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在救援基地里溜达了起来,陪几个灾民安置点的小孩子聊聊天,玩玩游戏。
正当他和两个小男孩拍着篮球玩的正兴起呢,一个穿着合身职业装的身影逆着阳光走了过来。
“陈总。”
陈长安抬头一看,正好对上了一双情绪复杂的双眼。
“关寇?你怎么来了?”
陈长安惊讶的看着眼前亭亭而立的俏丽身影,一时之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关寇眼神中的复杂神色一闪而逝,伸手轻捋了一下被风吹乱的秀发,装作若无其事的说道:
“李教授那边的仿生义肢项目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已经可以进行临床试验了,李教授让我带着文件来询问一下您的意见,要不要立马开始进行临床测试。”
只不过说完这段话后,关寇的耳朵却染上了一抹红晕。
陈长安一口气噎在了嘴里,喃喃几下之后才回答道:“额这是个好消息,当然没问题。”
“尽快开始临床试验”
陈长安也不是个呆子,这事说小确实也不小,但是说重要也没有非常的重要。
关寇只需要打个电话,或者将文件打包发送到陈长安的邮箱里就行,完全不用亲自跑来滇西的
她专门为了这事跑到滇西来找陈长安,为的是什么,不言而喻
陈长安脸颊有些发红,不好意思的咳嗽了两声,转移话题道:“那啥那份文件呢,拿来我看看。”
关寇低着头从自己随身带着的公文包里抽出了一份文件递给了陈长安,也不敢和他对视,眼神飘忽的左右打量着灾民安置点。
当她将注意力放在灾民安置点上,看到无数受灾群众的凄惨样貌后,心里那些乱七八糟的莫名思绪也淡了许多。
在这天灾人祸面前,一些儿女情长实在是太无足轻重了。
陈长安接过文件后,就沉下心看起了文件。
公司的仿生义肢项目,算得上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项目,对未来公司的发展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可以说是为瑞康集团接下来的医疗机械方面奠基的重要项目。
在这之前的动力外骨骼项目与之相比,都只是一个开胃小菜而已。
仿生义肢项目,不能不重视啊!
文件不算太厚,也就七八页A4纸的量。
前两三张的内容都是在向陈长安汇报之前的项目进度,这些他在姑苏的时候都有跟进,都很了解,只是粗粗的扫了几眼就翻过了。
重点的是后面几页的内容。
就在陈长安准备动力外骨骼发布会,以及率队奔赴滇西抗震的这段时间,困扰着整个仿生义肢项目的“人造肌肉”部分和“人造神经元”这两个关键技术点,相继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人造肌肉在李云彤的带队下,用一种电活性聚合物,成功的模拟生产出了一小批成品。
而人造神经元,也在傅怡的努力攻克下,成功破解了手掌神经密码,成功仿制出了人造的神经元!
这两个最关键的技术点突破之后,那就代表着,完整的仿生义肢,可以进入定型生产阶段!
三百四十六章 断肢重生一般顺滑
人造肌肉,顾名思义,就是人为的制造出类似人体的肌肉组织。
最先进的人型机器人或义肢,受限于笨重马达与液压系统,有碍于其灵活程度、力量与整体工作能力,根本无法做到像人的手掌一样灵活的仿生手。
科学家们迫切想要寻找到一种突破性的技术,可以做到像人体肌肉纤维一般灵活和独立收缩,做出各种灵活的动作。
因此,科学界就诞生了人造肌肉的研究思路和方向。
人造肌肉的研究最早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但真正取得进展则是最近10余年的事。
近年来特殊聚合体材料和智能材料的诞生,为人造肌肉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那些新材料往往具有一些不同凡响的本领。
一些材料可以根据电流变化呈现出各种复杂的状态,例如,弯曲、延伸、扭动和收缩等,并且它们的行为非常接近真正的肌肉纤维。
目前全世界主要有3个研究中心参与人造肌肉的研究,其中两家在美国,一家在瑞士,都和华夏没啥事。
和人造肌肉有关的各种概念产品每年都有问世,但目前这些产品都不具备商业化的可能。
这些利用各种新材料做成的概念产品面临很多问题,比如需要消耗大量能量并且可能经常失效而无法像真正的肌肉那样能自我修补。
或者收缩角度可控性差,无法完成人类手指和躯干的灵活运动,或者材料收缩循环寿命很低,非常不耐用。
或者收缩力度不足,实际作用就像是肌无力患者一样,根本不能承担真正的肌肉功能。
总的来说,目前科学界还没有研究出真正完美的人造肌肉。
但是!
陈长安手上是拥有一套最完美的电控人造肌肉技术!
相关的技术资料,早在仿生义肢项目成立之处,陈长安就将其交给李云彤了。
只不过虽然技术资料是完整的,但是科研人员们也需要时间搞清楚技术原理,将其要点吃透,然后才能尝试着生产一些试用。
前前后后折腾了一年多快两年,义体基地那边才试生产出了第一批人造肌肉纤维。
这种人造肌肉是由一根根仿生的运动纤维组成的,每一根运动纤维,都等同于人体手臂的肌肉纤维。
这些人工的运动纤维都可以独立完成与人类肌肉完全相同的仿生动作。
将数百根人工的仿生运动纤维叠加组合在一起,就成为了人造肌肉。
而给这些人造肌肉提供动力的,自然是电能。
不过除了需要电之外,想要驱动这些人造肌肉做出相应的肌肉动作,还需要一样东西。
那就是傅怡项目组负责的人造神经元!
傅怡负责的人造神经元部分的研发,其实和她在视觉假体装置项目时的工作差不多。
只不过视觉假体装置项目中需要破译的是视神经的基因密码,而仿生义肢项目需要破译的是手掌神经组织的基因密码。
当然了,光靠她自个带着十几个人毫无头绪的进行破译显然是行不通的。
相关的神经密码还是由陈长安提供,傅怡只需要将其一一与各种仿生动作对应上,然后将神经的运动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就行。
这样只需要在仿生义肢与人体残肢的连接处,布置几个神经传感器和贴片,收集残肢末端的臂丛神经和运动肌肉释放出的运动信号,将其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