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75 章(1 / 1)

网游之全球在线 笙箫剑客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一番交锋。他知道,映柚是在隐晦地向他示威呢。

这位妹妹,可不是易于之辈。

随着欧阳朔地位的提升,映柚不会再直白地呛他,转而用这种方式,在提醒他这位兄长,切勿穷兵黩武。

实际上,欧阳朔已经在有意识地控制军队的规模。

不说其他,就以琼州之战为例。

孙膑率领虎贲军团,足足俘虏了七万余战士,欧阳朔也只是指示军务署,从战俘中整编出一个警备师团。

再加上各府县的守备部队,接受整编的士卒,也不到三分之一。

只是,再如何的精简,军队的总体规模,还是不可避免地在日益庞大。试想,如果没有这些精锐部队,欧阳朔又哪来的自信,去逐鹿天下?

正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现阶段,欧阳朔必须在军政两大板块,做一个倾斜。

强军,才是最核心的目标。

组建南疆都督府之后,欧阳朔自己,已经不再截留任何的领地资金,储物囊中,只保留一两万金币,作为零花钱。

领地的财政收入,基本上都原原本本地投入到领地建设中去了。

领地强盛,就是他的强盛。

按照映柚的汇报,领地七月份,真正实现财政净收入,只有11900金币。

下个月,财政收支,应该会有所好转。

最根本的,就是雷州郡不仅不再需要财政转移支付,而且还能上缴财政收入。一进一出,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对此,映柚却没有欧阳朔那么乐观。

不为别的,只因肇庆之战,正在如火如荼。

可以预见,未来的肇庆郡,又将是一个烂摊子,等着收拾。

映柚汇报完,顺势退下。

接下来,就是商议设立典牧署的事宜。

组建南疆都护府之后,在机构的设立上,越发的规范。

欧阳朔规定,机构的设立,可由大臣提议,经行政署审查之后,才能拿到政议之上,正式讨论,最后再交由欧阳朔决断。

如此安排,也是避免欧阳朔往后,妄自尊大。

一个人,身居高位久了,乾坤独断惯了,其眼光不可避免地就会被遮蔽。发展下去,就容易听不进臣子的建言。

欧阳朔不想成为那样的人。

但是,如果没有合理的制度设计,以现在的趋势,他必然会成为那样的人。因此,欧阳朔才会防微杜渐,在头脑还清醒的时候,就进行自我约束。

对此,范仲淹等大臣,是极为欣慰的。

如此明主,何愁霸业不成?

在萧何的提议下,经行政署长审查,一致同意,在军务署的框架之下,设立典牧署。

设立的典牧署,职责有二。

其一,掌南疆都护府之车架。

欧阳朔出行,惯常都是骑马,一般不会坐马车。随着山海城逐渐建设完善,在范仲淹等人的提议下,平时出行,欧阳朔也不得不坐马车。

按他们的说法,这是法度问题,不能随便。唯有如此,才能体现南疆都护的威严。对此,欧阳朔也只能妥协。

好在,他平时出行的机会比较少。

以欧阳朔的性子,实在是坐不惯马车。

其二,掌领地之马政。

各大军马场,包括疾风谷军马场以及神眷府军马场,都由典牧署掌管。

典牧署的署长,自然就是夏侯婴。

至此,巨鹿之战的四位人才,都有了安置。

------------

第四百三十六章 诸子齐聚

随着英雄帖的发出,各地的士子,开始涌入山海城。西南大学堂内的聚贤楼,已经竣工,恭迎诸子入驻。

诸子当中,最先赶来的是法家的申不害和慎到。

法家三派,法、术、势,其代表人物分别就是卫鞅、申不害和慎到。及到韩非子,集法家思想于大成,将“法、术、势”三者紧密结合。

卫鞅出面,接待了申不害和慎到两人。

申不害是一位身材消瘦,面容清隽的中年人,不苟言笑,神情冷峻。了解他的人都知道,此人是典型的面冷心热。

慎到不同,这是一位刚一见面,就能让人如沐春风的慈祥老者。慎到除了是法家名士,还是道家黄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三人在战国之时就有交集,如今见面,自然是亲热异常。

“卫鞅兄,快快快,我们三人商议一下,该怎么应对儒家的刁难。”申不害是个急性子,刚一见面,就要拉着卫鞅,商议跟儒家的辩论之事。

卫鞅见此,暗自好笑。

对君侯的心思,卫鞅不说全部了然,至少也摸透七八分。他知道,于君侯而言,其目的并不是真要让儒法两家争出个高下来。

实则,也很难再分出胜负。

今时不同往日,百家诸子,跨越时空,在此齐聚。这是何等的盛况?

儒家之中,有老子、孟子以及荀子。

法家之中,也有后世的集大成者韩非子。

当初他卫鞅跟孟子,在稷下学宫的那一场辩论,已是不可再复制。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实践,早已证明,儒法两家,各有长短。

儒家是道德,是精神家园。

法家是法度,是社会基石。

两者缺一不可。

担任内政署长之后,卫鞅没有敝帚自珍。山海城中,可有现实中法律界的专家教授。卫鞅没少跟这些专家,一起探讨法治与律法的问题。

法家之法,于现实之法,又有不同。虽然都是法治,实则南辕北辙。法家之法治,莫若说是“刑治”。

法家之法,是王法,归根结底,是为帝王服务的。

儒家之道,是王道,同样是卖于帝王之家。

因此,这一场争鸣大会,不可能跟历史发生交集。

姜尚的智慧,是何等的浩瀚。他在西南大学堂隐居,整理流连于万卷藏书之中,其思想的深度,更历史上的姜尚,已是判若两人。

正是看透争鸣大会的本质,姜尚才会设下【阅览】和【宣讲】,这两道别有深意的程序。

卫鞅的智慧,同样是深不可测。

见申不害如此心急,卫鞅微微一笑,道:“申兄何必心急。此次儒法之争,法家一派,还得等韩非子出面,来主持大局。”

“也对。”申不害点头,道:“既然如此,卫鞅兄何不为我们引荐一下太公?不怕卫鞅兄笑话,申某对太公仰望已久。”

“正有此意。”

慎到在一旁,静静地听两人对答,这时方才笑着说道:“同去,同去。”

“哈哈~~”

三人相视一笑,不觉快哉。

**********

山海城西郊,青羊观。

就在卫鞅招待申不害和慎到的时候,青羊观同样迎来四位特殊的客人。

观主葛岩道长,亲自将四人引到静室,神情恭敬。

这也难怪,来得可是道家之祖。

四位客人都是白发老者,正是道家的老子、庄子以及杨朱。最后一位则是庄子的好友,名家的代表人物之一惠施。

说到惠施和庄子,就不得不提著名的“濠梁之辩”。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