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王英好色他是早就知道的,如今一见果然不假,这小子虽然好色,却也有些义气。
梁山如今正是招人之际,包括王英在内,清风山共有三位头领,也都算是武艺不错的人才。
“多谢哥哥大量,久闻哥哥仁义,今日一见,果真非虚。”王英见这位梁山泊的林头领竟放过自己,不由大喜。
林逸不禁失笑,不就是放了这小子一马,这与自己仁义又有什么关系?嘴上问道:“听江湖上的朋友说,王英兄弟似乎在清风山落草,怎么来到了这东京城附近?”
“哥哥竟听过小弟的名头,真是小弟的福气。”
王英一记马屁送上,旋即答道:“哥哥难道不知,那‘青面兽’杨志押送生辰纲一事?许多道上的兄弟,都闻风而动,只可惜,听闻在黄泥岗上,被几个不知名的好汉劫了去。”
原来如此!
林逸与宁可可两个“知情人”都面露恍然。
王英所说的那“青面兽”杨志,乃是杨家将后人,武举出身,曾任殿帅府制使,因失陷花石纲丢官。后在东京谋求复职不果,穷困卖刀,杀死泼皮牛二,被刺配大名府。
杨志到了大名府后,得到梁中书的赏识,提拔为管军提辖使,令他护送生辰纲,前往东京。
所谓“生辰纲”,乃是梁中书送给自己岳父“蔡京”的生日礼物,都是搜刮来的民脂民膏,足足价值十万贯之巨的金珠宝贝。
如此不义之财,又是巨额财富,江湖上的朋友只怕没有几个不动心的。王英也亲自带人,从清风山下来,看看能不能趁机捞一笔。
只是听王英所说,那生辰纲在黄泥岗上,被几个不知名的好汉劫了去,林逸与宁可可就猜到了是谁干的。
多半是那“托塔天王”晁盖与“智多星”吴用几个,“智取生辰纲”,装扮成卖枣子、卖酒的,麻翻了杨志等人,劫走了生辰纲。
说起来,“托塔天王”晁盖与“智多星”吴用几个,也算是梁山泊的“邻居”,因为在江湖上的名声不错,宁可可这位压寨夫人,之前带人“打家劫舍、劫富济贫、替天行道”的时候,并没有对晁盖等人下手。否则就算是晁盖的东溪村,也只有被梁山覆灭一途。
林逸与宁可可相视一笑,已明白事情始末,便笑道:“听闻王英兄弟几个,都是清风山上的好汉,林某斗胆,便想请几位好汉到我梁山泊,各坐一把交椅,如何?”
王英楞了一下,没想到刚刚逃得一命,就受到了林头领的招揽,立即跪倒在地,大喜道:“我们兄弟早就想投奔梁山大寨,如今遇到哥哥,却不是缘分?”
王英说的却是实话,他们兄弟几个窝在清风山,只能打劫一下过往客商,日子清苦得很。清风山所在青州,附近就有“小李广”花荣坐镇的清风寨,兵强马壮,令他们清风山不敢妄动。
青州又有兵马大总管“霹雳火”秦明,武艺超群,震慑一众强人,更是令王英一伙,不敢有什么动作。
青州境内,包括清风山在内的几伙强人,虽然规模也算不小,但日子也不怎么好过的。如今梁山泊势大,他们早有投奔之心,只是苦于无人引路而已。
“好,以后就是自家兄弟。”
王英如此干脆的答应,也在林逸的意料之中,不论从“改善工作环境”,还是大势所趋来看,都不容王英拒绝,这个王矮虎也不敢拒绝。
梁山泊大头领的面子,也不是那么容易驳的。
当即,林逸、宁可可、林冲、武松、武大郎、潘金莲等一行人,继续往东京城而去,王英令十几个手下暂且回山,也跟着林逸来到了东京城。
这次劫生辰纲未果,王英本就是准备来东京城快活一番的,清风山的日子虽然清苦,但他好歹也是三个头领之一,钱财还是有一些的。所谓“快活”,便是逛逛青楼、窑子。
这里本就距离东京城不远,不久,林逸等一行人,便来到了东京城。
东京城,又称汴京,简称汴,放在后世,便是河一南开一封,是中华历史上,多个重要王朝的首都。
战国时期,魏国建都于此,称“大梁”,冶铁业发达,十分繁荣。后历经黄河水患的天灾祸乱,几乎沦为废墟,极度衰败。五代十国时期国家四分五裂,开封地理条件非常适宜农业经济发展,汴京作为一统天下的基础,先后成为后梁、后晋、后汉及后周的国都。
而后周大将,大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代后周称帝,建立宋朝,仍以开一封为首都,称为“东京”,终于完成对中国汉民族本部的统一。
在北宋时期,东京城可谓是走向空前的繁荣,成为这个时代,地球上人口最多最繁华的城市。
第六百九十八章 樊楼
东京城与阳一谷县截然不同。
林逸一行人走在东一京的街头上,除了林冲这位朝廷钦犯,带了面巾之外,虽大多都是强人,但无人认得。
东京城占地面积极大,城墙高耸,仿若绝壁,谯楼如同山峰,无数旌旗排列在城墙之上,随风起舞,好似云涌。城内人物俊雅,文采鼎盛,酒楼中半醉的诗人,引吭高歌,青楼里妩媚的佳人,抚琴清唱。
大街上旗斾飘飘,人流如织,小巷中货郎吆喝,孩童嬉戏。屋宇绵延起伏,好像层峦叠嶂,重重楼台笼罩着烟云霞光。
好一幅太平盛世的美丽画卷。
中华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清明上河图,便是为北宋的风俗画。
除却林冲这位在东京城住了多年的常客之外,林逸、宁可可、武松、武大郎、潘金莲、王英等人,都看的目不暇接。
武大郎更是如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样,之间那街道上异常热闹,一幅拥挤的景象,街道两侧全是商铺,几乎家家都宾客盈门,贩卖的物品琳琅满目,很多都是阳一谷县根本不曾拥有的。
街道上除了黄皮肤黑头发的黄种人之外,竟然还有许多金发碧眼的外邦人,他们有的穿着汉人的服饰,有的依旧穿着他们自己的服装,走在大街上格外引人注目,令武大郎与潘金莲等人都看花了眼。
不知不觉间,林逸等一行人就逛了许久,这时,来到了东京城内一座非常引人注目的木楼前方。
那木楼不是一幢,也不是两幢,而是许多幢楼阁,集合在一起的复杂的楼宇建筑,屋宇绵延,高大恢宏,又不失绮丽风姿。木楼的背后似乎还有无穷景致,只是在大街上根本无法看到。
众人的目光都移到木楼大门前的匾额上。
樊楼!
林逸轻笑了一下,对着樊楼来了几个特写,又将跟拍仪器拉近,对着镜头轻笑道一一
“这就是樊楼,位于宋都御街北端,又名矾楼,乃是北宋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