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84 章(1 / 1)

夫为佞臣 汴梁公子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在上一战中,同某一样...受了些伤,恐怕会影响带兵。如此一来...边城之中,能独当一面的,只有钱将军一人...”

钱晖苦涩笑道:“凭我一人,即便粉身碎骨,恐怕也敌不过匈奴与鲜卑。”

百卫冕哑然无声。

城内长鸣军、军防兵乃至精督卫三方,加起来也不过十二万人马。

但依照斥候所传情报,前方萨哈草原,奔来的敌军总数加起来共有二十四万,更何况还有苍河沿岸休憩的十六万匈奴士兵。

纵然前一战时,他们精锐损失众多,可人数上仍占优势。

且,鲜卑族战斗力更为彪悍可怖,比匈奴军马还要可怕三分。不论是长鸣军还是边城戍防的兵营都无法抵抗。

李安心中颤然,发愁道:“倘若,城内军士能撑上七八日...京城的援军以及萧刺史的调兵便都能抵达城内了...”

“李大人说得可是确切消息?”

正当三人一筹莫展,不知如何是好时。

从他们身后传来了一声唤。

众人面目皆怔,朝声源处望去。

便见一位风姿卓越、玉贵仙然的女郎立在庭院之中。她双手合并紧握,端放在身前,款款之态,如天然画卷般美妙。

亭内议论军事的三人纷纷从坐席上起身,朝这位女郎恭敬行礼:“邵夫人。”

江呈佳略点头,便踱步过去,站定在李安面前,面色严肃的盯着他看。

李安低眸,瞳眸在眼眶中转了又转,最终十分肯定的回答道:“某所说...乃是前方传来的消息。四五日不敢保证。但七八日之内,两方援军必然会到。”

江呈佳眸中一顿,思索一番后,郑重说道:“若如此...我或许有法子能撑上一时。”

李安一听,眼中放出光彩,即刻仰头朝她望去,迫不及待的询问道:“邵夫人有何法子?”

【两百二十九回】虚张声势诈敌军

这位女郎并没有正面回答他,只是轻声道:“敢问李大人...城中所有住户人口的数目,您可清楚?”

李安答道:“城中约有一万二千三百户,共计九万平民。”

江呈佳又朝钱晖转头望去,询问道:“钱将军,边城军需中的甲胄,还有多少副?”

钱晖被她问的一头雾水,怔愣了一下,回答道:“若不算士兵备用的甲胄。现如今共清点出十五万副多余的甲胄。”

江呈佳垂下了双眸,转而沉思起来。

亭中三人皆满脸疑惑,不知眼前女郎究竟在打什么注意。

片刻后,她才抬起头来,向三人认真严肃的说道:“郡守大人、钱将军、百统领。唯今之计,我们只能拼死一搏了。”

钱晖还未曾听她说出应对之策,便立即表示赞同道:“邵夫人尽管嘱咐便是,尔等皆是血腥男儿,若真的到了血战死拼的地步,也绝对不会退缩的。”

百卫冕眼眸一惊,不知钱晖竟如此信任这女郎,心里浮起一丝惊讶。

李安站在一旁沉默不语。

江呈佳向钱晖摆了摆手,示意他不要过于激奋。

亭内气氛一时尴尬起来。

稍缓片刻后,女郎终于想好了措辞:“李大人。您在郡城之中威信极高...事不宜迟,明日,我需您前往城外游说营所中暂住的老弱妇孺。”

李安面露惊诧,迷惑不解道:“不知邵夫人要我游说他们什么?”

江呈佳:“说服他们,穿上甲胄,站于城内十二万军马之后,以充人数。”

此话一出,在场众人皆心中一震。

钱晖长大嘴巴,结结巴巴道:“邵夫人...想让...让老弱妇孺穿上甲胄?”

江呈佳颔首答道:“不仅如此,城内留下来协助布防的青壮年也需穿甲胄,上战场。”

三人万般诧异,三双眼睛瞪得滚圆看向女郎。

江呈佳紧接着继续道:“若想拖延时间,等待救援。边城全城百姓皆要穿战甲,列阵形。”

李安惊骇万分,听之言论,只觉得荒诞:“邵夫人...城内九万民众,皆是手无寸铁的平民...他们从未上阵杀敌,如何能敌匈奴与鲜卑的联军?若真到如此地步....那你我众人还在此城之中守什么呢?将士浴血奋战,不就是为了保一方百姓安居乐业,不受杀戮吗?可此时...夫人您却要我们将这些无辜百姓推上战场?这...”

李安所说之话,百卫冕十分赞同。

只有钱晖低下了眸子,仔细思量着女郎话中的真意。

面对两人的质疑,江呈佳面不改色道:“一方百姓固然要守。但倘若...城池破防,他们又何来居所可住?我知郡守之意,不愿让无辜平民就此冒险。但...在如此生死存亡之际,城内手无寸铁的百姓也未必脆弱不堪。有家国天下者,必然愿意上阵。更何况...我所想的这个计谋,也并非想要城中这些平民百姓与敌厮杀。”

她话语中的转折之意,让百卫冕与李安面面相觑,无法理解。

两人沉默思索之际,钱晖却接上女郎的话道:“邵夫人之意...可是想要用心理战术与匈奴、鲜卑相抗衡?”

江呈佳眸光一闪,瞥向钱晖,随即点头道:“正是。”

钱晖这才彻底肯定了自己的猜测。

李安上前两步,目露求解之光。百卫冕也同样看向了女郎。

她那双秋水生波的眼眸澄亮分明,带着无人能抵的亲和力,慢慢将这两人心中的焦躁抚平。

“李大人。我的本意,是想让城内九万平民,假装充作援军之势。”

女郎清甜温和的声音响起。

李安双眸一滞,缓缓紧缩眼瞳。

江呈佳继续往下说道:“如此一来,加上城中的十二万军马,便有将近二十万人。若借此之势,必定能威吓匈奴与鲜卑。”

百卫冕脸上的质疑之色终于得到暂缓,一只手抚着下巴,认真道:“邵夫人是想...让全城军兵民众假装充作京城赶来的援军?”

江呈佳点头嗯了一声:“我正是此意。倘若匈奴与鲜卑压境城下,我们的军马可先列阵于城前,并将城门紧闭,在城墙之上安插部分人手,假装充当原本边城的守城人马。以此给匈奴、鲜卑制造援军已至的幻觉。让他们以为,北地除了十二万长鸣军及各军防兵以外,仍有二十万大军在前守护。”

她又道:“纵然匈奴与鲜卑两方联手,加起来共有四十万大军。但阿善达已在我们手中败过一次。第二战定会慎之又慎。若见城前列阵二十万人马,城墙也有军兵防守,定会警惕再三,不敢轻易来战。如此...即可暂缓局势。”

李安听完她的解释,心中隐隐涌动,竟被她此番话所安抚说服。

但很快,他又从中找出了担忧之处:“夫人此计...乃是兵行险招。若那阿善达并未中计,反而看破了我们的虚张声势,这又该如何是好?”

江呈佳叹道:“若不行此计,李安大人可还有旁的计策?倘若众将士死守城邦,支撑不住,城中百姓仍免不了遭到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