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21 章(1 / 1)

汉末风云之大夏帝国 雪恋1988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杨奉大礼跪拜,“陛下,太师大人即将进官,臣奉命统率虎贲、羽林戒备皇宫。”

马宇浓眉微皱,不满地说道:“太师大人不过是进宫觐见陛下而已,你用得着摆下这么大的排场?你惊吓了陛下。”

天子听说太师回来了,心里一松,立即把脑袋从马宇的胳肢窝下伸了出来,“太师大人回长安了?”

“陛下,太师大人昨天下午冒雨回到了长安。他听说陛下龙体欠安,今日一早即来进宫见驾。”

天子僵硬的身体慢慢放松,“好啊,朕很长时间没有看到太师大人了。”接着他看看四周密密麻麻的卫士,胆怯地说道,“杨爱卿,朕这里很安全,不要这么多人。”

杨奉神情一紧,眼里立即露出了一丝不安,“陛下,这是太师大人的命令。太师大人一再嘱咐,务必要臣保护好陛下。”

天子眉头微皱,正要说话,马宇突然弯下腰,俯耳低声说道:“陛下,这些人是司徒大人的亲信。”

天子猛然醒悟,急忙拉着马宇的手,匆匆回到书房。

书房门轰然关闭,一队卫士随即站到了门外。

李肃和樊稠以及亲卫带着重伤的董卓回长安城的时候,却现长安城的城门敞开着,但是城门口却是一个守卫也没有。

李肃神色大变,说道:“城中有变,大家随我去军营。”

一行人匆匆朝军营而去。

司徒府。

听着从远处传来的战鼓和号角声,司徒府内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惶惶不安的中军校尉董璜接到金准的急报后,心急如焚,带着两千虎贲向皇宫急奔而去。

大部分公卿百官都不知道出了什么事,一个个在大堂上议论纷纷。

这时,司徒府的大门突然关上了。

大臣们更加惊骇了。难道北疆军杀到了长安城下?又或者西凉叛军直逼京师?

太尉杨彪、司空淳于嘉、太仆鲁馗、大鸿胪周奂等大臣神态安详,依旧坐在一起高谈阔论。

皇甫嵩大步走进书房。

王允放下手上的书,抬头看看皇甫嵩,脸上的神情显得非常的忧郁和不安。

“义真兄,太师府的事都解决了?”

皇甫嵩点点头,坐到了一边,“董卓杀人太多,仇家也太多,无论是大将军何进的门客,还是袁阀的门生弟子,对他无一不是恨到了极致,势必要杀之而后快。我们有这些人冲锋陷阵,太师府的人哪有生存的机会?都杀光了,鸡犬不留。”

王允皱皱眉,拿起竹简看了看,然后又把它放下了。他犹豫了一下,低声问道:“刘艾呢?是不是也杀了?”

皇甫嵩微微眯起眼睛,没有说话。

------------

第四十二章 长安乱(一)

(今天是大年夜,雪恋三更,祝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刘艾过去是皇甫老将军的帐下参军事,是老将军的故吏,和你的交情也不错,否则这次他也不会答应你,一次就给了你七道空白圣旨。王允叹道,“我知道你不忍心杀他,但你必须考虑到不杀他的后果。”

“大人,刘艾是西疆有名的士人,在他的心目中,大汉社稷和天子的安危永远是第一位。这一点,他和我们是一样的。”皇甫嵩小声说道,“董卓是乱臣贼子,这是一件有目共睹的事,杀董卓,除奸侫,保社稷,安天下,这是每一个大汉人的责任,同样也是刘艾的责任。他既然愿意把圣旨给我们,而且一直给我们保守秘密,把自己的性命毫不犹豫地交给我们,我们就应该信任他。”

“董卓被杀后,牛辅、段煨、鲍鸿、李傕、郭汜、张济这些人的军队必须要有人去招抚。他是最合适的人选,把他杀了,这些将领和军队怎么办?我们拿什么去击败他们?难道请北疆军入关?或者请韩遂、马腾率军进驻长安?”皇甫嵩抬手指指西方,“杨奉的军队经这一场死战后,所剩无几,再难有所作为,目前我们只有招抚这一条路。”

“你的意思……”王允的脸色变得很难看了,“大堂上的胡轸不能杀?”

“对,我们早就说过,董贼的宗室子弟门生故吏统统杀,但不包括北军将领。”皇甫嵩不容置疑地说道。

“牛辅呢?牛辅是不是也不能杀?”

“牛辅可以杀,但不是现在。”皇甫嵩说道,“牛辅的事,我们可以从长计议,因为他手下还有三万多人的军队。”

王允一掌拍到案几上,怒声说道:“义真兄,这也不杀,那也不杀,最后我们会死无葬身之地的。”

“即使要杀,也要慢慢来。我们先等上一年半载,让他们失去警惕,然后再伺机夺了他们的兵权。”皇甫嵩不愠不火地说道,“急则生变。”

王允怒视皇甫嵩,一言不,显然他对皇甫嵩的做法非常不满。

“大人,该抓人了。”皇甫嵩拱手说道,“今天我们只要铲除了董贼,其它的事都好办。”

长街上,中军校尉董璜带着两千卫士一路急奔。

自己一再告诉叔父,杨奉这个人不可靠,恃功骄纵,留在宫中统领羽林不合适,迟早都是个祸害。但叔父顾及十几年的袍泽之情,百般袒护,不但不听自己的劝谏,还一而再再而三的斥责自己。结果如何?虽然目前还不清楚官内到底生了什么事,但自己可以肯定地说,一定是杨奉叛乱了。

“我早该把他一刀杀了。”董璜骑在马上,懊悔不迭。他不停地回头叫着喊着,催促卫士们跑得再快一点。

“快,快啊……”董璜越想越恐惧,手中的马鞭在空中上下飞舞着,出了声声骇人的啸叫。全副武装的士卒们奋力奔跑着,一个个大汗淋漓,剧烈的喘息声,沉重的脚步声和各类武器的撞击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了一股巨大的声响,气氛紧张的令人窒息。

董璜打马冲出街口,转向了正对皇宫的大道。前方直冲云霄的杀声顿时清晰可闻。

董璜骇然止步。

一人驻马立于长街之上。

马上的人抱着一卷醒目的黄绫,黑色的大氅包裹他瘦弱的身躯。

战马之后,是一支严阵以待的大军。一列列手执武器的甲士站满了长街。

肃杀之气霎时笼罩了整条长街。

董璜心里一凉,一股寒意顿时侵袭了全身。他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冷战。叛乱的不仅仅是杨奉,还有眼前这位司隶校尉大人。这位司隶校尉大人的背后是朝廷中的诸多大臣和势力盘根错节的门阀。

黄琬站在这长街之上,等于长安城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势力都叛乱了。叔父大人凶多吉少,董氏宗族大祸已临。

黄琬神情肃穆,缓缓打开手中的圣旨。

董璜扔掉马鞭,抽出战刀,稳坐于战马上,没有丝毫下马接旨的意思。

黄琬看都不看他,高举圣旨,纵声大吼:“天子有旨,董卓祸乱纲常,罪恶滔天,依律诛灭九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