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57 章(1 / 1)

文娱教父 我最白 2000 汉字|52 英文 字 2个月前

毒了,氰化物,只有氰化物之类的东西才能如此快速的致人死地,这么一说,凶手极有可能是那个医生,但,推理小说最像凶手的人,往往又不是凶手……”

曼彻斯特自己就是推理大师。

推理作家的写作意图,他总能最快速度摸清,“最像凶手的人往往不是凶手,但t也许会抓住人的这种心理去写作,因此医生的嫌疑依然不可以排除,目前的剧情,还远远不到能找出凶手的程度……”

……

剧情还在继续。

推理三巨头都在找凶手。

他们一边是想要看《无人生还》比自己强在哪里,一边也是想准确的找出凶手,证明自己的推理智商并不在t之下,不过出乎他们意料的是,被他们定位凶手的人,正在一个个死去,沃格雷夫和隆巴德是饮弹而死,前者被击中头部,后者子弹穿透心脏。布伦特小姐和马斯顿死于氰中毒。罗杰斯太太是服用过量的三氯乙醛中毒身死的。罗杰斯的头部被劈开了。布洛尔的头部被碰碎了。阿姆斯特朗是溺死的。麦克阿瑟是被人击中后脑而死的。维拉是吊死的……

“十个人全死了?”

“凶手是其中一个,假死了?”

“还是说,凶手其实是十个人之外的,第十一个人?”

三人几乎是同时看到了《无人生还》的大结局,逐字逐句的分析着剧情:【现在让我们逐个分析一下这几个人的情况吧,阁下。先说说隆巴特。我们假设是他扔下的那块大理石把布洛尔砸死的——以后他又给维拉服了麻醉剂把她吊死。最后他走到海边,用手枪自杀了。如果是这样,那又是谁把他身边的手枪拿走的呢?因为手枪最后是在房子里的楼梯口发现的——在沃格雷夫的屋门口。】

……

大结局来了。

推理三巨头几乎同时叹了口气,他们明白终于自己输在哪里了。

首先,就是孤岛杀人模式,此种模式让许多人聚集在一处相对封闭的环境,因为某些原因于外界阻隔,而此时连环命案开始,凶手就在自己身边而自己却苦而不知,不知道该相信谁不知道该独处还是群聚,气氛上以及心理上的压力都是吸引读者的亮点所在,而孤岛杀人模式配合各种诡计的使用,例如密室杀人,童谣模仿杀人,无头尸等等等等,就会变得华丽异常。

于微小的空间内施展迅雷不及掩耳的华丽招式以及凶手就在中间的压迫感,是孤岛山庄杀人模式的最大魅力。

第二,童谣的运用,一段简单的童谣,给那9个人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们茶饭不思魂不守舍甚至最终精神恍惚走上绞架,童谣在制造气氛上的功能绝对不容小觑,身边一个一个人都依照童谣的描绘而死去,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轮到自己了……

第三,《无人生还》自身的特点。

10个人到来,10个人死去,最后一个死去的不是凶手,这简直就是不可能犯罪!

难怪世界推理协会给了如此之高的评分,可以确定的是,未来会有无数推理作品模仿《无人生还》的孤岛杀人模式以及童谣杀人模式去创作推理小说,t的这部《无人生还》已经注定是此类流派的开山鼻祖!

------------

901 从口碑到销量

世界推理协会的评分公布之后,不止三巨头开始看《无人生还》,包括三巨头的粉丝以及Theking的粉丝,乃至世界上万万的推理爱好者,都在迫不及待的开看《无人生还》,大家都想知道,被世界推理协会评委98.2高分的作品到底是什么样!

有人是纯粹抱着好奇。

也有人是本着挑刺的心态来的。

更有人是抱着支持的态度,来阅读这部推理大作。

不管他们的目的是什么,不管他们中某些人曾经有多么不喜欢Theking,至少在看完《无人生还》的时候,他们反映是一致的——

“这本书,神了!”

“凶手竟然是他,传说中的不可能犯罪!”

“求类似的孤岛模式,童谣杀人类作品,《无人生还》实在是太精彩了!”

“原来这就是世界推理协会所谓的孤岛模式,这种模式配合童谣杀人,悬疑的气氛简直让人头皮发炸,欲罢不能!”

“凶手竟然是法官,我一直以为是那个医生呢,Theking老师的布局实在是太经典了,同题材的《密室》虽然也不错,但和《无人生还》这种开宗立派的推理作品根本没得比!”

“一个得了绝症的法官准备用自己的方式,来审判一些明明犯了罪却逃过法律制裁的恶人,这个套路本身就是新的,而且算是正能量的一种,最后大结局通过法官的一封信来揭露真相,更是让人感觉一切实在是太酷了!”

网络上好评如潮!

三巨头的粉丝被怼的说不出话来!

他们喜欢三巨头,这本身就代表着他们对推理有着相当的鉴赏能力,而这份鉴赏能力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他们Theking的变态,他们无法背着良心说《无人生还》没资格取胜。

“古恩老师输的不冤……”

“曼彻斯特老师也是,对手实在太强……”

“再也没人敢说Theking只会写《福尔摩斯》了,他在推理方面的造诣已经强横到可以碾压三巨头,虽然我依然不怎么喜欢这个家伙……”

三巨头安静下来。

他们的粉丝也安静下来。

这场推理对决,终于落下了句号。

不过,关于《无人生还》造成的多方面影响却远远没有结束,九月三号,极光脑域总编亲自出马,为《无人生还》撰写了长评:

[荒岛上仅有十个人,其中有一个是凶手。

但他们按照歌谣顺序接连死去,那么谁是杀人犯,是最后一个死去的人吗?

如果不是,那么他如何在自己死去之后,还能使自己的杀人计划照常实行?他为什么杀人,又为什么给自己也贴上死亡标签?

在《无人生还》中,Theking老师显然把自己逼入了创作的险地。

面临此景,侦探小说作者有两种选择,一是用天才的构思自圆其说,另一种方法就是,假托心理悬疑,或者干脆以奇幻的方式来为作品收尾。

Theking老师选择了前者!

他的天才之处已经无需多言,身为资深编辑的我也要竖起大拇指说一声心服口服。

古老童谣成了贯穿小说的线索,十个被害者先后像歌谣中描述的那样死去,使之带有谶语的色彩,小说的文字都变得冷飕飕的。

你的耳旁似乎总有一个呓语式的童声!

它在轻轻吟咏这歌谣,那漫不经心的声调中带着一丝死亡的气息,犹如在童真的面庞上忽然出现嗜血的表情一般,让人在极端的对比中感到无形的恐惧。

从风和日丽到惨雾弥漫,小岛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