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7 章(1 / 1)

乡村首富 白湖湾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办了证开了户,连名字都换成了正儿八经的白湖湾建筑公司,也算是万里长征迈出了第一步。

  对自家老子还不算笨到家知道办个营业执照的做法张晨也是心醉了好久,但是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白湖湾建筑公司一经走上正轨道路后,老头子这个“老板”也越发地像那么一回事了。

  别说白鹤村,就是乡里乡外的,人家哪家盖个新楼不找白湖湾,那是质量和外貌、成本和信誉的多重保障,从8月末成立到临近10月一个月的时间里,白湖湾建筑公司7个施工队从打基础到盖出毛坯房,都足足完工了近10套房子。

  由于目前施工队还没有组建装潢部,所以只能接毛坯房,但是张文林已经有了组建一个装潢部门的打算,最近就在招人,一旦人手齐全,马上就可以上马。

  别看这10套房子虽然赚的不多,但是从材料到工程全包的话,部分机械化操作同时开工,把楼顶晾晒的时间隔开,速度还是极快的,根本就不会出现那种自己家动手,几个月才会盖起来毛坯的问题。

  一个月内成型,这是白湖湾的信誉保障。

  当然,遇到天气不好那要另算,人也挨不过下雨,就别说还在施工的房子了,但是这个速度也已经够令人满意了。

  张文林也知道儿子的想法,搞建筑公司建小房子只不过是在锻炼人手,真正的目的恐怕还在于后面,否则老张家在股市里的那一笔资金也就没了用处。

  虽然还是白鹤村的农民村支书,但是老张家的田地也变成了菜园子,除了家里那几十亩的白湖湾鱼塘还仍有张文明夫妇照看着,老张家也算是新世纪里的新农民了。

  不过你见过在96年开奥迪200的村支书吗?不要说见过,那就是打脸,当然村里对张文林开好车盖洋房那也是没啥意见的,羡慕都还来不及,花自己的钱,住自己的房子。

  不过张文林这个村支书,还是要有作为的,村支书那是有地位的干部,怎么也得让村里富裕起来,不过这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记得过来的,脱贫致富不是拔萝卜卖白菜,一挖一个坑一卖一整筐。

  “许校长,您的意思我是清楚了,您放心,这地呀是我买的,我儿子在乡中念书,这地买下来怎么弄就是我老张家的事情,跟乡中没关系,这个您可以放一百个心。只是这价钱,我们要谈一下。”

  许贵友也是头一次跟张文林打交道,虽然身价不同了,但是张文林还是个足金的坝头汉子,说起话来也不含糊,更不会酸的牙疼。

  张文林老早就从儿子张晨那里知道了这块地的来头,自然知道斟酌,虽然搞不清张晨要买这块地干嘛,但是对儿子张晨的生意头脑和眼光,张文林现在比任何人都相信。

  “这地当时乡里协调后,我们买回来其实也没话多少钱,这个乡里都知道,你张老板也可以打听得到,原本就是乡里用新宅基地补贴了,但是那栋八间两层的楼乡里是实实在在地赔了钱。”

  “十万!”

  张文林也不听许贵友解释,94年底起的毛坯楼,八间两层顶天了也就几万块钱,但是这是乡中,只能多不能少,为了避免以后人家戳脊梁骨,张文林开口就是十万。

  这一下子倒是把许贵友给震住了。

  “许校长,我也不跟您还价,既然这块地是中学花钱买回来的,那我也不会让中学吃亏,一口价,10万块钱,让乡里来公证,马上签字,你看行不?”

  许贵友却是被震住了,要知道,这可是10万块钱,不是1百1千1万,花十万块钱买一块地,这块地就是再值钱也不至于值得上10万。

  这栋楼虽然乡中的确是花了钱买回来的,但是事实上真正值钱的不是这栋楼,而是这块地。

  一块地,面积也不到1000平,竟然开口10万。

  当然不管许贵友如何震惊,总归是不会跟钱过不去,接下来等乡里来了人双方也就签了协议,学校得到10万块钱建设资金,张文林也拿到了要的东西,连带着那块地还有一栋8间两层的毛坯楼。

  地到手了,张文林最想知道的自然是儿子张晨到底想怎么处置它的问题,就现在来看,这块地那是铁定没有什么价值的,但是张文林转身看着对面一排排正在装修的新房子,心里也明白了点什么,随即有看到对面不远处的政府办公楼,细细一想。

  这小子眼光真是不错!

  张文林似乎瞬间就明白了些什么。

  坝头乡就这么一条公路进城,而且随着张坝公路一修,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路边上的老房子就都先后卖掉了或者拆掉了,不是在盖公家的办公楼就是在建店面房。

  这情形完全就是要形成坝头新街的样式啊,这样一来老张家刚刚到手的这块地可就值钱了。

  这路修得好啊!

  张文林回想了一下不由得在心底笑了起来,这地料想想买的可不止老张家,可偏偏就老张家敢用,这修路还顺带着得了这么桩好处,值当!

  完了张文林也开车回了张湾,这楼和这地到底怎么用,张晨也没说个眉目,只是说等一等,张文林知道儿子胆儿没几个心眼却不少也懒得去问出个究竟,这小子终归还是要回去跟他商量的,说到正事张晨从不含糊,他回村里还有大事。

  要说偏僻那白鹤村绝对是坝头首屈一指的,往日里就是十里八村的大姑娘都不愿意嫁到白鹤村尤其是张湾大队,不过如今这张坝公路直通张湾后,这说法就变了。

  不说别的,张湾那几千亩的水养鱼养虾肯定是有了出处,往日里交通太差,几乎没有什么人愿意花大价钱进进出出开车搞货运,但是如今不说在全县,在百崇下面的十几个乡镇里,张湾的交通绝对是最好的。

  路是修起来了,但是张湾甚至是白鹤村靠这路的优势能发家致富吗?

  张文林也犯了难,好在乡里胡德平传达的信息以及宜安的那个电话让他悬起的一颗心落了下来。

  张文林的生意头脑并不差,欠缺的只是知识和眼光,这两个局限让他难以提升到一个产生质变的地步,但是如今张晨的出现却改变了这一状况,不仅仅弥补了眼光的不足,也让张文林在数次时机的把握和成功中练就了远超以往的魄力和眼界。

  村村通的计划虽然是张晨提出来的,但是张文林却构思了其中的细节,真正谈到民生的时候,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