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巨头这么说,管明自然要客气客气。
“没那么简单,你这边赶紧准备一份材料,回头我路上仔细看看,否则你真当我闲啊,到你这还要下飞机,我在帝都直飞伦敦岂不是更好~”巨头也不客气,直接对管明下要求。
反重力设备的材料内容并不多,这种材料不需要涉及到理论与结构等问题,管明只需要对产品的具体表现与期待进行简单的描述就好。
否则就算他写全乎了,估计也没多少个人能看懂。
“行,那我先走了,你们先慢慢聊。”站在房间门口,巨头便制止了管明两人的脚步,没准备让他俩去送自己。
“巨头一直都这么……干净利落?”孔玉林对于巨头的了解并不太多,虽然中启明目前也算是国家科技领域中的巨头,然而中启明对于国家而言,更多的还是减负经济领域的使命,同时中启明的科技又都是来源于管明,所以孔玉林对这位巨头的了解并不深。
“可能今天真的太着急了。”思量一下,管明皱着眉头说道。
他从未见过巨头如此赶时间,伦敦?英国?难道最近出什么事情了吗?
748 价格评估
管明和孔玉林都不懂什么国家大事,毕竟不在一个档次,视野与习惯自然也不会有同样的高度,对这俩人而言,反重力设备才是真正的大事。
“果然和巨头说得一样,居然真的能飘起来!”孔玉林有些激动地看着这悬浮在胸口的大铁盘,还颇有童趣地推了推。
没有耗费多少力气,铁盘就被在水平面上推得移动开来。
横向移动耗费的力其实是摩擦力,也就是阻力,空气的阻力并不大,所以推动这几十斤的大铁盘并不会耗费多少力气,和放在地上推动完全是两个概念。
“产品亮出来了,你慢慢琢磨吧。”对于孔玉林,管明也没有太多解释的想法,毕竟产品目前还没定型,所谓的解释更多还是依靠嘴炮,依靠讲故事,甚至是需要玄学加持。
就好像埃隆马斯克一样,他的公司并不是依靠产品赚钱,而是依靠一个个诱人的小故事,总结起来就是:我,埃隆马斯克,打钱!
“行,不过你这边的人工智能需要协助我一下,有些数据还是直接传输比较快~”点了点自己的太阳穴,孔玉林说道。
其实所有人都一直以为国家与管明手上的人工智能是两个没有关联的独立个体,然而管明当初后门弄好后就让双星给取而代之了。
所以在孔玉林现在的观点中,他首先是联系到国家的人工智能,也就是控制网络卫星的那个人脑芯片,然后申请与管明的人脑芯片进行数据上的对接,保证信息的安全性。
“没有关系,你随意就好。”管明并不介意这种行为,因为双星也不是白痴,也不会被套话什么的,如果孔玉林真能从双星那边把图纸都给套出去,管明绝对双击666,不会追究任何问题。
管明在反重力设备上的研究时间跨度很大,虽然目前研究成果还非常少,同时距离应用阶段貌似还都遥遥无期,但不得不说,经过长时间的准备,管明的大部分理论基础都是没问题的,而少部分则是孔玉林看不懂、不了解的地方。
能把管明的资料看明白到这种程度已经很不错了,如果不是有人脑芯片,他觉得他最少需要随身携带两个老爷爷,而且还是两个在这方面擅长的老爷爷。
“从目前来看,无法确定产品何时才能进入应用市场。”孔玉林仔细看了两遍反重力设备的数据后,给出一个十分中肯的答案。
起码以反重力设备现在的情况来看,孔玉林根本找不到任何可以应用的场景,或许可以当成一个玩具来使用,那种有线、耗电量大且昂贵、丑陋的玩具。
没等管明说什么,孔玉林话音一转,说:“不过考虑到管总以前的战绩与科研时间,我相信在未来一到三年内完成产品的定型,考虑到产品应用范围之广,就算不计算在未来太空领域上的前景,这也是一款能在地球上大火的产品,并且能改变全球人类生活模式的产品!”
“中启明的成立,是立志成为全球著名的跨领域科技公司,这项产品非常适合中启明的定位,我希望能用公司5%的股份来换取这项技术的使用、推广等权力,当然了,这5%可以挂在你的身上,也可以挂在你太太的身上,不过你们夫妻二人的总股份数值是20%,同时这也是你们能获得股份的上限值。”孔玉林看着管明,一脸认真地说道。
这……
管明眨眨眼,他有点方。
难道谈判不是经过各种唇枪舌剑,然后大家为了0.1%的利益而喷出1L的口水吗?怎么到这里居然变得这么简单了。
电视里果然是骗人的,《我们都是超能力者》什么的果然不存在,否则管明上辈子早就……
“你这么谈判,回去后会不会被巨头打死啊~”管明笑着开玩笑道。
既然孔玉林能说出这话,那就意味着他并不会轻易改变什么,起码管明有这种预感,毕竟对上对下对管明,孔玉林需要考虑的东西比管明多太多了,这应该是衡量所有后最优的选项与结果。
“嗨~没那说法,其实说白了,中启明的20%股份早晚都是你们夫妻的,否则当初根本不会放下那话头。”可能是认真的事情都说完了,此刻的孔玉林脸上带着不认真的笑容回复着。
面对管明,孔玉林自然不贵摆出一副高贵冷艳的表情,毕竟他能上台,除了个人职业操守没问题外,管明的人脑芯片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助力。
“不是吧,中启明重组后体量和是非常大,在没上市的时候就被评估为全球最大的公司,没有之一的那种,这内定的20%,我有点小怕怕啊。”管明虽然话是这么说的,但多少也是恍然大悟。
大概是国家也知道管明在人情世故上有些差,所以之前有很多东西就差最后一句总结了,然而管明却频频忽视,甚至于这次的中启明股份,还是在孔玉林的提醒下才反应过来。
如果不是国家希望管明掌握20%的中启明股份,当初就不会说什么上限问题,直接说15%是上限,或者干脆不说不就完了,反正国有企业国家拥有解释权,别说说管明之前就懵逼,就算他长出七巧玲珑心,也铁定玩不过国家。
而定下上限后,估计很大程度也是希望管明能继续研发新的科技,然后不断利用技术来扩充在中启明的股份,最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