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94 章(1 / 1)

欢喜记事 木嬴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提这事,怕给他们添麻烦,今儿托了你的福,我把想买的都买了。”

“每样我都买了两份。”

她说着,外面丫鬟的说话声传来,“轻点放,小心点儿。”

苏锦往外一看,官兵正把一大水缸轻轻放下来。

苏锦惊呆了。

连水缸都买了?

秦菡儿表示水缸是必须品,虽然军营有伙房,不缺热水。

但他们住的地方离伙房太远了。

让官兵多跑几回她实在不好意思,毕竟军营重地,是不许女子待的,她已经破例了。

有了水缸,就能自己烧水了。

知道苏锦动了胎气,秦菡儿让苏锦躺下休息。

苏锦很累,但她也很饿。

好在很快就给她送吃的来了,四个菜,两荤两素,还有两碗米饭。

苏锦怀了身孕,胃口本来就很叼,可这四个菜,那是色香味全无。

苏锦知道军营就这条件,她既然选择来,就做好了吃苦的准备,只是怀了身孕本来就胃口不好的她,在动胎气的情况下,食欲就更差了。

吃了半碗饭,就怎么也吃不下了。

秦菡儿望着她道,“你只吃这么点怎么行?”

苏锦道,“等我睡起来再吃。”

秦菡儿见她眉间尽是疲惫,道,“那你先休息,等你睡起来,我再来找你,我们两的营帐离的很近。”

秦菡儿出去后,苏锦就宽衣睡下了。

总算是到军营了,也知道了谢景宸的下落,心头一松,就更疲惫。

这一觉睡的熟,也睡的久。

还是杏儿把她喊醒的。

虽然苏锦动了胎气,却也不是一定要卧床休养不可。

从边关开张以来,苏锦立了不少军功了,每一件都令人惊叹。

别的不说,就拿苏锦从北漠买的羊毛,帮将士们抵御寒冬,就是大功一件。

还有那望远镜,更是叫人称奇。

苏锦来军营,不开个接风宴,也得开个庆功宴啊。

东乡侯不办,其他将军都不答应。

二宴合一。

秦菡儿送了两套自己没穿过的裙裳来,苏锦换上。

她进大帐,除了东乡侯、老王爷和王爷没起身外,其他人都起身给她见礼。

苏锦倒有些不好意思了,她今天差点做了俘虏啊。

事实上也确实做了俘虏,虽然只做了两个时辰。

苏锦朝他们一笑,给老王爷他们请安后,便坐下。

她和秦菡儿一桌。

军中宴会和在京都参加的那些宴会不同。

军中除了她们和丫鬟,就没别的女人了。

但喝酒助兴是一样的。

或舞剑助兴,或比划拳脚。

京都比的是才气,边关比的是武力。

酒过三巡,有将军借着微醺的酒意大着胆子向苏锦讨赏,“那什么望远镜,是好东西,公主能否赏臣一个?”

有人开口,就有人呼应。

好东西,人人都想要。

望远镜送到边关的时候,谢景宸刚出事没几天,心情正悲伤。

苏锦差人送来的望远镜冲淡了几分悲伤。

只是起初送来的就两个。

东乡侯一个,老王爷一个。

其他人肯定是没有的。

别说没有了,不是军功大的,想看都没机会看。

苏崇想的不行,大晚上的翻来覆去睡不着,偷偷潜进东乡侯的军帐准备偷了和南安郡王他们欣赏。

结果黑灯瞎火的差点没被东乡侯当成刺客给灭了。

挨了一顿揍后,苏崇把望远镜抢了跑了,和南安郡王他们研究了一夜,也不明白这东西怎么就能看那么远。

第二天一早,望远镜就被东乡侯拿走了,苏崇和楚舜他们被罚去守城门。

过了好几天,苏锦又派人送了一拨望远镜来,足足五个。

王爷一个,冀北侯一个,苏崇他们分了一个。

剩下的给守城官,谁负责守城谁用。

那段时间,那些将军争着去守城,用过望远镜的都知道这是好东西,心里跟猫挠了似的想要。

东乡侯望着苏锦道,“这望远镜是哪来的?”

“我让人制的,”苏锦回道。

“……。”

杏儿得意道,“第一拨就三个,姑娘送了一个给皇上,两个都送来给侯爷了。”

在姑娘心中,还是侯爷分量最重。

可这样,东乡侯也还是不大满意,“这么好的东西,给皇上不是暴殄天物吗?”

苏锦,“……。”

将军,“……。”

虽然这话大不敬,皇上听了肯定会龙颜震怒,但说的很对。

皇上用来看风景,哪有给他们观察敌情实用?

苏锦嘴角抽抽。

她要说九皇子他们人手一个,估计要说她是败家子了。

杏儿也不敢再说了。

东乡侯见了笑道,“都坐下,不要欺负我女儿脸皮薄,你们都想要,她一个小辈也不好厚此薄彼,我看这样吧,拿军功换,公平公正。”

有大将军豪气道,“那大将军给个准话,多少人头能换一个?”

“要求也不能太高了,就两百个吧,”东乡侯笑道。

“……。”

那将军猛然灌了一杯酒道,“回头上了战场,都离我远点,别妨碍我攒军功!”

第九百六十七章 饭量

周管事也在军账中。

他虽然肩膀受伤,但没有伤及要害。

跟着周老爷走南闯北,也没少受伤,不会受点伤就一直躺着,他也躺不住。

只是毕竟受伤了,一发笑,那真是钻心的疼啊。

东乡侯倒了杯酒过来敬他。

这一路,多亏了周管事护送,不然谁也不知道苏锦能不能这么安全抵达边关。

而且马匹的事,周管家的功劳也不容小觑。

若不是他知道的多,及时猜出李小少爷的身份,苏锦才能及时赶到临州,把敌人的奸计给破了。

东乡侯一向有恩必报,在军中,更是赏罚分明。

这一杯酒,是他作为父亲感激周管事帮他女儿的。

只是周管事惶恐啊,忙道,“侯爷太客气了,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老王爷也举了杯,周管事帮助的是他的孙媳妇。

这一次护送马匹和粮草到边关,李家和周家伤亡惨重。

李家死了十几个小厮,周家死了九个。

受伤的就更多了,这会儿都在营帐里养伤呢。

周管事在军营里养了两天伤便要告辞,苏锦没放他走,周管事只好留下继续养伤。

苏锦在决定来边关前,把竹屋里的药材都打包差人送来了。

里面有祛伤疤的药膏,但剩的不多了,勉强一盒。

苏锦让人买了药材,在军帐里调制了不少。

等李家小厮伤养的七七八八了,便让他们和周管事一起动身,把药膏带回去给李大少爷。

周管事的功劳,东乡侯在替苏锦请功的时候一并写在了奏折里。

信差快马八百里加急快马加鞭把信送回京。

皇上还以为边关出了什么大事,一看是他女儿平安到达边关了,顿时松了一口气。

东乡侯没在信里提谢景宸半句,哪怕送信的人是心腹,谁也不能保证这信就一定不会落到别人手中了。

东乡侯没提谢景宸,却替了那个搜苏锦身,把苏锦扔在粮草马车上导致她动胎气的人……

皇上看信后,是勃然大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