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环视之下,如果不是两大组织还没撕破脸,谁也不认为,日耳曼王朝能支撑到最后,除非出现奇迹。
…………
非洲大陆。
在湛蓝徽章的运作下,埃及区兼并西面的利比亚,南面的苏丹国,一举成立埃及王朝,也是非洲大陆第一个王朝。
埃及王朝的成立,一下阻断了大夏在北非的扩张之路。
欧阳朔得到消息,也不觉扶额叹息,大夏的非洲战略真是波折不断,得亏之前果断拿下埃塞,否则的话,大夏也只有乖乖退出非洲战场了。
除此之外,南面的南非也借机整合周边几国,一举成立班图王朝。
至此,非洲大陆再不是一片混沌,一南一北,两个归属湛蓝徽章阵营的王城,遥相呼应,大有席卷整个非洲大陆之势。
不得不说,在中立区的运作,湛蓝徽章要比白银之手高明,他们拥有的人脉跟资源,以及依托原联邦建立起的组织信任,是白银之手比之不及的。
通过这一系列的运作,湛蓝徽章在美洲、欧洲跟非洲,都算站稳脚跟,将麾下凌乱的力量渐次整合到一起,有了跟其名号相媲美的实力。
混沌的全球格局,渐渐明朗起来。
随着各大洲的整合,大量王城势力随之烟消云散,转化为新的王朝势力,焕发出勃勃生机。
相比之下,亚洲大陆的华夏区跟天竺区,就显得有些另类。
天竺区至今还存在五大领地,跟一个王城势力,而且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他们之间有融合兼并的迹象。
也就是说,这种混战局面,还将维持一段时间。
天竺区也是全球范围内,唯一一个白银之手跟湛蓝徽章共存的一个区。
华夏区的情况就更不用说了,只会比天竺区更复杂,一时半会也分不出胜负,在全球势力大洗牌的背景下,这种混战局面,显得非常特立独行。
当然,随着此轮国战结束,大夏即将对大汉王朝动武,随着华夏区内战开启,这种无比混乱的格局,终究还是有九九归一的一天。
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
六月三十日,山海城。
全球格局的大洗牌,固然让欧阳朔关注不已,也必然会对大夏产生各种影响,可终究是他目前无法左右之事,具体如何应对,自有资政阁研究。
欧阳朔要做的,就是做好眼前之事。
在国战结束前的一天,欧阳朔就返回都城,相关的战后统计已由枢密院整理完毕,放到欧阳朔案头,等待阅览。
此战,欧阳朔再次斩获五十万点功勋值,因为他的爵位已经升到顶级,功勋值被盖亚自动转化为成就值,合计五十万点,刚够具现一位智人。
除了功勋值,此战还俘获十八万战俘,其中的很大一部分都是大汉铁骑斩获的。为此,欧阳朔还特意见了一次上官桀,表达善意。
补充完战损,剔除伤员跟不合格的兵员,还剩下十二万战俘等待整编,这批战俘将被送往大晋王朝,作为大夏跟大晋交易的一部分。
欧阳朔急着返回山海城,主要还是为了加紧部署攻略大汉一事。
此番全球大洗牌,对欧阳朔最大的触动,就是让欧阳朔下意识地加快了华夏区的兼并步伐,以期不错过即将到来的全球大乱斗。
一周之前,韩信已经率领豹韬军传送至落凤城。
于此同时,为了确保大汉之战万无一失,欧阳朔还抽调驻扎在城东的城卫军第五军团,前去助战,划归韩信统一指挥。
眼下豹韬军已经在边境集结完毕,随时准备杀入大汉境内。
为豹韬军提供后勤补给的,正是大晋,也就是说,此番攻打大汉,算是大夏跟大晋携手合作,一个负责正面战场,一个负责后勤补给。
大夏给予的报酬,正是此番俘获的十二万战俘。
欧阳朔这么做也是无奈之举,谁叫大夏根本就不跟大汉王朝接壤呢,只能采取折中之法。
拖久了,必生变故。
为了打消帝尘介入此战的野心,虎贲军以及刚组建的湘江军,除保留必要的镇守怪兽巢穴部队,悉数在边境集结。
北面的北疆军,同样如此。
大晋王朝的烈焰军也在边境集结,监视邯郸城的一举一动。
就连驻扎在蜀地北部的鹰扬军,都奉命往西面转移,部署在荆楚行省边境,时刻准备杀进大周王朝境内。
除了大周,还有一个势力有实力介入大汉之战,那就是大唐。
只是考虑到大唐即便拿下大汉,也将面临大夏的反扑,以唐太宗李世民的秉性,当不会这般鲁莽。
如果大唐在攻打大汉的过程中损兵折将,那不就成了大夏砧板上的肉,白白为大夏王朝做了嫁衣。
由此可见,大夏在华夏区还是有一些威慑力的。
中原,边境。
上午九时许,豹韬军连同城卫军第五军团,合计四十余万大军,在韩信的指挥下,正式杀入大汉王朝境内。
韩信的策略很简单,兵锋直取洛阳,毫不拖泥带水。
眼下大汉禁军不到二十万,而且以骑兵为主,本就不善守城,如果在城外作战,大夏军反倒吃亏。
与其如此,不如直接攻城。
即可围点打援,也能直取要害,一举两得,一旦洛阳城破,传送阵开启,大夏军就能随时增援战场,确保万无一失。
随着大夏军起事,华夏区在长久的平静之后,终于再次爆发大战。
让人没想到的是,这次大战竟成了华夏区大混战的一根导火索,由此开启华夏区长达一年之久的大混战,以至生灵涂炭。
混战双方,正是大夏跟暗地里悄悄成立的六国联盟。
------------
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互相算计
当一地出现一位盖世强者,一位足以一统宇内的强者,引来的不是四海纳服,而是群雄并起,联手共击之。
一如当年的秦国,独抗六国。
随着大夏在华夏区问鼎至尊之位,在海外攻城掠地,风光无限,制霸华夏之势浩浩然不可阻挡,终于引来跟秦国一样的命运。
早在五月之前,秦、汉、唐、宋、明、清以及周,合计六国,在大周牵线搭桥下,就隐隐有联合之势,以便共同对抗大夏的崛起。
随着大夏对汉釜底抽薪,更是在国战一结束就要攻灭大汉,彻底暴露大夏一统华夏的野心,终于让六国行动起来。
盖亚取消禁军召唤,更是给了诸王朝一颗定心丸。
一个松散的“反夏联盟”,就此成立。
为了促成六国之盟,帝尘煞费苦心,更是不惜开出天价。
六国之中,大清跟大夏本就互有嫌隙,帝尘不费什么口舌,就将其拉拢。宋、明两个位于大周境内的王朝,才是帝尘拉拢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