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二章 好好看看大唐(剧终)
工部现在连大唐的地图都没有画好,更别说世界地图了。不过就算地图不准确,国土的面积上,也不会出现太多的问题。
诺尔斯、芬尼和楚德,三个国家一起出兵,战胜萨米是很容易的事情。
接下来,李承乾写出了一份装备的清单,舌人翻译一遍以后,交到了三人的手里。
看着纸上写着的内容,三人都是一阵手舞足蹈。
一直以来,他们因为距离太过于遥远,只听说过唐军那神器一般的武器,而如今,他们竟然有机会获得这份武器,并用来作战。
如果是平常的话,就算他们想对萨米国用兵,也会受到相邻国家的牵制,没办法动手。但是这一次不一样了,萨米国蠢就蠢在惹怒了这个世界上真正的帝国——大唐。
他们三国只要奉着大唐的旨意,就可以抵消周围国家的牵制。因为,就算是消息闭塞如他们,也知道东方的那个帝国,完全惹不起。
很快,兵部尚书赵子安前来觐见,带着三人下去,给他们展示武器去了。涉及到火药武器,必须要小心谨慎。
待到三人离开以后,李承乾把张赟也赶走,独自一人坐在书房的躺椅上面,心情久久不能平息。
萨米国太远,所以要武装其余三国,让他们共同对付萨米国。而武装他们的方式,就是火药武器,这个如今领先于时代的大杀器。
不用说,开了这个先例以后,今后大唐或许会面临更多的请求。比如战败的萨米国,若是能败而不亡,他们一定会不惜代价请求大唐的原谅,并且想方设法获得火药武器,再夺回自己的土地。
如此一来,大唐岂不是成了武器贩子?发战争财的话,不妥啊!这样的行径,跟后世的“世界警察”有什么区别?
就在李承乾胡思乱想的时候,书房的门却被人推开了,随即,李世民坐着轮椅,自力驶进了书房。
听到门响的时候,李承乾就坐了起来。
作为皇帝,他下令的时候,百分之九十九都没人敢违反,而明知他要安静,却还要进来的,只有那百分之一的人中的一个——太上皇了。
起身过去推轮椅,父子二人都坐到了书桌附近。
倒一杯热茶给太上皇,李承乾道:“您怎么来了?这个时间,您不是应该休息吗?”
李世民摇头道:“休息的不够安稳啊,朕的胯间现在疼痛难耐,每天都要吃止疼的汤药,才能入眠。但是药吃多了也伤身体,所以现在朕把午睡的习惯改了。反倒是你,怎么闲着没事儿要一个人想事情?跟出宫的那三个异国的王子有关?”
李承乾点头,并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听了李承乾的话,李世民无奈道:“还以为你因为什么困惑,原来是因为这个。现在大唐商业繁荣,仅仅商税就足够朝廷花费的。这个月的大朝会,朕好奇,就跑到后殿偷听了一下,户部现在单单战争备款,就有几千万贯,赈灾备款也达到了千万。可以说,就算接下来持续个三两年的举世攻唐,或者多地灾难,也没什么可担心的了。
钱这个东西虽好,但不是越多越好。朝廷存储的金钱过多,只会让外界闹钱荒。咱们大唐,现在也犯不着用武器换钱啊!”
李承乾无奈道:“儿臣在位的时候,或许不会做这样的事情,但是以后的事情,谁说的准呢?后世子孙,可不是咱们能教育的了。”
“谁说就不能了?朕之前在位的时候,一直想着写一本名叫《帝范》的帝国家训,用来警示后世子孙。但是,当初看着你成长起来,朕忽然发现帝范中单好多东西,都会成为你的束缚,所以也就没有拿出来。
如今,既然你担心后世子孙,会售卖武器获得利益,那就给后世子孙定下规矩吧。别忘了,你虽然是大唐第三任皇帝,却是贞观盛世的缔造者之一,也是延续者。对于后世子孙而言,你的地位,或许不在朕之下。”
李承乾点了点头,随即提案道:“那父皇,不如把您的帝范拿出来给儿臣看看,咱们共同制定一份不会太过于束缚后世子孙,又能起到规范作用的新帝范,如何?”
李世民大笑道:“明天是团体拔河比赛,朕不用看,都知道会是刘莽铁锤的队伍获得胜利,无味至极,你我父子二人,干脆就重写一本帝范出来吧!”
李承乾点头,召唤张赟进来,吩咐了明天的事情。
下午的时间总是过的非常短暂,太上皇没有公之于众的帝范,李承乾看了一遍,不由得感慨这老家伙,文采确实不错。
《帝范》一书,与其说是对后世子孙的家训,更不如说是李世民一生执政经验的高度浓缩,他对为政者的个人修养,选任和统御下属的学问,乃至经济民生、教育军事等家国事务都做出了非常有见地的讲解。
尽管李承乾已经当了将近三年的皇帝了,但是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依然会有醍醐灌顶的感觉。
好东西啊,这玩意儿就应该常看。
见李承乾已经合上了书本,李世民笑着问道:“怎么样,朕的书,不错吧。”
李承乾感慨道:“岂止是不错,这本书流传出去,估计会有好多人盛赞父皇的文采。只是第十二条崇文,在儿臣看来,却有些不妥。大唐于百战中建国,又于举世攻唐中缔造了世界第一强国的美称。
由此可见,文可内治,武能御敌。文武双全才可以让江山稳固,兵权或许要始终握在皇族手中,但是强兵之策,不可懈怠啊。”、
李世民点点头说:“你说得很对,但是,你觉得十二年那会儿,朕能这么写吗?自古以来崇文弱武都是潮流,更何况,那段时间,大唐本就连番对外开战,朕要是太过于强调军队的重要性,岂不是天天被那些腐儒劝谏?国虽大,好战必亡。这个道理,朕听得都快腻死了。”
李承乾笑了笑,不再多说什么,而是提笔开始写自己的家训。
太上皇还是自谦了,他的《帝范》,其实没有多少毛病。如果非要说有毛病,除了“崇文”外,大概就是通篇都是大道理了。事实上,帝范的内容,跟太子一直以来听到的教导没什么两样。
如果说非要增加的话....
李承乾嘿嘿一笑,开始将大量的毒鸡汤泼洒在纸上。
人是生活在现实中的,理想始终是理想。一个按照书本记载认真做事的皇帝,终究会被现实打倒。所以,想要坚强地当皇帝,既要保持初心,又要办好事情,不腹黑是不行的。
君体第一则:夫人者国之先,国者君之本。人主之体,如山岳焉,高峻而不动;如日月焉,贞明而普照。兆庶之所瞻仰,天下之所归往。宽大其志,足以兼包;平正其心足以制断。非威德无以致远,非慈厚无以怀人。抚九族以仁,接大臣以礼。奉先思孝,处位思恭。倾己勤劳,以行德义,此乃君之体也。
这是太上皇李世民帝范的第一条。
然而,李承乾在写第一条的时候,却用了大白话,敞亮地写道:“为君者,当明辨是非。不要扩大自己的善意,从而被人欺骗;不要盲目地孝顺,以免被父母影响;夸赞奉承你的,未必就一定是奸佞;忠言劝谏的,未必就是忠良。是非善恶,不应当只看表面,要学会深入思考....”
李世民见李承乾写的这些话,哭笑不得。这些确实也算是道理,但是,却不能拿到台面上来说,因为,不好听。所以,他的帝范,甚至可以传扬出去,但皇帝的家训,却只能作为警醒后代之家训而被束之于祠堂。
人总要有善意的,或许在国际上,大唐售卖武器给他国,挑拨世界各国之间的关系,能换来很大的利润,甚至于,这份利润,还能用于调节大唐百姓的生活。但是,这份钱财的得来,终究是建立在他国百姓的痛苦之上的。
“世界警察”的方式,不适用于大唐,中原自古以来能够多次傲立于世界之巅,或许还是“大国精神”起到的作用。
当然,作为皇帝,李承乾还是要给这个“大国精神”加上一个吝啬。人际交往的时候就是如此,越是慷慨大方的人,其实越难以得到真正的朋友。真正交友广泛、被人称颂的,则是那些既能保持自家现状,又能对外人伸以援手的人。
洋洋洒洒写了几大页,直到华灯初上,李承乾才停下来,将稿子放到了一边。
李世民哭笑不得道:“你倒是什么都写啊。”
李承乾笑道:“儿臣觉得,咱们既然要给后人留下点什么,总要将最真实的留下来。只学会忠孝礼义信的人,容易被人欺负,要当好皇帝,总要在保持这些好的品德的基础上,学会无耻,学会吝啬等才行。”
李世民点点头,不置可否。
就这样,李承乾用了两天的时间,才把属于他的《帝范》写下来。同时,因为“为后人留下点什么”的发言,他还写了一些东西,并且封存在了太极殿龙椅的暗格。他选择留下来的是一份保障,能够帮助大唐持续立于世界之巅的保障。
准确点说,其实那段文字,是一种武器的研究方向....
国际运动会结束了,大唐自然稳居金牌榜第一位。第二则是突厥,至于第三,却是大食。
作为当前世界国土范围最大的国家之一,不论是突厥还是大食,都有跟大唐竞争第一的潜力。
国际运动会结束,就是大朝会。
大朝会上,李承乾宣布了大唐支援芬尼国,讨伐萨米国的命令。同时,也立李梦宇为太子,他则决定要跟随太上皇一起离开长安,周游大唐。
此令一下,群臣震惊不已。
许敬宗几乎是立即离座,扑倒在大殿之上高呼道:“陛下,您作为一国之主,如何能抛下朝政啊。”
李承乾无奈道:“朕心意已决,不要再说了。国际运动会期间,朕将朝政彻底放手,就是要看看如今的朝廷,是否能够自主运作了。结果自然是好的,哪怕各部主官也不在,但是政务依然处理的井井有条。朕作为皇帝,最多需要在大方向上调整一下,就算不负责具体事务,也没关系。
更何况,如今大唐官路四通八达,就算朕在外地,一些政务也是能及时处理的。甚至于,比送到长安来处理,还要快速一些。太上皇身体很不好,朕作为长子,自然是要护送的,这是孝道。”
眼见皇帝连孝道都搬出来了,群臣只好闭上了嘴。
当然,对于今天来参加朝会的李泰而言,他很清楚,皇兄分明是想要借着“孝道”的名义,出去好好玩玩。
一样猜到了皇帝想法的还有赵毅等人,方宇出班,拱手道:“陛下想要离开长安,微臣不敢阻拦,但是,微臣请陛下带足护卫,陪伴太上皇游山玩水的时候,也不要离州府太远。”
李承乾自然答应:“当然可以。”
至此,朝会结束。
第二天一大早,窜天猴、刘莽和方朔,带领着千牛卫,护送着皇帝和太上皇的队伍,离开了皇宫。
这次出行,目的地是廓州,之所以选择这里,还是因为宫内有一个不方便一起出行的大肚婆。而苏媛,也选择了留在皇宫。
队伍出了长安城,李承乾撩开马车的窗帘,看到了前来相送的李泰。
李泰笑嘻嘻地凑过来,攀窗道:“您要出去玩,虽然我也很想,但是,科研院那几个死道士,竟然真的研究电流研究出了一些门道,我就不去了,您在外边,一定要照顾好父皇母后啊。”
李承乾点点头,跟李泰拍了一下手掌,随即命令队伍继续前进。
离城一会儿,李承乾打开后面的窗帘,但是却看不到明德门了。
长安周边一直在发展,围绕着长安,不知道多少住户人家向外延伸着。
长安的城墙,已经不能继续当这座雄鹰城市的蛋壳了。
不过,不管是拆毁城墙还是扩张城门,都是长安县令的事情。
权力下放,固然是为了朝政的平稳,但是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不想被权力所束缚,像太上皇一般,被拘束在长安几十年。
说到底,从一开始,他就不怎么愿意当皇帝,只是为了自己的安全,为了将这个强盛的朝代拨到正轨上,让中原民族提前傲立世界之巅,才赶鸭子上架一般的顺势成为了皇帝。
前一世短暂的二十几年,如今思索起来已经有一点点地模糊了。但是,上天既然给了他第二个机会,他还是决定向着自己一点。
说到底,人啊,固然有一些生性极其自私的人,但更多的人,还是不知道如何好好的对待自己。
马车忽然停了下来,令李承乾惊讶的是,上来的不是阿史那雪,而是太上皇李世民。
进入车厢,看了一眼打开的后车窗窗帘,李世民笑道:“既然担心,为何还要出来?”
李承乾笑道:“第一,是儿臣实在不愿意被皇位束缚着,留在长安哪里都去不得。第二,国际运动会上的考验,还是不够,儿臣这一次离开长安,才能真正判断如今的制度,是不是能让朝廷自行运转。至于第三嘛....”
回想起自己那只行驶在一个外卖站点范围内的电动车,李承乾道:“我实在是想要看看这个世界,如今大唐的国土广阔,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如何能不亲眼看看?”
李世民点点头,并没有多说什么,让张赟帮他把轮椅的卡扣踩上,随即才命令队伍继续前进。
八匹马拉着的马车,在千牛卫的护送下,于官路上渐行渐远.....
全剧终
完结感言
实话说,就这样完结,算是一定程度上的烂尾了。但是,想了许久以后,我还是决定这么写。《大唐龙牙》这本老书已经上架起点,如果是龙牙追到现在的书友,应该从当前的篇幅中,看到了类似的影子。
没错,剧情继续下去的话,必然就是李世民死了,长孙死了....最后主角暮年之类的。跟以前的文章如出一辙。龙牙最后篇章,写这些人去世的时候,事实上我是很难受的。
对于当前的剧情而言,大唐已经成为了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再之后的剧情,反正我觉得是很水,强行写下去只是浪费你们的订阅,不如就这样安排完结,将后面的事情,彻底断掉。
回答一下一直以来存在于书评和本章说中的疑问。
Q:为什么不让大唐继续扩张下去?
答: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哪怕是当前大唐的国土,也是在强权之下,才能约束住的。过大的国土,必然招来内乱的诞生,征服地球确实很爽,但是,太不切实际了。
Q:为什么最后这段时间更新从一万字变成了四千多字?
答:因为还要鼓捣新书啊,新书一个异世界厨子题材的,我捋了捋大纲,并且试写了一部分,但是....据群友反应,不咋地。所以现在出于废弃边缘,我现在鼓捣的是一个平行世界、入侵和防卫的异能力故事。反正我读了一遍,觉得不错。(也可能是自我感觉良好)
至于第二个原因,是我自己感觉接下来的篇幅,已经不足以支撑我写满一个月了。所以四千四千地,写到了现在。全勤,自然是拿下来了,所以全勤的钱,我准备做一期活动,请所有书友参加。别觉得作者太抠门昂,实在是因为作者太穷了,事实上,这个月的稿费算上,我才不过是将老爹去年做手术拖到现在的贷款还清而已。
没办法啊,老爹他08年胃癌晚期手术,12年心脏起搏器,19年肠梗阻,到现在还经常复发,去年元旦心脏起搏器更换....前段时间又诊断为胸椎退变,一身是病。有病,就得治不是?至于他贷款投资建厂失败,就不详提了。
活动参与方式: QQ书友群:177146582作者微信:Juewang5272
(j大写,加以后拉入群)
Q:新书?
答:接下来的一个月,我会边休息边整理新书的大纲主线,并且写一部分,作为存稿。当然,这是在不住院的前提下。腰肌劳损和肩周炎,吃那个大活络丸已经吃好了。(一样毛病的建议也试试)但是左膝盖内侧牵引韧带自体移植手术后,两个脚踝和两个膝盖经常肿,跑都不敢跑,也太折磨人了。所以还贷款以后,还有剩余的钱,我得好好做个检查。
最后:
说一下咱们这本书的事情吧,作者我笔力有限,一直到完结,也没混上精品。必然有很多书友是选择了盗版,但是,我也无能为力,是吧,只能感谢一直以来支持正版的书友们,你们的支持,才是我写下去的动力。在此,九十度鞠躬感谢。
鞠躬完毕,祝愿我检查不会出现太差的结果吧,这样一来,估计很快新书就发布了。
明天是个不需要码字的一天,我准备睡特么个一整天,不下床的那种.....
然后,这本书还得写点番外什么的,不过我会发免费章节。
拜拜~~~~
番外1 抽查的方式
延兴十三年夏
对于大唐的百姓而言,当盛世持续超过十年,就会逐渐的习惯现有的生活。人活着需要什么?吃喝玩乐而已。
吃的东西已经不需要发愁了,据左右乡邻的老人说,大唐建立以前,天下各处都有战乱,民不聊生,吃都吃不饱,不知道饿死了多少人。
但是,现在,农学院的高产种子层出不穷,尤其是土豆,从它开始推广的那一天起,就直接沦为了储备粮。人们虽然为它的产量欢呼,但是,这东西当菜吃还行,当主食吃?
太难为人了吧!
曾几何时,朝廷还存在“禁酒令”这个东西,只要有地方闹灾慌,就会禁止酿酒。而曾经的律法,放到现在就是笑话了。就算有个地方遇到灾难粮食欠产,也不需要为吃的发愁。单单本地的粮食储备,就足够度过饥荒的了。
粮食的价格一直上不去,当有一天,朝廷发布政令,地方农田欠收的情况下,百姓可以向官府申请补助的时候,百姓们全部明白了——继续在土地里刨食吃,将没有任何发展。
于是,一家家的工厂开始出现,虽然朝廷的污染条约严肃的令人生厌,但是,至少有了别的来钱门路。
大唐虽大,但交通便利的情况下,环游一圈儿也耗费不了太长的时间。
所以,当环游大唐完毕以后,堂堂大唐皇帝,自封检查员,开始了对民办工厂企业的审查。放在以往,这样的行为一定会被言官举报不务正业。可是,对于现在都朝廷而言,皇帝的作用,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具体的事务,自然有具体的人负责,责任也有人承担,敢于胡来的官员,首先要做好承担后果的准备。托彼此监督彼此竞争政治环境的福,现在的朝廷环境稳定的一批。
大的方向上,已经不需要做太多的调整了。对于大唐而言,走的事一条崭新的道路。但是这条路最终不管走到哪里,大唐全世界第一把交椅的地位,永远不会变,就够了。
不需要天天上朝的皇帝,总不能久居深宫养膘,虽然就算他这么干也不会有人有意见,但是还是找些具体的事情做比较好。
于是乎,李承乾就成了检查员....
各地的抽查,也是一个旅游的过程。跟着太上皇周游大唐的几年,去的都是一些名胜古迹,这样的旅游是大而笼统的,怎么也不如漫无目的的瞎溜达,更有意思。
“父皇的病症已经不适合出门了,孙道长手段尽出,也只是让他老人家卧床的时候能好受一点而已。说实话皇兄,您就不应该出门,应该守在父皇的床前,父皇的脾性您也知道,如今只能卧床,哪也去不了,人会很快垮掉的。这个时候的他最需要陪伴。”
乡间的小路上,一身官服的李承乾和同样装扮的李泰,边走边聊着天。
李承乾叹息道:“你还是不了解父皇啊,陪伴要是有用的话,前几天他怎么会跟母后吵起来?母后的性子你也知道,就是她也被气到舅舅家里住了两天的时间。父皇现在最讨厌的,其实就是怜悯的情绪。信不信,你要是没事儿往他面前蹦跶送关心,你也会被骂死。”
从儿子李梦泽的手里接过酒壶,喝了一口酒,李泰才叹息道:“您说的没错啊,可是,父皇的情况,实在让人担忧。”
李承乾也跟李梦宇要了酒壶,喝了一口后笑道:“用不着担忧,这种情况,其实很好办。你怕父皇无聊,那就给他找点事情做呗。虽然武德纪和贞观纪年都编篡完毕了,但是史学院的学生,经常会进宫拜访,请求父皇给他们讲些过去的事情。追忆往昔,是上岁数的人最喜欢干的事儿。虽然他会刻意夸大一些东西,或者修饰一些东西,但那些学生又不是真的拿这个当史料的。”
李泰伸出了大拇指,毫无疑问,这几个学生必然是皇兄安排的。
盛夏的天气,走不了太远就会热的不行。好不容易见到了一个小溪,一行人赶紧停下来清洗清洗。受不得热的李泰,更是一屁股蹲进了水里,倚靠着一块石头才觉得回魂了。
李承乾则斯文的多,找了一个阴凉地坐下来,就开始静心涤虑。
嗯,心静则凉。
李泰的飞机研究又到了瓶颈,所以这一次陪他出京的,就成了李泰。他这是准备散散心,重新确定一下研究的方向。至于李梦宇,如今已经完成了贞观学院的学业,实习的时候对科研产生了兴趣,所以现在是李泰的跟屁虫。明明他的皇帝老爹也热的不行,但是他就是蹲到了溪水边,举着树杈给他的皇叔遮凉。
李泰对于这种马屁很是受用,夸赞了李梦宇两声,随即看向李承乾道:“皇兄啊,梦宇这孩子也老大不小的了,怎么不见你给他张罗婚事?”
李承乾无奈道:“他早就有了心上人,自从延兴六年皇后主持开办了女子学院以后,两座学院之间不知道牵了多少红线。梦宇看上的是一个平民家的姑娘,他作为太子,跟平民联姻,会被人笑话的。
所以,我就把他未来的岳父弄成了县令,他的大舅哥在学院的时候,也是高材生。这样一来,有他大舅哥给他岳父出主意,总能慢慢升迁的。用不着太高,什么时候他岳父成了刺史,这婚事就能成了。”
李泰没想到这个婚事居然这么费劲,不过也是啊,现在“无功不升官”已经是所有人的共识,爵位,哪怕是个男爵,现在都是抢手货。这样的环境下,皇帝再想因为个人的喜好给人升官赐爵什么的,将会受到无数的阻力。
叹息一声,李泰拍拍李梦宇的肩膀说:“太子啊,你想抱得美人归,还真是费劲。”
李梦宇笑道:“皇叔,您不知道我大舅哥有多厉害,贞观学院奖学金拿了一个遍,毕业拿到了特上评分的人,岂是尔尔?用不了太长时间的。”
溪水的享受只是短暂的,日头偏西一点,队伍就继续前进了。
虽然能用马车,但李承乾还是选择了走路,只有这样才不会错过沿路的风景。当然,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李泰的肚子又有点大了,这样也能帮他减减肥。
下午将要抽查的是洛阳物流局,国企。
当初在离开长安的时候,李承乾就没说过只抽查私企的话。事实上,不是所有的国企就一定负责任的。大唐跟后世最大的区别,或许就是思想的不同了。后世那有组织有纪律的情况下,国企仍旧会有出问题的,就更别说现在了。
伴随着火车线路的增加,除了长安,受惠最大的就是洛阳了。在去年的国企收入排行中,洛阳物流局收入稳居前十,不知不觉已经变成了大家伙。
既如此,还是很有必要抽查一下的。
因为没有穿龙袍,护卫也没有穿千牛卫的服装,所以皇帝一行人,很轻易就混进了洛阳,并且在码头、火车站周围晃荡。机智的李梦泽和李梦宇还把衣服换成了富商的装扮,装作想要托运货物的萌新,进了物流局。
一番调查外加变装调查,洛阳的物流局并没有违规的地方。而被派去调查物流局局长的飞鹰,也带回来了结果。
物流局局长的家里,虽然比较奢侈,但都是在俸禄范围之内的,并没有太出格的地方。而调查商人的护卫,也带来了结果。在没有明令告知的情况下调查,既然种种迹象表明这人比较公正廉洁,那就代表这个人多半没有问题。
结束了调查,李承乾才带着队伍,秘密的住进了洛阳皇宫。
晚上坐在一起吃饭的时候,李承乾还是不忘给李梦宇灌输道理:“有些人,一时的廉洁,不代表永远的廉洁。所以啊,不定时的抽查,是很有必要的。而抽查,你只能偷着抽查,如果摆出皇帝出巡的架势,大张旗鼓的过来,你只能看到他想要让你看到的一幕。不要怀疑一个有钱人、或者有权人的能力。
伴随着咱们朝廷的国企好多越做越大,就要格外的提防贪污和挪用公款的行为。国企嘛,信誉还是很重要的。如果遇到这样的事情不重拳出击,甚至会影响朝廷的声誉。作为皇帝,你要记住,你永远、只能、必须当大多数人的带头人....”
看着李承乾教导儿子,李泰忽然有了一个猜测,看看认真听明显在记忆的李梦宇,他更是确定了自己的想法。
好家伙,皇兄,现在就想着禅位了啊!
不过也是,现在皇帝不需要太聪明,只要不蠢就行。而李梦宇自然不笨,有张柬之等人的辅佐,总能当好皇帝的。
而退休了的皇兄,也能顺理成章的介入父皇的退休生活。
最重要的是,他也能常驻科研院了。
应该支持啊!
虽然皇兄自称已经被“榨干”了,但是谁知道皇兄那里还有多少私货留着?
另一边,正在教导儿子的李承乾,眼角的余光见到李泰的笑容,没缘由的打了一个寒颤....
番外2-1 神探狄仁杰
延兴十四年夏—柳州刺史府
作为提刑司总司,狄仁杰现在可以说是比御史言官,还要引地方官员忌惮。
大唐如今国土广袤,人口众多,各式各样的卷宗如果都送到长安,恐怕长安要专门建立一个大仓库用来储存。
于是乎,地方州级,也就是刺史,拥有了保管卷宗的职权。
按照刑部最新的规矩,命案卷宗,需要送到长安,地方也需要备份,而命案以外的卷宗,按照轻重程度,需要保留五年到十年的时间。
而卷宗保留,不是留在那里吃灰的。处理案件的官员,有责任定期回访案件相关的人员。而提刑司,除了审查卷宗以外,遇到有争议的案子,还会重审。
按照索引,在卷宗库房找到了自己想要的,让狄仁杰很是开心。
柳州刺史是李敬业,是英国公李绩的孙子。虽然李绩现在活的好好的,还被恩赐居住在大明宫,但是英国公的爵位,却是传递到了李敬业的身上。至于不曾衰减,主要还是因为李敬业的父亲李震英年早逝,虽是隔代,却是直接传递。
虽然顶着英国公的爵位,但是李敬业在大唐并不如何的出名。原因就是现在官场内,含金量高的,是初始爵位,也就是个人凭借自己的能力换来的爵位。至于传袭而来的,如果没有相应的功绩,反而会被人看不起。
李敬业,就是这样的人。
看到卷宗的封面,李敬业惊讶道:“狄总司,这宗案子,已经确定是为凶手酗酒后,因生活艰难,心生恨意,才持刀杀人的。莫非,您认为有什么疑点?”
人的名,树的影。现如今,普天之下,几乎没有多少人不知道提刑司神探狄大人的名声。
就在去年,因为提刑司而获得翻案机会的人,自发的带着家人,数千人一起进京面圣的场景,可是万人空巷。
提刑司总司,原本不过是一个四品官,但就是因为狄仁杰,硬生生的提到了二品的行列,俸禄也增长了数倍。事后,他还被皇帝赐爵安远侯,可以说是风光无限啊。
虽然从爵位上看,他这个英国公比安远县侯高,但是在狄仁杰面前,他就是抬不起头来。因为,如今靠个人的努力获得的爵位,是被所有人推崇的。
掂量一下手里的卷宗,狄仁杰笑道:“李兄不必惊讶,我也只是随手一翻,抽出一个查看而已。你也知道,提刑司如果有人报案,就要彻查,没人报案的话,也得抽查卷宗,免得各州府量刑过重或者判罚太轻。”
李敬业点点头,拱手道:“原来如此,既然这样,在下就不打扰了。柳州虽然地处荒僻,但是也有程公的连锁醉风楼,在下已经准备好了酒席,务必赏脸啊。”
狄仁杰好奇道:“却不知道你宴请的是提刑司总司,还是狄仁杰?”
李敬业正色道:“自然是狄仁杰。”
狄仁杰这才点头说:“那好,晚一点,我会过去,多谢李兄盛情。”
说完,狄仁杰又从卷宗中,随机的抽出来几个,加上之前的,让下属李元芳抱着,离开了卷宗库房。
虽然不知道陛下为何刻意要给自己配备一个护卫,但是狄仁杰对于李元芳很是满意。特种军队出身的,随便哪一个都是高手。提刑司自成立以来,干的就是得罪人的活儿,而他这些年遇到的危险,如果不是李元芳在身边,啧啧....
回到住所,李元芳彻查了周围以后,才回到房间。
关紧房门以后,李元芳走到书桌前面坐下,问道:“狄大人,您抽出来的这个卷宗到底是什么?我看那李敬业,刚开始的时候还一副很自然的样子,但是当您抽出那份卷宗以后,立刻就变了脸色。身上,深知还涌出了一些杀意。”
狄仁杰笑笑,推开所有的卷宗,只拿出了那灭门惨案的一份,展开来,指着末尾处说:“任何案件,地方官员,都有可能徇私枉法,但是,唯独命案不行。现如今刑部执行的是五重奏,不同于太上皇时期的重奏,如今的五重奏,是要官员每年定期回访、重验命案,五年以后,才可以正式定案。但案件卷宗,依旧要保留十年的时间。
你看看这份卷宗,除了要标明案件的所有流程,还要有仵作的报告,包括伤口的深浅长度、受害人的死亡原因等。而到了定刑的时候,还要标明定刑标准出自大唐律法的哪一条。你要知道,命案都是要上报京城,并且在京城留有备案的。所以,在这上面掺假几乎不可能。”
李元芳好奇道:“那您为什么还要抽查命案的卷宗呢?”
狄仁杰叹息道:“我回京叙职的时候,陛下宴请我好好喝了一顿。当时陛下跟我都聊了什么,我都忘的差不多了。但是,唯独有一句话,我记得清清楚楚,那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利益所趋,不管律法有多严格,那些害虫总能蛀出空隙来。比如这个....”
说完,狄仁杰点了点仵作的报告,上面画着一把匕首,这就是凶器。
“这是案件中的凶器,仵作的验尸报告中,死者都是被这个匕首一击致命。而犯人,也是在目击者看到案发现场以后,用这个匕首自尽的。再结合一下咱们前几天偷偷验尸的结果,元芳,你怎么看?”
李元芳靠近卷宗看了一下,再想想验尸的结果,惊讶道:“大人,卷宗上,这把凶器是完整的,而咱们验尸过程中,却在那个女性受害人胸椎处,发现了匕首的残片。您的意思是说,这把刀子根本不是凶器!”
狄仁杰点点头,拿出一把差不多的匕首,递给李元芳,说:“如果是你,拿着这把匕首的话,能对付一大家子人,并且精准的命中要害吗?”
见匕首没有开锋,李元芳毫不顾忌的对着狄仁杰比划了起来。
像这样推演案发情况的事情,他已经不知道干了多少回,早就习惯了。
假想着试了试以后,李元芳才点点头说:“没问题,虽然略难,但是完全可以。”
狄仁杰在仵作报告上点了点说:“疑点就在这里啊,受害人没有被迷昏,也不是在睡梦中,案发现场混乱,明显经过打斗。但为什么,受害人身上没有伤口,遗骨没有骨折骨裂的痕迹,就这么死了呢?连你这样的精英,手持匕首都只能勉强刀刀致命,完成这一切,凭什么那个赌徒,可以办到?”
李元芳惊讶道:“您的意思是,这些人,并不是被一个人杀的?”
狄仁杰点点头,又拿出一份标着“密”字的文件,说:“我查了,受害者的户主,曾经在铸币局工作过,负责的是铸币,咱们验尸过程中,那个缺了一只手的,就是他。水力冲压机你也知道,力道很大,他的手就是被机器压扁的。
因为工伤,才得以提前退休,铸币局还给了他不菲的抚恤金。抚恤金的数量,足够他在关内度过余生了,你说,他为什么还要跑到柳州这鸟不拉屎的地方来居住?又怎么会死于非命?”
李元芳皱眉道:“莫非是有人把他叫来的,甚至是绑来的?”
狄仁杰点点头,打开窗户,见外面的下属传来安全的手势以后,才对李元芳说:“现在是你发挥千牛卫大将军职衔的时候了,事实上,如今柳州城周围,已经聚集了五千千牛卫士兵。咱们这一次来,也不是单纯的翻案,真正的目的,是调查古玩市场出现的假币问题。”
李元芳好奇道:“假币?”
狄仁杰点头:“前段时间,古玩市场出现一批金币的幸运币,你也知道,陛下的铜币幸运币,价格已经被炒到了天上。金币版本的一经面世,就被抢一空。可是,等那些古玩收藏家发现金币是假的以后,已经找不到源头了。
刑部无从查起,事关陛下,所以陛下下旨调我回京。我在铸币局调查了许久,锁定了几个人,而这几个人里,只有这人是死于非命,还远离家乡的。你说,幸运币一共拍出的几百万贯巨款,是一般人能消受的吗?假币的模具,是一般人能造出来的吗?”
李元芳看了看四周,惊恐道:“莫非您怀疑?”
看着酒店外报名请求入内的管家,狄仁杰叹息道:“准备吧,今晚的宴席,估计是鸿门宴啊!”
待续.....
番外发的都是免费,看得爽的书友,记得素质三连,不对,是推荐票、月票、打赏一下啊.....
更多精彩,更多好书,尽在看下书我要网 http://kxs51.co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