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苏锦揉手腕,她还没有习惯用毛笔字,写不了一会儿就手腕酸疼。
王妈妈走进来,杏儿高兴道,“王妈妈怎么来了?”
看着杏儿灿烂的笑容,王妈妈心里说不出来的感觉。
大少奶奶和丫鬟对老夫人都没这样笑过,反倒是对她……
王妈妈福身给苏锦见礼道,“大少爷对大少奶奶情深义重,带了人回来向老夫人证明勇诚伯府大姑娘烫伤非大少奶奶之过,老夫人昨儿气头上对大少奶奶的惩罚过重了。”
过重?
这是还有惩罚了?
“大少奶奶在佛堂抄够两百篇家规便可出去,”王妈妈道。
惩罚减去了大半,杏儿很满意。
但苏锦没那么容易满足。
昨天她就说了,勇诚伯府大姑娘受伤不能全算她的错,老夫人不还是重重处罚了她。
现在却改了口,要知道改口是伤威严的事,不是逼不得已,老夫人绝不会这么做。
谢景宸一定是逮住了老夫人什么把柄。
虽然她还不知道,但不妨碍她利用下啊。
苏锦望着王妈妈道,“劳烦王妈妈回去转达老夫人一声,我会尽快把两百篇家规抄完,把佛堂腾出来。”
至于腾给谁,苏锦不知道。
但看王妈妈的脸色,应该是有人对号入座的。
很好。
苏锦提笔沾墨,继续抄家规。
王妈妈知道大少奶奶不好说话,为了国公府和睦,她也只能先斩后奏了。
望着苏锦,王妈妈道,“老夫人本来是罚大少奶奶在佛堂抄十天的家规,是奴婢觉得抄两百篇家规大少奶奶能更快出来。”
“是十天吗?”苏锦问道。
“……。”
“奴婢这些天头昏的厉害,总是记错话,”王妈妈默默道。
她望向红袖,“老夫人说是几天来着?”
“是七天,”红袖嘴角抽抽道。
没见过罚抄家规还能讨价还价的,大少奶奶是独一份了。
杏儿惊呆了。
姑娘真是太厉害了。
苏锦望着王妈妈。
王妈妈眼神带了几分祈求,不能再少了。
大少奶奶当街追狗,这事要换成谁家都是要被禁足一个月的,抄七天家规,真的轻的不能再轻了。
说来还是大少爷聪慧。
等南漳郡主进宫求了碧痕膏,抓住了把柄才带人进府,不然以老夫人的脾气,她罚了大少奶奶抄五百篇家规,就一篇都不会减少。
至于碧痕膏,换个由头也能拿到手,只是要多废些周折罢了。
苏锦也知道就这样把所有惩罚都免了那是不可能的。
左右也没规定她必须每天抄够多少家规,插科打诨,七天很快就过去了。
见苏锦没再说什么,王妈妈和红袖福身告退。
至于回去后,把事情和老夫人一说,老夫人是如何生气的,苏锦能猜的到,反正她心情挺好的。
苏锦让杏儿回去拿几本书来看,打发时间。
杏儿则担忧自家姑娘被禁足七天,后院没人在,会有人溜进去。
苏锦失笑,“放心吧,我就是一个月不回去,也没人敢再溜进咱们后院。”
来一回,倒霉一回,傻子都长记性了,她们再不长记性,那真是没救了。
苏锦这么说,杏儿便放心了。
她回沉香轩取了书来。
只是到了中午,天就阴了下来。
狂风呼啸,吹的树叶飒飒作响。
佛堂僻静人少,狂风乱作,还真有点可怕。
杏儿就坐在苏锦身边,哪都不去。
门窗紧闭,风还是能往里钻,灯烛摇曳,在这样的情况下看书,很伤眼睛。
苏锦把书合上,闭目养神。
天气说变就变,杀的人一个措手不及。
这样的天气,唐氏真不放心苏阳一人流落在外,尤其苏锦告诉她,苏阳打扮成小乞丐。
乞丐窝遮不了风,挡不住雨,要是下大雨,乞丐窝还有倒塌的风险。
不把儿子找回来,唐氏不放心,东乡侯府的小厮也坐不住。
知道小黑能帮忙找苏阳,林总管亲自带着人跟着小黑上街。
可是找到天黑,也没找到苏阳的人影。
大雨磅礴,冲刷着地面。
唐氏站在窗户前,想到儿子在雨中狂奔,便止不住的担心。
九皇子寝殿内,苏阳和九皇子盘腿坐在床上。
两双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床前的两只孔雀。
没错。
就是孔雀。
太医来帮九皇子把脉,确定他身体好了能出去后,苏阳就和他去了御花园。
对那些花儿草儿,苏阳不感兴趣,又不能摘,看的没意思。
他发现御花园里有两只孔雀。
听说孔雀开屏极美,但到底有多美,他没见过。
他就待在那里等孔雀开屏。
只是等了半天,孔雀没开屏,狂风来了。
宫女太监在搬花卉。
苏阳二话不说,把孔雀抱起来,和九皇子一人一只抱回了屋。
这会儿宫女太监正瑟瑟发抖呢。
这两只孔雀是皇上最喜欢的。
就这么被两小祖宗给抱了回来……
“快看,快看,孔雀有反应了,”九皇子激动道。
苏阳眼睛睁的大大的。
只见孔雀东张西望,修长的尾巴动了动。
在众人瞩目下——
拉了一坨屎。
苏阳,“……。”
九皇子,“……。”
第三百七十九章 善良
苏小少爷默默转头望向九皇子。
九皇子的小脸都涨的发紫了。
宫女太监肩膀没差点抖脱臼,然后被九皇子训斥了,“还不赶紧把地擦干净!”
宫女赶紧去端了铜盆和水来。
苏小少爷盯着孔雀看了两天,也没等到人家开屏。
这一日,天放晴了。
碧空如洗,白云朵朵。
天气好的人都想飘起来。
当然想飘起来的只有苏小少爷一人。
东乡侯府为了找他都急疯了。
尤其城西一带,乞丐盘踞,受不住大雨蹉跎,倒了不少的房屋。
天放晴后,唐氏就坐不住,带人去城西找苏阳。
看着那些百姓穷困潦倒,食不果腹,于心不忍,让人施粥。
只是东乡侯府的粥和馒头还没有送到城西,就有不少大臣家的夫人和女儿出来施粥了。
唐氏还真有点诧异,没想到施粥的人这么多。
她不知道这事和她有关。
她吩咐林总管施粥的时候,正好被一衙差听到了,衙差回去禀告了他们家大人。
要知道满朝文武某种程度上是活在东乡侯府的阴影之下。
东乡侯府的药好,皇上忙太医无能。
东乡侯的儿子体力好,皇上训斥将士们训练无方。
东乡侯的儿子文武双全,简直就是京都世家子弟的噩梦。
东乡侯的夫人善良施粥……
能想到会是什么后果吗?
必须要做的比东乡侯夫人更好!
东乡侯府里住着一群土匪,他们代表着最低标准。
但凡比他们差的——
骂你,你都不能还嘴。
唐氏和小厮打听苏阳的消息,可是城西没有人见过苏阳。
御书房内。
皇上下朝后回来,和几个大臣单独商议了会儿政事。
等右相退下后,负责照看崇老国公的护卫回宫了。
每隔五日就回来一趟,向皇上禀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