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07 章(1 / 1)

汉末风云之大夏帝国 雪恋1988 2000 汉字|16 英文 字 2个月前

身的孩子因为缺乏钱财,早早弃学回家,最后远离家门赶到无极大学深造的寥寥无几。毕竟能让孩子在无极城继续学业,需要很大一笔钱财,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家并不是很多。但令人高兴的是,能来的都是人才。我曾派人到各地郡县学堂查访过,希望能找到更多的贤能之士,结果还是比较满意,能在郡县学堂坚持完成学业的,其才能普遍不错,很多人完成学业后都在当地的郡县府衙出任掾属。”

“至于来自塞外胡族的诸生,因为受到出身、语言、风俗习惯等等原因的限制,能把大汉话说好,能看得懂**就已经凤毛麟角了。他们到无极城除了学习**和治国之策外,主要还是充当质人,所以人们只能尽力教授他们,让他们其中的佼佼者学有所成。朝廷要想把胡族汉化,需要时间,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我们这一代人是无法实现这个目标了。”

“朝廷新政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肯定商贾富豪的地位,允许他们的子女进入仕途。大汉自孝武皇帝以来,一直打击商贾。朝廷能在律法上做出这种重大变动,完全是因为这十几年来,北疆也好,河北也好,朝廷也好,都得益于各地商贾富豪们的大力帮助。如果没有这些人的鼎力相助,当初北疆的屯田不会成功,河北也不会如此迅速恢复元气,而朝廷也无法在这么快就开始平定天下。当然了,商贾富豪们得到的回报也是非常丰厚的。看到他们的子女挺着胸膛,和门阀世族官吏大家的孩子一起出入学堂,一起站在朝堂上议事,他们也应该满足了。不过,自从朝廷在几十年前开始卖官买爵后,商贾富豪们大都用钱换回了”士“籍,真正意义上的商贾人家已经很少了。所以,这一类的诸生在学堂里人数最少,比胡族诸生还要少。”

“王剪大人曾上书朝廷,希望朝廷开设更多学堂,让更多的有条件的“工”、“农”籍的孩子也能念书,也有进入仕途的机会。这个建议未免太不切实际了。首先朝廷如果想免除他们的学费目前没有这样的条件。其次读书要钱,购置书卷,拜师抄书,就学学堂,远离家乡求学大学,十几年下来,需要很多钱财,普通“工”、“农”籍的人家根本承担不起。我们曾算了一笔帐,一个普通孩子从入学读书到完成大学学业,预计为十到十五年,其所需钱财大约是普通人家三百年的收入或者更多。第三,田地的耕种和作坊的生产需要大量人口,人越多,收入才多。这些人劳碌一年的收入非常有限,最多吃饱肚子维持生存,要想略有盈余还要看老天爷的脸色,如果有天灾人祸,连生存都难以保证。这些人一辈子都在为生存而苦苦挣扎,读书入仕对于他们来说,不过是一场美梦。”

“我说了这么多,就是想告诉陛下,现在学堂诸生中,能学业有成,将来有望成为治国栋梁的,主要是门阀世族、官吏大家和部分次等士族的子弟。贫寒士族、小吏人家和其它出身的子弟能走上仕途的,少之又少,不是因为朝廷不愿意用,而是因为他们受制于各类复杂原因,能学业有成的太少了。”

“诸生的来源只有这么多,能学业有成的又少,那么最后能成为朝中诸府和各州郡官吏的就更少了。”刘萧叹了一口气,慢慢说道,“诸生在学堂完成学业后,其中学业有成的回到各自家乡,到当地郡县府衙出任低级掾属。其中佼佼者在数年后因为政绩突出或者才华出众,被当地郡太守察举到朝廷的郎署出任郎官,等待朝廷考核,然后陆续分配到朝廷诸府或者地方州郡县出任大吏或者高级掾属。也就是说,一个诸生从开始学业,到成长为一个普通官吏,需要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

“过去,天下没有大乱的时候,洛阳太学的诸生最多的时候曾达到三万多人,而一百多个郡守每年要为朝廷察举数名孝廉和茂才,京城的郎署一时人满为患。后来朝廷为了控制人数,不得不规定每郡二十万户才能察举一个孝廉。但随着乱世来临,人口骤减,尤其是处在风口浪尖的门阀富豪和各地官宦大族更是遭到了血腥杀戮。现在无论是大学堂的诸生,还是郎署里的郎官,都成了希罕之物。”

[奇 书 网 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

------------

第八十四章罪己诏

第八十四章罪己诏(求包养和票票)

(PS:各位老大些,雪恋实在是不好意思开口求月票,但是浪费是可耻的,现在月底了,各位仓库里面要是还有剩余,就清仓处理,投给我吧当然,月票榜什么的不是雪恋这样的小人物敢于觊觎的,雪恋最希望的还是当各位点击本书的时候,顺手点击一下收藏和推荐票得按钮,赏雪恋一个包*收藏和推荐,谢谢。)

“颁布罪己诏。”刘萧毫不犹豫地说道,“陛下和朝廷公开承认自己的错误。如此一来,既能减轻涉案官吏和门阀富豪们的罪责,也能得到他们的信任和感激,从而把由南迁引发的一系列恶劣影响降到最低,让各方在朝廷规定的议策和法式里协商解决争端,争取在最短的时间恢复南迁事宜。”

“但青、兖两州的官吏和门阀富豪们狼狈为奸、欺上瞒下、贪赃枉法是事实,不能因为我的一道罪己诏就赦免了他们的罪责。”天子心有不甘地说道,“这太便宜了他们。有些人可能引以为戒、将功折罪,但有些人可能变本加厉、恣意妄为。”

“罪大恶极者,杀。”刘萧挥了挥手,“何谓罪大恶极,朝廷可以给大元帅一个明确的解释,然后请大元帅按照这个限度去捕杀。”

天子接受了长公主刘萧的劝谏,立即召集各府大臣到皇宫议事。

第二天,天子颁布罪己诏。

朝廷连续下旨,为解决南迁和土地分配问题颁布了一系列的新策和法式,并请大元帅立即向青、兖两州派出巡案使者负责监察之责。

青、兖两州圈地炒地一案的具体处置办法,也在同期送往甘陵大元帅行辕。

二月,甘陵,大元帅行辕。

八百里快骑往来飞奔,朝廷的圣旨接二连三送到行辕。

曾炩接到了天子的书信。

天子在书信中非常不安地承认了自己在南迁一事上的失误。朕不愿意让你主持南迁一事在无极城饱受责难,几乎所有的大臣都在奏疏中或明或暗地指责朕,认为我这么做是想让你远离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