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减调整,否则就是大逆不道。
同时规定,行省衙门以总署为最高等级,郡守衙门以署为最高等级,知府衙门以司为最高等级,县衙以处为最高等级,镇以及村落则以科为最高等级。
科、处、司、署、总署以及院共同构成六层机构编制体系。
如此一来,上下互通,体制完备,才能保持朝廷的政令畅通无阻。
柏南浦最后宣读的圣旨,便是大夏王朝的九品官制。既然建立了完备的体制,就要有严格、明确的品级,以正上下之本。
按制,大夏王朝官设九品,一正一从,共计十八级。
按欧阳朔的要求,大夏王朝不设什么“太师、太傅以及太保”之类的三公虚职,朝廷文官以内阁阁老为首,军中武将以军机处大员为尊。
是故,内阁首辅、内阁次辅以及军机处大员,皆为正一品;行政大臣、内政大臣、财政大臣以及军务大臣四位掌院大臣,皆为从一品。
杜如晦身兼军机大臣跟军务大臣两职,就高不就低,当为正一品。未来合适的时候,欧阳朔将考虑设立新的军机大臣,执掌军机处日常军务。
鸿胪寺卿以及御史大夫,皆为正二品;四大院副大臣以及直隶郡守,皆为从二品。
借此机会,欧阳朔正式任命了四大院的四位副大臣。任命张廷玉为行政副大臣,狄仁杰为内政副大臣,崔映柚为财政副大臣以及夏侯惇为军务副大臣。
原军务总署副署长赵括,随作战司调任军机处。
直隶郡守为地方长官之首,置于行省总督之上,可谓“第一总督”。
行省总督、资政阁大学士、山海卫指挥使、黑蛇卫指挥使为正三品,四大院下设署长、工业署长以及四海钱庄掌印大臣,皆为从三品。
秘文阁学士、御史中丞等为正四品,秘书郎、四大院副署长皆为从四品。
六大直属机构中,鸿胪寺执掌外交,御史台执掌言路,均是中枢要害部门,故而等级最高,地位仅次于四大院。
资政阁、山海卫跟黑蛇卫三大机构次之,但也与行省总督平级,可谓位高权重。秘文阁虽然离欧阳朔这位夏王最亲近,欧阳朔却只给了正四品。
如此安排,自然也是存了限制约束之意。
再往下,四大院下设司长、行省总督衙门四大总署署长均为正五品,郡守、行省总督衙门副署长皆为从五品。
郡守府四大署署长为正六品,知府为从六品;县令、知府衙门四大司长为正七品,其余散官从七品。县衙四大处长为正八品,下设科长为从八品。
镇长为正九品,村正、镇一级科长皆为从九品,其余散官不入品。
文官集团的九品十八级颁布之后,王朝所有官吏均以品级论高低,定俸禄,如此一来就有了法度,奠定了王朝治理之根基。
一个新的王朝,已经来临!
------------
第八百五十一章 地中海起波澜
四月正是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时节。
山海城内同样生机勃勃,处处鲜花绽放,绿柳吐蕾,公园里、凉亭边、小桥上随处可见结伴赏花的人群,言笑晏晏,好一派繁华景象。
距离那场举世瞩目的登基大典已经过去一周,热闹的山海城渐渐回到原有轨道。只是生活终究还是有了变化,来人来往的大街上,偶尔能见到有爵位在身的人经过,享受着周围百姓投来的羡慕眼神。
“爵位”一下成了百姓口中的热门词汇,市井生活中除了富足安康,似乎又增添了一种新的、更高的追求。
生活在天子脚下,都城百姓无端多了一股冲天豪气,自是不甘于人后的;而这种豪情跟斗志,正是开创一个盛世所必须的精气神。
大夏王朝依然在迈步前行。
…………
夏宫,御书房。
经过一番磨合,朝廷运作渐渐走上正轨,百官各司其职。
欧阳朔这位大夏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却是不经意地皱起眉头,根源就在案前的一封密信。信是法国维克城领主亨利寄来的,带来一个坏消息。
日前,维克城迫于【白银之手】高层的压力,终于还是决定退出【地中海联盟】,同时终止对基点城的物资供应。
两者之间的合作,戛然而止。
昨天维克城送了最后一批物资到基点城,只够维持基点城半月所需。没了维克城的物资供应,基点城现在是风雨飘摇。
在信中,亨利对此表示歉意,对于无法跟大夏王朝继续合作也感到很遗憾,只是违约的态度却很坚决。
显然这一次,【白银之手】施加的压力让亨利再也无法推脱。
“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
好在亨利还算有点良心,提前跟欧阳朔通了一下气,否则的话,基点城眼下的处境怕是会更加糟糕。
亨利此举正暴露了他内心的矛盾之处,一则维克城暂时无法反抗组织的安排,二则亨利又不想彻底得罪已经强大起来的大夏王朝。
这种心态,怕是在【白银之手】内部也非常普遍,集体利益跟个人利益的互相冲突,从来就不是一个什么新鲜的话题。
而随着维克城退出【地中海联盟】,本就摇摇欲坠的脆弱联盟怕是有随时崩塌的危险。虽然现在有卡利亚在前面顶着,欧阳朔也不能真的就无动于衷。
谁又知道,地中海的这一场风波到底会刮到怎样一个程度。
亚特兰蒂斯城是大夏王朝在地中海最可靠的盟友,维护亚特兰蒂斯城的利益,实则就是在维护大夏王朝在地中海的利益。
两者之间并不冲突。
对这一点,欧阳朔看得非常清楚。
想到这,欧阳朔来到窗前,目光越过遥远的天际,不经意地投向万里之遥的地中海,心中想着:“也该去地中海走一趟了!”
就在此时,女官来报:“王上,姜大人跟寇大人到了!”
内阁办公地点就在夏宫之内,距离御书房不远。在看完亨利来信,心中拿定主意之后,欧阳朔第一时间召见的就是这两位阁老。
在离开之前,很多事情欧阳朔是必须提前安置妥当的;毕竟新朝刚立,根基不稳,容不得任何闪失。
欧阳朔转身,道:“请他们进来!”
“诺!”
稍倾,姜尚跟寇准两人在女官引领下走进御书房,躬身行礼:“王上!”
欧阳朔摆了摆手,道:“来人,赐坐!”
“你们看看这个。”
欧阳朔说着,将亨利写来的信递了过去。姜尚接过信,细细扫了一遍,脸上却是不动声色,转而递给一旁的寇准。
等寇准看完,欧阳朔方才问道:“二老以为,此事该如何处置?”
两人面面相觑,却是不知一下从何说起。寇准就不用说了,初来乍到,才刚刚熟悉朝廷运作,对王朝海外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