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况。
身体的协调和平衡能力也都有些下降,听力和嗅觉也有些减弱。
这都是肿瘤在脑干扩张时带来的并发症,就算现在肿瘤已经被切除了,也抑制住了,但是造成的脑细胞损伤却是不可逆的。
姜竣在做完肿瘤切除手术后,修养了几天,就开始进行复健了,虽然说一些脑细胞的损伤是不可逆的,但是人体有代偿的机制。
一些脑神经功能被损坏,是有可能由其他脑神经来分担这些功能的。
只要积极的复健,他的身体协调能力,平衡能力,以及语言障碍问题是有很大几率可以恢复的。
每天早上八点多,姜竣就会到医院的复建室进行复健,一边做一些小幅度的运动,一边背单词,中英语的单词都背,有助于尽快恢复语言障碍问题。
不过可惜的是,他的视力下降和听力衰弱是无法通过复健恢复了,不过好在不算很严重,就是稍微减弱了一些,还不至于会影响到正常生活。
复健的时候,不只是复健医生,临床试验小组的研究员们也都全程参与着姜竣的复健过程,收集各项身体数据。
总的来看,基于基因编程技术而研发的这种治疗癌症的免疫武器,还是很管用的。
只不过这不同于心肌细胞治疗药剂,这种基因编程技术相当于在人体的基因中添加了一种原本没有的免疫基因组,是在人工的修改人类基因,这项技术蛮敏感的,调整了人类伦理问题。
复建室的角落里,云珩与钱仲森一边看着姜竣复健,一边聊着天。
“另外几个受试者的效果怎么样?”
“越是早期,效果越好,如果是早期的胶质瘤,手术切除再配合上我们的基因编辑治疗,基本上可以将癌细胞控制在极低的数量。”
“不需要靶向药,就可以抑制住癌细胞的疯狂生长,像胶质瘤和卵巢癌这种恶性强度较高的癌症,如果在早期就开始治疗,应该可以保证20年80的存活率。”
“而如果拖到中晚期,可能就只剩下10年70的存活率了。”
“至于其他像是胃癌,肝癌、肠胃癌,以及各种器官癌症,还没来得及在CRISPR序列的间隔区里录入这些癌细胞的性状,暂时还没进行临床。”
“不过根据推算,如果治疗效果一致的话,在未扩散之前,基本上可以做到20年90的存活率,如果是癌细胞扩散之后才治疗,那效果会大打折扣,只剩下10年80的生存率。”
不同的癌症,癌细胞的基因样式也是不同的,表达的性状也不一样,想要用基因编辑的方法治疗不同的癌症,也需要将不同的癌症基因都录入到CRISPR序列的间隔区里。
这是一个十分浩大的工程,光是胶质瘤,项目小组就干了两个多月,才成功将相关癌细胞基因录入到了CRISPR序列的间隔区里。
陈长安动动嘴下达个任务,他们得忙活一两年,可能才完成
不过可以一边做,一边上市!
先搞定胶质瘤和卵巢癌、胰腺癌这种恶性程度非常高的癌症,再逐步完善其他癌症的基因编辑方案!
二百一十八章 特殊的靶向药物 (求订阅)
“哎,还是无法做到彻底治愈癌症,只能抑制,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啊。”
看着正在积极复健的姜竣,云珩还是有些不满意,基因编辑技术虽然帮他续上了命,但是只能续十年,而且还只有60的几率能活十年,还有40的几率会在十年内就因为控制不住癌症的扩散而去世。
就算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也只能保证20年80的存活率,高于20年,存活率就急速下降了。
听起来感觉20年好像很长,对于中老年患者来说,确实如此,但是对像姜竣这样刚二十多岁的花季少年来说,不一样还是很残忍么。
癌症生存率这个东西,其实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方面,诊断,治疗、预后,定期检查,等等因素都会影响到生存率,每个国家,不同癌症的生存率都各不相同。
举个极端的例子,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一种比较急性的癌症,发病快,中位期短。
但是加拿大和美国,这方面疾病的患者5年生存率超过90,就算是亚洲国家,是新加坡、韩国、以色列及日本等医疗水平较为发达的国家,5年生存率也在80-89之间。
而我们华夏,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5年生存率不但明显低于欧发达国家,即便在亚洲也处于最后一位,生存率只有不到60,在全世界范围都算处于最低水平,不经令人反思,为何如此。
除此之外,我国的结肠癌5年生存期率在亚洲国家和地区中处于中下水平,乳腺癌5年生存期率在亚洲国家和地区在处于中游位置。
而更为恶性的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的五年生存率则仍需努力,作为我国癌症死亡前五的癌症,这些癌症的五年生存率,基本上完全不及我们的邻居日韩两国。
食管癌的五年存活率只有29,其中直肠癌已经是最高的了,也才569的五年存活率。
肝癌甚至五年存活率只有11,胰腺癌10,成人白血病25,肺癌20!
除了乳腺癌,大肠癌、宫颈癌等治疗效果较为好的癌症,10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0,如果早发现早治疗,70的女性能重新拥有健康。
剩下的其他癌症,大部分五年的生存率都不到60!
但是云珩的基因编辑技术的运用,使得胶质母细胞瘤中晚期的患者,都能将原本3年10的存活率,拉高到10年60!
并且能将胶质母细胞瘤早期患者的存活率提高到10年80!
这已经是非常了不得的成果了,一些作用于基因层面的昂贵靶向药,也不过能做到差不多的抑制效果而已。
而那种靶向药是需要根据病人的基因定制生产的,一个疗程都需要数十万美元!
云珩他们在实验室手工生产的这种基因编程靶向药,单单只论生产消耗,才不过一两万,就算是再加上科研设备的折旧,成本也不超过五万块!
当然了,花费的那几个亿的研发资金还是没算进去的。
但是这研发资金已经很低了。
根据世卫组织的统计,一款新药的研发周期平均需要15年,以及55亿美元的研发资金。
王嘉和他一同立项的视觉假体装置项目,因为本身科研界就没有成熟的理论支撑,也没有靠谱的视觉感知方面的应用工具,一切都得从零开始,进度比起云珩他们慢的多了。
王嘉那边,整个项目组每天加班加点的,目前项目的进度也才刚刚做完前期的准备而已,真正的研发都还没有头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