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剖析
这里距离北城比较近,毕竟是富贵人家的聚居地。
正因为如此,在平日里,治安也都是很好,像这种朝廷大臣被当街放箭刺杀的事情,更是开国以来的头一遭。而且放眼历史,去刺杀翰林院官员的事情,贾环这个估计也是破天荒的头一回了。
不过治安好归好,表面上巡街的兵士还是有的。
潘又安和赵小有的叫喊,让街上的人很快就多了起来——既然还能叫喊,那说明没事。
但看到马车上明晃晃的羽箭,众人都吃惊了。
听到潘又安的话,领头的仿佛是个什长,恭敬地对着马车施礼道:“大人,小的邢育森,护送大人去衙门。”
然后一众军士把贾环的马车护卫住,缓缓向北城兵马司衙门走去。
贾环在车里依旧思索不停,到底是谁?
到了兵马司,里面的副指挥使王启年已经回来了。本来他这个副指挥使做的没什么意思,唯一的好处,就是可以准点下班。
但今天不一样,刚回到家,手下就有人来报:“大人,翰林院修撰贾大人在兰玉街遇刺,对方使用了弓箭。幸而未伤到贾大人。”
听到这个,王启年后背上就是一阵冒汗。
这种事情,他只在小说话本里见过,就是戏曲里,都不敢这么演。现在,竟然真实地发生了!
三两下把官服穿好,王启年就往衙门赶去。
他一个七品小官,用不起马车,只能快步小跑。
还好贾环的马车速度也不是很快,所以王启年提前到达,整理了一下仪容,就在衙门口等着了。
不多时,就看到一辆马车缓缓驶来,护送的军士们都是表情严肃,但后面跟着一群看热闹的人,还都是有说有笑,指指点点,和当前的气氛很是不符。
看着王启年的脸色不渝,马上就有一个书办模样的人出来喝道:“闲杂人等快快退散!”
但这话很不管用,人群半点没有要散去的意思。
邢育森朝王启年拱手施礼道:“大人,贾大人还在马车上。以小人看来,这些尾随的人之中,难保没有想着第二次下手的,请大人下令,悉数拘拿,一一甄别!”
这话很管用,后面的人群呼啦一下,就散出了老远。
王启年快步上前:“下官王启年,拜见贾大人。”
没办法,贾环这个从六品的翰林院修撰,可比五成兵马司的副指挥使高一阶,而且前途上面,也是完全不一样的,王启年不得不用心。
贾环下了车,朝王启年拱了拱手,说道:“有劳王大人。”
王启年挥了挥手,让手下的人把马车牵进了衙门后院,然后就请贾环前堂看茶。
这消息像风一般地吹过了金陵城,不到两个时辰,几乎整个北城这边的达官显贵就都知道了。
贾府那边也得了消息,赖大把在外面听到的消息和大家一说,贾母和贾政都唬了一跳。
但幸好赖大没敢耽搁:“三爷没伤着,听说眼下去了北城的兵马司报案去了。”
贾母愁道:“咱们这样的人家,虽然说有些纨绔,但也不至于能作到让人当街拿着弓箭射杀的地步。况且环哥儿不是个轻狂的,怎么会惹来这种事情?”
贾政安慰道:“母亲勿忧。说不定是贼人认错了,这也是有可能的。”
贾母越想越有这个可能,要不贾环一个翰林,哪里就值当对方如此出手了?
王夫人虽然与贾环不对付,但也在心里细细思量。这次是贾环,那下次是不是就会变成贾宝玉?
想到这里,她忽然发觉,屋子里并没有贾宝玉在,贾琏,贾兰,甚至贾琮都在,独独不见了她的宝贝儿子。
“宝玉呢?”王夫人的声音都有些尖了。
贾母也发现贾宝玉不在了:“鸳鸯,快去怡红院看看,你宝二爷在不在?若是不在,就让人去给寻回来!”她也不敢冒这个险,万一对方没认错人呢?
鸳鸯不敢耽搁,赶紧亲自去了。
贾环和王启年正在堂上喝茶,不多时,就有人进来回道:“大人,查清楚了。箭是来自军中,这种箭杆是竹子做的,多见于南方军营。”
王启年挥挥手,让来人回去,方才对贾环说道:“贾大人,这案子……”
贾环已经不慌了,一边喝茶一边说道:“王大人,该怎么样就怎么样。我不催你,但你也不能查个三年五载的吧?”
王启年立刻说道:“贾大人放心!三个月,一定有准信!”
准信就是个说法,但能不能抓到凶手,他王启年不敢保证。贾环也理解,人家把仇家给你找到就好了,敢当街行凶的,谁背后没个靠山?
贾环点点头,起身告辞:“既如此,就辛苦王大人了。”
他本意也就是过来把这件事给挂个号,对方若是真的想要他的小命,现在他是不可能完好的站在这里。而且几支箭射下来,潘又安和赵小有连点皮都没擦破,这就很能说明一个问题了。
王启年说道:“我差人送大人回府。”
贾环婉拒道:“不劳大人了。以后本官还要去衙门,你总不能天天护送,这也不符合朝廷法度。”
然后就招呼潘又安和赵小有:“回府!”
坐在马车里,贾环手里把玩着一支羽箭,脑子在飞快地转着,马蹄声落在青石板上,发出嗒嗒的声音,一下一下地落在贾环的心里。
刚到门口,一众管家小厮都纷纷上前:“三爷,您可算回来了。老祖宗和老爷太太们,都等着您呢。”
贾环笑道:“等我做什么?今晚要一起吃饭?”
赖大苦笑着说道:“我的三爷,这都什么时候了,您还有心思开玩笑!赶紧里面请吧。”
贾环便笑着进去了。
荣禧堂里面,王夫人正愁眉不展,外面已经传来了消息,贾环平安回府。但贾宝玉却不在怡红院,眼看着天可就要黑了,竟然还没回来!
身边的几个小厮,除了焙茗跟着贾宝玉出去了之外,其余几个人,如桃云,双寿等人,俱是被叫过来回话。
但贾宝玉去了哪,这几个小厮也不知道。
“你二爷平日里到哪些地方去,竟也不知?”王夫人怒火中烧,连声吩咐:“架到外面,打上二十板子再来回话!”
一时间,外面哭爹喊娘的声音响起,但没人敢劝。
贾环一进荣禧堂,就发觉气氛凝重。
贾母看到贾环,心里方才放下:“回来就好!明日里,让管家去衙门给你告个假,咱们先在家里歇上几天……”
“老祖宗放心,已经没事了!”贾环一路平安回来,心中有底。若是对方存心截杀,那自己当回不来才是。
“什么没事了!可是贼人抓住了?”贾母对贾环不负责任的表态很是不满。
贾环说道:“孙儿也不能一直待在府里。这样,明天孙儿晚点去衙门,早点回来就是了。走路也挑那人多的地方,不去其他的地方逗留了。”
贾母还是不放心,贾政劝道:“母亲,环哥儿说的是理。身位朝廷命官,哪能不去衙门?”
外面赖大家的来传话了:“老太太,顾御史和魏大人来了,说要见三爷。”
贾母看了看贾环,说道:“先去吧。告假的事情,晚点再说。”
贾环离开之后,王夫人方才说道:“把外面那几个架进来回话!”
几个小厮被打得屁股大腿都隐隐见血,头上也是汗珠滚滚,被抬进来之后也不敢喊疼,只是苦苦忍着。
“说罢,二爷平日里都去哪些地方?”
几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还是双瑞先开口说道:“二爷今儿怕是去了秦淮河……”
“掌嘴!”王夫人喝道:“好好的爷们,都被你们拐带坏了!”
嘴上是这么说,但心里却是知道,这双瑞说的,怕是真的。既如此,那还是得赶紧把宝玉寻回来才是,在外面这样不见人,她心里着实担忧得紧。
贾母早就吩咐赖大家的去办了:“悄悄的,不要声张。”
赖大家的会意,赶紧出去安排。
贾政早就心里打定主意,别的不说,光是去秦淮河这一条,回来就要好好收拾一下自己的二儿子!
贾环回到梨香院,里面的丫鬟婆子竟然都是喜极而泣。
琥珀一边抹着眼泪一边笑,然后和彩云一起,想帮贾环换件见客的衣服。
贾环挥了挥手,说道:“顾兄和魏兄都不是外人,先准备晚饭吧。多做两个菜。”琥珀知道贾环要留他们吃饭,就赶紧下去安排了。
正房里面,顾青锋正有一下没一下地喝着茶,直到见了贾环本人,方才放了心:“消息太突然,贾兄没事便好。”
魏大凡虽然没有说话,但脸上的表情早已说明了一切。
“让顾兄和魏兄担心了。”顾青锋和魏大凡是自己人,贾环就把心中所想,告诉了他们。
听到贾环说了经过,顾青锋和魏大凡都觉得这事情危险中透着一丝诡异。
“你是说,对方只是射箭,并未伤人……”魏大凡捏着下巴,用手肘撑着,也开始细细琢磨了起来,这事里显然透着蹊跷。
贾环补充道:“用的箭来自军中,据兵马司的人说,是南方军营中所用。”
魏大凡抬起头来,和贾环对了一个眼神,两个人点了一下头,其中意味不言自明。
第一百六十四掌 棋子
顾青锋还没回过来神,但魏大凡已经开口了:“顾兄,明日还要劳烦你上折子参一下兵马司,还有兵部——谁让兵马司归他们管呢。这京城的治安,得好好治一下了。堂堂翰林院的修撰,竟然会遭遇当街刺杀。”
顾青锋当然一口答应了,这本来就是御史分内之事,但答应完之后又有些担心:“他们若是破不了案子,该如何?”
贾环笑道:“还能如何?到时候我肯定要去讨一个说法的。”
至于是什么样的说法,魏大凡已经隐隐猜到了。
顾青锋点头道:“好!若是兵部不肯给,那我就再上折子!”
“正当如此!”魏大凡忽然挥拳说道:“我回去之后,会联系咱们这一科选为御史的同年,还有一些科道前辈,一同上折子!”
贾环拱手谢道:“又要劳烦魏兄。”
贾宝玉正在秦淮河上听曲儿,外面贾府的人已经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了,正在沿河找人。
但找人也要有找人的方法,别看贾府势力大,但能在秦淮河边有营生的,也同样不好惹,若是不管不顾地进门寻人,给个白眼都是轻的,说不定还会大棒子给打出来,所以一行人只能悄悄地打探着,但在别人眼里,却像是来算风流账的。
领头的周瑞年纪大了,眼神不好,但他带着的人有眼神好的,身边的小厮却很是机灵:“周大爷,快看,那边门口立着的,是不是焙茗?”
周瑞定睛一看,不是焙茗又是何人?当下大喜:“走!”然后一马当先,就过了去。
贾宝玉在里面听曲,焙茗虽然在外面,但也能沾光听到,正在舱门跟着哼哼,却见岸上来了一群人,往自己这边急急赶来。
借着夕阳的光亮一看,竟然是管家周瑞!
画舫就在岸边,因为还未入夜,所以不曾去河中央,所以周瑞带人很容易就上了甲板。
这个阵势让焙茗感到腿一下子就软了:“周大爷……”
但周瑞哪有收拾他的心情:“宝二爷可在里面?”
“在……”焙茗话音未落,周瑞就催道:“去把二爷请出来,太太和老太太都在寻他!急事!”
焙茗不敢耽搁,就立马进去了。
贾宝玉还在里面听雪晴唱曲儿,见着焙茗进来,不免有些扫兴的感觉。而焙茗进来之后,更是说道:“二爷,老太太和太太遣周管家来寻您来了,道是有急事!”
“急事?”贾宝玉嘴里念叨着这两个字,眼下能有什么急事?
焙茗擦了擦脑门的汗,小声说道:“看来是真的。周管家带了许多人过来,阵势很大。”
贾宝玉更加纳闷了,到底是什么事,连周瑞都亲自出来了?
出来之后,周瑞家的连连作揖:“二爷,可算找着您了。老太太有话,让您赶紧回去呢。”
“出了什么事了?”贾宝玉决定先把事情打探清楚。
“二爷先上马车,路上慢慢说。”周瑞说的话让贾宝玉很是纳闷,然后就看到了自家的马车已经在岸上停好了。
“走吧!”贾宝玉心里一横,想着最多回去挨一顿打,就上了马车。
马车周围立刻围了好几个小厮,然后才慢慢往荣国府的方向驶去。
这个阵势,让贾宝玉也感到事情有些不对劲,但他也没往太大了想。
只是刚进了贾府的大门,焙茗就被架到了长凳上,然后几个小厮上去堵了嘴,结结实实地打起了板子。
贾宝玉刚要说话拦着,周瑞家的就出来了:“二爷,您可算回来了。”然后就伸手把贾宝玉往内院拉,同时示意他不要出声。
这种事情从来没有发生,周瑞家的以前哪敢伸手碰他。
贾宝玉很是奇怪:“周姐姐,家里是出什么事情了?”
周瑞家的回道:“确实是出事了。三爷落衙的时候,遭到了弓箭的偷袭。老太太和太太担心你,特意去寻了你回来。最近这段日子,二爷可不能再出门了。”
“可是父亲得罪了什么人?”贾宝玉疑惑地说道。
“这老奴就不知道了。”
周瑞家的不知道,但贾环可猜出了一二。
南方军中的箭支,那肯定和最近的海禁有关。看来,是有人恨自己断了他们的财路了。但是这次暗杀,却又没有伤到自己,更像是刻意的打草惊蛇。
是谁帮的这个忙呢?贾环看着手里的羽箭,还是百思不得其解。
他自问交友并不广泛,而且也没有这种盟友,所以这种“掀了别人桌子”的帮助,让他尤其费解。
顾青锋和魏大凡简单用了晚饭就先告辞了,他们要赶快联络,把这件事捅出来。
第二天一早,兵部就在都查院前面上了一道奏折,抢先把事情捅到了御前。
兵部尚书刘孚亲自在御前奏对:“皇上,天子脚下发生此等事情,着实骇人听闻!臣以为,当彻查浙江、福建、广东等地方,责令这几个地方的提督,总兵,追查箭支的来源!同时,京城当戒严,各旅店,酒店,客栈,都要严查。此等事情,应天府脱不了干系!”
开始的时候还对路子,但后面一下子把应天府扯了进来,应天府的知府马占先当然不干了:“维持京城地方治安的是五城兵马司,敢问刘尚书,兵马司归谁管?贾修撰堂堂朝廷命官,为什么不向应天府报案,而是去了兵马司衙门?”
这个问题很是让刘孚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平治皇帝说道:“你们两个衙门,都要去查!莫要跑了贼人!堂堂京师重地,竟然发生这种事情!三个月,朕只给你们三个月!”
到了中午,御史言官的折子都已经送到了内阁,不出意外,均是参兵部或者兵马司,也有少部分参应天府的。
这都是应有之意,不出意外。
但几天之后,出现了其他的声音,有密折参东南胡氏、严氏等家族走私。
这是一石激起千层浪,风声从御书房传来之后,京城马上就开始暗流涌动了。
结合之前贾环遇刺的消息,那就很好理解了,这是有人提前预知,想要拿贾环泄愤。只是贾环命大,躲过了一劫而已。
但这一下,也就把他们暴露在了阳光下,被朝廷拿问,也是迟早的事情了。
“是谁!”松江府的一处大宅里,满头白发的胡元峰拍着桌子问道。
眼下京中的消息还没传回来,但贾环遇刺的消息已经传遍了江南,这消息对自家显然很不利,说不定会有有心人往自家身上引。
院中的梧桐树随风沙沙作响,阳光透过密密的树叶,斑驳地照在地上。
下人们仿佛也知道了房中的主人心情极为糟糕,均是不敢大声。
大儿子胡正可有些不解:“父亲!那贾环又不是咱们出手的,何必在意?”
“糊涂!”胡元峰人老成精,想事情也周全得许多:“为父是担心,有人会借机发难,攀咬我胡家!”
胡家到底做了什么,当家人都是一清二楚。只是这种事情能做不能说,私底下悄悄进行也就罢了。
虽说日本那边也在闭关锁国,但德川幕府也是允许外国的船只来进行交易的,地点只有一个,那就是长崎。
除了长崎之外,当然也有日本人进行走私活动,但被抓到之后,下场都会很凄惨。
胡氏一族已经在刀尖上行走了,所以去了日本还是乖乖到长崎,虽然要缴纳税金,但总要细水长流才是。若是大唐和日本两边都走私,是无法长久的。
胡正可听到父亲的话,还是没有把这事情放在心上:“父亲放心。东南这边,干这路事情的人家多了去了。别人都不慌,咱们慌什么?”
“你懂什么?”胡元峰喝道:“风起于青萍之末!咱们得赶紧准备了。拿我的名帖,去求见宋知府。”
胡元峰要赶紧行动,在朝廷有所行动之前,先想办法把自己摘出来。
贾环依旧照常去衙门,贾母想差人去告假,贾环没同意。
贾政也不同意,他是古板之人,当然不肯让自己儿子因为一场未遂的刺杀,就待在家里。
当贾环出现在翰林院的时候,一众清流都纷纷来看望。
“贾大人一身浩然正气,真乃我辈楷模!”
贾环有些赧然,这又不是上书直言皇帝过失挨了廷杖,听到这种夸奖,真让他觉得有些不对劲。
关键是,大家还不知道他为什么被刺杀。
只是近来消息传来,仿佛是东南几个家族下的手。
这就很好理解了,那边是走私猖獗的地方,贾环一下子上疏要求皇帝明牌,这不是砸了人家的饭碗么?
自打上书房的消息传来,都查院里面就很是有一个统一的声音,那就是彻查胡氏、严氏两大家族。
事情发展到这里,贾环哪里还不明白,自己这是被人当枪使了。这个人,看来就是平治皇帝。
当然他是胳膊拧不过大腿,即便知道真相,也只能装作不知道,还要顺着皇帝的意思往下演戏。
这下子算是得罪了一大帮人,想要善后,几乎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