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初中生、高中生的样子。
长相甜美的小妹妹,脸色突然黯淡下来,并且带着一股仇恨,说道:“我原本是一个学生,小鬼子占领了上—海,我的家人都死在了小鬼子手里。我恨鬼子,所以我想参加革命,打小鬼子!”
林逸叹了口气,在这个时代,日国入侵中华,与小鬼子忧愁怨的华夏人太多了!
“你放心,小鬼子嚣张不了多久了。”林逸拍了拍小妹子的肩膀,安慰了一声,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张晴晴。”张晴晴脸蛋发红。
林逸这才意识到,“拍肩膀”这个举动,放在这个时代也算是亲密行为。他讪讪的收回手,又与这个叫做张晴晴的小妹子闲聊了起来。在被服厂里,他也用不着干什么活,很是清闲。
……
同一时间。
杨村,凌晨。
一支日军的特种作战小队,出现在了杨村的路口,八路军的总部在大夏湾,这里距离杨村,只有两公里。
要进入大夏湾,就必须要经过杨村。所以,这里足足驻扎着一个团的兵力,386旅独立团。
这支鬼子的特种作战小队,在山本一木的带领下,来到了杨村,他们真正的目的,是杨村后方的大夏湾。
“我们的目标是大夏湾,现在我们要绕过杨村,不能惊动这里的驻军。”
山本一木打了个手势,待战士们聚集过来,才用日语说道。
“是!”
特种作战小队的战士们纷纷回应。
“开始行动!”
山本一木下达了命令,特种作战小队的战士们开始小心行动,但还是被站岗的八路军战士们看到了。
驻守杨村的386旅独立团,本就是精锐部队,否则也不会拿来守卫八路军总部。这些站岗的战士们,战争素养也都极好,即便是凌晨,也打着十二分的精神。
“谁!口令!”
山本一木见特种作战小队被发现,便知道这次行动已经失败,但仍旧不动声色,只是做了一个手势,便与杨村的驻军展开了交火。
一阵激烈的交火之后,独立团的战士们,被这支日军的特种作战小队,打得溃不成军。
这本就是日军中最为精锐的特种作战小队,又经过特殊的训练,配备了最好的装备,那是独立团的战士们,也不是对手。
第二百八十章 山本一木—特种作战小队
短短的交火时间,独立团的八路军战士们,就被山本一木的特种作战小队打的溃不成军。这是日国驻山—西第一军的特工队,是一支新组建的特种部队。属日军联队建制,相当于华夏军队的团级建制。
队长山本一木大佐,毕业于帝国陆军大学,他的同学已大部分脐身于陆军名将行列,如赫赫大名的板垣征四郎等。
山本一木的军衔,是陆大同期毕业生中最低的,原因是山本一木对大兵团作战不感兴趣,他的兴趣在于研究特种作战,这是一门新兴的军事学科。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尚不被各国军方所重视,但到了十九世纪30年代,各军事强国的军事学院里,都不约而同地冒出一些对特种作战感兴趣的军人。
他们的理论根据是,在承认伟人创造历史的前提下,也决不忽视小人物创造历史的可能性。
当天平处于均衡状态时,一只蚂蚁的重量都可以导致天平的倾斜,那么在战略的天平上,一支受过特种训练、装备精良、作战素质极高的小部队在关键时刻的突袭,也会使战略的天平发生倾斜。
山本一木大佐无法像他的同学们一样晋升将官,他研究的课题太偏了。但他从来不后悔,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个广阔的活动舞台,他的美国、英国和德国的同行们已经在欧洲战、北非战、太平洋战场上大显身手。
在他眼里,大日本皇军的特种作战史岂能是空白呢?
特工队员都是从各部队精选出来的。必须通过多种严格的考核,淘汰率极高。在柏林的特种兵学校里,那个一贯看不起东方人的日耳曼教官霍曼上校,曾惊讶的发现,这批来自日国列岛的学员,具有极丰富的实战经验,这绝不是课堂上能学到的。
学员们骄傲地告诉上校,他们都受过高等教育,另外,从1931年的满洲事变起日国军队就没有停止过作战,那时希—特勒先生还没把德国的事料理好呢。
山本一木看不起那些老朽的、头脑僵化的负责军械生产的官员们。看看他们给日本陆军装备了些什么武器,五发装弹的三八式步枪,每发射一发子弹还要动手拉枪栓退弹壳,轻机枪每个小队才一挺,火力太差。
军械官员们的理论是,日本是个资源贫乏的国家,如装备自动火器将会加大作战成本,以单兵携带的弹药基数150发计算,用于单发射击的步枪也许能支持一天的作战,而用于连发的冲锋枪也许一个小时都顶不下来。
如果只给一百万陆军装备冲锋枪,那么以现有的资源、生产力、运输能力及后勤保障系统要扩大十倍,这样的高成本战争,不是日国所能承受的。
山本一木则执相反观点,他认为日本资源贫乏是客观事实,要不是因为这个原因,日国就没有必要进行这场侵华战争了。
但现在情况不同了,从1931年的满洲事变起,华夏东北三省已成为日国的资源供给及军火生产的主要基地。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后,华夏大部分国土及资源已落入日国之手。
如此广大的占领区,如此丰富的资源及廉价劳动力,足够日国调整军火生产,拿出更好的武器装备部队。
山本一木永远也忘不了1939年,他亲身参加的在中蒙边界地区爆发的诺门坎战役,那是一场以钢铁、大工业生产和意志、血肉之躯的较量。
当时的苏军远东第一集团军司令朱可夫将军,集中了四个坦克旅,三百架飞机和二百五十门大炮,骄横的日国陆军算是体会到什么叫现代化战争。
天上机群呼啸,地上大炮怒吼,航空炸弹和大口径炮弹把日军阵地炸成一片火海,火力打击的密集度是日国军人前所未见的。
在无遮无拦的大戈壁深处,在十几公里的宽正面上,飞扬的尘土席卷大地,上千辆T34型苏—联坦克铺天盖地而来,坦克的履带毫不留情地碾碎了日本士兵的精神和肉体。
同时,也把日国狂妄的北进野心,埋葬在风沙茫茫的蒙古大戈壁。是役,日军阵亡五万余人,苏军伤亡则不到三千人。
诺门坎,一个恶魔般的名字,它像烙印一般给山本一木留下永远无法抹去的惨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