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1 / 1)

美食发家从七零开始 走月牙 3694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3章

  ◎她比盈盈让我省心。◎

  宋康平之前听到这话高兴不起来,建设农村,短短四个字背后藏的是个庞大愿景。

  他是农村出身,希望有人能帮帮他们,却又自私的不愿意让自己女儿去吃苦。

  现在更是有苦难言,宋满盈如果真的去,他也就大大方方接下这称赞了。

  可现在他女儿不愿意去!

  宋满盈什么性子,宋康平太清楚了,她说要去新疆就一定要去,说不去便绝对不会去。

  要是他逼着宋满盈去,宋满盈只会闹的天翻地覆。

  如果她只是一个普通的知青还好,偏偏是领头羊,还引起了书记的注意,想躲掉都难。

  宋康平没什么闲聊的心思,送走这位干部,长长的叹了声气。

  许凤来也有些担忧,“这可怎么办?会不会盈盈去新疆那天书记也去看啊?”

  “还能怎么办?”宋康平心里憋着气,“让她无法无天,想一出是一出,这回栽跟头了。”

  他重新坐回桌边,提起筷子,又放下,实在是吃不下去饭,“我上班去了。”

  许凤来忧心忡忡,也没继续吃,拎着包追上了他。

  宋满冬默默的在一旁缩减存在感,等两人离开后,看着桌上剩的饭菜皱了皱眉。

  白面煮的汤,皮软馅儿足的大包子,调味丰富的小菜,哪样放在农村老家都是备受哄抢的食物。

  可她爸妈说不吃就不吃了。

  来城里之前,她最羡慕的是小叔家的弟弟。

  夏天的时候能得到一根甜滋滋的水煮豆角,坐在门槛上啃给小伙伴们看。

  家里种的豆角,一半长得好的要送到城里给她爸妈,另一半带着虫洞的则是他们吃。

  那会儿她想不明白,宋家一大家十几口,怎么跟爸妈吃的一样多。

  进城之后才知道,她当宝贝的豆角,不过是爸妈餐桌上一道可以随意舍弃的菜。

  宋满冬心疼的不行,还是只能把这些扔掉。

  她爸妈不吃剩饭剩菜,宋满盈更不吃,她倒是愿意,可她第一次吃剩菜时,爸妈只觉得她丢人。

  她背着挎包走出家属院,一路上都挂着火红的横幅。

  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上山下乡,改天换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向贫下中农学习,向贫下中农致敬。

  ……[注]

  这些都是宋满盈常喊的口号。

  宋满冬从未在她或者爸妈面前发表己见,但偶尔也会想,他们确实应该接受一下贫下中农再教育。

  想归想,这些她绝不会说出来的。

  宋满冬穿过两条街,到拖拉机厂,先去办公室放了挎包,把工作服披上,才往院子里走。

  师傅还没到,但院子里已经停了两辆拖拉机。

  宋满冬拿着记录本上前询问,“这辆拖拉机是有什么问题?”

  从车斗里探出个脑袋,盯着宋满冬的工作服瞧了一会儿,才开口,“送过来检查。”

  这会儿手扶拖拉机又少又贵,有辆拖拉机的都是条件稍微好点儿的大队。

  但只一辆的话,这会儿应该忙着来回运玉米,可没时间等检修。

  宋满冬猜测这八成是个富庶的生产队,笔尖顿了下,又问,“哪个生产队的?”

  登记好才朝下一辆走去。

  那人又说,“也行开过来的检查的。”

  他说完捏着手里的包子咬了一口,看着宋满冬的目光带着浓浓的怀疑,“你来给我们检查啊?”

  拖拉机这东西,他们整个大队上都没多少人懂的。

  他这个拖拉机手也是特意花钱请人带了俩月,又看了好久的书,才考上。

  宋满冬解释道,“陈师傅待会儿来帮你们检查,我是他徒弟,先登记一下情况。”

  陈师傅一共带了三个徒弟,前面两个师兄都到下面县城帮忙了。

  平日里这些杂事便让她帮忙做。

  陈师傅对她也不藏着掖着,她也愿意帮师傅料理这些琐事。

  宋满冬合上本子,回办公室打了热水,给陈师傅泡上热茶。

  茶水温热时,陈师傅便拎着蒲扇晃晃悠悠的从大门走了进来。

  他在绕着两辆拖拉机转了一圈,接过宋满冬递来的茶缸呷了一口,才不慌不忙的上前。

  手摇发动,坐在拖拉机上绕着院子走了一圈,陈师傅便停了下来,冲宋满冬招招手。

  宋满冬上前,把茶缸递给他。

  陈师傅端着茶缸,下巴指了指拖拉机的方向,“你去检查一下,看看有什么要修理的地方。”

  宋满冬心有犹疑,但看了师傅一眼,还是上了。

  这也是她打小学来的经验,遇到机会决不能退。

  拖拉机手却有些不乐意,“她能行么?”

  “怕什么?我这不是在这儿呢。”陈师傅不慌不忙道。

  “现在不让她给你们看,等回头你们拖拉机出大问题的时候,火急火燎的,敢让她上手啊?”

  “我这个年纪,早该退休了,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回家歇着了。”

  拖拉机手看着陈师傅花白的头发,不吭声了。

  宋满冬从前到后,上上下下的仔细检查过,把自己发现的问题记下来,拿给陈师傅看。

  陈师傅瞥了眼,满意点头,“回头把厂里的旧拖拉机拿出来,你拆了看看。”

  说着又指了指拖拉机,“该怎么办你看着办吧。”

  拖拉机手急急道,“师傅你还没看呢。”

  陈师傅只是笑笑。

  宋满冬替师傅开口,“师傅已经看过了。拖拉机有什么问题,他一上手就知道。”

  这问题宋满冬也好奇过,后来还是厂里别人说的,后面几次修理果真都印证了,让她打心底里佩服。

  将来她也想做这么一位胸有成竹的维修师傅。

  拖拉机手将信将疑。

  陈师傅不解释那么多,只说,“让她处理吧,待会儿你上手开就知道了。”

  宋满冬便跟拖拉机手详细说了起来,“两辆拖拉机轮胎右侧都比左侧磨损严重点儿,应该是你们那里路的原因,我待会儿把两侧轮胎换一下……”

  “还有,前面这个位置要加一下润滑油,这里螺丝有些松了……”

  “都不是什么大问题,很快就能弄好。”

  拖拉机手跟着她瞧了一圈,惊叹起来。

  等宋满冬找来工具支起拖拉机,利落的换起轮胎,便殷勤的凑了上去。

  “小师傅,你跟陈师傅学了多久,学会这些的啊?”

  “你看我又没有机会学一下?”

  宋满冬看他一眼,压低声音,“这些都是常见问题,你要是识字,待会儿上书店买本儿书看看就行。”

  “这些问题都不影响正常的活动,但是调整一下,之后拖拉机能开的更久一点儿。

  你开时间长,也能摸索出来这些。”

  “但是拖拉机真的出问题,还是得指望陈师傅他们这些老师傅。”

  拖拉机手赞叹道,“懂这些就很厉害了。”

  “你们城里姑娘真厉害,还会这些。”

  宋满冬笑了下,“我以前也在大队上,考上市里的高中,又考到拖拉机厂的。”

  她换好轮胎,拍了拍手,鼓励道,“你识字,又会开拖拉机,也挺厉害的。”

  “如果想学修理,可以先到公社问问,找师傅带带,有个基础再往拖拉机厂考。”

  拖拉机手跃跃欲试,露出了一口白牙,“好,谢谢小师傅。”

  他这活在大队上是风光,可开了几个月,人就腻了,要是能当工人就好了。

  稳定轻松还不用受暴晒寒风。

  宋满冬彻底检修完,让他上车开开试试。

  拖拉机手也不客套,立马上手。

  一圈开下来,说不上哪儿变了,但就是觉得顺手不少。

  更佩服他们这些维修工了。

  两辆拖拉机一前一后的离开。

  宋满冬回了办公室继续看陈师傅给她的册子,这是她们厂刚引进的54东方红拖拉机养护手册。

  虽说拖拉机构造大差不差,会一个都能融会贯通,但偶尔也会遇上极其细微的问题,不能到了临时再去研究。

  “小宋?小宋啊!”后勤的赵大姐还没进门,先喊了起来,瞧见宋满冬,又看看院子,“不忙吧这会儿?”

  拖拉机到底是奢侈物件,不是每个大队都有的,更何况越靠近市区的生产队越少,大都就近去公社修理了,真正让陈师傅出手的机会也不多。

  “不忙。”宋满冬摇摇头,看着赵大姐喜气盈盈的模样,“赵姐,这是有什么好事儿?”

  赵大姐一拍手,拉上她就往外走,“真是好事儿!”

  她拿手当着嘴,低声说,“食堂抢到了一条牛腿!”

  “我拦着没让他们动,就等你过去收拾呢。这好东西可不能糟蹋了。”

  “我没怎么做过牛肉。”宋满冬有些担忧,实话实说道。

  在爷奶家,别说牛肉了,猪肉也是难得吃上的东西,只有每年抢收的时候,家里才会做。

  回城以后,做猪肉的次数倒是频繁了起来,可牛肉难买,这两年他们家也不过吃了两三次。

  “那食堂里谁不是没做过?”赵大姐摆摆手,“你的手艺在这儿放着,差不了。”

  宋满冬不敢托大,瞧见牛腿后,斟酌了一下,“要不然我先割一小块儿试试?”

  “成。”赵大姐一口应下,让宋满冬自己做主。

  她对宋满冬这么信任,主要还是去年拖拉机厂的小年夜饭。

  宋满冬烧的菜,一下锅,味儿都不一样了。

  包饺子调的馅儿更是一绝。

  叫人吃了一顿总是念念不忘,后来她厚着脸皮问了宋满冬怎么做,回家却怎么也做不出那个味道,又不好总是烦请宋满冬帮忙做,只得遗憾作罢。

  跟赵大姐有相同念头可不止一个。

  宋满冬握着菜刀,没着急挑肉,而是先问周围的人,“我炒个菜,还是做个别的?”

  “包饺子吧。”赵大姐带头道。

  其他食堂的人也附和起来,“对对。”

  “饺子用边角做就行。”宋满冬说着,比划了几下,“我先切下来几块整的,用来做卤肉和炒肉都行。骨头拿来炖汤,明天喝牛肉汤?”

  赵大姐满口应着,“行行。”

  宋满冬穿好围裙,挽起袖子,下手不做犹豫,很快就将肉分好了。

  几块儿碎肉放在砧板上,在她的菜刀下,很快变成了肉沫。

  饺子馅儿是决不能有一丝一毫马虎的。

  牛肉沫加上料水使劲儿搅拌,将水搅拌进去,包进饺子里才不会柴。

  料水也要配好,去腥增香的花椒八角、葱姜,煮出味道后,取水去料。

  这方法是从一位邻居那里学来的,宋满冬也没避着大家,大大方方的展示给了其他厨师。

  等水打进肉里,才开始加入鸡蛋和配菜拌馅儿。

  到包饺子的步骤,就是众人齐上阵了。

  热气腾腾的饺子出国,工人也下班来打午饭了,闻见饺子的香气寻过来,发现是牛肉饺子后,立马跑了起来,生怕来的晚打不到。

  宋满冬是没这个烦恼的。

  饺子出锅,她们这些做饭的一人先盛了一份儿。

  宋满冬只尝了味儿,感觉不错便松了口气,盖上了饭盒。

  赵大姐一口吃了半碗,才有功夫看其他人,“怎么不吃啊?小宋。”

  宋满冬露出个不好意思的笑,“我想带回去给我爸妈尝尝。”

  虽说乡下的日子苦了些,可那大部分原因是其中有人作梗,回城之后,爸妈对她没宋满盈那么宝贝,但也没亏待过她。

  宋满冬自觉应该回报点儿什么,不多见的牛肉饺子拿回去,晚上热一下可以当盘菜。

  赵大姐犹豫了一下,又吃了两个,将剩下的收了起来,“我也带回去给孩子尝尝。”

  除了两个还没成家的男孩儿,嬉笑着吃完了,其他人都留了几个打算带回去给家里人吃。

  宋满冬从食堂出来,看时间还早,便先回家了一趟,把饭盒放在水池里泡着。

  她想着家里的人,宋康平也在想这个女儿。

  纺织厂的主任办公室内,除了他,还坐着另一位好友。

  见宋康平沉默,好友叹了声,“盈盈这回是有点儿胡闹了。”

  “现在提她,大家都知道她是要去新疆的,可不敢顶替。”

  “我能想到的已经是最合适的办法了。”

  “事情到这地步,这两个女儿,你总得舍一个。”

  “可满冬才刚回来几年。”宋康平心烦气躁,点了支烟。

  “我再把她送到那边,总觉得对不起她。”

  好友却想的清楚,“大不了你多给她贴补点儿钱,到那边她也不会过太差。”

  “主要是你们家盈盈什么性子,你不知道?”

  他压低了声音,“我怕盈盈闹起来得罪人,现在不怕没本事就怕出作风问题,真被人揪住这点儿不放,肯定会影响到你。”

  “你们家那个宋满冬,我瞧着是个听话的,应该不会出问题。”

  宋康平点着头,“满冬确实……”

  “她比盈盈让我省心。”

  作者有话说:

  日更,一般是晚上21-24点之间更新~其余时间捉虫修错别字。

  感谢大家的喜欢,啾咪>3<

  [注]七十年代口号,摘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