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89 章(1 / 1)

网游之全球在线 笙箫剑客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帅部传令四路大军,以中转站营地为前哨,稳住阵脚,切不可轻敌冒进,待适应高原气候之后,再组织反击。

大夏军的“示弱”,在阿育王朝大军将士眼中,自然就是认怂,故而气焰更加嚣张,频频在大夏军营地外耀武扬威,主动搦战。

越是如此,西北战区统帅部越是严令各部,绝不能出战。

…………

转眼之间,就过去五天时间。

九月一日,蜀地行省,成都城,西北战区总部。

军师荀彧来到李靖房间,手里拿着刚呈上来的战报,忧心说道:“大帅,现在各部将士情绪都很大,将军们快要弹压不住了。”

李靖闻言,抬头问道:“哪一路闹的最凶?”

“右翼。”荀彧回答。

右翼,正是王翦统领的五十万秦军。

李靖听了,就是一笑,“真是一群虎狼之师,好在王翦将军有定力,否则的话,他们怕是早就闹起来了吧?!”

荀彧不好做答。

谁不知道,陛下在给四路大军送行时,尤对秦军给予了高度赞誉,将五十万秦军说的是热血沸腾,战意高涨。

眼下初战遇挫,秦军自然是无法忍受的。

好在有王翦在,此人一生征战无数,智而不暴,勇而多谋,历史上更是急流勇退,彻底退隐,着实是一位了不起的大将。

李靖见此,揭过不提,转而问道:“目前,有多少部队已经适应高原气候,运输到前线的粮草物资又有多少?”

荀彧回道:“回大帅,眼下四路大军合计有三十五万大军可以出战,运抵前线的物资,也足可支撑半月之用。”

“半月。”李靖咀嚼一下,叹道:“粮草运的还是太慢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道路太难走了,有些路段只能通过马匹,甚至是人力搬运,能达到眼下成果,已经是非常难得了。”荀彧解释道,“到目前为止,运粮途中死伤百姓已超千人,如果不是陛下亲自出面,那些总督们可就要有意见了,眼下可正是播种第二季水稻的关键时期。”

“再难也不能松懈,此事我会亲自向陛下上奏。”李靖面容坚毅,语气不容置疑,他深知,此战胜负不在高原反应,而在粮草。

粮草,就是大军之命脉,丝毫松懈不得。

荀彧点头,自无异议,知道大帅不仅是西北战区统帅,同时还是军机处三位轮值军机大臣之一,深得陛下信任,自然能上达天听。

“虽只半月之用,但也基本够了,再拖下去,怕是会生变,也打击士气,于后续战事不利啊。”荀彧说出他的看法。

李靖点了点头,他也知道,这两百万大军毕竟不算大夏正规军,还没受大夏军规熏陶淬炼,纪律性上还是要差一点。

再让敌军这般挑衅下去,可能真的会出事。

“既然如此,那就让各路择机大军出动吧,也该给敌军一个血的教训了,省得他们不知道天高地厚,真以为我大夏可欺。”李靖下定决心。

“好,我这就拟令!”荀彧松了一口气。

…………

随着统帅部军令一下,四路大军迅速行动起来。

西海行省边境,右翼军大营。

年过中年的王翦看罢统帅部刚发来的军令,中气十足地喝道:“来人!”

“在!”

“召集诸将,到营帐议事。”

“诺!”

不到十分钟,军团长一级的将领就齐聚中军营帐。这段时间,大军坚守不出,将军们早就憋坏了,听闻大帅升帐议事,那还不以最快的速度赶来。

站在最前面的,正是青年王贲,兴奋问道:“父帅,是不是要出兵?”

王翦双手下压,营帐立即为之一静,可见王翦在军中威望之高,沉声说道:“接统帅部命令,着各部转守卫攻,择机出战,利用敌军轻敌之弱点,限四路大军于一周之内,务必至少拿下一座敌军城池,以为前哨基地。”

说到这,王翦扫视诸将,问道:“何人敢为先锋,率部攻破安多城?”

安多城是一座县城,也是距离秦军营地最近的一座城池,据探子回报,阿育王朝在城中足足驻扎着四万大军,不可小觑。

“父帅,末将愿往!”

王贲第一个请战,其他将领见此,识趣地没有出声。

虎父无犬子,王贲在秦军中的威望,仅次于乃父王翦,诺大的名声跟功勋,可不是仅仅仗着父亲而来,而是有真材实料。

秦军之中,习惯以少帅称之。

王翦见此,点了点头,首战必胜,王贲出征,自然是最让他放心的,“既如此,就命你率本部七万人马出征,限五天之内,拿下安多城。”

统帅部给出的期限是七天,王翦自然要求更高。

不曾想,王贲心气更高,慨然说道:“启禀父帅,三天足矣!”

“军中无戏言。”王翦却是不愿见儿子托大。

王贲却是气盛,“末将愿立下军令状!”他这是铁了心,要夺下此战首功,在四路大军之中,率先破城,以扬秦军之威。

“那好,就给三天!”

王翦不再多言,既然立下军令状,自有军法摆在前。

“谢父帅!”

王贲双手抱拳,退到一侧。

王翦再次环视营帐一圈,道:“其余各部,即刻备战,以为策应。”

“诺!”

将军们齐齐应下,战意沸腾。

“下去准备吧!”

王翦一挥手,将军们鱼贯而出。

仅过去不到一个小时,王贲就点起本部兵马,仅带足三天粮草辎重,浩浩荡荡开出军营,正式杀向前线。

吐蕃之战,这才真正开始。

不独右翼军,左翼军、中户军以及中路军均已点起兵马,浩浩荡荡杀出营地,既是出连日来受的恶气,也是抢者争此战之头功。

谁能在此战夺魁,颇为引人注目。

------------

第一千两百五十八章 要致富,先修路

九月二日,京师,皇宫。

就在大夏军四面出击时,欧阳朔也收到李靖呈上来的奏疏。

李靖在奏章中没有埋怨总督们,仅仅客观点出,以目前的后勤保障能力,尚无法让大军彻底放开手脚。

而如果战事拖延,反过来将又倒逼后勤,只会形成恶性循环。

针对这一情况,欧阳朔特意召见掌地方政务的内阁次辅曾国藩,以及掌后勤保障的枢密院大臣杜如晦,共同商议解决办法。

“两位都说说,该如何解决后勤难题?”

欧阳朔直接发问,脸色阴沉,吐蕃之战系帝国最输不起的一场大战,他见不得有哪个臣子阳奉阴违,拖战争后腿。

见此,曾国藩率先出列,硬着头皮说道:“微臣会再督促十一位行省总督,务必将此事当做第一要务,不可懈怠。同时,微臣建议,可再从邻近行省,征集一批劳役跟牛车,到前线运输粮草。”

欧阳朔这才神情稍缓,说了一句:“辛苦爱卿了。”

有时候欧阳朔也能理解臣下的为难,帝国扩张至今,下瞎三十一个行省,一个京兆府以及五个直隶郡,家大业大,管理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地盘大了,利益纠葛自然就复杂了。

朝廷有朝廷的战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