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创新(1 / 1)

第224章 创新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在努力提升自己产品的同时,柳春草也在考虑,铃木会做出什么样的面料来。

  如果,能够准确分析出铃木要制作的面料,在相应特性上压铃木一头,想不获胜都难。

  这需要缜密的思维,超强的逻辑推理能力。

  柳春草整夜整夜的不睡,把铃木以前制作的作品全部拿出来,一一推演起来。

  等到把铃木以前做出来的面料,全部研究了一番,柳春草惊讶地发现,铃木所谓的新面料,其实全部都以锦缎为基础,从不同的角度借鉴了锦缎。

  看到铃木如此会抄,柳春草大胆推断,铃木个人的天赋和创新能力其实有限。

  她如今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因为得到了那本织锦法。

  织锦法这本书,显而易见是我国古代的传承,只是因缘巧合流落在外。

  结果被铃木家族据为己有,而且还根据织锦法做出了这么多的衍生产品。

  可以说,已经被铃木家族占尽了便宜。

  再联想到铃木那天,在欢迎宴会上所说的话,柳春草大胆推断,铃木这回要制作的是一种新式锦缎。

  这种锦缎不仅华美漂亮,应该还具有一定的功能性。

  推断出铃木的作品之后,柳春草就针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了提升。

  柳春草原本要做的就是绸。

  绸的原料是丝。

  一个蚕茧其实就是一根很长的丝,这样的丝非常脆弱,想要让丝线成为织绸的原材料,就得把很多根丝合在一起。

  略微含有杂质的丝叫做生丝,制作出来的布料,华美有光泽,然而手感略硬。

  去除了全部杂质的丝,叫做熟丝,手感更加柔软,做出来的衣物舒适而又贴身。

  这两种丝线各有优缺点。

  以这两种丝线为原料,都能够织出优质的绸布,然而想要赋予绸布新功能,那光靠这两种丝线就远远不够了。

  柳春草精益求精,在源头上下功夫,她用特殊方法处理蚕茧,获得了质量绝佳的丝线。

  这种丝线介于生丝和熟丝之间,既柔软贴身又华美绚丽,集生丝和熟丝的优点于一身。

  可以说,用这种丝线织出来的绸缎,从光泽和美丽度上都是无可挑剔的。

  然而柳春草追求的,却不仅仅是华美的外观,她还想赋予新面料强大的功能。

  别看丝绸轻薄,它可是真正的生物制品,细密的丝绸在古代就可以防箭矢。

  如今和平社会,这种功能有些画蛇添足,柳春草想要赋予丝绸的,是防火和防水功能。

  从理论上来说,这简直是不可能的。

  现在柳春草要做的,就是变这种不可能为可能。

  她考虑到了合成面料。

  在丝绸中掺杂进去其他的原材料,让面料具有防水和防火的特性。

  为此,柳春草专门跑了一趟纺织厂,向肖劲求助,想让他帮自己搞一些涤纶。

  肖劲看到柳春草眼睛里的红血丝,禁不住皱起眉头,“涤纶倒是有,不过你这是几天没休息了,怎么熬成了这样?”

  作为一个花季少女,就是熬一夜也是水灵灵的,柳春草现在面色苍白,看起来着实不怎么精神,她却是顾不上这些,

  “肖厂长你放心吧,我有休息也有吃饭,你先把涤纶给我。”

  肖劲沉默了一会儿,这才打电话,让人把柳春草需要的东西备全。

  柳春草实在太拼了,不支持她都不行。

  拿到了涤纶之后,柳春草开始琢磨,怎么把涤论加进丝线里面最为合理。

  为了实现这一步,她不知道阅读了多少书籍和相关资料。

  目前,她已经到了新面料的攻坚阶段,处于瓶颈而不自知。

  而向前迈一步,就意味着科技的突破。

  柳春草房间的灯,又是连续亮了两天两夜。

  安庆红每次送饭都是唉声叹气的,她不止一次对峰哥说过自己的担忧,担心柳春草会撑不住病倒。

  然而柳春草没有病倒,她的意志是很强大的。

  就在安庆红担忧柳春草的时候,后者趴在桌子上打了个盹儿,然后做了一个小小的怪梦。

  在梦中,柳春草看到丝线和涤纶手拉着手,在跳着欢快的舞蹈,跳完了舞之后,丝线和涤纶就排成了整齐的队伍。

  看到队型之后,柳春草恍然大悟,原来这两种材料需要这样排列组合,才能够实现功能性……

  她猛然从梦中醒来,一刻也顾不得休息,就又忙活起来。

  快到天亮的时候,柳春草终于成功的做出了新面料,她顾不得累,亲自拿了打火机来检验新面料。

  火苗烧过新面料,新面料却毫发未损。

  然后柳春草又把新面料泡到了水盆里边,再捞出来的时候,水珠子都像珍珠一样,在面料上滚来滚去,就无法渗透面料。

  做完了测试,柳春草这才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她知道,自己想赋予新面料的两种特性,如今都实现了。

  而此刻距离报名截止,只有不到二十四小时了。

  柳春草赶紧把新面料收进柜子里面,这才倒在床上呼呼大睡起来。

  在她睡着了以后,就有人敲响了畅家巷138号的大门。

  大家伙都知道,柳春草要跟人打赌,眼下正在家里制作新面料,己经进展到非常关键的时刻,所以说畅家巷138号也是有人留守的。

  一听到有人敲门,峰哥的老母亲宋婶就打开了大门,门外站的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女人,她自我介绍说,她是康老太太的二女儿康霞。

  康霞不是一个人来的,在她的身边还跟着她的丈夫祁东健。

  “你有什么事吗?”尽管已经知道了对方的身份,宋婶却依然十分警惕,并没有放康霞和祁东健进来。

  “我母亲跟柳春草是朋友,她让我们给小柳送点新材料过来,老人家你得让我们进去,这些东西必须得当面交接。”康霞笑眯眯的说道。

  宋婶犹豫了一下,“小老板在做新面料,她说过不让任何人打扰,现在放你们进去不合适的。”

  “合适,怎么不合适了,我们不是来打扰她,是来给她送材料的,没有材料,她怎么做新面料呀?”

  康霞巧舌如簧,马上就要说动宋婶了。

  --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