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行。
这时候石涧仁觉得上级派自己过来,没准儿也是要调和这两边的矛盾?
想到这里石涧仁有点苦笑,在体制内呆了些日子,居然下意识的就会开始揣摩上意了!
两位工人像河滩上被抓住的水鸭子,表情紧张得相互挤拢点,看见石涧仁挑起嘴角有笑意,更觉得邪魅狂狷得出奇,说话都抖了:“石,石董……”
石涧仁醒悟,连忙伸手拍靠得近的肩膀,结果对方还有恐惧的躲避,他连忙表情正式点:“这件事就到我这里,不会跟你们产生关联的,回头你们也尽量别说跟我说过,我来跟上级沟通,早处理比晚处理好。”
听了他这么说,两人才脸色恢复正常些,胆子小的那个终于说了句靠谱的:“那,就得赶快,如果要返工,肯定春节是来不及开工了,但如果等到夏季再来弥补这个问题,那时候是丰水期,成本会非常高,而且很难完成,说不定还得停产断水……千万别说是我们说的,谢谢石董了。”
石涧仁有点捂头:“好像还是该我说谢谢你们吧,当然连我也会怀疑这件事的真假,伤脑筋啊……”
两位无法拿出什么确切证据的工人就只能面面相觑的看着独立董事拎着本书晃晃悠悠顺着石头台阶慢慢消失在厂区里了。
石涧仁其实最头疼的是用什么方式来传递这个讯息。
留到明天早上的例行高层会议说是最有爆炸性的,但说出来就没有回旋余地,严谨的外籍高层会不会彻底甩手不干?又或者当面吵翻天?
私底下跟中方高层交涉?
现在石涧仁几乎能马上模拟出对方一推三不知的风格来,况且刚才两位知情的工人也说,现在刚安装好根本看不出来什么问题啊,况且那还是在好几米深的水下,怎么办?
独立董事简直觉得自己就是清风不识字,何得乱翻书,跑什么江边来装风雅,现在知道了心里顿时有了疙瘩!
他还真不会把这种事情当成什么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把柄。
1118、磨刀不误砍柴工
回到办公室,石涧仁做了个比较奇特的举动,给朱宏涛打电话。燃文小说 ranen
也许这就是石涧仁不太愿意再继续沿着体制内轨迹走下去的原因,越往上走,大量的精力都要耗费在权衡利弊和调节各种上下平级关系上,这对于石涧仁来说有点难以忍受,以他结婚恋爱都嫌浪费时间的心态,哪里愿意让自己消磨在这中间?
虽然有些人是把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当成人生其乐无穷的,石涧仁不是。
而且这个时候给自己的上级领导讨主意,也有点少见,因为很容易给领导落下个不敢担责或者遇事没主见的印象,什么事儿都要问领导,那领导还派你去任职干嘛,不如领导自己全都担当了。
石涧仁没这么多顾虑,纯粹就是咨询:“很偶然的我了解到一个跟生产隐患有关的信息,但也不那么的确,因为拿出来说就会影响人民群众吃水的问题,您觉得我应该怎么处理,我想学习下,以前还没遇见过这种事儿。”
朱宏涛果然是老鸟,居然不问石涧仁这个生产隐患具体是什么事,沉吟几秒更不正面回答:“我给你说我刚到少数民族区遇见的一个事。”
石涧仁其实是有点乐的:“好。”
朱宏涛像个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一样:“那会儿我负责县里面一些治安工作,刚开始就接到附近市里面的协助函,说有一辆车给偷了到我们县,希望协助把车给找回来,里面还有具体的犯人姓名地址啥的,我们那会儿没有嫌疑人的说法,都叫犯人,我一看这个简单,不就是个追赃嘛,过去按图索骥的抓了就成啊,立刻就过去警察局协调安排,我们那地界小,机关单位都挨着的,结果边上一个老警察给我说,这个乡偷车成风,专门到周围汉族大城市偷,然后开回来也不上牌,直接漫山遍野开着放牧,反正这边到处都是空旷的草原,不好管理交通,曾经有单位这样去追赃的,结果一呼百应的几百上千号当地人就反过来揍警察和失主,酿成祸事,我就挠头了,民族地区一丁点火星就可能变成另外一回事,有些事就没道理法规可言,几百上千年历史造成的结果,我一个小办事的无论如何都没法扭转的。”
石涧仁隐隐能听懂了:“然后呢?”
朱宏涛快速结束经验传授:“我跟那老警察带了失主悄悄过去等着,瞅准了没人,让那失主开了车跑,我们还带了油桶在路口等他,让他一口气跑回去……”
菜鸟楞了下:“就这样?”
朱宏涛一本正经:“嗯,就这样,再回到单位我不知道这个事情的,继续投身到我花了几十年青春的民族大团结工作中去,一代代人点点滴滴的努力,总会看到成绩的长远工作。”
石涧仁咂摸了好一会儿才挂电话:“我大概知道怎么做了。”
朱宏涛的声音都笑眯眯的:“嗯,我相信你能处理好这件事,你具备这种能力的。”
石涧仁对这站着说话不腰疼的高帽子撇嘴,靠在椅背上还是有点头疼。
朱宏涛的意思其实很简单,万事万物再复杂,总有个先来后到跟难易程度,眼前的肯定要解决,长远的也不能丢,如果是涉及到根本原则性的问题,有些小细节不妨稍微松动下,这有点中庸之道的意思。
凡事不可能做到那么完美,与其说为了一点的完美放弃全面的推进,甚至延缓了整体进度,由此带来的大势反而是更大的损失。
立刻解决眼前突出矛盾跟放眼长远大势这种关系的平衡能力,一直都是中庸之道为什么在中国政治体制里面大行其道的原因。
这也是小国家百思不得其解的大国思路。
一个拥有约二十万人口区域的生活供水重要,还是一个施工问题重要?
同样的道理也可以挪到水务集团和各大电力、通讯部门成天在公路上开肠破肚的挖管道,这是最被老百姓诟病的重复施工重复花钱,被戏谑为没有这样重复挖,哪有油水可赚。
但站在石涧仁现在必须站的角度看,什么是应该不顾一切先解决的,什么是下一步弥补的?
哪怕是通讯部门本身,也想不到短短几年,中国通讯系统就跨越了外国几十年的历程,从电灯电话的时代连跳几级跨入光纤时代,不成天挖开换线路,等着被骂得狗血淋头么?
只会享受最终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