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77 章(1 / 1)

医疗黑科技 顾屈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假死的状态。

但是,光靠药物,是不能让患者进行长期的冬眠的,因为人体本身是需要能量的,而且长期的冬眠还会导致肌肉的萎缩。

这种只靠药物进行人工冬眠的方法,只能让患者冬眠1-5天,就必须得唤醒,这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如果要进行一年以上的长期冬眠,那就需要搭配专门的冬眠仓,在专业冬眠仓的维持下,人类才可以进行长期冬眠。

而急官衰竭的患者,虽然不需要长达一年以上的持续冬眠,但是四五个月还是要的,所以他们想要延长生存期,也只能使用配套的冬眠仓才行。

值得庆幸的是,冬眠仓这玩意啊,虽然说是需要一些高科技,但是造价很便宜

因为这其实就是一个大号的维生装置,而主要的维生方法也就是提供空气,以及营养液,还有一套监控生命体征的设备,再加上激光刺激肌肉的设备而已。

全部加起来,组装在一起,也要不了十万块,单位还是人民币!

冬眠仓这玩意就是典型的研发起来要求的技术比较高和难,但是造起来却特别便宜的产品!

如果有需要的话,陈长安觉得只需要半年左右,就可以搞出一个原型机来,一年内就能大规模量产。

这个大规模是以十万为单位的真正大规模,一个月就能生产十几万个冬眠仓。

有需要的话,疯狂扩大产能,十几年内就可以给地球人类人手一台

想了想这个场景,陈长安不禁打了个冷颤。

将人工冬眠技术拿出来,也不知道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

从好处看,很多身受绝症,或者急病的患者,在来不及得到医疗救援,或者暂时医疗条件无法治愈的情况下,可以利用这种人工冬眠技术活到未来,争取了宝贵的治疗时间。

但是从坏处看,一旦这项技术普及,恐怕很多活到自然死亡之前,奄奄一息的人,都会想要利用人工冬眠技术将自己冬眠,想到未来有长寿药剂的年代再醒来,接受长寿药剂,恢复青春

除此之外,还会有很多人抱着一个想要看看未来是什么样的想法,将自己冬眠起来,一千年后,或者两千年后再醒来。

抱着这种想法的人,绝对不少!

如果真无所顾忌的把人工冬眠技术随便滥用的话,整个社会都会乱套的。

但是人工冬眠技术对人类社会有益的一面也非常的大,不但可以救命,还可以开启深空探索,光这两点,就已经足够有分量了。

想到这些,陈长安严肃的沉思了一会后,就拿起了一台卫星手机,拨通了一个电话号码。

第二天,陈长安就满面春风的来到了研发中心,找上了王嘉。

“王教授,我这边有一份关于人工冬眠技术的资料,你拿去和团队讨论一下,我希望半年内,这项技术可以落实,进行商业生产。”

王嘉一脸懵逼的接过了陈长安递来的文件,连翻阅都不翻阅。

“陈总,人工冬眠技术?是我想的那个技术吧?”

“对,就是可以使机体处于冬眠状态,以降低代谢、减轻细胞耗氧、改善微循环、免于细胞遭受严重损害,为其原发病的治疗争取时间的人工冬眠技术。”

王嘉也懒得问这技术是哪里来的,是不是正确的,能不能成功之类的废话了。

“陈总,这样的一门黑色科技,不好直接运用吧,民众对于这种可以长期冬眠的技术,一个使用不好,就可能造成社会动荡啊。”

果然,大部分高素质人才,在听到这项技术时,首要都会担心这项技术会引发的各种灾难性后果。

然而陈长安却不以为意的笑了笑。

“王教授,放心,这次的人工冬眠技术,我们将直接和国家合作,我们只负责进行研发和生产,至于怎么使用,将会由政府来统筹。”

“我可以和你透个底,这项技术是不可能大范围普及的,在民用方面,只会被限定用于医疗方面,并且一次冬眠最长不能超过一年。”

“也就是说,因为绝症,想要冬眠到未来几百年后,可以治疗绝症的年代再苏醒之类的事情,是不允许的。”

“也不想想,孤身一人冬眠几百年,就算以后苏醒了,在一个完全未知的时代,没有任何亲朋好友,没有任何人认识,学历已经完全和时代脱轨了,一切的认知也落后于时代。”

“这样的人生,就算继续活下去,那又有什么意义?”

“人毕竟是一种群居动物,哪怕最社恐的人,也不过只是享受一个人独处,但是精神却在网络上与形形色色的网友们交流呢,真正可以一个人面对完全陌生,根本无法融入的社会的人,是不存在的。”

“可能病治好了,之后人也会精神崩溃。”

五百一十三章 禁止私人流通

“在民用方面,仅限于为患者争取治疗时间,进行短期的人工冬眠,目前最久的,估计也就是我们的器官再生项目,可以让一些器官衰竭的患者冬眠四五个月,争取足够多的时间培育器官。”

“至于其他的急病,估计冬眠个三五天到一周,就已经是极限了。”

“像一些目前无法治疗的绝症,那就不能冬眠了,因为这样冬眠是没有限期的,没限期的冬眠是不允许的。”

陈长安解释了一下后,眼神中冒着精光,兴奋的说道:“不过,在军用领域,冬眠仓可大有可为!”

“探索火星的项目,以及探索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等太阳系外圈行星,甚至是进行火星殖民、太阳系外的探索,都能用到冬眠仓!”

在2032年的这个时候,华夏的天宫空间站已经在轨运行十年了,华夏的第一个火星空间站,也已经进入了太空组建的环节。

火星空间站的核心舱都已经绕着火星飞行一年了,货运飞船也在飞往火星的路上,其他的科研舱段也有计划的将在明年发射,毕竟每26个月,地球才能迎来一次向火星出发的最佳窗口期。

而且以目前华夏的航天飞船的速度,哪怕是最佳窗口期,从地球飞往火星,也需要一百多天,如果不是最佳窗口期的话,甚至最多需要三百天才能抵达火星!

在以前,往火星发射探测器,登录器、以及火星空间站的组件,都只能在每26个月一次的火星冲日时发射,争取利用最短的时间到达火星。

但是,这对于一些无人的探测器可以,但是对有人火星探测来说,每26个月才能去一次火星,这个间隔实在是太久了!

如果在火星展开有人探索,甚至设立地面科考站,长期驻扎宇航员的话,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