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钱的,这几年鱼皮胶原蛋白缝合线光是授权费就赚了三个亿,后续的专利费也陆陆续续收了几千万。
不过这些钱都是属于他个人的,并不是公司的,他如果要给公司使用的话,就算是往瑞康公司注资了,其他股东必须等比例跟注,不然股份就要被稀释了。
想了想,陈长安还是问道:“关寇,现在公司资金缺口有多大?”
关寇提前就已经算好了,一点都不带犹豫的说道:“陈总,目前大概资金缺口有2个亿左右。”
“这2个亿主要是用来完善国内其他十几个省市的销售网络和售后渠道,以及后续为研究中心采购一些科研设备的经费。”
“之后公司就没有什么大笔的开销了,正常开销公司的盈利是足够支持的。”
目前瑞康每个月都能有一千多万的稳定盈利收入,有的时候收益好的话还有可能单月收入过两千万。
再加上年底的时候麒麟呼吸设备公司也会进行利益分红,会有一笔可观的现金流补充公司。
所以只需要把科研中心和建立销售网络的窟窿补上,后续的公司运营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陈长安摸了摸下巴,沉吟一声之后说道:“这样吧,我个人可以像公司注资两亿的现金。”
“通知一下公司的其他股东,要嘛按照股份比例,和我一同注资,不然手头上的股份就稀释。”
“好的,陈总。”
陈长安如果向公司注资两亿,就等于再次融资了,其他股东加起来差不多要跟着注资五千万,才能维持自己的股份不被稀释。
这个数额是陈长安故意为之的,其他的几位股东这几年从公司也就差不多分走了大概五千万的利润。
如果他们继续跟投五千万,那么等于这几天的分红全都又重新投回公司了,白忙活一场。
不是每一个股东都愿意这么做的,很多股东其实宁愿股份被稀释,也不愿意将赚到的钱再扔回公司。
特别是这笔钱都被陈长安拿来投入到建立售后渠道和销售网络,以及科研中心这种基础建设之中,而不是用来研发新产品,短期内并不能为公司创造新的利润点。
那他们就更不乐意了。
估计这回注资,陈长安手握的瑞康医疗股份能再增加一些,保守估计也许能增持到90左右。
看着关寇离开办公室的背影,陈长安轻声呢喃道:“也该对他们动手了,接下来公司的新产品可不是小打小闹了,不为公司出力的股东,还是趁早出局比较好。”
第一百零五章 受让人填你 (求推荐票)
两天后。
“陈总,我已经通知了其他几位股东了,其中只有负责销售部的陈部长,和负责人事部的赵部长两人愿意维持股份比例,继续跟投,剩下的几位股东都不愿意加大投入。”
瑞康医疗的股份中,865是属于陈家的,现在已经在陈长安的名下了。
而剩下的135,大部分都是分属于其他几个当初和老陈一起创业时的一些管理层,在陈长安还没正式接手瑞康之前,就都在老陈的关照下,陆陆续续的“退休”了。
只有负责销售部的陈昀和负责人事部的赵柳青是后来老陈废了不少心思从别家企业挖来的高管,分了一些管理股,大概占据了其中的48
他们二人的眼光还是很有前瞻性的,在他们看来,瑞康目前的发展非常顺利,接下来再完善了销售网络,建立起自己的研发体系之后,未来的前景还是很好的。
而且他们还深入的参与了最近两三年瑞康的运营,特别是陈昀,瑞康所有的销售事宜都是他来负责的,非常清楚公司的盈利增长情况。
而赵柳青则对陈长安大手笔招募的科研人员很有信心。
二人现在才三十多岁,那种奋斗的心还很火热,自然愿意选择继续投入持股。
现在瑞康的股份可都是原始股,如果未来公司上市,每一股都值不少的钱,自然是能不被稀释就不被稀释。
比起当初与老陈拼事业的那几位老骨干,他们两个无论是学历还是能力都是要超出许多的,自然能做出更为正确的选择。
在增持之后,陈长安现在手上的瑞康医疗股份从原本的865,提高到了91。
赵柳青和陈昀两人维持48不变,剩余的42则被其余的几个老骨干把持。
陈长安坐在办公椅上一晃一晃的,考虑了一下之后干脆说道:
“关寇,你可以帮我去问问,既然他们愿意手上的股份被稀释,那还不如直接卖给我算了。42的股份我可以溢价收购回来。”
“我相信这个价格,应该会有人动心的。”
在股份稀释之后,42的股份以目前瑞康的总股本来看,也就只值差不多1个亿,陈长安如果以12亿溢价收购,那些目光短浅的老骨干,就很有可能选择卖出了。
如果他溢价到15个亿,应该是完全可以搞定剩余的零散股份。
他之所以急着将瑞康的股份集中回自己手上,是因为他准备打算融A轮了。
其实正常情况下,当初瑞康的鱼皮胶原蛋白线上市的时候,公司就可以开始着手A轮的融资了,因为当时其实瑞康的现金流就跟不上公司的发展扩招速度了。
只是因为陈长安搞到了一笔工行的贷款,所以支撑了过来。
后来有创呼吸机上市的时候,瑞康又面临了第二次资金链不足的问题,全国的销售网络根本铺不开,售后更是稀烂,也没有太多的资金能投入到销售推广上。
不过因为美敦力的那档子事,陈长安干脆就把麒麟有创呼吸机从瑞康医疗剥离了下来,和迈瑞等几家公司成立了个合资公司。
销售渠道和资金都被另外几家国产呼吸机厂商给补上了,他也就再次暂缓了融资的事宜。
可是现在真的不能再拖了。
接下来瑞康的项目,无论是生物起搏器,还是人工造血机,都需要一笔很大的资金来支撑产品的上市。
光是前期的准备,基础建设就已经花了快4个亿了,再加上陈长安注资的2个亿。
产品还没研发出来呢,就烧了6个亿了。
之后的生产、运输链、推广等等环节,还需要很多资金的支持,保守估计可能也要十亿级别的流动资金。
毕竟不管是生物起搏器,还是血液制造机,都是目前医疗界从来没有过的设备,想要推广这种新产品,不花费足够多的代价,是不可能的。
在医疗界,并不是新的技术就是好的,这不像是卖手机,大家都喜欢最新款的。
医疗行业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