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4 章(1 / 1)

汉末风云之大夏帝国 雪恋1988 2000 汉字|1 英文 字 2个月前

有关系吧?”

碰到王允,袁术毫无办法。王允的刚直是出了名的,而且他不怕死,就是威胁他也没用。袁术看看王允,小心翼翼地问道:“王大人,刚才曹阿瞒对你说了什么?”

王允鄙夷地看了他一眼,不冷不热地说道:“你做了什么事,你心里清楚。我奉劝你一句,你最好不要给太傅大人惹麻烦,否则以太傅大人的性格,他绝不会手下留情,姑息养奸。”

袁术心里大惊,摸着颔下的小胡子半天没说话。

董旻凑到他耳边说道:“公路,算了吧。这事你也就是猜测,孟德未必真的知道,而且就算他真的知道了,他也没那个胆子到处宣扬。大家都是兄弟,放他一条生路吧。”

袁术心不在焉地哼了一声。

曹操一口气跑到南城的开阳门,对着城门守卫大叫道:“我奉太尉令,有急事需要出城,马上给我开门!”

城门守卫道:“太尉大人的手令呢?”

曹操大怒:“时间紧迫,我哪有时间跟你唧唧歪歪。要是耽误了太尉大人的事情,你有几个脑袋!”

守卫见曹操面目狰狞,心中大惊。曹操可是两千石的大官,他一个小小的守卫,怎么得罪的起?只得不情不愿的开了门。

城门都还没有关好,曹操就已经迫不及待的纵马出城了。

曹操刚刚离开,袁术也带着几个士卒来到城门。他趾高气扬的对守卫说道:“我要出城,快快给老子开门!”

城门守卫要求看董卓的手令,袁术破口大骂:“瞎了你的狗眼,你看看我是谁,居然敢跟我唧唧歪歪!”

守卫是认识袁术的,还知道他是董卓的心腹,心想也没什么,让袁术也出城去了。

第二天,洛阳城传出了惊人消息。骁骑校尉曹操刺杀太尉董卓失手连夜出逃。

太傅袁隗也接到了董卓被刺的消息,但这个消息却是董卓的弟弟董旻亲自来禀报的。董旻说,刺杀太尉大人的是袁术和曹操两个人。现在袁术逃了,太尉大人想问问太傅大人,此事应该如何处理?

袁隗考虑了一天,随即上奏天子,说自己年事已高,无法承担繁重的国事,请辞太傅一职。天子拒绝,依旧以袁隗为太傅,只是免除了他参隶尚书事。这样一来,朝中只有太尉董卓一人参隶尚书事,代理国事了。董卓大权在握。

天子从太尉董卓之奏,拜袁绍为勃海太守,亢乡侯。拜袁术为后将军,衡乡侯,督请回京就职。

不过,曹操没有袁术那样的好运,董卓在酒醒后派出了大量的军兵出城搜索他的踪迹。董卓还出了对曹操的通缉令,满天下的追辑曹操。

曹操也是清楚,董卓在酒醒之后肯定会派兵追捕他,所以,他出城之后不敢走大路,尽是捡偏僻小路走。也不敢使用真名,只得隐姓埋名的赶路。

------------

第四十四章 烽烟再起

(凌晨更新,求收藏和票票,雪恋跪谢!另:对本书有兴趣的可以加书友群692o4216)

匈奴自本朝宣皇帝五凤元年(公元前57年)五单于争夺王位引内乱之后,实力巨减。后来匈奴领呼韩邪单于稽侯珊附汉为藩臣,大汉国皇帝待之以殊礼,大单于位居诸侯王之上。到了光武皇帝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驻牧于匈奴之南,管领南边八部之众的蔜鞯日逐王比(呼韩邪单于稽侯珊之孙)臣服大汉国,自立为呼韩邪单于。于是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自此匈奴就逐渐走向了没落。

本朝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大汉国的军队出击塞外,汉军和南单于的军队联手攻击北匈奴,大破北匈奴于大漠南北,北单于受创遁逃,于永元三年率领一部分部众西迁。鲜卑人檀石槐雄起大草原之后,北匈奴残部被强大的鲜卑人赶到了遥远的漠北西北角,苟延残喘,而残留在漠北的十余万户匈奴余众加入了鲜卑,变成了鲜卑族人。

臣服于大汉国的南匈奴经本朝光武皇帝允许先建单于庭于五原,后因屡遭北匈奴攻击又迁移到了西河的美稷。

大汉国永汉元年(公元189年)八月。

大单于羌渠听说屠各族又反了,十分生气。依照匈奴现在的实力,想和大汉国抗衡,根本就是痴心妄想。鲜卑大王檀石槐带着二十五万大军南下攻打大汉国,结果如何?檀石槐本部十二大军损失近半,其他各路也是伤亡惨重。这还不能说明问题?大汉国的国内虽然战祸连绵,国势日衰,但相对于今日的匈奴来说,它还是不可战胜的巨人。

历代单于都和大汉国关系密切,他们以保存族众为第一要务,从来不敢忤逆大汉国皇帝的圣旨,唯恐激怒大汉国遭到灭族之祸,但今天的屠各族却反其道而行之,不但要激怒大汉国,好象还要入侵攻打大汉国。

屠各族反叛到底想干什么?难道就是想打到太原掳掠财物?羌渠觉得很好笑。你屠各族现在即使能打到太原抢到无数的财宝,但之后呢?大汉国会放过你?镇守北疆的征北大将军曾炩会放过你?

大汉国的征北大将军曾炩麾下拥雄兵四十万,要是惹怒了他,使得他带着汉军北上出塞讨伐屠各族,他要对付的就不是一个屠各族,而是整个匈奴了。所以羌渠毫不犹豫地带着三千人马冲出了美稷,直接赶往位于黄河南岸的匈奴右部落。他要和须卜骨都侯再次劝抚白马铜,他希望白马铜头脑清醒一点,不要一意孤行,祸及整个匈奴。

右部落领舆篷王须卜骨都侯是匈奴单于庭的左谷蠡王,他还兼领左大将,权力非常大。他和右谷蠡王白马铜是至交好友。

大单于羌渠赶到舆篷之后,吃惊地现须卜骨都侯竟然瞒着他私自集结了三万大军,而且白马铜的手下的一个大当户也在他的大帐内。羌渠感到问题严重了,这次白马铜不是反叛,而是另有目的。

羌渠瞪着须卜骨都侯,大声问道:“你想干什么?想做大单于吗?这是檀石槐的主意还是白马铜的主意?”

须卜骨都侯冷笑不语。

“我们匈奴人内讧,互相打起来,最后好了谁?是你还是檀石槐?是我们匈奴人还是鲜卑人?”羌渠愤怒地骂道,“匈奴大乱,大汉国岂会袖手旁观?征北大将军麾下大将赵云的三万铁骑在我们身边,他们马上就会打过来。”

“大单于,你以为汉人的三万铁骑挡得住我们十万大军吗?”须卜骨都侯不屑地笑道,“大单于,你不要做梦了。北疆现在是我们的了。”

羌渠大为震骇,失声问道:“十万大军?你们竟然集结了十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