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9 章(1 / 1)

乡村首富 白湖湾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一开始接手白湖湾的出货出单之后,刘爱红和杨爱文夫妻俩的蔬菜超市就在白湖湾一楼开业了,开业也没搞披红放炮那一套,只是很突兀地来往的客人就看到了楼下多了一个卖菜的店。

  “你们这里的菜这么新鲜,不会是放在水里泡的吧!”

  “你放心,这都是白鹤大棚里刚摘的,你要是不信哪回头不好吃拿回来找我。”

  “辣椒给我称两斤!”

  “老板,这个番茄挺好的,给我称个三斤吧!”

  “好嘞,你放心吧,番茄都是刚摘得,没有水味儿,你闻闻看是什么味道,用水泡过的肯定没有这西红柿酸味,我们白湖湾的蔬菜都是白鹤的,楼上的烤鱼店专供蔬菜。”

  “菜都在里面,你们要多少自己拿,出门在我这里称。”

  蔬菜超市肯定不是菜市场,张晨也不在乎那点损失,菜都摆在架子上,请了几个在家闲着没事干的大妈码菜,门口堆着几摞子竹条编的小篮子,自己拿着篮子进去挑,几个大妈都负责各自的区域,不要客人恶意弄坏菜就行了。

  完了直接去出口的柜台上称重结账,刘爱红和杨爱文都识字,还在村里请了两个年轻人,四个人基本上是应付的过来。

  “老板,你们是一家的吧!”

  “都叫白湖湾,肯定是一家的,诶,老板娘,你是张文林他家亲戚吧。”

  这乡里人跟村里的也没个啥区别,除了心里的那点骄傲以外,也就剩下这点八卦劲儿了。

  自从多了这白湖湾之后,这满大街的八卦消息有多了一个源头,如今张文林好歹也是乡里的名人了,蔬菜超市一开,还不刚好成了八卦的添头,刘爱红也没啥好掩饰的,大大方方承认了,买菜的人都是乡里人,日后见得多了谁不认识谁呢。

  但是对谭林荣来讲,这短短的几天时间,真恍如是焕发了人生的第二春,老张家的院子里基本上每天都堆满了来买菜票的菜贩子,家里的那部电话机整天响个不停,白鹤那边出菜倒是不用他负责,基本上每个大队都有人操持,但是核对的过程还是少不了的,家里的那部电话机就没有停过,大队里都有有线电话,基本上是每提一次菜都要打个电话核对信息,不说别的,就连电话费估计都吓人。

  但是这一切在谭林荣看来都不是问题,因为不统计不知道,一统计那绝对令人震惊,白鹤村十来个大队每天的蔬菜出棚量简直就多的吓人,蔬菜这种东西根本就不像衣服鞋子,不是买了销量就会下降,恰恰相反,白鹤的蔬菜是越卖越多,。

  因为路程近,路况好,而且价格比之外面进来的菜,批发的话甚至更划算,最主要的是,这菜质量太好了,毕竟运输路程短,基本上不存在保鲜的难度,所以这菜贩子也是逐利而来,逐利而去,一传十十传百,这人也就越来越多了。

  谭林荣几乎每天晚上算账的时候都会边算边笑,弄得谭根生总以为他老子是不是犯病了,但是第二天仍然是如此,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只当他是太忙了。

  第八十八章上县

  在期末考试结束的第二天,离春节还有不到20天的时候,张晨就匆忙上县了。

  咱老百姓今儿个真高兴,上个县看看世面,张晨大底上现在就是这个心情,一路上哼着谁也听不明白的调子,谭根生也懒得搭理他,自顾自地开着车,眼睛盯着前面就是不回头。

  路边的景色倒退得飞快,这个时候路上的车并不多,除了一些跑长途的货车以外,私家车很少,摩托车倒是不少,97年从坝头到百崇的公路还是那种老柏油路,路牙子都起了毛边,中间的刻线也只看得到一丁点影子。

  应该是年限太久了的缘故,路中央时不时就有坑洼的地方,谭根生开车很稳,车速也不快,这乡下的路可不像是在外面,路边上都是住户,时不时就看得到不是谁家的猫啊狗啊穿过去,就是哪家的熊孩子往路上蹿,一个不慎别说撞了人,就是撞死一只鸡,不把你讹到没话说你都别想脱身。

  张晨也算是地地道道的大老土了,对这些心思门儿清,这个年代你能要求他们怎么样?提高素质还是提高法制?先提高经济条件再说,其他的都别谈,也别整天都是大道理,活在城里只能说你投胎投得挺好,活在乡下,那就接受这些会渐渐随着时间消失的乡俗吧。

  所以时不时就来个急刹车他一丁点儿都不觉得奇怪,只是谭根生会偶尔气急骂两句娘。

  “谭哥,我们今天事情办不完就不回来了,我爸这两天不急着用车吧?”

  “不急,你爸跟我说了,这几天他最多去村里开个会,你家里那茬子事还忙不过来,哪有时间出去,而且这几天还要跟白湖那边签合同,肯定是不用出去了。”

  随着白湖湾的生意越来越好,当初不肯跟老张家签合同的鱼塘也都心动了,这鱼塘里的鱼出网卖出去顶多就是市场上的批发价,成批量的鱼显然是不可能挑着担子沿街叫卖的,但是批发价又不甘心,所以不等张文林提合同的事,就已经有人主动跟他打听这个事了。

  张文林自然是乐得去跟他们谈,毕竟白湖湾的发展白湖的作用很重要,不过老张家的白湖湾虽然卖出的价格是水产品批发价的至少三倍以上,但是同样成本更高,所以张文林也不会说给一个多高的价格。

  按照老张家的养殖规划和产品需要预算,凡是跟老张家签订合同的鱼塘,只要塘里的鱼符合白湖湾烤鱼的质量要求,一律按照市场价格上浮百分之30到50的价格收购,而且签订的都是长年的合同,也就是说,只要合同一签,鱼塘就要按照老张家的要求来放养鱼苗进行养殖。

  其实整个白鹤村的人都知道,当初白湖湾的所有权是张文林拿回来的,以老张家的财力承包整个白湖湾可以说没有任何压力,之所以跟养殖户签订这样的合同,其实也是老张家在间接地让利。

  所以不等张文林正式提出要签合同的事,只是稍微漏了一点口风,几乎所有的鱼塘养殖户就都跟张文林说起了这事,刚好这几天大棚蔬菜有谭林荣管着,张文林打算在年前就把合同谈好签了,年后事情太多,能了一桩是一桩。

  一旦白湖湾所有鱼塘的合同正式签订,那么到此为止,白鹤村的村村通计划才算是真正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