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71 章(1 / 1)

网游之全球在线 笙箫剑客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设一座馆阁,以供来参会的诸子或者士子休息或者交流。

馆阁的名字,就叫聚贤楼。

唯有领会欧阳朔的深意,才能想出这样的名字。

此次举办争鸣大会,欧阳朔正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的真实目的,正是接着大会,为山海城招揽人才。

如果能够借机,拉拢两三家学派进驻山海城,就再好不过。

整个中国区,除了山海城,再没有如此得天独厚的条件。

英雄帖一经发出,就引起阵阵议论之声。

玩家统一的认识,就是廉州侯又要放大招了。

刚刚在巨鹿之战出尽风头,廉州侯又不消停,在主地图引起惊天骇浪。前者是武,否则是文,一文一武,相得益彰。

普通玩家,对此也只能仰望。

山海城的对手,再如何的不满,也只能说说酸话,无法阻挡。谁叫他们的领地,既没有百家宗师,也没有藏书楼,甚至是诸子百家的一家都没有呢?

更热闹的,其实还是一个看不见的圈子。

……

襄阳城,一座不起眼的小院。

一位年轻的士子拿着英雄帖,推门而入。

小院中,一位慈眉善目的老者,正捧着一卷古册,看得津津有味。

“老师!”

士子来到老者跟前,将英雄帖恭敬地递过去。

老者结果英雄帖,笑着说道:“好啊,正想去仰慕太公的风采。”

“那?”

“收拾收拾,一路游历过去吧!”

“诺!”

……

泉州城,郊外的一处农场。

一位打扮朴素的中年人,看向手中的英雄帖,神情复杂。

……

建邺城,一处宅院。

一位冷峻的中年人,喃喃自语:“嘿,儒家吗?也该做个了断了。”

不远处的案头,正放着一张英雄帖。

……

咸阳城。

一位老者,放下书卷,微微一笑。

“儒法之争,争鸣大会,有趣,有趣。”

……

成都,郊外的一处水塘。

同样是一位老者,正在垂钓。不远处的草地上,正放着一张英雄帖。

……

短短数日之间,山海城发出去的英雄帖,就以一种隐秘的方式,送到百家诸子的手中。

各大王城的士子,更是议论纷纷。

如此盛会,岂能错过?

有结伴同样的,有孤身上路的。

有抱着学习态度的,也有抱着争强好胜念头的,不一而足。

一张小小的英雄帖,不知道牵动了多少人的心思。

山海城,注定要成为鱼龙混杂之地,不得安生。

------------

第四百三十三章 秦始皇驱儒

就在山海城筹备争鸣大会的时候,咸阳城却颁布了【驱儒令】。

秦始皇宣布,咸阳城独尊法制,凡儒生者,三日之内,必须离开咸阳城,否则缉拿下狱,概不例外。

消息一出,天下哗然。

秦始皇颁布的【驱儒令】,等若将儒法之争推向高峰。

天下儒生,气愤不已。

由【驱儒令】,就不得不让人联想到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焚书坑儒”。首先需要说明的是,焚书和坑儒,是发生在不同时间点的两件事。

一切,还得从秦始皇一统六国说起。

一统天下之后,秦始皇在政治、经济上实行的改革,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还在统一之初,就在要不要分封诸子为王的问题上发生了一场争论。

以丞相王绾为首的一批官吏,请求秦始皇将诸子,分封于占领不久的燕、齐、楚故地为王,认为这样有利于巩固秦的统治。

但廷尉李斯则坚持反对,认为春秋战国诸侯之所以纷争,完全是西周分封制造成的恶果。只有废除分封制,才可免除祸乱。

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认为立封国,就是树敌兵。

于是在全国确立了郡县制。

时隔八年之后,到始皇三十四年,在秦始皇于咸阳宫举行的宫廷大宴上,又发生了一场关于师古还是师今的争论。

焚书之举正是由此引发的。

在宴会上,仆射周青臣面腴秦始皇,吹捧秦始皇,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博士淳于越针对周青臣的腴词,提出了恢复分封制的主张。

淳于越说:“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辅枝。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又面腴,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

秦始皇听后不动声色,把淳于越的建议交给群臣讨论。

丞相李斯明确表示,不同意淳于越的观点,反驳道:“三代之争,何可法也。儒生不师今而学古,道古以害今,如不加以禁止,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统一可能遭到破坏。”

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民间医药卜筮之书以及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

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

此即为“焚书”。

在焚书的第二年,又发生了坑儒事件。

坑儒不是焚书的直接继续,而是由于一些方士、儒生诽谤秦始皇引起的。秦始皇在攫取到巨大权力和享受到荣华富贵之后,十分怕死。在统一天下之后,他异想天开地要寻求长生不死药。

方士侯生、卢生等人迎合其需要,答应为秦始皇找到这种药。按照秦律谎言不能兑现,或者所献之药无效验者,要处以死刑。

侯生、卢生自知弄不到长生不死药,不但逃之夭夭,而且诽谤秦始皇天性刚愎自用,专任狱吏,事情无论大小,都由他一人决断,贪于权势等等。

方士还言,长生非秦始皇所能修成,长生也非是小小丹药所能达到。他们接近始皇,非要炼药寻丹,乃是要传《道经》于天下。

秦始皇知道后,恼羞成怒,认为方士们在耍弄自己。

于是先焚《道经》,后坑方士。

秦始皇以“妖言以乱黔首”的罪名,下令在都城进行追查,并亲自圈定四百六十余人,活埋于咸阳。

此即为“坑儒”,所坑非儒,而是方士。

“焚书坑儒”的实质其实是一场统一思想的运动。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在政治上,废除了分封制,在全国范围内施行郡县制;在文化上,统一了文字,以小篆为标准的官用文字;在经济领域内,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等等。

这些措施都是国家大一统的基本要素,是国家暴力能够控制的要素。

但有些东西是国家强力机构很难驾驭的,特别是在秦朝初年,战国时期刚结束,百家仍然在争鸣中,思想领域内极度混乱;而一个国家能在多大程度上统一,最主要的条件是能在多大程度上形成共同的价值观,而思想混乱是形成共同价值观的大敌。

因此,光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大一统措施还不行,最关键最长远的统一要素是思想的统一,形成统一的核心价值观念,才能让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