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并不想让他的大军在咸阳城下将鲜血流尽,他要保存实力来考虑灭秦之后的事情。他已经知道了咸阳城中赵高被杀,现在整个咸阳城内兵微将寡,子婴又是个懦弱之人。所以他在等待,在观望,他仍然是想兵不血刃的进入咸阳,得到秦人的拥戴。
而此时韩信也得到了王歧‘士卒可用’的汇报心挑选了三万穿戴上了咸阳城内最好的武器和甲胄,秘密的趁夜离开了咸阳城。
在此之前,他已经派出了一名使者前去求见刘邦,一名王歧推荐的说客,诸子百家中以辩才称雄的名家大师偃师道。
[..]
..
天生韩信天生韩信正文/
上架感言
恩~从四月二十五号发文到现在,正好三个月了,有时候也会跟大家抱怨下,发发牢sāo什么的,但还是坚持下来了。。江南真的很希望大家看见我的进步,就像xiǎo说里面的韩信一样,从开始的轻浮油滑,到后面沉着稳健,其实江南也是跟韩信一眼,一点点的慢慢的成长。
很感谢大大们的相伴和鼓励,你们给了我太多太多的鼓励和支持,每次我写不下去的时候,总会有很多热心的书友会跟我打气,给我提意见出主意,这里郑重的谢谢你们,非常谢谢!
感谢很多书友给我提了不少意见,只要是善意的意见,江南都认真的听取了,有些地方确实给了我很多创造的灵感,虽然不少地方还是坚持我的自己的想法,但你们给的意见也让我拓展了思维。
今天到了上架的日子,按例是要写个上架感言的,江南只能说我仍然会尽心尽力的写完这本书,因为这也是我的理想。我是个做事tǐng严谨的人,既然用心去做了,就尽力让他做到最好,所以各位大大大可以放心,我不会虎头蛇尾了,会一如既往的严谨的写下去的。
关于订阅问题,纵横的订阅是账户余额或者累计消费高于5000纵横币的,一千字是二分钱,低于的是一千字三分钱。江南一般一天是一章四五千字左右,大大们看书大概需要8分钱左右,一个月大概二块四。
如果方便的话,各位大大不妨订阅下当支持下江南的写作,你们的支持只会让江南更加努力的去创作、去坚持。如果确实不方便,江南也不会强求的呢,毕竟我知道很多大大都不太习惯冲费看书的,这根huā多少钱没有关系,而是习惯的问题。
不管各位将来会不会订阅,江南都会感谢你们的,真心的感谢,是你们的陪伴和鼓励才让这本书坚持到现在,并且还将继续到创作完成。
谢谢了!
[..]
..
一百二十章 兵不厌诈
偃师道静静的站在楚军的营外,对着身前直视他的人微微低下了身子,脸上带着的是谦卑的笑容。!
说客这种活他不是第一次做了,当初赵高就曾经让他北上去说服王离投靠于他。这三年来偃师道没少为赵高效力,凭着三寸不烂之舌替赵高收服了大大数十名官员,所以赵高倒台后,他便被当成了赵高一党的重要人物捉拿下狱。
偃师道出自于名家,名家也是诸子百家中一支重要流派,却相对其他学派来说势微许多。名家不比法家、兵家、纵横家这些在战国秦朝大出风头的学派,也比不上墨家、儒家、道家这种深入民间的学派。名家提倡的专研以思维的形式、规律和名实关系,有点像后世搞行为主义的哲学家,以善辩而著称,代表人物有‘白马非马’的公孙龙和‘子非鱼’庄子好友惠子。
在chūn秋战国时期老百姓的肚子都吃不饱,哪有jīng力跟你研究行为主义,这就注定了名家的悲催命运。偃师道自幼天资过人,三岁能言七岁断文,十几岁的时候就把当地的宿儒辩的哑口无声,可到了三十岁的时候,却穷困潦到家徒四壁。原因无外乎秦国录用官吏都是极重真才实学的,像他这种只好逞口舌之利的人自然不会被官府录用。
三年前赵高却听说了他的才能,于是找到了他要他为自己做事,这才让偃师道一家摆脱了穷困潦倒的生活。偃师道虽然内心很鄙视赵高这种佞臣,但仍然恪尽职守的为赵高游说他人。
他有自己的为人准则,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赵高伏诛后,他作为赵高的心腹自然也被判处了死刑,原本以为就要了此残生了,却意外的被韩信从狱中提了出来。
韩信给了他两个选择,一是马上去死,二是为他做一件事情,若是能平安归来,必会高官厚禄以报。
偃师道自然是选择了后者,所以他才来到了刘邦营中,
虽然已经等候了足足一个时辰,可偃师道却并不心急,他知道这是刘邦这是故意为之,这些和谈中经常用到xiǎo伎俩自然不会扰luàn他的心神。
只是他身前的郦食其却沉不住气了,他重重的哼了一声,斜眼轻蔑的问道;“你就是名家的偃师道?”
偃师道低下头来,诚惶诚恐的回道;“正是在下,不知道先生你是?”
郦食其昂起了头,鼻孔朝天的说道:“我是南阳儒生郦食其,久闻先生辩术无双,老朽久仰多时,今日幸得相见,不如我们比试一番如何?看看是你名家诡辩之术厉害,还是我儒家的微言大义更甚一筹!”
先秦时期诸子百家之间争斗不休,而名家更是以辩术称雄,也难怪喜好此道的郦食其想要比试一番。
偃师道却没有让他如意,反而谦卑的躬身说道:“先生谬赞了,想我名家只是一味的逞口舌之利,早已落入了旁mén左道现在势力衰微,哪里比得上儒家的仁义之说遍传天下。况且晚生这次前来事关重大,还望先生行个方便。”
偃师道的谦让让郦食其颇为满意,心中的对视之情便减了许多,捋须微笑道;“跟我走吧,我带你去见沛公。”
刘邦此时正一脸得意的坐在营中,想二年前他还是沛县的一名登徒子,游手好闲于乡间为众人不齿,可现在他却是高居堂上手下十五万大军的沛公,而且咸阳就近在咫尺,那唾手可得的关中王之位也是近在咫尺,他此刻如何能不得意洋洋呢。
可他内心还是不忘时刻提醒自己,此时还不是得意忘形的时候,因为秦国尚未覆灭,项羽的大军也即将叩关而入。越是这种时候,越应该保持一颗冷静的头脑,他这才暂不接见秦使,而是先和张良萧何二人在营中商议了半天。
待到郦食其带着秦使前来,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