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项目何必拉上那些股东?
杨洪涛又不傻,当然不可能,李伟提供的项目风险可以忽略不计!这次他投资两座铁矿,位于北方工业区,冶炼钢材也就在旁边,生产成本非常低。
铁矿石、煤炭、电力便宜,就人工显得稍微贵点,但工厂不需要太多人...
自动化程度越高,成本越低,系统设计的智能生产线,人工需求少,大大降低生产成本,而且产品利润巨大。
就比如微晶钢,也叫超级钢,主要用于生产航母甲板、顶级汽车钢、飞机部分韧性结构、军舰导弹等武器上。
它比钛合金价格便宜,部分性能却超过合金性能,成本其实挺低的,潜在市场需求非常庞大,李伟怎么会错过?
更何况机床上、机械设备原料,都需要大量超级钢,是机械厂的主原料,必须大量生产!市面上买暂时不到。
全球相关技术都不太成熟!
系统的技术当然很方便,控制特定比例温度冶炼、大功率搅拌、利用电磁设备干预结晶,产量绝对比较可观。
言归正传,发布会结束后,李伟和哈梅内伊总统交谈,商量服务器、战略情报合作的事儿,达成一定的共识。
凌正军、余浩、杨洪涛,他们跟着伊朗官方团队,去办理具体手续,确认支付接收投资款、授权书、合同等...
李伟带罗本田,去外面闲逛,顺便尝尝德黑兰当地特色美食,据说伊朗有两样东西非常便宜---汽油和大饼。
大饼和中国新疆的“馕”一样,都是小麦面粉烤的,大街上也有卖,两美元可以买到一大叠,起码一公斤多重。
烤的很干,而且很松软!
伊朗的饮食相对很单调,有些人却偏偏情有独钟。在伊斯兰国家,他们能吃的肉类不多,通常以烤肉为主。
如实说,伊朗对食物缺乏想象力,烹饪方式太单调了;不过,正因为没有五花八门的样式,人家专精现有的。
简简单单的“馕”,就烤的很不错,蓬松酥软的大饼,夹着烤肉来吃,不就像是中国的肉夹馍吗?口感棒极了!
晚上早早的吃了晚饭,军情局局长穆斯利希带着哈基姆、穆巴沙夫、高层参谋人员前往酒店,与李伟等人密谈。
内容还是老生常谈的话题...
权限升级、情报合作、收拾老美、防御犹太政权...等等方面;军情局除了对美国人很讨厌,最恨以色列政权。
李伟也讨厌该死的犹太人,很遗憾元首那蠢货没干掉犹太人,这些贪婪而狡猾卑劣的家伙,被吹的神乎其神。
双方签订系列协议,最重要的就是李伟帮忙提高权限,双方在面对威胁时共同承担防御责任,深入攻击摩萨德...
事实上,摩萨德的特工们,现在就已经盯上李伟了,而且图谋不轨,所以李伟非常厌恶摩萨德,打算借刀杀人。
将其的情报给了军情局!
翌日上午,李伟他们参观了德黑兰官方行政部门、网络开发公司、德黑兰电信公司等合作单位,先混个脸熟。
下午去了郊区,参观炼油厂、大型冶金机械企业、汽车厂、飞机厂,技术相对比较落后,远不如中国的工厂。
伊朗也有飞机制造厂,而且还可以生产研发战斗机,性能暂且不论,至少人家可以自主生产,说明工业不错。
就是设备技术太老,李伟临时起意推销系统设计的“六轴机床”,部分性能将近九轴工业母机,官方有意采购。
伊朗缺的就是高精度机床,要不然怎么可能走私呢?九轴工业母机,他们从来不敢奢望,五轴都被严格限制。
目前,伊朗高精度机床需求,至少几百甚至上千台,大量的军工厂、汽车厂、精工厂、舰船厂求购,没有高精度机床哪来的工业?工厂当然愿意采购!
五月七日,SM2017号商务机,从首都德黑兰飞往里格马提,在当地一座軍用机场降落,乘座军车前往农场。
[昨天在家种树耽误了一章]
------------
269农场
克尔曼省-里格马提-哈兰河小镇,这里位于伊朗的东南部,距离霍尔木兹海峡三百公里,距离迪拜六百公里。
阿联酋和伊朗,就隔着霍尔木兹,相比迪拜的富庶,里格马提很穷,这里没有石油基地,也没有钢铁机械厂。
不过,哈兰河镇很漂亮,而且地形相对平坦开阔,蓝天白云青山,到处是碧绿如茵草地灌木,树林都在山上。
各种野生动物丰富,野兔、野鸡、大雁这些就不说了,随处可见,连野狼山羊野鹿都不少!居民住在沿河,从事农业种植和手工业,收入普遍较低。
人均年收入1-1900美元,福利保障远不如城里,太偏僻落后了!伊朗贫富差距也很大,农村大多数贫困。
大城市、港口、石油工业区、钢铁机械工业区最富裕,福利保障更完善,东南地区发展落后,经济相对拮据。
跟西方国家的制裁有关系!
伊朗民众对美国人很仇视,若不是美国对他们制裁,伊朗可以和阿联酋、沙特一样富裕,而不是如此不平衡。
不过,哈兰河边的库斯德村,居民生活还算悠闲,种地、养牛、做工艺品收入勉强还过得去,不会特别贫困。
而且最近,克尔曼官方拆迁,通知他们可以拆迁到城里,每户按照耕地和住宅补贴六万美元,并且安排工作。
大多数人是乐意的,城里工资福利待遇要好很多,比农村好多了!居住房也有政府补贴,他们花不了多少钱。
每户有至少两个工作岗位,到机械工厂或社区单位、事业单位上班,拆迁条件绝对优厚!大多数人都同意了。
当然,有少部分家庭,不愿意离开土生土长的家乡,政府也没强求,但是必须没收种植土地,补贴三万美元。
并且给他们提供工作岗位!
住房可以保留,并且可以留不超过两亩的菜地院子,以后统一规划,可能重新建设聚居社区,拆多少赔多少。
很良心的条件,没人有意见,对于三万美元很满意!该拆迁的走了,三三两两剩下三十余户居民/一百余人。
老弱幼较多,年轻人相对少,毕竟年轻人有闯劲,哪能不去城里?萨尔玛一家就留在村里,没拆迁到克尔曼。
萨尔玛今年十九岁,是村里有名的天才美少女,跟爷爷奶奶、母亲居住在河边一座房子里,父亲在城里上班。
她们一家,种了十五亩地,以小麦玉米种植为主,还有十八头奶牛;村子附近野兽经常出没,奶牛都是家养。
萨尔玛就负责照顾奶牛!
当然,只是挤奶、喂草料、送奶,打扫清理不关她的事,爷爷奶奶舍不得让小姑娘清理牛粪,草料也有剪草机。
工作其实很轻松,没有难度,不过也挺无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