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出来的造血干细胞与天然的人类造血干细胞存在一些不同,暂时还无法实现临床运用。”
能成功实现实验室内的诱导造血干细胞技术,将体细胞重新基因编程,诱导为造血干细胞的牛逼人才,在全球范围内也不多的。
反正据陈长安所知,也就日国和欧美那边有三五个科研团队能做到这个地步。
没想到国内居然有一个科研大佬也在这个领域做出了突破!
虽然陈长安的研发方向并不用这么复杂,只需要用自然的造血干细胞进行分裂诱导就行,但是这种人才他肯定是不能放过的啊!
“白教授,这位云珩教授目前在哪个科研机构工作?你能不能帮我搭个桥,约对方见面聊一聊?”陈长安双眼一亮,十分想要将这位大才给挖过来,现在的瑞康真的太缺优秀的科研人员了。
白秉纯微微一笑,露出一副果然如我所料的表情,不急不缓的说道:“云珩是在中南医科大学工作,他的研究成果都是自己带着学生搞出来的,科研团队一共就五个人,两个硕士研究生和两个博士研究生给他打下手。”
“我前几天和他聊过,因为后续的研究进展不是很顺利,所以学校那边给他批的研究经费越来越少了,现在研究进度基本都陷入停滞的状态。”
“所以在我和他谈起了瑞康接下来要在诱导干细胞技术方面下功夫之后,他就流露出想要加入我们科研团队的意思。”
“不过他是那种比较传统的科研人,不太希望做研究的过程掺杂太多商业的东西,所以对入职一家商业公司的研究机构还有些犹豫。”
陈长安一听这话,立马就说道:“我们瑞康从来不干涉科研人员的研究工作与私人生活的,更不会在科研中掺杂什么商业行为,这点白教授你是清楚的!”
白秉纯点点头,继续说道:“我也和云珩说过,只不过他还在考虑犹豫,所以我就想和你说一声,希望你们俩能当面聊一聊。”
“我在学校的科研系统里待过,知道不容易,一所学校每年的科研经费就那么多,可是教授们的课题却多如牛毛,每年学校的科研经费都是不够分的,而且很不好抢,大部分教授都需要自己在校外拉投资。”
“而云珩这个人又不太喜欢这套,从来不找商业公司拉投资,你知道的,商业公司的投资是需要迅速见到成效的,需要为他们创造足够多利益的,而显然诱导干细胞技术在可见的5-10年内,都很难商业化。”
“所以他最近几年的处境确实不太好,我就想着也许瑞康的科研环境更适合他。”
陈长安大有同感,瑞康肯定适合他啊,陈长安在科研方面从来不吝啬资金投入的,因为对他来说回报率是一个不用考虑的问题。
照猫画虎的将他掌握的技术复制还原出来,就像是摸着石头过河,是有路可寻的,风险可比日国和欧美那边的科研团队从零开始科研要简单的多!
他对此还是很有信心的,研发经费绝对管够!
“白教授,帮我约一下这位云珩教授吧,我想亲自和他谈一谈!越快越好!”
第九十五章 揽入麾下(求推荐票)
没钱看小说?送你现金or点币,限时1天领取!关注公·众·号免费领!
姑苏市中心的一家高档私人会所里,关寇提前预定好了一间包厢。
等到陈长安抵达的时候,包厢里已经有一位四十岁出头,身形消瘦的中年男子落座了。
“云教授,您好,我就是瑞康医疗的掌舵人,陈长安。”
陈长安快步走上前,与比约定时间提前抵达了的云珩握了握手,发自肺腑的恭维道:“云教授,十分高兴见到您,您作为国内干细胞领域的权威,能有时间与我见一面,实在不容易。”
他一边说着话,一边打量了几眼这位权威教授。
云珩从外貌上来看,非常的符合典型科研人的样子。
戴着厚厚的黑框眼镜,身上穿着永不过时的格子衬衫与休闲裤,再加上有些秃然的发量,和那快要形成的地中海发型,让人一眼看到他,就会觉得这位一定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浑身上下都散发着一股学究的味道。
如果再加上一个双肩包,那么云珩和在大学图书馆里看到的那种勤奋看书的学霸,除了年纪大了点,头发秃了点,其他地方简直一模一样!
说实在的,十年前的科研人,还真就清一色都是这种打扮,云珩给陈长安的第一印象还是非常不错的,第一眼就让他觉得十分的有信赖感,一看学识就很丰富。
云珩客气一笑,他不太善于与人交际,有些生硬的客套道:“陈总,你好,我听秉纯说起过你,他对你一直赞不绝口,说你是一位非常有科研精神的投资人,而且自身的科研能力也很强,那个有创呼吸机和胶原蛋白缝合线都是你带头搞出来的。”
“听说您本身自己就是一位科研人,懂得我们科研的困难与不易,所以我才想与您见一面,当面聊一聊你们公司的诱导造血干细胞的项目。”
“那是自然。”陈长安拉着云珩坐回了座位上,略微有些自傲的说道:“我虽然本科毕业之后就参加了工作,但是平常闲暇的时候并没有停止充实自己的学识,有空就会进行自学,也在白秉纯的研究所里学习了一年多。
“虽然说科研能力和您几位专家无法相提并论,但是我在实验研究方面还是有一些独特的创造力,也能在研发中提供一些不一样的思路和理解。”
“当初胶原蛋白缝合线就是我自己带着几位同学一起搞出来的。”
云珩摇了摇头,并不认为有陈长安说的那么简单。
“陈总谦虚了,我也是听说过胶原蛋白缝合线的,这是一款在缝合线领域属于划时代的产品,可以说是直接改变了医用缝合史的进程,这其中的难点我想应该没那么简单,陈总恐怕是下了不少功夫,才能做出如此优秀的科研成果。”
陈长安笑了笑,并没有接话,事实还真就是非常简单,鱼皮胶原蛋白缝合线的生产技术无非就是调配几种化学药剂的事情,他是完全用的拿来主义,真没动多少脑子。
反而是后来的有创呼吸机,在研发期是真废了他不少功夫,每天都在学习知识,融会贯通之后再将脑海里的技术一点一点的弄明白,复刻出来。
然而在外界大部分业内人士的眼里,虽然论起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