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西瓜与儿子(已捉虫)(1 / 1)

六零河山沟一家人 屋顶上的小笼包 8539 汉字|11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22章 西瓜与儿子(已捉虫)

  “向同志, 方便帮我看个图纸吗?”

  周场现在一门心思的就只有改良的抽水车,走过去就把图纸打开。

  向阳一开始还没反应过来,等到细细看过改良的图纸,觉得惊喜还是很大的, 其实她上过半年的大学, 但上山下乡是家里的指标, 自从前年她爸妈去世,她还没满十八岁, 户口就放在大伯家名下, 大伯跟大伯娘对她很好,从北京来到这里,向月吃不了下乡的苦, 她即使考上大学也心甘情愿的被换过来,毕竟她在最困难的时候是大伯一家帮忙的, 因为向月下乡这件事情大伯娘不止哭过多少次。

  她大学专业学的就是这方面的。

  “这个是谁画的?”

  周场错愕的看她两眼,随口回答道,“我啊,还能有谁。”

  向阳实在有些不敢相信, 第一次见的时候还以为他是个盖房子的瓦匠, 但现在没想到他还懂这个。

  “你看这里, 需要再改一下, 到时候带动的力道就会大一些, 磨损也会小。”她边说边拿起来铅笔在上面稍微勾勒出来。

  周场眉头紧皱,仔细看了起来。

  “是, 是, 你说得对, 我说是哪里的问题呢?”他恍然大悟, 然后趁机还提出了一些其他有困惑的地方。

  两个人倒是讨论了很久,直到太阳落山,许年年都下工回来,她今天跟着万嫂子去了别的生产大队开会,受益匪浅。

  向阳跟周场这会才抬头看到外面,原来都过去这么久了。

  周场收起来图纸,“向同志,明天你来我家吧,我那边还有好几本这方面的书,我们可以再讨论一下。”

  向阳忙点头,她也挺高兴的,原来还有人在这方面这么有天赋,下午才知道他压根就没专门学过,只是靠着自己的兴趣看书得来的。

  “明天上午我一定去。”

  周场把图纸小心的卷起来收好,“那我先回。”说完他还跟许年年坦然的点头示意,然后才大步的离开。

  许年年一句话都没跟他说,看人已经走远,茫然的指着他,“这是那天给咱们修补房子的?”

  向阳点头,“是啊,他下午拿来图纸跟我讨论,他会的东西还挺多的,而且很有想法。”她来对地方了,今天下午讨论东西的时候,她是发自内心的觉得很快乐。

  许年年这几天也很顺利,“向阳,我觉得河山沟是很不错的地方,我听万婶子说,这准备开始种西瓜,要是能种成功,乡亲们就又多了一个进项。”

  向阳觉得来到乡下大有作为是真的,她可以尽可能的教孩子们知识,告诉她们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

  第二天一早,田耽,周洪山,余秀敏吃过饭就打上工铃,今天他们要开始打钵体,就用打钵器装满土,再用脚踩在打钵器上就能把打钵体给做出来,再摆放整齐,放在长方形的池子里,把种子一点点的放上去,再撒上一层土,泼水,等待发芽就可。

  河山沟这次种的西瓜并不少,所以基本上家家户户都开始忙起来,等到五月份麦忙结束,要种棉花,这些棉花要供给给国棉厂。

  周喜在看书,周繁休息在家里照顾俩孩子,周场把抽水车已经开始动手改起来。

  周源也没出去玩,他陪着周场,帮他递各种工具。

  院子里一阵微风吹过,还是很舒服的。

  周繁看着老实坐在自己怀里的周温。

  “你怎么这么听话,姑姑可喜欢你了。”她最喜欢这个小侄女,长的好看,不哭不闹。

  向阳在知青点把院子扫过,洗好的衣服也晾晒好,才准备出门,只是在门口就看到了赵南平,她理都没理,径直从他身边走过去。

  赵南平猛地拉住她的手腕。

  “向阳,跟我回去。”

  向阳为了防身学过几个摔跤的把式,趁他不注意一个过肩摔直接把人给扔在了地上。

  赵南平疼的倒吸了一口凉气。

  向阳低着头看赵南平,“开口跟你回去,闭口跟你回去,你拿到条了吗?有正式的盖章的吗?还是说你先回去求你爸妈,赵南平,你就是个靠家里的软货,我向阳可不喜欢你,我以后要嫁的人那可是要顶天立地的男人,你配吗?”

  她说完痛快的转身就走。

  赵南平没说话,只是半晌才爬起来。

  向阳知道大队长的家在哪,站在门口敲了敲门。

  周源跑的特快,过去把门打开,抬着小脸好奇的看着眼前的人,“你是谁啊?”

  向阳看到他就想起来自己弟弟小时候的样子,也半弯着腰抿嘴笑着看轻声问他,“我来找周场,请问他在家吗?”

  周源想了一下周场是谁,紧抿着小嘴,“我想起来了,找我叔叔的。”他打开门,向院子里跑过去,“小叔,有个姐姐找你。”

  周场突然想起来昨天他跟人说的,这才从地上站起来,“快请进。”

  周繁抱着周温站在原地。

  向阳进来看到周繁,对她笑笑。

  “这是我二姐周繁,在县里上学。”周场给她先介绍,“姐,这是咱们大队新来的知青,向阳,现在在学校上课,她对这个可熟悉了。”

  周繁笑着点头,“你好,那你们忙吧。”

  周场回房间里把书拿出来,“这几本都是,都是我哥在外面买来的,我们家里人谁愿意看谁就看。”

  向阳听他这么说还是很惊讶的,因为这种方式非常好,谁喜欢读什么就读什么,不限制兴趣,没想到田婶子是个这么有想法的人。

  “谢谢啊,我正好可以看。”

  周场摆摆手,“不用谢,我还要谢你帮我这么多呢。”说完他指着地上的抽水车,“我上午用车从大队里拉回来的,现在改的差不多。”

  向阳也蹲下来看了一遍,“可以,等哪天大队里投入使用,你一定要告诉我,我也去看看。”

  周场立刻就答应下来。

  周繁把周温放进小推车里,她到堂屋里倒上一杯热水,“向同志,喝茶。”

  向阳忙道谢,伸手接过来。

  周源抬头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伸手挠挠自己的后脑勺。

  向阳在周家也没待多久,拿着书就回了知青点。

  中午周繁跟周场一起做饭,周喜出来照看着周温。

  周洪山他们三个下工回来的路上,刘支书叫住了周洪山。

  田耽跟余秀敏先回来。

  “叔,啥事啊?”

  刘支书冷哼一声,“昨个新来的知青要走了,公社已经同意,就差你去大队办公室盖章,需要走个流程。”

  周洪山就知道会这样,但没想到会这么快。

  “真行。”

  赵南平来的快,走的也快,很多河山沟的乡亲们都不知道有这么一人。

  到五月麦忙的时候,周场一共做了三款改良版的抽水车,不仅仅种西瓜可以用,普通浇地也可以。

  其中向阳也帮了不少忙,大家伙对来的知青也没那么的排斥。

  不过更值得高兴的事情是小麦大丰收,除去要上交的,留下来的能够大家伙吃饭的,比前些年等着国家的救济粮那可是好太多了。

  只是天气也热的厉害。

  周喜放了麦忙假,周家能下地干活的都下地了,周喜在家照看着俩孩子,但她不会做饭,不是不想学,就是学不会,她做饭能把人都吃的拉肚子,厨房也会乱七八糟。

  所以都是余秀敏看着时间等快到点回来做饭。

  周温穿的也不厚,是田耽之前给她做好的小裙子,粉色带着碎花,合身又凉快。

  麦忙正是用大力气的时候,田耽早就让周将在城里买了一些好吃的放家里。

  余秀敏和的好面,擀面条吃,院子里有个小菜院,现在下的蔬菜正多,豆角,黄瓜,番茄都是的。

  先炒了番茄,做的酸汤,再把面条煮好过上两遍凉水,再来浇上酸酸的番茄汤,这凉面条又好吃又凉快。

  基本上是煮上一大盆,周洪山是两碗起步的,周场也是。

  院子里的树下周场放了一张草席,中午吃过饭用衣服搭了一下身上,躺下就睡着,他这些天又累又困。

  田耽周洪山是在堂屋里睡的。

  中午休息俩小时,天气闷热,看着就是这两天要下雨。

  下午两三点又要上工干活,大丰收,大家也就没感受到累。

  向阳也跟着参加了抢收,她算是全程坚持下来,就是没干过这么累的活,有些遭罪,差点中暑。

  抢收不过也就两天的事,收完正巧下了一场大雨,天也凉快起来。

  周场年纪轻轻的都不用休息一天,就能缓过来劲,刚刚下过雨,晚上他拿着电灯,带着周源去树林里找爬蚱。

  周源提着一个小桶,里面放满水,找到爬蚱就放进去,把它淹晕过去。

  俩人弄好就提着桶回家,田耽晚上坐在堂屋里趁着煤油灯给周温做衣服,孩子长的快,衣服也总是不合身,她就再给改一改。

  周源喘着气跑进堂屋里,趴在桌子旁边,歪着脑袋,“奶奶,我逮了好多爬蚱,明个给我做着吃哈。”

  田耽见他脚上还有脸上都有泥,“快让你小叔给你洗洗,可就惦记着吃呢。”

  周源仰着小脸傻笑,“哦,我知道了,奶奶可别忘了。”他说完就又转身跑到外面,“小叔小叔,给我洗洗。”边跑还边喊。

  余秀敏心疼油,这爬蚱要想煎的好吃,那得舍得放油,“娘,别给他做那么多,少弄点。”

  田耽把手下的小裙子收了针,展开放在周温的身上比较了一下,“我们忙着干活就让孩子跟着受罪,他想吃就给做,费不了多少油。”

  周温上辈子也就小时候在孤儿院穿过裙子,那是院长奶奶非让穿的,后来她长大之后都是裤子,干活方便,做事情也方便。

  余秀敏觉得她婆婆的做出来的衣服有种说不出来的好看,就是跟大队里的小孩都不一样,洋气。

  田耽把做好的小裙子放在腿上叠好,想着这最近的日子,“等周繁学习回来就能医院上班,周场九月份参军走了家里也就不负担他们,就剩下周喜,这往后周将的工资你就自己存着。”

  余秀敏手里抱着周温听见这话还有些错愕,她能拿那么多钱吗?

  “娘,我存不了钱,那么多钱我不敢拿着。”

  田耽看她傻乎乎的,“怎么不敢拿,等周场娶了媳妇,她们俩嫁出去,咱们家也是要分开的。”

  余秀敏蹙着眉头,她从来没想过要分家,在家里有婆婆当家做主她心里才踏实,正想开口。

  周场脸上还滴着水牵着周源进来,“谁要娶媳妇?我可不娶媳妇。”他痞声痞气的。

  田耽压根就没理他,端着针线筐站了起来,“明个我把这个洗洗再给周温穿上。”

  周场看他娘也不搭理自己,拿起来毛巾自己擦擦脸,然后呲着牙看着余秀敏,“嫂子,以后我不娶媳妇,也没孩子,就把周温给我当闺女吧。”说完还伸手戳戳周温的脸蛋,“你肯定特愿意吧。”

  周温很平静的看他一眼,没病?

  余秀敏倒是哈哈笑了起来,也不知道她是在家里就照顾大哥跟妹妹是不是习惯了,她对于小叔子跟俩小姑们都挺护着的,在她看来周场人长的好看,脑袋聪明,这还能愁娶媳妇?

  “行,等你有喜欢的人就不一样了。”

  田耽瞪他一眼,“最好一辈子别开窍,省得霍霍别人家好好的闺女。”

  周场笑着点头,“肯定的,娘您放心。”

  一场大雨下过,地里的墒就够用了,但地里也太湿,不好立刻就种棉花,等再干上 一些就好。

  这几天,河山沟也没闲着,西瓜苗前些日子就出了已经都种到河堤上,周洪山带着乡亲们去河堤种西瓜,西瓜需要打叉,对花,对花是每天早上都要做的工作,对花又是授粉,这样西瓜藤才能结出来果。

  贯穿河山沟的河叫做淤河,两边都是高高的河堤,河堤到达河边的部分就种的西瓜。

  周洪山学东西也快,很多事情教一遍就会。

  刚刚过了端午节,大家伙都在忙着西瓜的事情,刘支书在地里把周洪山叫到河堤上。

  “吴主任让你去公社接俩人。”

  周洪山脖子里挂着一条毛巾,伸手擦擦自己额头上的汗,“怎么说?什么人?我地里忙着呢。”他不耐烦的就是跟这些上面的领导打交道,领导没啥事还行,就怕领导一天到晚全是事。

  刘支书拿着烟杆抽了一口烟,他也不是很清楚,也是别人稍信过来说的,“说是从首都来的,你去接吧。”

  周洪山不想去,脑袋一转简单分析一下,如果是从首都来的领导,那吴主任不是要巴巴的陪着,还能让他去接,要不是领导,那就好办了。

  “我让周场去接。”

  刘支书都听周洪山的。

  “行,你看着办吧。”

  周场今天弄了一个网兜,里面弄的一个滴了香油的面团子,他答应周源要捞到鱼的。

  周洪山站在河堤上,“周场,你来一下。”

  周场不放心自己的鱼兜,看了一眼旁边的向阳,小声赶紧交待,“向同志,帮我看一下,我都答应我侄子了。”

  在河山沟,向阳除了跟许年年熟悉,最熟的就是周场了,他们因为抽水机的事情相处了两三个月,十分默契,立刻就是一个懂了的表情,“你去吧。”

  周洪山看他还磨磨蹭蹭的,厉声道,“周场,你干什么?”

  周场小跑着过去,“爹,什么事啊?”

  “你去公社接俩人,吴主任安排的。”周洪山看也就他最合适,“要是问起来就说西瓜地里忙。”

  周场忙点头,“我办事您放心。”

  周洪山有心想再叮嘱两句,但地里已经有人叫他,只能先过去。

  周场回家先洗了把脸,然后回到家里骑了自行车就过去,半个小时才到公社,车子在院子里停着,他就去了吴主任办公室,这地方他也经常来,大家都认识他。

  吴主任看进来的是周场,随口问道,“你爹呢?他咋没来?”

  周场笑嘻嘻的,“吴伯,我爹说地里西瓜比较重要。”说完他就看见正坐在风扇旁边喝着水的俩人,一男一女。

  “就是他们俩吧。”

  吴主任为了西瓜也不没多说话,“是,这是从首都来的。”

  周场嫌他啰嗦,点头如捣蒜,“我知道,要好好照顾,首都来的。”他耳朵要听出茧子。

  赵南平看着面前的人,心里有些不高兴,接他们过去还来这么晚。

  “向月,走吧。”

  倒是向月抬头看向周场的时候很是意外,长的怎么这么好看。

  周场走过去看着他俩,抬手随意指了指外面,“走吧,我爹太忙。”

  赵南平还以为他要接过行李,有些尴尬,“嗯。”

  周场推着车,跟吴主任挥了下手,三个人一起出了公社大院。

  吴主任看着周场的背影,好笑的摇了下头,这个臭小子,以后要比周洪山有出息。

  回去的路上,周场自顾自的推着车子在前面走。

  赵南平跟向月提着行李跟在后面。

  他们其实是昨天就到了,但夏天的火车上味太大,所以他们就在城里的招待所住了一晚上,向月穿着首都最流行的的确良的裙子,梳着一个麻花辫。

  “南平哥,我脚疼,还晒。”

  赵南平觉得这次来接他们的人素质太差。

  “哎,哎,叫你呢?”

  周场才回过头看他们,“叫我呢?我叫周场,什么事?”

  赵南平忍着火气,“我妹妹晒,脚还疼,让她坐车上。”

  周场看了一眼向月,“行,那我们俩先走,你在后面知道回我们大队的路不?”为了等他们,他都要推着车走,这下能骑着了。

  赵南平深吸一口气,又解释一句,“她坐车上,你推着车。”

  周场轻笑一声,她算谁啊?凭啥。

  他也就这么哄过周源,还有前几天为了让小侄女给他一个笑脸,推车带着她走了一圈,但侄女一个笑模样都没。

  “请问现在是几几年?”

  赵南平不耐的看着他,不明白也不想理他的意思,直接伸手从兜里拿出来两块钱,“够二十趟车的钱了。”

  周场手握成拳头,“呦,有钱啊?”他伸手接了过来,“我现在告诉你现在是一九六一年,是新社会,你当是过去呢,记得,这两块钱是我教你道理的学费,自己问路过去吧。”他骑上车蹬着就走远了,钱他肯定要拿,反正人家乐意给。

  而且他回去要告诉小侄女,今天遇到俩神经病。

  周场回去就去河堤干活,周洪山在另外一块地,远远瞧见,觉得他今天办事还真是靠谱,这么快就把人接来。

  赵南平觉得太阳没把他晒晕,这个人快把他气晕了,果然乡下人没素质,幸好他还记得一些路,也能问一问。

  向阳见他回来的还挺快,“你事情办完了?”

  周场压根就没放在心上,“嗯,鱼网怎么样?”

  向阳看他点头,“放心吧,没人动。”

  一直到下午五点多,俩人才走到河山沟大队。

  周洪山也刚刚打了下工铃,今天地里的活都提前完成,大家也都早点回家歇着。

  周场提着网兜,里面的鱼差不多大人手掌大小,这种鱼要做起来必须舍得放油,煎的把鱼刺都是酥脆的才好吃,不然也没啥肉,所以大队的人也很少去捞,因为家里没那么多油。

  赵南平跟向月两个人路上又晒又渴,中间还走错了一段路,到河山沟的时候,两个人已经狼狈不堪了。

  周场到家把鱼倒进盆里,周源就围了过去,眼睛亮晶晶的,伸出来小手戳了戳,“小叔,好多鱼。”

  周场用凉水洗了把脸,“那是,肯定够你吃的。”

  田耽端来看着,确实不少,伸手就开始处理,刮掉鱼鳞,处理好内脏,用盐先腌起来。

  天热,周洪山干脆是在院子里支起来一个地锅,这样做饭烧火还能凉快一点。

  田耽摘了俩番茄,一把豆角,一起翻炒一下,再倒进锅里一些水,放上一把红薯细粉,煮软再掐上一把路边长的扫帚苗尖,洗干净放进锅里。

  扫帚苗长起来根本就不用操心,在路边随便就能生长,一般夏天最常见,蒸着吃也特别香,但味道有些苦,但其实这是一种草药,对身体很好,不过就跟它的名字一样也能做扫帚。

  周源每次吃的时候眉头都皱的紧紧的。

  锅上还蒸了几个玉米面的窝窝头,最后把周场弄来的鱼用油两面煎。

  锅里的咸汤煮开之后滴上香油,院子里瞬间就飘出了味道。

  “周场,你去给向阳许年年送去一盘,咱们弄的多。”俩小姑娘千里迢迢的来到这里也不容易,但人家都很独立,干活也不偷懒,她就喜欢这样的姑娘。

  周场给周源正在做弹弓,听见这话倒是没什么意见,直接站了起来,“等叔叔回来给你弄。”

  周源特高兴,他就喜欢跟叔叔一起玩,直点头,“好。”

  田耽给他指了指旁边的那盘,“去吧。”

  周场身高腿长,走路也快,只是到的时候就看到许年年站在知青点门口喂蚊子。

  “许同志,你怎么不进去啊?”

  许年年抿了抿唇,“向阳她哥哥跟姐姐来看她,我在外面等着他们说话。”

  周场站在门口向院子里看了两眼,首都,一男一女,原来还是她的亲戚啊?他把盘子递给许年年,“这个,我今天下午逮的,我娘做好说有些多,让我送来的。”

  许年年一下子就闻到了香气,笑了起来,“谢谢田婶。”

  周场想说别客气,就听到屋里传出来砰的一声,他直接就大步小跑着进去,猛地把门推开。

  屋子里的三个人都直接愣住。

  赵南平看到周场更是气不打一处来,怒瞪着俩眼,“原来是你,我正想找你呢,把我的钱还给我。”

  周场先看看向阳,“你没事吧。”

  向阳没事,只是有些发愣,没想到他会来。

  周场又看看旁边的女同志,她倒是哭的不停,跟他也没关系,他好整以暇的看着赵南平,“你的钱?那不是你拜师上课的钱吗?”

  赵南平恶狠狠的呸了一声,“你也配。”

  周场抿嘴使劲点头,皮笑肉不笑的,“我当然配,你都拿钱出来侮辱人了,我还不能替你爹教育你,亏得你还是知识分子,不对,亏你还能跟向同志认识,怎么就没影响到你吗?”

  赵南平吵架不是周场的对手。

  向阳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她相信周场。

  向月伸手扯了一下向阳的袖子,“向阳,别把事情闹大,我爸妈都不知道我来,我是偷偷来的。”

  她紧抿着唇,十分着急,赵南平可不能挨打。

  向阳一听到大伯父大伯娘才开口,看她一眼,“姐,你为什么不跟他们说,你这样他们会担心你的。”

奇 书 网 w w w . q i s h u 9 9 . c o m

  向月又看了一眼赵南平,“你先出去,我跟我向阳有话说。”

  赵南平压下心里的火气,才转身出去,伸手摘下来眼镜,使劲揉眼。

  周场留在原地,他不动。

  向阳冲着他笑笑,“没事,这是我堂姐。”

  周场哦了一声,双手插兜,“那你有什么事情叫我。”他对这俩莫名其妙来这里的人很不喜欢。

  向月拉着向阳的手,“你的手怎么这么糙?”语气很是惊讶。

  向阳没说话,只是抿抿嘴。

  向月低着头,“对不起啊,都是怪我,让南平哥冒险给咱俩换了名字,下乡的人应该是我的。”

  向阳不知道怎么开口,安慰她?但下乡的人确实是自己,也放弃了考上的学校。

  向月叹了一声气,自顾自的继续说,“向阳,我爸妈都很挂念你,向燃也很听话。”

  向阳对这些都知道,“姐,你这次来是有什么事情找我吗?”她不想话家常,也没什么意思,她们堂姐妹的关系其实一直都不太好。

  向月赶紧点头,然后又像是十分不好意思,“我喜欢南平哥,赵叔叔阿姨也想让他娶我,但你知道他一直都很喜欢你,所以,向阳,你能拒绝他吗?”

  向阳不太理解向月为什么会喜欢上赵南平,一个怂包,“我已经拒绝过他很多次了。”

  向月低着头,“其实我这次来是他拜托我劝你回去的,我知道你拒绝过,但我想你要是结婚了,他肯定就会彻底放弃,然后踏实的跟我结婚,你说是不是?”

  向阳盯着向月,她不知道向月还有这样的心思,这么恨自己。

  “你的意思是最好让我不要再回首都?”

  向月微微叹了一声气,“向燃前几天发高烧,我爸妈带着他去医院,守了他一夜。”她清楚地知道向阳最在乎什么,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亲人。

  向阳捏紧了手心,“你可以出去了。”

  向月知道自己的目的达成,站了起来,“你好好考虑吧,我觉得刚刚的那个就不错啊,他看起来对你很好,而且他应该干活很不错,以后你们搭档干活多好。”不得不说她说出来这些话的时候心里十分得意。

  其实她是做了一个梦,梦里面向阳从小长大好看,上学学习好,父母都疼她,除了脾气骄纵,谁都喜欢,上辈子她就是嫁给了赵南平,活的顺风顺水,自己呢?下乡回城连份工作都找不到,街道里人家碰到爸妈都是夸向阳,你们有个好侄女,有钱还孝顺,后来自己出事故死在厂子里,一辈子暗淡无光,她梦醒过来还是有些不敢置信,这怎么可能呢?可她才发现她已经在下乡知青的名单里,最好的办法就是取代向阳,让向阳跟一个泥腿子结婚,永远也回不去首都。

  赵南平看着向月出来,眼睛里透着希冀。

  向月只是难为情的没说话,“我们先走吧。”

  他们下午来的时候找了老乡的房子住,给他们钱。

  赵南平只是看了一眼向阳,才不情不愿的走了。

  周场往屋里看了一眼,看向阳一向笑着的脸上没啥表情。

  “没事吧。”

  向阳摇摇头,“有事。”

  周场看她还有心情开玩笑,“走,我们出去聊聊。”

  俩人一起出去,许年年才进来屋子里,她叹了一声气,看来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今天的月亮特别亮,河沟村的路都照的清楚。

  向阳把自己的身世简单的说了一遍,“我跟我堂姐,我们都不喜欢对方。”

  周场何其聪明,“你肯定也不喜欢赵南平,我一眼就能看出来。”

  向阳心情这会好了很多,语气轻松,“嗯,他从小就喜欢缠着我,特烦人,但他自我感觉还很良好。”

  周场不是个很会跟别人聊天的人,特别是女同志,他接触最多的就是周繁跟周喜,斟酌再三才开口,“你就做你自己想做的,我知道这很难,但日子是自己的,我娘常说,我不靠谱,我想一出是一出,但我每次想的都会坚持下去,我去年不想考大学,想当兵,我娘答应了,我现在也依旧不后悔。”

  向阳这几个月跟周场接触下来,她觉得自己每次都能刷新对他的认知,向月觉得嫁给周场这样的人是很亏的吗?其实不是,周场是一百个赵南平也比不上的人。

  “不用安慰我,我什么都懂。”她说完又认真的打量起周场。

  周场被她看的有些心虚,摸了摸鼻子,“你这么看着我干什么?”

  向阳笑了起来,“我堂姐说希望我能嫁给你这样,意思就是让我永远不要回去。”

  周场这么一听倒是笑了起来,“那也行。”他眼睛里像是有光。

  向阳没再走,站在原地,“你说的认真的吗?我可以嫁给你?”她没跟别人说过,她真的很喜欢周场,一个聪明有头脑,而且认真的长相端正的人,怎么可能不会心动。

  周场有些茫然,态度十分认真的开口,“我九月份当兵就要走了,也不会娶媳妇。”当兵会不会活着回来都不一定,他不会结婚的。

  向阳眉眼弯弯,“所以你拒绝的原因不是因为不喜欢我,而是怕我守寡?”

  周场有些卡壳,他没想过那么多。

  向阳背着双手,大步走远,冲着他挥手,“我已经知道了,你也喜欢我,我不怕守寡的。”她说完就拐弯把自己藏了起来,捂着自己咚咚跳的不停的心脏,其实她很紧张也很害怕。

  周场不知道自己怎么回的家,迷迷糊糊的还绕远了路。

  田耽抱着周温在院子里洗脸,看到周场进了院子,只是抬头扫了一眼,“你还知道回来啊?饭都吃完了,你的在锅里留着呢。”

  周场哦了一声,就进了厨房。

  余秀敏正在洗碗筷,看到周场,“你可算是回来了,怎么这么晚?”说着就把饭给他端出来又把筷子递到他手里。

  周场还愣愣的。

  余秀敏寻思着这是咋了,“周场,你想啥呢?”

  周场把碗筷都放下,“嫂子,你说你喜欢我大哥吗?喜欢我大哥哪?”

  余秀敏没被人问过这样的问题,她当初跟周将结婚没想过喜不喜欢的,就是媒人介绍,父母都同意,结完婚就越来越喜欢。

  “喜欢啊,你大哥那么好,你不喜欢他。”

  周场想说这个喜欢不一样,但也没再多问,不过还是回了一句,“我可不喜欢他。”说完端起来自己的饭出了厨房门。

  余秀敏轻蹙眉头,这孩子,怎么能不喜欢周将呢?

  周场吃完饭也没继续给周源做弹弓,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想,喜欢是啥?想来想去的就想到了向阳,他第一次见她的时候,她是扎两个辫子,笑起来很好看,就在知青的院子里。

  田耽晚上教余秀敏裁剪裙子,她一只手拿着蒲扇给俩孩子扇着。

  余秀敏想着在厨房的事情,“娘,你说奇不奇怪,周场问我喜不喜欢周将,还问喜欢哪里?”

  田耽扇扇子的手停顿一下,“还说啥了?”

  余秀敏就又把后面的说了一遍,“还不喜欢周将,可能是周将对他太严厉。”

  周温睡着又被吵醒,听到了全过程,小叔下午去送了煎的鱼,这事跟那位漂亮的知青有关系,不过她并不觉得意外,因为当初第一次见面,他就偷看人家两眼,她一直都记着呢。

  田耽倒是没跟儿媳妇说太多,她回到堂屋里,把蚊帐子放下来,又把熏蚊子的草点上一些。

  周洪山也洗干净进屋。

  田耽坐下来还在想刚刚的事情。

  周洪山坐进床里,把蚊帐子盖好,惦记着地里的活,“明天早上还得五点起来去地里对花,我看这西瓜藤长的不错,等过段时间得扯管子浇地,得保证西瓜长的漂亮。”

  田耽无奈的转身看着他,“西瓜没问题,你儿子可有问题。”

  作者有话说:

  扫帚苗

  扫帚苗是藜科植物地肤的嫩茎叶,茎叶富含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糖类及各种矿物质元素,人们可以采摘其幼嫩茎苗吃食,具有利尿消炎,清热明目作用,而其幼苗亦可吃食,七八十年代的农村,几乎每家地头田边都会栽植几株,春季发叶幼嫩时,就会采摘回来,用水洗净,放到热水焯几分钟,取出淋干,然后添加佐料即可吃食,也可用面粉蒸着吃,加点蒜泥、油、盐就是一道美食,还可以做成扫帚苗炒鸡蛋、扫帚苗馅包饺子等。

  扫帚苗其实还是一味中草药,果实及全草入药,性寒、味甘、苦,每年秋季扫帚苗成熟时,把它从根部砍下来,放在阳光下晒干,同时捡取种子,作为中草药时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的功效,李时珍《本草纲目》:“地肤苗叶,能益阴气,通小肠,无阴则阳无以化,亦东垣治小便不通用黄柏、知母滋肾之意。”

  来自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