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想要生产电视机一样,根本没有这个土壤!
不过陈长安倒也并非一点忙都帮不上,虽然纳米医疗机器人造不出来,但是他却掌握着一些基因治疗方面的知识!
毕竟基因治疗是未来医疗发展的大方向,越是高端,越是前沿的医疗研究,就难免会涉及到一些基因方面的问题。
陈长安现在就像是个人形论文库,一旦王嘉或者是云珩研发中遇到什么难题,他都可以在自己的脑海中搜索是否能有解决方案。
如果有的话,那么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如果没有的话,也完全可以换个路线,或者换个思路再次尝试!
有他这个BUG加持,任何医学方面的研究,都能如虎添翼!
所以哪怕云珩想要做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项目预期会十分的困难,可能要遇到无数的难题需要解决,但是陈长安却还是有几分信心的。
不试一试,怎么知道无法成功呢?
基因编辑这个潘多拉魔盒既然注定会被人开启,那为什么不能是瑞康医疗来开启呢?
反正现在瑞康医疗已经拥有了足够的底气和雄厚的资本可以试错了,不再像以前那样,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他完全可以支持云珩搞一些大胆的研究项目了,就算最终结果不太好,他也完全可以承担住风险!
陈长安爽快的就在云珩递交的项目计划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将计划书递还给了云珩,笑着对他说道:“项目我同意了,可以立项了,尽快开始相关的科研工作吧,需要的资金和设备写个条子给商柠,在核对之后,我会让科研中心的采购部负责采购的。”
“钱不够就提,科研设备不足就采购,科研人员不够就再招募,我都可以满足你。”
“放手去干吧!”
一百八十三章 基因药剂审批难
在陈长安的支持下,王嘉和云珩的新项目双双立项!
两人也一点都不客气,光是先期购买新的科研设备就花了小五千万,王嘉又从母校中山大学挖来了几个研究视神经方面的专家。
云珩更狠,甩着白花花的钱,直接从江城大学的那个研究CRISPR-Cas9基因编辑的科研团队里挖来了六个深度参与过他们项目的研究员!
主要还是因为江城大学的那个主攻基因编辑的科研团队太缺经费了,这几年江城大学的科研经费一直都很紧张,无法给他们拨款,导致他们的研究停滞了很久。
在这种情况下,云珩挥舞着大笔的资金,以及瑞康医疗和陈长安的招牌去挖人简直不要太容易。
他只是提了提自己的项目,立马就从江城大学挖走了六个研究基因编辑技术的骨干,而且还有几个人也还在犹豫,后续也有可能加入云珩的科研团队。
钱真的是个好东西,在不缺钱的情况下,很快两人就将研发团队给筹建起来了,人才和设备都不缺,要啥有啥。
在凑齐团队后,两人也没有再耽误什么,埋头就开始进行研发工作了,不过项目才只是刚开始,短期一两个月里也还不会有什么眉目,暂时也用不到陈长安这个人形论文库。
但是他也并没有闲着。
生物起搏器项目的临床试验工作已经差不多到尾声了。
用于转化起搏细胞的基因药剂在经过了数次的微调之后,衍生出了四种型号,分别适用于南北四种不同的基因组人群,基本上除去一些患有血液方面疾病以及癌症等重症的患者外,适用于大部分华夏人。
这种基因药剂已经具备了在华夏的上市标准了,但是药监局和卫健委那边却迟迟没有同意上市审批,而且也没拒绝,就是一直拖着不给回复。
陈长安心里多少还是有些数的,八成是因为基因方面的药物涉及太广了,危险性也很高,转基因的食品在华夏都一直迟迟不能批准上市,更何况是修改细胞基因的药物呢?
不过瑞康医疗提交的数千例临床数据实在是太出色了,这又让药监局和卫健委的领导十分动心,总觉得不批准的话又有些太过可惜了。
所以高层内部也一直在为此争论,支持基因药剂上市的领导和反对基因药剂上市的领导数量都差不多,几次内部会议都没有讨论出一个满意的结果。
审批上市的事情才会一直拖着没个答复。
京城药监总局的办公楼内。
今天又举行了一次关于瑞康医疗的基因药剂的会议。
这已经不是药监总局第一次为这事开会了,最近半个月已经开了七八次会议了,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同不同意瑞康的基因药剂上市的问题在争论。
“我觉得完全可以批准上市,瑞康提交的临床数据,以及几家医疗机构给出的安全调查都已经说的很明白了,这种应用于心脏的基因药剂效果很好,可以恢复人体心脏的自律性,完美的替代心脏起搏器的作用。”
“比起需要植入人体的心脏起搏器,这种基因药剂才是未来医学发展的方向,如此先进的医疗手段,没理由不批准!”
“瑞康医疗临床4852例患者,其中除了几十例因为自身携带的其他疾病影响从而失败,剩下的将近4800例都患者在注射了基因药剂后心脏都恢复了自律功能,心律不齐、起搏障碍、房室阻滞等问题都得到了治愈!”
“并且并未发现什么后遗症,这表面细胞重编辑已经可以成熟运用在临床上了!”
几个年纪较为年轻,理念较为激进的药监局领导是属于支持瑞康基因药剂上市的赞同派!
在他们眼里,医疗手段的进步是需要支持的,细胞重编辑技术已经出现了十多年了,全球各大科研机构基于细胞重编辑技术之上开发出来的一些新型的治疗手段基本上都是很有前景的。
想要完全治愈一些细胞领域的疾病,利用细胞重编辑技术重新分化出细胞来替代失去功能的细胞工作,这个方案算是最为务实的了,不然就只能考虑克隆移植,或者器官培育等更加不现实的手段。
比起虚无缥缈的人体器官体外培育,克隆等等还属于设想阶段的技术,显然目前已经走到临床阶段的细胞重编辑技术更加靠谱,也更加有希望成为新一代的治疗技术。
华夏的医疗发展在传统领域的落后已经是无法避免,甚至很难赶超国际一线水平了,现在只有在新兴的细胞重编辑领域加大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