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能确定,除了知道它存在本身,其他一无所知。”
“除了存在本身,其他一无所知?”林泉把赵亮最后一句话重复了一遍,忍不住又发呆。
赵亮回过头:“对,有什么问题吗?”
林泉摇了摇头:“没,只是我刚才突然想到,其实这个世界大部分事情都是如此,存在是我们在这个世界能接触的极限,除此之外,我们确实一无所知,这也是相对我们来说最大的神秘,正如我刚看的一本书里面所说的,世界是怎样运行的并不神秘,因为我们终有一天能发现,但世界存在着,这一点是神秘的,这一点是超出我们认知的可能性之外的。”
“超出认知的可能性?”赵亮听完,自言自语的重复了一遍,站在那里呆呆的愣了半晌,就跟刚才的林泉表现一模一样,接着,他又忍不住问出一个古老的问题,“你是说,人的认知是有限的吗?”
“对,”林泉点头,“我就是这么认为的,世界在本质上是不可知的,因为意识本身就是这个世界对它自己的投影,其实就是一种自我观察,这种观察在本质上是向内的,它无法看到除它之外的世界。”
看到赵亮似乎一下子还接受不了这么多,林泉又尝试着解释:“比如鸟能在空中飞翔,我们首先是知道关于鸟,关于空气,跟飞翔这些概念,然后现实中看到,才会又这样的经验,或者根据现象总结规律,但如果这个世界根本就没有鸟,我们永远不可能说鸟会在空中飞。当然,这只是在语言上表达,换成物理规律或者数学规律其实也是一样的,是先存在这些规律,我们才能够发现、利用并在逻辑上推演,意识只会表达业已存在的事实和意义,也就是说,意识本身已经被局限在世界之中……”
赵亮冲着滔滔不觉的林泉摆摆手:“先别说,停一下,你让我好好想一想,你说的这些我觉得是有一定的道理,但还是让我先消化一下……这些都是你自己想的吗?”
“当然不是,”林泉自嘲般的摇头,“只是书本上的内容而已,我只是感觉这些说的都没错,所以,也可以代表我自己的观点。”
“这世界竟然还有这种学问!?”听到又是书本的现成知识,再联想到之前初次看到那些关于缜密严谨的数学和物理学公式,获取知识的迫切**让他几乎有些失态的上前一步,问,“这些书的名字都叫什么?”
☆、198 施法者林泉
哲学,源自希腊语,热爱智慧,被称为智慧之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者为形式,确立哲学世界观和方法(和谐)论为内容的社会科学。
这是百度上的解释,也是大部分人心中对哲学的定义,而在林泉心里,却不是很赞同这个说法,哲学不是科学,他不属于科学,科学是一种了解世界的方法(和谐)论,它只是理性的衍伸,但哲学却远远超出了这个范围,它研究和思考的对象是这个世界的全部,是最本质和最极限的存在,理性,直觉,感知,都在它的范围和研究方法之内。
其实在林泉看来,关于哲学,只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也是哲学基本问题中最基本的:“世界究竟是怎样的?”
这是最基本的问题,却也包含了人类最狂妄的野心,人类渴望了解这个世界,认识这个世界,但这世界却没有给人类答案。
《逻辑哲学论》开篇第一句话就非常明确的给出了作者的答案——世界是一切事实的总和。
整本书之后全部的内容,其实都是在解释这一个问题,关于世界的定义,关于事实的定义,作者为什么会得出这些结论,得出的依据是什么,整本书正如它的名字一般,用逻辑解释哲学,因为逻辑是作者在这个世界找到的最牢固的规律存在,也是认知的底层。
这本书是林泉的推荐,当然,除此之外,人类历史上试图阐述这个问题的人还大有人在,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培根,笛卡尔……哲学的历史如同人类其他理论的发展,从一开始最基础的提问解答,到逐渐越来越成体系,从古文明时代的只言片语,到近代的长篇论述,数千年的漫长时间没能切断人类的传承,也没能切断人类对这个问题的不断思考,所以到现代,在图书馆的哲学那一栏,已经是茫茫的书海。
“哲学有这么多书还不是最麻烦的,”在给赵亮大概的介绍了一下之后,看到赵亮已经皱起了眉头,林泉又说,“麻烦的是你还得从中筛选掉那些不适合自己的,哲学不是一门统一的学问,在这个问题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回答。”
是的,哲学跟数学或物理学不同,后者是纯理性、甚至纯实践的学问,它们都有很清晰的对错判断标准,数学的标准是在逻辑上的严密,而物理学则是在这个基础上,还要合乎实际的观测现象,换句话说,只要这两门学问严格的恪守这些标准,那总是能前进的。
但哲学不同,因为在它的研究对象中,有一个是不能用这些标准来衡量的——那就是人本身!理性本身只是人感知世界方式的一部分,它们也许在客观世界中确实行之有效,但人从来就不是客观的产物,而这世界也从来就没有绝对客观的视角,当衡量的标尺丈量到人自身这个最大的价值主体的时候,无数的争端就此出现了。
经验主义,逻辑实证主义,批判理性主义,人本主义,唯理主义,意志主义,生命哲学,现象学,虚无主义,存在主义……
每一个这些名词的背后,都代表着无数的书本以及作者的阐述,不管这些书是用何种方式表达,他们表达的意思都是明确的——他们认为这些表达的东西乃是人类最重要的价值所在。
但是归根到底,这些都是代表着那些作者的观点,对于某个具体的人来讲,这些哲学书籍都只是人生道路的建议,而不是知识和信仰,最终的选择,都要由人自己做出,当然,在现实中,大部分人都没有深入接触过这些观点,更不用说在这个基础上选择了,在林泉看来,这样的人生是盲目而可悲的,当然,不排除还有一部分人是已经有了自己的选择,仅仅是不知道这些哲学名词而已,但是同样,这部分人也无法更深入系统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