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方法,就需要他们识字,你说,别的世家大族愿意吗?他们巴不得自己土地上的都是一个个只知道执行他们命令的木偶!让他们出钱使得这些农民读书识字,那还不如直接杀了他们!其次,杀虫除草,也需要药物的,而这些药物很难得,他们也不可能出这些钱,因为他们巴不得赚掉自己土地上农民的每一个铜钱,更不要说让他们自己掏腰包了。再说,他们可能去教会他们土地上的农民施肥照管吗?”
蔡邕一想,觉得这话说的非常在理,那些世家大族是什么德行,他是再清楚不过的。他们是那样的贪婪,甚至都到了希望收尽他们土地上农民种出来的每一粒粮食、赚取的每一个铜币。要让他们付出金钱、付出劳动,那真的不如杀了他们的好。
蔡琰道:“曾大哥,难道那些人真的有那么坏吗?”
曾炩说道:“这个,世叔最是清楚。”
蔡邕道:“琰儿,的确像凌风所说的那样。虽然我也算是一个士大夫阶层,但是我对绝大多数士大夫阶层的人是很看不惯的,他们对这个国家没有一点贡献,反倒是不停地吸取国家的养分,将国家搞的疲敝不堪。琰儿,你也知道,最近几年,我们大汉连年遭遇灾害,可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又有多少士大夫阶层对人民进行了接济?他们不但不依圣上赈灾的旨意,反倒是不住的提高地租,把贫苦民众逼得都差不多生活不下去了。我很是担心,大汉朝会在这些蛀虫的糟蹋下陷入危机啊!”
曾炩心想,这蔡邕倒是挺清楚现在的社会现状的,可惜,他却是无力改变这样的局面。
蔡琰好像是被吓坏了,问道:“父亲,真的会这样吗?”
曾炩在旁边说道:“琰妹妹,世叔的话,绝对不是危言耸听,恐怕将要生的事情比世叔所想象的更加严重。特别是现在的连年灾害,朝廷赈灾不力,恐怕被某些阴谋家所乘啊!那样,乱起来,受害的可是我们大汉的民众,流的也是我们大汉子民的鲜血啊!”
蔡邕也被曾炩的话吓到了,他虽然知道大汉朝可能面临不小的危机,但是从没有想到会生叛乱这样恶劣的事情。但是现在一想,在天灾之下,**可是真的会随时生。
但是蔡邕却是无能为力。先,他没用真凭实据,冒冒失失的奏报上去,恐怕反被人家攻击;其次,现在的圣上昏聩之极,虽然蔡邕不说,但是他却是不得不承认这样的事情,他以前几次的奏报,最终都消失的无影无踪,圣上根本没有丝毫的重视。
蔡琰满含期望的看着曾炩,问道:“曾大哥,你那么厉害,对此可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蔡邕也是以同样的眼神看着曾炩。
曾炩倒是没想到蔡琰居然会这样问他,看来蔡琰不只是一个才女,更是一个非常关心国家的女中豪杰啊。
曾炩遗憾的说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大汉朝到此时已经是千疮百孔,恐怕是不下重药是起不了什么作用了。然而,很明显,当今圣上明显不是具有那样的魄力的人。”
蔡邕父女俱是神色一暗,他们生活在洛阳,自然是清楚现在的皇上是多么的昏庸荒唐。想到这些,蔡邕更是内心忧虑不已,这大汉的天下,难道真的要再起刀兵了吗?
------------
第二十二章 调侃卫仲道
正当蔡邕父女烦恼之时,仆人来报有客人来访。
蔡邕问道:“是何人?”
仆人回答道:“是河东卫家二公子。”
蔡邕笑道:“原来是仲道来了,快快有请。”
曾炩一听,心想,看来蔡邕对他的这个未来的女婿很是喜欢啊。不过,这个卫仲道据历史记载,现在也应该才十四五岁的样子吧?难道,他的年龄也是有了改变?很可能,蔡琰的年龄不是较曾炩所知的打了不少吗?要是曾炩记得不错,蔡琰此时应该还是五六岁的稚龄丫头,可是现在曾炩眼前的蔡琰已经是亭亭玉立的青春少女了。
此时的河东卫家不是什么望族,但也算得上是一个书香门第。就和曾炩出生前的中山曾氏一样。卫仲道之所以为历史所记住,只是因为他娶了一个历史上的名人蔡琰做老婆。要不是如此,这样的人,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水泡都不会泛起一个。倒是他的大哥卫凯还算有一些知名。
卫凯,字伯儒,受儒学传家的影响,年轻时就学有成就,以才学箸称,尤其以文章而名扬于世。曹操为魏王时,卫凯与王粲并典制度。
但是卫凯在历史上出名并不是因为他的才华,而是一件很不光彩的事情。汉魏禅代,他受曹丕指派,作为汉朝侍郎,代汉室起草禅让的文诰。曹魏文帝、明帝两朝先后被封为亭候、乡候,执掌朝廷的礼制和文史图籍。“好古文、鸟篆、隶草,无所不善”,这是历史对卫凯的记载。
果然,仆人领进来的卫仲道是一个约莫弱冠的青年。
卫仲道对蔡邕施了一礼,说道:“卫仲道见过蔡先生!”
蔡邕笑着说:“仲道不需如此多礼!”
蔡琰也在一边说道:“是啊,卫大哥,我爹都说了好多次了,你为什么老是这样呢!多酸啊!”
看来蔡琰对这个卫仲道也是很有好感啊,历史的惯性真强!不过,曾炩却是又打算做破坏工作了。(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好看的小说)自他一见蔡琰,就对这个活泼的女孩儿很是喜欢。再加上想到蔡琰的遭遇,曾炩更是心痛不已。卫仲道虽然和蔡琰成了亲,可是他却是一个短命鬼。而蔡琰,也正是从此开始了她坎坷的人生。曾炩认为,只要破坏了蔡琰与他的婚事,那么蔡琰的人生之路就会是完全的不同,也就不可能再有那样让人心酸的人生历程了。
卫仲道认真的说道:“先生是仲道长辈,仲道不敢废礼!”
蔡琰笑道:“琰儿,既然仲道执意如此,就随他吧!仲道,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中山曾家的大公子曾炩,也是郑玄郑康成的高足。你们认识一下。”
曾炩本不想和卫仲道有什么交集,但是现实却是开了一个玩笑,还是将这个可怜人送到了曾炩的面前。
既然蔡邕已经开口,曾炩也不得不和卫仲道寒暄一番,不然,那就是不给蔡邕面子了,这可不是一个好事情,至少对此时的曾炩非常不利,曾炩这家伙对人家女儿怀有野心,自然要在蔡邕面前表现的有礼貌一点才行。
不过,见过礼后,曾炩就没有和卫仲道继续交谈下去的**,而卫仲道显然也不想和曾炩有什么更深的交流,他来此的目的,自然也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