,张鲁岂有不报仇之理?以前,他的实力不够,想攻打刘璋也不行。现在,虽然他的势力烟消云散了,但是他投靠北疆,而北疆正要南下攻打刘璋,也算是为他报仇了。

张鲁给自己的弟弟张卫写信,让他马上向北疆投降,并配合北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