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1 / 1)

别问我谁是迪斯科[八零] 鹿子草 5491 汉字|6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95章

  内地的亲友们完全没料到, 狄思科和于童出门时还是三口人,再次返回北京,却变成了四口之家。

  狄嘀嗒小朋友的意外出现, 让于童刚下飞机就享受了一次贵宾待遇。

  接机口被人群围得水泄不通, 她挽着婆婆走在前面, 身后是推着行李车的大部队。

  婆媳俩正抻着脖子在人群中寻找狄家几兄弟的身影,狄思科却突然在身后笑了起来。

  “你笑什么呢?”于童回头问。

  狄思科往出口右侧的人群里指了指。

  一条巨大的红色条幅被人高高举起, 上书几个黄色大字——【欢迎女英雄于童同志回家】。

  于童:“……”

  谁是女英雄啊?

  许多乘客都望见了横幅上的字迹, 误以为与哪位执行任务归国的战斗英雄搭乘了同一班飞机。

  纷纷打量附近的人,试图找到这位女英雄。

  有两名乘客从横幅前经过时,还充满敬意地鼓了鼓掌。

  于童:“……”

  真不想过去相认呀!

  然而,除了她这个当事人,其他几人似乎都对这个安排格外满意。

  狄思科推着行李车走过去, 拍着小舅子的肩膀表扬:“这接机阵仗挺有排场呀!”

  于暄将横幅的一端交给狄家二哥扯着,然后把一束鲜花递到于童手上说:“姐,欢迎回家啊!”

  “……”于童捧着花闻了闻,瞥向还在晃动的横幅问, “这主意是谁想出来的呀?”

  于暄自得地反手指向自己, “听说你怀了双胞胎,咱爸可激动了, 提前好几天就跟我一起准备了这条横幅,不过他们画院今天有事,只好让我单独来了!”

  于童表情一言难尽地道了谢,请二哥和三哥赶紧把横幅收起来。

  她快被围观群众好奇的视线戳成筛子了。

  “学校已经开学了吧?你不用上学呀?”于童觑着比自己高出小半头的弟弟说,“不是说大学的课业挺紧张嘛, 你姐夫上学的时候可从来不逃课。”

  她离开北京那会儿,于暄正在准备参加高考。

  这小子的学习成绩被安处长盯得挺紧, 高中三年时间,请了四五个家教为他补习。

  好在付出是有回报的,于暄顺利被第一志愿的北京医科大学录取了。

  未来将成为老于家的第一名医生。

  除了没人继承衣钵的于宝塔,所有人都很高兴。

  “开学第一个月是军训,我跟教官和辅导员请假出来的。”于暄接过杜金金的行李车说,“送你们回家以后,我还得赶紧回去销假。”

  因着还有同年参加高考的四哥在,于童没跟弟弟询问太多大学里的事情。

  一群人浩浩荡荡地回到阔别已久的北海公园。

  郭美凤在家里巡视一圈,便去鸡窝检查她那几只小母鸡的情况,却发现鸡窝里连根鸡毛都没有。

  “我养的鸡呢?”郭美凤叉着腰喊,“谁把我的小母鸡吃啦?”

  那是她从乡下抓回来给童童补身体的,但是鸡还没吃完,就先去港岛了。

  “妈,那鸡又不下蛋,白养好几个月不是浪费粮食嘛!”三哥将行李放好后,跟出来说,“我跟老四先帮您把鸡吃了,改明儿我再去姥姥家抓几只补上。”

  提起老四,郭美凤也顾不得枉死的小母鸡了,拉着老三小声问:“老四这回考上没有啊?人家童童的弟弟,今年跟他一起下场考试,一次就考上了!”

  她这几个月一直惦记老四的高考成绩,但是跟家里打了几次电话,都没人给她报喜。

  郭美凤直觉这孩子可能又落榜了,也就没主动提。

  三哥无奈摊手说:“没考上。”

  老妈去港岛潇洒了,老四考试的时候,是他们几兄妹一起去送考的。

  可惜,高考这玩意儿,不是啦啦队的人多就好使。

  主要还得看考生的实力。

  “他那个补习班的补习效果还不错,”三哥挑了一个还算值得高兴的事情介绍,“今年的成绩比他前几次有进步。听说清华招收自费生,老四还在犹豫要不要报名。”

  “自费多少钱呀?”郭美凤问。

  “每年两千多块呢!”

  “这么贵!”郭美凤皱眉说,“大学怎么还乱收费?”

  “人家不是乱收费,这是国家教委规定的,自费上大学的话,理工类,文艺类和体育类的每人每年不低于两千块,文科类不低于一千七。”

  老妈和老五不在家,三哥就肩负起了跟老四商量着报志愿的重任。

  对今年的高考政策,也算门儿清了。

  郭美凤心疼地说:“这么贵的学费,有几个交的起呀,四年大学念下来,得一万块钱呢。”

  三哥挺看得开,“他毕业以后要是能像老五似的,每个月奖金提成到手两三千,小半年就把学费赚回来了。”

  “老五也不是月月能赚那么多的。”

  郭美凤心说,每年有那么多大学生毕业,有几个能赚两三千工资的?

  能有两三百块就算不错了。

  不过,她怕老四再跟高考死磕下去,还是进屋跟老四说:“要是清华真能录取你,你就赶紧上学去吧,学费我帮你出一半。”

  四哥摸了摸鼻子,不好意思道:“我分数不够,花钱也上不了。”

  毕竟是清华,即使花钱,人家也不是什么人都收的。

  自费生只比公费生的录取线低30分。

  他连人家清华本科自费生的边儿都摸不到。

  郭美凤:“……”

  闹了半天,老三是往他脸上贴金呢!

  既然话已经问出口了,她免不了要问问老四接下来的打算。

  “我这次复习的时间太短了,满打满算才四个月。”四哥挺有自信地说,“我感觉这几个月进步挺大,再补习一年,兴许真能考上清华。”

  郭美凤:“……”

  谁给你的自信?

  在港岛片场叱咤风云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刚回北京就要面对再次落榜的儿子。

  郭美凤这心理落差不是一般的大。

  狄思科把媳妇扶回房间休息了,刚出来就听说四哥想要上清华。

  “四哥,你想上清华啊?我有个办法,你要不要听听?”

  全家人都望向他。

  “清华有个半工半读大专班,学自动化的。不包分配,但是学校可以向用人单位推荐学生,择优录取。”

  郭美凤问:“半工半读是什么意思?还得上班啊?”

  “对,这个大专班的学生,上午要在清华的各部门工作,帮学校干活,比如洗洗试管啊,打字油印啊之类的。学校每月给学生30块的补贴,学生所服务的部门,每年帮他交100块学费,学生自己只需要交300块学费。”

  郭美凤寻思,这个不错呀!

  学费便宜,还是清华的学生。

  清华的大专也是清华呀!

  她忙问:“这个大专班有什么报名条件?”

  “今年的条件不清楚,但去年要求高考总分超过400分,数理化单科成绩突出的,就可以报名参加。”

  三哥乐道:“那咱老四符合要求啊,他今年考了401,物理成绩挺突出。”

  狄思科刚听说这个大专班的时候,就觉得挺适合四哥。

  四哥动手能力强又细心,是他们家做饭和摄影水平最高的。

  学习自动化以后,去大厂当个技术员工程师之类的,也是高薪又体面的工作。

  然而,四哥得知学了自动化就要进车间工作,却摇头拒绝了。

  他想坐办公室,不想进车间。

  郭美凤被气得胸口发堵,“这么好的机会,你管它是学什么专业呢,能拿清华的毕业证还挑剔什么呀!”

  狄思科阻拦道:“算了,妈,反正我四哥现在有钱也有时间,让他选个自己喜欢的吧。”

  “我看他就是心野了!以前只要有个学校肯录取他,哪怕去当男护士,他都乐意去。”郭美凤皱着眉说,“现在竟然连清华的大专都看不上了!”

  她心里清楚,老四总想比照着老五来。

竒 書 網 W w w . q í S ǔ W A И G . C c

  但是,老五当年考大学的时候,也不是按照自己喜好考的。

  他照抄了葛磊的高考志愿,只要能考上大学,随便什么大学什么专业都可以。

  轮到老四这里反而矫情上了!

  瞧着四哥的倔劲儿上来了,狄思科心里挺遗憾的。

  清华的大专班是试办的,要是今年放弃了,明年未必还有机会。

  读了这个大专班,三年以后就能参加工作。

  可是四哥如果重新备考一年的话,考上本科以后,至少还有五年才能走上工作岗位。

  五年时间的变数太大了,国家能否继续包分配还未可知。

  二哥叼着烟,挥手说:“牛不喝水不能强按头,硬逼着他读了不喜欢的专业也是活受罪。”

  老四现在钻了牛角尖,一心想凭自己的本事考大学。

  要是郭美凤和老五硬逼着他去学自动化,万一以后工作不顺心,他俩兴许还得落埋怨。

  狄思科当然也清楚二哥的顾虑,但他还是跟四哥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大专班不包分配也不是全无好处,至少你有自主选择的权利。进了这个大专班以后,你有两个机会,除了毕业时的就业机会,再就是你半工半读期间,在校的表现机会。”

  要是工作期间表现优秀,毕业时完全可以找机会,留在清华当个职工。

  若是四哥实在不喜欢自动化这个专业,还能用清华这块牌子当敲门砖,找一份坐办公室的工作。

  选择多得是,不是非此即彼的。

  听弟弟分析完以后,四哥没有立即表态。

  安静思考了两天,又跟郭美凤和补习班的老师恳谈过一番,赶在大专班的报名截止日,去清华报了名。

  *

  老狄家终于出了第二个大学生!

  虽然是自费的大专生,但是牌子响亮呀!

  清华的!

  说出去就有面子!

  相比于每年两千多块的学费,大专班这三百块的学费,让郭美凤心里特别舒坦。

  半工半读好呀,大小伙子干点活怕什么!

  老五当年也是半工半读的呢!

  郭美凤心情好,大手笔地在饭馆里摆了几桌席面,邀请亲戚朋友来给老四庆贺庆贺。

  四哥上了清华大专班,狄思科也就不操心了,他现在的全部心思都放在于童身上。

  不知是水土不服,还是月份大了的缘故。

  从港岛返回北京以后,孕期内一直身体倍儿棒的于童,突然就难受了起来。

  腰酸脚肿尿频的毛病全都找上门,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十二月份,始终没有得到缓解。

  狄思科不敢让她出门上班,俱乐部和卡拉OK交给了管歧珺和经理去管,杜金金若是有事,也只能来家里找于童商量。

  医生说怀双胞胎基本都不会足月生产,所以进入十一月份,全家人就严阵以待,等着这两个小家伙出生。

  然而,左等右等没动静,于童受不了二狗子紧张兮兮地盯人。

  让他多把心思放在工作上,万一奶水不够吃,还得由他出奶粉钱。

  狄思科回北京以后,因着大部分心思都在家庭上,一直在吃老本,没怎么寻找新业务。

  不过,老本也够他吃一阵子了。

  欧米航空配餐公司又给了他一个四万美元的出口订单,拉来宝莱集团的奖金也在陆续到账。

  狄思科恨不得每天呆在家里,陪他媳妇生完孩子再去上班。

  可是,他这个想法明显是痴心妄想了,公司高层最近正在选拔合资公司的中方管理人员。

  狄思科、焦虹和刘国忠是去港岛培训过的,全是热门人选。

  好多人都觉得狄思科可以爆冷,当上这个副总。

  但是,狄思科本人却觉得自己希望不大,年龄和性别都不占优势。

  中方一共只有两个高层名额,一个负责人事工作,一个负责销售工作。

  其余全要由外方委派。

  领导们多半会青睐那些比较稳重的同志。

  隔了两天,他就听说,经过公司领导开会讨论后,决定任命葛立平为合资公司的副总经理,主抓人事工作。

  狄思科跟这位葛总不熟,听说他已经49岁了。

  果然是一位老成持重的老同志。

  另一位副总是负责销售卫生巾的,比人事副总更关键,徐叔阳倾向于找一位头脑灵活的年轻同志,但其他领导一致倾向于从业务部门提拔一位老同志。

  提拔也得讲规矩,得论资排辈慢慢来嘛。

  直到宝莱集团向内地委派了第一位管理人员——卫生巾厂的厂长,乔治,集团管理培训生,28岁。

  一众领导全都哑了火。

  28岁也太年轻了,嘴上没毛办事能牢靠嘛?

  但人已经派来了,没有退货的道理。

  徐叔阳作为合资公司的董事长,亲自设宴招待了乔厂长。

  人家只是年纪轻,说话办事却非常有章法,徐总看清楚这一点后,心里放了心。

  回到公司就拿乔治举例子,“人家老外都敢启用年轻人,咱们为什么不可以?”

  负责销售的副总就从去港岛培训的三个人里挑选!

  尽管如此,狄思科仍是被第一个刷掉的。

  23岁,太年轻了。

  虽然综合开发三部的成绩很亮眼,但那毕竟是只有五个人的科室。

  让他负责合资公司的整体销售工作,谁也不放心。

  最终人选在焦虹和刘国忠之间选择。

  刘国忠年纪更大一些,焦虹是女同志,各有优势。

  焦虹在港岛时的表现,只有狄思科和徐叔阳清楚,人家现在已经回内地了,即使当时真的有留在港岛的心思,那也属于未遂。

  徐叔阳不能没凭没据地把人拿下。

  所以,当多数人认为焦虹这位女同志更合适时,徐叔阳只说让她暂时试用半年。

  看看表现再说。

  听说了东轻集团的任命结果后,乔治来狄思科家里做客时,一脸遗憾地问:“你怎么不争取这个副经理的位置?我觉得你比焦虹更合适!到时候咱们又可以一起工作了!”

  “那是领导的安排,哪是我争取就有用的!”

  狄思科才不想去合资公司当副总呢。

  他家现在不缺钱,在综合三部的奖金提成也足够给孩子买奶粉了。

  他还挺稀罕自己的干部身份的,不想去合资公司。

  为了招待从港岛而来的老朋友,他们今天在家里请乔治吃老北京的涮羊肉。

  郭美凤将调好的酱料递给乔治,问:“你怎么不把太太和孩子一起带来呀!好几个月没见,我还挺想乔太太的,离开港岛的时候,我答应带她一起去雍和宫呢!”

  “孩子还要读书,”乔治笑道,“可能会在寒假时来这边看看。”

  郭美凤用公筷帮他夹了一个荷包蛋,笑着问:“这几天是你们那边的’椰蛋节‘,吃涮锅子还算应景吧?”

  “非常棒!”乔治捧场地竖起大拇指,“我以前不怎么过耶诞节,也是到了港岛以后才入乡随俗的。”

  郭美凤弄不明白他在港岛好好的,为什么会跑到内地来工作。

  他当年费劲巴拉地从宝安游过去,兜兜转转十来年,居然又回来了。

  “乔治,你要在北京待多久啊?什么时候回港岛?”

  “不一定,如果表现得好,也许会一直留在这边。”

  乔治会讲英语粤语,也能讲普通话,因着他有这个会说普通话的优势,才打败了一众对手,被总部派来内地。

  要是当年不游到港岛去,他再熬上十年也未必能当上这种大工厂的厂长。

  郭美凤的疑问都写在脸上,狄思科生怕她问出不该问的,打岔说:“一会儿吃完了涮肉,咱们支桌子打麻将啊!看看咱狄嘀嘀和狄嘀嗒今天的运气怎么样!”

  于童将自己碗里的肉吃干净,擦了擦嘴说:“今天恐怕打不了麻将了,我感觉好像要生了!”

  所有人:“……”

  狄思科蒙了一瞬就赶紧起身,撞得铜锅里的汤差点洒出来。

  “慌什么慌!到外面开车去!”郭美凤训斥了儿子,又转向于童问,“你现在什么感觉?羊水破了吗?”

  “没有,就是您之前跟我说的,肚子有点坠。”

  “嗯,那不用着急,还早着呢。”

  郭美凤有条不紊地安排,让小六回屋拿大衣和待产包。

  其他人帮忙送送乔治,今天招待不周了,等孩子顺利出生以后,再好好请他喝顿酒。

  狄思科开着他的切诺基等在门口,恨不得立马将车开进产房。

  可是,他媳妇刚坐进车里就吩咐道:“去我表姐的那家医院。”

  “媳妇,咱还是就近生吧。上厕所的时候作伴就算了,哪有生孩子还作伴的!”

  郑雪茹昨天就进医院待产了。

  今天上午,他还代表媳妇去医院看过表姐的情况。

  郭美凤在车座上拍了一下,“时间还来得及,让你去就去吧,别那么多废话了。”

  狄思科只好绕个远路,将人送去了郑雪茹所在的医院。

  把两个孕妇安排在同一个病房。

  然而,他媳妇在家时嚷嚷得挺厉害,好像马上就能生了,到了医院以后,狄嘀嘀和狄嘀嗒却没了动静。

  隔壁郑雪茹家的闺女已经落地吃奶了,他们这边却始终没有要生的意思。

  于童在医院里等了两天后,不由焦急道:“要不咱回家吧?我不想在医院呆着了。”

  “大夫说就是这两天生,咱就别折腾了。”狄思科往旁边点了点说,“你看表姐家的胖丫头多有意思!”

  说着他又走到岑家老太太身后,一脸羡慕地观察她怀里的小宝宝。

  八斤多的大胖闺女,暂时看不出像谁,但人家生了一个闺女啊!

  老狄家姓狄的女孩,除了小六,就是二哥家的嘟嘟,小姑娘算是稀缺紧俏资源。

  所以,郭美凤跟岑家老太太聊天时,语气里的羡慕简直溢于言表。

  “您家可真有福气啊,生了这么一个大胖闺女!您家儿媳妇可是立下汗马功劳啦!”

  岑家老太太对这个孙女的态度,倒是出乎了郑雪茹和于童的预料。

  当初催生催得那么卖力,大家都以为这老太太盼孙子呢,不过孙女落地以后,人家也挺乐呵的。

  听了郭美凤的话,抱着孙女连连点头说:“生个胖丫头确实不容易!”

  狄思科在医院里观察了好几天的胖丫头,眼瞅着人家岑家人准备接产妇和孩子出院了。

  他们这边还是没有动静。

  到了这个月的最后一天,狄思科心里焦急,嘴上却调侃道:“你看看咱俩,大老远地跑来跟表姐作伴生孩子,结果人家都生完出院了,咱狄嘀嘀和狄嘀嗒还不出来。这俩是不是慢性子呀?”

  于童侧躺在病床上,笑着说:“等他俩出生的时候,可以起名叫姗姗来迟。你快去帮我去喊一下护士吧,这回好像要生了……”

  狄思科正咧着嘴嘲笑她起的名字,听到了后半句,慌忙跑出门大声喊护士。

  返回病房后,狄思科郑重其事地叮嘱:“媳妇,咱可得快点生啊!今儿是今年最后一天,万一把一个生在今年,另一个生在明年,咱家双胞胎的出生日期可就不同年啦!”

  于童:“……”

  这也不是她能掌控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