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58 章(1 / 1)

私人科技 路几层 2000 汉字|25 英文 字 2个月前

起来,不过都是善意的笑容。

校内校外对穆晓晓是两种态度,在校内,关于穆晓晓的消息更多的则是被当作‘学院怪谈’来流传。

或许在当年,大一休学结婚生子是一个让人难以启齿的事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们看法的变迁,当初的嫉妒或许依旧存在,但如今羡慕的却更多。

毕竟穆晓晓也不是小三,毕竟她当初也不是为了傍大款,只是管明单方面的泡学生妹而已……

“部长,你见过穆晓晓没,我记得你也是学历史的吧。”中间靠后的位置上,一个眉清目秀的男同学,问着身边的女同学。

“你想多了,你们生物科学学院还不是分俩专业么,再说了,我上大一的时候人家也是大一,那时候我整天在学生会里打转,还真没注意到穆晓晓,等想要注意的时候人家也休学了。”部长看着前面的管明,感慨地说道。

学校是个小社会,而学生会则是学生最先接触,也是最高端可参与的组织,只要混个一官半职,以后无论是留校还是找工作都相对轻松些,甚至是考取本校研究生时也更容易点。

但因为学生会而没去结实穆晓晓,这种事情也说不上是对是错。

“唉,晚来了三年啊,也不知道那个穆晓晓长什么样。”男同学颇为遗憾地说着。

女同学一听,莞尔笑道:“没用的,看了也没用,就台上那位,据说那可是在人家高三的时候就下手的,而且到现在一直都没听过有绯闻,我还听说在穆晓晓没结婚前,好像还有人倒追过管明,结果愣是没动心。”

管明并没有在意台下窃窃私语的人,实际上只要不是非常重要的场合,窃窃私语这种情况太多了。

没长篇大论讲几个小时,管明最多讲了半个小时左右就下来了。

和领导们聊聊天,然后大家就各自散伙了。

“调岗的文件下来了?”和崔校长漫步在校园中,活力四射的大学生如林中鹿,乍隐乍现。

“下来了,你也看到新校长了,学校这边交接的程序明天就全都弄好了,到时候我就再也不是校长咯~”崔校长背着双手,如同退休小老头似的。

语气听上去很轻松,但能感觉到对方的不舍,因为管明之后也查过,这位校长在复旦一共工作了几十年,从副教授一直升迁到校长,不说桃李满天下,但也能说一句‘生于斯长于斯’也不为过。

“总要给后来人点机会啊,你不往更高的平台上发展,后来人怎么敢先你一步呢。”管明不确定自己的语言能否让对方轻松些,不过应该也有点效果。

“哈哈,也对,人嘛,总要往高了走,我这一大把岁数老堵这,时间长了人家也烦。”崔校长哈哈大笑。

周围的保镖隐隐环绕管明周围十几米的位置,一旦出现变故,保证能在五秒钟之内挤到管明身边。

“王教授最近给你打过电话了?”往前走了两步,崔校长问道。

“打了,不过也没说什么,电话的保密性不高。”瞥了一眼崔校长,管明说道。

实际上在上次来学校的当天晚上,王教授就给管明来了个电话,内容肯定是叙旧,但隐隐点出崔校长找管明这件事不是他决定的,应该是上层的授权。

同时也告诉管明过段时间他会带几个老友到沪市小住一段时间,毫无疑问,这几个老友的身份一定与崔校长相同,但实际上真正联系管明的人,也只有崔校长。

“保密性的确是个问题,对了,我最近和别人聊天的时候,听说国内量子通讯保密性挺高的,好像是什么纠缠什么的,具体的我不了解,毕竟我也不是研究这个的。”随口闲淡,可能走累了,溜达到体育场的时候,找了个靠边的石阶坐下。

“我还真没注意国内的量子通讯研究情况,但方向肯定没毛病,而且实现率很高,是一个尖端且热门的项目。”管明沉吟一下,给出自己的看法。

量子通讯前景很不错,而且也是近二十年发展起来的新型交叉学科,以管明的记忆和目前所得到的咨询来看,他没办法预测量子通讯未来的前景有多大,但他可以很肯定地说一句‘不小’。

理论科学是一种推论,然而既然是推论,就会产生冲突与矛盾,比如说黑洞号称可以毁灭所有物质和信息,但却与量子力学中的信息不灭论产生矛盾,而这两者在各自的领域中都能自圆其说。

管明不是神,他只能用凡人的眼光去评判凡人的科技。

“既然你说好,那就一定是真的好,如果你不介意的话,我回头就打着你的名号去给我那朋友鼓气。”

“嗨,没事,说不定未来我也会进入这个领域中呢。”管明半真半假地开着玩笑。

574 第三次人脑芯片的人体实验

“uncle,I’m scared……”瘦弱的黑人男孩汤姆,局促地站在管明面前,怯生生地看着管明,仿佛是一只即将被抛弃的小兽,如同那待宰的猪羊,恐惧即将到来的事物。

小家伙全身上下就穿着个宽腿大裤衩,削瘦的汤姆连肋巴条都根根清晰,如同一个医用人体骨架外包裹着一张棕黑色的皮一样,瘦弱得很。

“不要害怕,进去睡一觉就好了,没事的,我们都在外面看着呢,不要担心。”说着英文,管明脸上带着微笑,弯腰摸了摸小家伙那光洁的后脑勺。

虽然管明平时说英语说得最多的就是‘oh’、‘yes’、‘come on’之类的,但他的外语水平真的不低,起码目前世界上主流的语言他都有涉猎,也自然能听懂小家伙说些什么。

“预留的空间会不会小了点。”站在管明身边的除了王教授外,还有好几个老头子。

这几个老头子都是上头送过来的智囊,或许用‘第一批’来形容比较恰当,当然了,这也是最后一批,因为管明已经听说了,上头正在组建自己的实验室,用于人脑芯片的安装与研究。

智囊种类的有很多,而问话的这位是军总院的一个老大夫,圆嘟嘟、胖乎乎的,听说还是国手,精通针灸、推拿以及西医,放在古代的话,妥妥得是御医级别的人物。

“不小了丁老,之前测过骨龄,也通过海量计算来预估他的人脑发育情况,接触面再小的话,我怕不牢靠了。”管明简单解释一下,虽然对方不是专攻大脑的,但多少也是懂点,最重要的是人家身为国手,虽然不确定接生水平怎么样,但管明还是要尊重一下老人家。

人脑芯片目前是用‘嵌入式’来安装的,没有钢板,也没有螺丝,最不伤害脑子的安装方法是X进大脑皮层的‘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