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83 章(1 / 1)

草根石布衣 中秋月明 2000 汉字|5 英文 字 2个月前

景区操作,跟着纪若棠过来完成了酒店后,被借给了旅游公司,可能还要呆段时间才能返回江州,断了腿的老头儿表示自己坚守到表演项目完成,还是想返回公司那边参与度假酒店建立,这些日子又有了不少新想法。

所以说整个国庆小长假,石涧仁根本就没得到过什么休息时间,几乎一直都是在酒店、茶厂、新村和月亮湖山寨之间考察,万乾还雷厉风行的确认了幼儿园的园址,最后一天安排所有新知协的成员有孩子的跟当地同龄人一起举行了新知幼儿园奠基仪式,据说他这边已经确认有了五十多万的捐款,会马上把这第一家幼儿园给成立起来。

旅游很圆满,还促进了政治团体的内部认知,更满足了中产阶级做善事回馈社会的心理,所以各位新知协代表一起返回江州去的时候心满意足。

直到上车,才看见赵子夫两口子更心满意足的回到车上同行,只不过看石涧仁的眼神肯定有点不一样,柳清和纪若棠都看出来了,赵倩连车都不来送,更有问题。

最后才是那个神兮兮的孟桃夭也不知道这些天跑哪里去玩了,不声不响的回到车上就打瞌睡避免被问话。

齐雪娇和她妈也跟着一起返回江州,但石涧仁很快就被约到苏以德的保姆车上,加上万乾一起,全程讨论这次联谊交友秋游会的得失,对哪些人在这几天中表现出来与众不同的进取层次都做了整理,回到江州就要开始进一步落实到新知协的成立实务操作了。

苏以德笑自己为这个奔走了好几年,一直有点呼吁无门,结果从今年去参加全国代表大会就发现这方面政策开始被重视,然后有了石涧仁和万乾这两位年轻干将一起加入,自己就像是打通了任督二脉似的,顺风顺水啊,有着丰富挫败经验的大律师还告诫两位年轻人千万不要觉得事情就这样轻而易举了,要随时准备经受更多的心灰意冷,然后又给自己加油鼓劲的不断重复过程。

石涧仁表示非常感谢前辈的这种悉心教导,万乾开始算自己到底能做多大的投资,关心石涧仁他们那栋新大厦的项目需不需要资金,现在感觉已经搭上线成为合作伙伴了,就可以多深入一些。

石涧仁还是喜欢听苏以德讲那些司法界的故事。

对律师来说,简直就是一把把血泪史,见惯了尔虞我诈的万乾都表示对这个社会的黑暗程度震惊了。

这更加证明了苏以德看过这么多阴暗卑劣的狗屎,却还相信光明就在前头的心境是多么难得。

1269、读书不是为了富裕,而是学会沉着

全国人民都在放假,新知协抓住这个时间段还能出点成绩,苏以德在路上就随手构思了一篇锦绣文章请石涧仁润润色再汇报上去。 火然文ranen

可能在万乾眼里,觉得苏以德在摆架子,树立上下级关系,石涧仁却当成是在言传身教。

政府部门也是要有业绩的,再照本宣科的公文报告,也要有言之有物的成果,苏以德的公文报告就写得四平八稳很有趣。

在别人看起来枯燥乏味的八股文,其实就是为了在庞大的体制内形成写作公文模板,不然光是想想上下这么多公务员,人人都按照自己的文化水平,写诗歌散文、抒情叙事加宣泄的手法,各位领导看报告的时候该多么头痛啊,所以约定俗成的那些八股文格式,偏偏才是最适合这些内部人士相互交流的,看似喊口号的排比句,却在传达一个个确切又或者模糊的信号。

石涧仁觉得苏以德手写文稿的钢笔字还不错,顺口也交流了下,他对于硬笔书法也是这两年才多了点体会,苏以德说自己当知青到后来苦读寒窗的过程,练钢笔书法是当时为数不多的娱乐方式,这种话题万乾一般坐在旁边有点想参与,但很明智的不开口。

于是直到车队进了江州市,陆续开始告别各回各家,石涧仁才下车拿着那份文章回了大面包车上,一眼看见杨秋林,就拿给她:“您给看看,这文章有什么可以调整的?”

齐雪娇明显诧异他跟自己老妈打交道的方式,还递眼色呢,石涧仁没所谓,结果杨秋林还认真的从包里拿出老花眼镜来戴上,然后才开始端详,不多一会儿就在自己包里找东西,石涧仁摸出支笔递上去,老同志也没说声谢谢,就开始在手稿上面涂改了。

石涧仁也没守着看,回头到后面跟柳清和吴晓影讨论协调工作状况,柳清帮他可能要多承担点水厂那边的工作衔接了,虽然把具体事务交给了孙临才,但汇总的内容要交给柳清整理以后再一并给他,包括月亮湖这边的情况也是,纪若棠嘴皮动了动,没说话。

然后吴晓影就是得协助他的新知协工作,估计未来这一块儿会呈几何数的增长占用他的精力,特别是会涉及到一些社交场合,公共事务总监估计得代劳了。

其实声音没遮掩,大家都在听,最后庄成栋代表所有人开口问了:“各方事务都安排给柳秘书和吴总监了,你干嘛去?”

石涧仁脸皮厚:“我就在不同板块中间跳来跳去都很忙了吧,要不还是在新大厦里面给我安排个办公室,招一批助理?”

庄成栋煞有其事的点头:“我看行,全都招男的,对吧?”

大家都很解气的哄笑,石涧仁还一本正经的点头,然后坐在前面的杨阿姨就抬手了:“小石,你来一下……”哄笑声瞬间变安静。

其实杨秋林也没怎么颐指气使,拿着那张手稿逐字逐句的给石涧仁解释了为什么要如此这般的调整,这个为什么又不能提不能写,最近哪位领导人发表了什么讲话,所以要引用哪句话,毕竟各级领导也都要写报告,如果这句不错,人家也是拿去用的,如此这般的东西才能给人留下比较好的印象,每天在领导桌面上有多少公文走过,不是一句工作负责就能解释现实情况的,谁也没法在成百上千份文件流水中始终保持专注度,那么同样满满的都是八股文,怎么从其中跳出来抓住注意力,也是有学问的。

石涧仁感觉是上了堂古时候的科举考前培训课,怎么写应试八股文的突击课,他没觉得这东西有多腐朽,既然存在那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