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30 章(1 / 1)

网游之全球在线 笙箫剑客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谓是明朝航海史的巅峰。

灯塔的光源被称为“灯”,长期以来采用明火点燃的方式,明朝建造的烟火灯塔便是如此。

世界航海史上,明火点燃的方式,之后就被蜡烛代替。其后,还用过鲸油、菜籽油、猪油以及煤油等燃料。最后,就是发展到现代的电力灯塔。

除了燃料,西方灯塔现代化的标志之一,就是使用抛物面反射镜系统。由此,大大地增强了灯塔的射程。

现代电力灯塔的射程可达30海里左右,光的强度可达数亿烛光。

【航海灯塔】作为特殊建筑,自然有其特别之处,否则的话,如果仅仅是普通的灯塔,山海城就能自行设计建造。

最特别的,也是最有价值的,就是【航海灯塔】的灯。

根据建筑图纸,只要将【航海灯塔】的塔,建造完毕。盖亚就会自动补上灯的部分,使其射程和亮度,能达到现代灯塔的八成以上。

这在古代背景的航行中,已经是极为霸气的存在。

有了【航海灯塔】,山海城的水师,包括来往领地的商船,它们的航行安全,就能大大地得到增强。

欧阳朔已经计划,在北海湾海域,甚至是更远的海域,建造一系列的航海灯塔。

由此,也等若是一种主权的宣示。

凡是建造了航海灯塔的海域,就是山海城的领土范围。

**********

山海城,招贤馆。

欧阳朔再一次走进招贤馆,将手掌按在凹陷处,一阵系统提示音响起。

“系统提示:恭喜玩家岂曰无衣开启招贤馆,检测到您拥有一次额外使用隐藏建筑的机会,招贤馆符合要求,是否使用该次机会?”

“使用!”

欧阳朔还指望着,利用这次机会,招募到一位水师将领呢。

“系统提示:恭喜玩家岂曰无衣,获得一次额外招募特殊人才的机会和一次额外历史人才的机会,是否招募?”

“招募历史人才!”

对于特殊人才,欧阳朔已是不在意,招了也没意思。他都是委托秘书郎柏南浦,每月定时进行特殊人才的招募。

“系统提示:恭喜玩家岂曰无衣,通过招贤馆,成功招募到皇级历史人物――张廷玉,自动扣除100金币。”

一道白光闪过,一名中年文士从传送阵走了出来,“衡臣拜见主公!”此人面容镌刻,尤其是一双眼睛,犀利而睿智,让人望而生畏。

最有意思的是,来者留了一个长长的辫子。

毋庸置疑,这是一位来自清朝的大臣。

事实上,对于张廷玉,欧阳朔并不陌生,而且钦佩至极。因此,虽然没有招募到他想要的水师将领,欧阳朔依然激动异常。

张廷玉,字衡臣,号砚斋,安徽桐城人,大学士张英次子。

康熙三十九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入值南书房。康熙时任刑部左侍郎,雍正帝时曾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等职。

康熙末年至雍正年间,整治松弛的吏治,后又完善军机制度。

张廷玉前后侍奉康熙、雍正以及乾隆三代帝王,死后谥号“文和”,配享太庙,是整个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

仅此一点,就足以证明张廷玉之强。

如果不是生在满族人统治的清朝,张廷玉必是一代名相。

欧阳朔上前一步,双手虚扶,诚恳地说道:“先生快快请起!”说着,带着张廷玉走出招贤馆,顺便查看了一下他的属性。

【姓名】:张廷玉(皇级)

【朝代】:清朝

【身份】:山海城官吏

【职业】:文官

【忠诚】:75点

【统帅】:55【武力】:30【智力】:85【政治】:90

【特长】:文和(提升领地廉洁程度35%,提升领地办事效率30%,提升领地人文水平10%,提升领地吏治水平25%)

【评价】:和平端正,学问优长,自简任机务,夙夜匪懈赞朕之不逮,正资倚任。器量纯全,抒诚供职。不茹还不吐,既哲亦既明。

------------

第五百六十章 第三次系统更新

张廷玉不愧是一代名臣,不仅【政治】达到90点,就连【智力】都达到85点,就算是文臣不擅长的【统帅】,也达到55点。

除此之外,张廷玉的特长【文和】,对领地的吏治,更是一个全面的提升。不愧是皇级的历史名臣,比之范仲淹和田文镜,就是要胜上一筹。

张廷玉的到来,让欧阳朔调整南疆都护府的架构,变得更加得心应手。

此前,欧阳朔还在为难,要任命谁,来掌管领地的吏治。

现在,却是有了不二的人选。

萧何作为行政署长,必须兼顾行政署各司,不可能将精力,全部投注到吏治上。偏偏,吏治又是领地治理的重中之重。

惟其如此,必须要选一位经验丰富的强人掌舵。

张廷玉,自然是合适人选。

康熙末年,吏治松弛,政治不清,张廷玉时任吏部左侍郎,坚决摒除请托行贿之风,严惩了奸胥滑吏,并且顶住各方压力,严惩了吏部舞文弄法的蠧吏”张老虎”,被时人称为”伏虎侍郎”。

张廷玉首先从小处做起,堵塞住所有漏洞。由于深得康熙皇帝信任,他曾经三任会试同考官,这在当时几乎是无人能及的。

除了整顿吏治,张廷玉的到来,也有助于完善南疆都护府的奏章制度。

说实话,领地现在来往的公函,是比较随意的。

欧阳朔常年在外,有什么事情,直接就写成函件,再通过驿站,发到相关部门或者个人。比如,前番的军队架构调整方案,便是如此。

中间,并无任何的记录和留底。

正是因为没有记录,欧阳朔交办之事,也无人跟踪,全凭属下的直觉。

此前领地不大,一般的事务,欧阳朔自个儿心中就有数。属下的臣子,也没有偷奸耍滑之辈,都会按时处理妥当。

可随着领地正式据有七郡之地,再也不能如此随意了。

每日来往的公函,就不下数十封。

欧阳朔就算是神人,怕也是忙不过来。

正是如此,欧阳朔一回到山海城,便敕令,再次对秘书室进行扩编。

除此之外,建立一套合理的奏章制度,就势在必行。

清朝入关之初,沿袭前明旧制,官吏有事报告皇帝,公事用题本,私事用奏本。题本盖印,奏本不盖印。这两种文书都是公开的,不利于下情上达;而且题本办文程序繁琐,还容易泄密。

雍正年间,张廷玉把奏折制度化,稍微重要一点的事务,地方官吏都先撰拟奏折,经过皇帝朱批,认可之后才写题本作正式报告。

但奏折中的朱批内容,不得写入题本。题本由此成为官样文章,奏折代替了原来题本的作用,成为主要官方文书。

这一制度,一直坚持到清末。

此外,张廷玉还制定了完善的保密制度,为了保证奏折的内容不致泄漏,清廷定立了一整套保密制度,使奏折制度更加完善起来。

自此以后,作为一种官文书制度的奏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