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 章(1 / 1)

汉末风云之大夏帝国 雪恋1988 2000 汉字|14 英文 字 2个月前

你先别动气,听我解释。”

旁边的郑玄也让曾顼冷静下来。最先,郑玄初听这句话的时候,也是很生气的。不过,他马上想到自己的这个弟子,做事情从来都不会无的放矢,也就平静下来了。郑玄说道:“贤弟,你就先听听贤侄的解释,要是不好,你再生气不迟。”

曾顼说道:“看在你老师的份上,我容你解释,要是解释不通,小心老子家法伺候!”

曾炩说道:“父亲,这个皇上要卖官,你管不了吧?”

曾顼没好气的说道:“老子没那本事。”

曾炩说道:“皇上卖官,别人去买,你也管不了吧?”

曾顼直接给了自己的儿子一个白眼。

曾炩笑了,说道:“父亲,既然这两样你都管不了,那为什么要反对我去买官呢?要知道,这个官要是被别人买去了,很可能就会有一方百姓遭到鱼肉,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但是相同的官我买来了就不会如此了,下面的百姓只会生活的更好,比以前的所有的生活都要好。这一点,父亲你是能相信的吧?”

曾顼点了点头,他对自己的这个儿子还是能放下心来的。

曾炩说道:“既然有这样的好处,那父亲为什么还要反对我呢?”

曾顼没话说了,貌似,他反对儿子卖官,好像是不太对。

不过,曾顼随即就明白了,自己这是被这小子忽悠进死胡同了。不过,他也不得不承认,儿子的话还是很有道理的,在现在的情况下,这是最好的办法了,而且自己的家里并不缺这个钱。

旁边的郑玄也帮腔道:“贤弟,我看贤侄说的对,以前我们是迂腐了。时移世易,我们也得做出改变。要不然,我们会好心却是搬了坏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现在我们有能力去帮助一部分人,那么我们就应该做出最好的行动。贤弟也看见了,眼见大汉朝国势衰颓,人民生活艰辛,这几年,我们就已经收留了以万数的流民,这显然只是所有流民中的九牛一毛。贤侄有心,就让他去挥他的能力,为更多的大汗百姓带来安定的生活。”

曾顼说道:“话虽如此,但是我仍是觉得,炩儿即使要为官,也应该走正道,而不是通过卖官这样的歪门邪道去为官。”

曾炩说道:“父亲,现在情势危急,哪还容得我慢慢的往上升?你想想,要是我通过举孝廉这样的途径,要到何日才能庇佑一方百姓?而我们大汉的百姓,能等到那一天吗?再加上在这个官场**之极的时候,恐怕想通过走正道的方式是行不通的,只能是让人空自白了少年头!”

郑玄道:“贤弟,贤侄说的话在理。你想想,以现在的官场的情况,的确是不好晋升。虽然我两人有些人情薄面,但是经过前些年的党锢,却是使不上什么力了。而今皇上明码标价,出售官秩,正是炩儿快的大展手脚的机会,还是不要错过的好!”

曾炩很是佩服郑玄,这是一个真正的为国为民之人,而且还一点也不迂腐。要是思想稍微有一些僵化,就像自己老爹那样,恐怕是怎么也不会接受这样的事情的。难怪他能有那么大的成就。后世有句话说得好,叫做与时俱进,要是不能与时代保持一致,那么那个人是不会有什么太显眼的成就的。

------------

第十二章 目标洛阳

(今天至少三更,各位读者大大,请多支持小弟啊!你们的点击、收藏和票票就是小弟的食量啊!请一定多多关照,小弟鞠躬致谢!)

在郑玄和曾炩的合力劝说下,曾顼总算是点头了。(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好看的小说)

曾顼问儿子道:“那炩儿你打算去捐一个什么官儿?”

曾炩很是无语,这都答应了,还是要在文字上做功夫。

曾炩说道:“我打算去买一个郡守或者是国相。”

曾顼一天,吓,这小子胃口不小,一搞就要个两千石!按照皇上的标价,这可是要花去不少于四千金的钱啊!不过,幸好这小子这些年折腾了不少东西,自己家里现在最不缺的就是钱,自己家里每年的纯收入都是过万金,这四千金只不过是家里财产的九牛一毛了。

曾顼又问道:“那炩儿准备捐哪里的郡守呢?”

曾炩想了想,说道:“我们中山毗邻幽州,离并州也仅仅是隔了一个常山,可谓是三州通衢之地,最是容易接受流民的地方。而且,中山地域辽阔,多平原,土地肥沃,还有许多可开垦的地方,要是能好好经营,就是救济数百万的人口,也是没什么问题的。据我所知,我们中山国相已经年老,恐怕在最近就要去职,我此次去洛阳,正好是时机。”

曾顼笑骂道:“你这小子,看来是早有图谋,把这些情况都已经摸熟悉了!”

曾炩没有说话,的确,正如老爹所说,自己是早有图谋的,而且图谋的并不是这一郡一国之地,图谋的是整个天下。

曾顼说道:“既然你早有打算,为父也不再多说。但是你必须给为父记住了,任何时候,都不能做出对不起我大汉百姓的事情来。”

曾炩听了父亲的话,心中是大吃一惊,真的是老狐狸啊!看来,姜还是老的辣这一说法是再正确不过了,自己这才稍微露出一点尾巴,人家就知道自己所图甚大啊。不过幸好,老爹没有阻止自己,显然是默认了。曾炩连忙说道:“父亲大人放心,我们曾家自从存在以来,就没有出现过对不起国家的人,炩儿再不肖,也不会做这第一个。”

曾顼说道:“你知道就好!你打算什么时候动身去洛阳?”

曾炩说道:“我打算明天就走。”

曾顼一愣:“这么急?”

曾炩说道:“父亲大人,不是炩儿着急,而是时间紧迫。这两年,大汉年年灾难,百姓生活困苦,我担心,大汉会出现祸事啊!”

曾顼一惊,问道:“炩儿,你可是得知了什么风声?”

曾炩道:“父亲,这事情你就不要管了,而且你也管不了。”

曾炩所说的,正是张家兄弟的事情。灵帝建宁(168-171年)时,张角创立太平道。他与两个兄弟张宝、张梁三人都信奉道教。主要受《太平经》的影响,加上早期流行的“黄老”思想,并把这种思想化为自己的教义,广泛向信徒们宣传。太平道的教义宣称在天上有鬼神监视人们的行为,并根据人们行为的善恶来增加或减少他们的寿命,要求人们多行善事,少做坏事。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张角的太平道展到中国的许多地方,教徒人数达到了几十万,遍布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而张角就以教主的身份来布道,张角还自称“大贤良师”,把自己看成大众的先觉者。他把全国信徒按照地区,建立了军政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