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1 / 1)

别问我谁是迪斯科[八零] 鹿子草 5632 汉字|3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61章

  接下戏校十位老师的生意, 对于童来说,是有一定赚头的。

  但是老师们的三千块若想回本,却有很大难度。

  时下的娱乐方式越来越丰富, 电影、电视、录音带分走了大部分人的注意力。

  年轻人听流行歌曲, 跳霹雳舞, 进歌厅舞厅,再不济还能在歌舞剧团找乐子, 少有人往戏院里跑。

  即便真的去了戏院, 一张戏票才七八毛钱,最多不超过一块钱。

  按照行业均价计算,于童要想让这场戏曲演出回本,至少要卖出三千张门票。

  如果梅先生在世,别说三千张, 三万张也卖得出去。

  但是,看如今这个形势嘛,三百张都有点悬。

  “童姐,我觉得郭老师介绍的这个生意不错啊!”杜金金饶有兴致地分析, “需要花钱的大头, 只有租场地和请乐队,而且这两项的费用肯定比方菲的便宜。三千块的全包款, 省着点花,咱们有得赚!”

  至于化妆啊,头面服装啊之类的,老师们都能自己准备。

  这样一场演出办下来,至少能赚回这个月的办公室房租和她那五百块的工资了。

  杜金金还挺满意的。

  她只希望童姐能多多接活做业务。

  前几个月她过得相当分裂。

  一面觉得这种只拿钱不干活的日子挺爽, 一面又提心吊胆,战战兢兢。

  生怕童姐为了节省房租和员工开支, 让公司关门大吉了!

  于童摇摇头说:“只咱们赚钱可不成,这单生意是小狄妈妈介绍的,若是只鼓了咱们的腰包,郭老师无法跟其他同事交代。”

  听她话里的意思,老师们还想通过这次演出赚到一些收益,最起码别赔本。

  不过,像这种告别演出的戏票,基本都是赠送给亲朋好友的。若想像方菲演唱会似的,靠卖门票回本,那纯属天方夜谭。

  而且戏曲式微是普遍认知,现场观众少,自然也不会得到什么赞助商的青睐。

  “现在戏曲在城里不怎么受欢迎,但在周边区县,尤其是农村,还是很叫座的!咱们歌舞团卖门票的那个老赵,就私下联系了一个小剧团,给他们往农村介绍生意跑演出,听说赚得不少。”杜金金出了一个馊主意,“要不咱也让他们在郊县演几场?兴许能回本!”

  于童露出一个无话可说的表情,“与其在农村的草台子上演出,老师们可能宁可赔本吧?人家想举办告别演出是想跟老戏迷们告别,主打的是一个情怀。”

  “……”

  狄思科下班来找于童时,两人还在讨论举办演出的场地问题。

  杜金金见了他,极有眼色地踩点下班,把空间留给了小情侣。

  听说郭美凤竟然来过了,狄思科惊讶道:“这老太太还真给你拉生意啦?不过,戏曲演出可不好做,这次得辛苦你了!”

  “赚钱哪有不辛苦的?”于童笑道,“郭阿姨这是给我拉来一个大生意,我一定好好办。”

  狄思科搂上她的腰,用大脑袋在她颈侧蹭了蹭,“在几十万的生意面前,三千块算什么大生意啊!”

  于童撸着他的头毛说:“你这胃口被演唱会养大了呀?三千块都不放在眼里了?”

  一次赚几十万的机会可遇不可求。

  即便她再次承办演唱会,也不会赚那么多。

  有了方菲的例子在前,甲方必然会索要赞助费,她顶多能赚几万块的服务费。

  所以,郭美凤介绍的这单生意,也算是大生意了,起码比婚庆和演员走穴抽成赚得多。

  “那你们打算什么时候办演出啊?”狄思科大方道,“我先买一百张门票,支持老妈和媳妇共同的事业!”

  “谁是你媳妇!你持证上岗了吗?”于童在他乱拱的大脑袋上拍了拍,“我打算把演出时间定在过年期间,那时候大家都有空,尤其是有了一定年纪的票友,有钱有闲了。而且过年期间,票价定的高一点,也容易接受。”

  “嗯,有道理,过年的时候什么都涨价,门票涨价也合理。”狄思科的语气有点含混。

  “行啦!”于童将他越来越往下的脑袋推开,“你给我适可而止一点!”

  “哎……”狄思科趴在她胸前,长叹一口气,“咱俩到底什么时候能领证啊?人生三大喜事,我现在就只差一样没体验过了!”

  “我随时都可以。”于童双手捧起他红扑扑的脸蛋,笑吟吟道,“关键得看你呀,小弟弟!”

  狄思科:“……”

  年龄真是一把双刃剑。

  时而争气,时而不争气。

  *

  当晚回家后,狄思科围着郭老师大夸特夸了一通。

  “您可太给我长脸啦!那可是三千块呀,您竟然带着这么大的生意主动上门!童童今天可高兴啦,狠狠亲了我两口!”

  郭美凤:“……”

  你们小两口的亲密互动就不用跟老妈透露了。

  她忙问:“小于真那么高兴啊?”

  “那当然了,三千块的大生意呢!”

  郭美凤不确定道:“人家做了方菲那种大生意,还能这么重视咱这小买卖?”

  “演唱会又不是天天有的,她最近只接了俩婚庆,您这就是近三个月内的最大生意了!在国外,像您这样的客户,属于VIP客户,她得单独为您服务的!”

  “什么是为挨批客户?”郭美凤默默念了几遍。

  小六帮忙解答:“就是贵宾!您这样的贵宾去坐飞机,可以坐头等舱!”

  郭美凤对亲自出马取得的效果很满意,这一遭不算白折腾,人家小于还是承情的。

  “妈,童童让我问问您,把演出时间定在过年期间行不行?您跟各位老师需要排练多久?如果时间太赶,也可以往后推一推。”

  “我们平时经常排练,花不了多长时间,但我得跟其他老师确认一下,看看人家的时间。”

  “那您顺便问问,从初一到初五,唱五天,或者初一到初三,唱三天,大家的体力和时间能接受不?”

  闻言,郭美凤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小于真说可以唱这么多场?”

  “对啊,戏院的观众人数不多,她不打算租太大的场地,每场观众应该不超过五百人。”

  郭美凤默默在心里计算道,按照每场五百人合计,五场办下来也才两千五百个座位,要是只唱三场,那就更是回不了本。

  “能唱五场就尽量唱五场吧,别看我们年纪大了,但是每天的基本功练习谁也没落下,身体都好着呢!”郭美凤拍板说,“这事我就能做主,好容易有了演出机会,大家肯定想唱五场!”

  原本以为只能唱一场告别演出呢,被小于这么一弄,还成买一赠四了。

  真好呀!

  “要是我在过年的时候去演出了,你们几个怎么办啊?到时候我肯定顾不上家里!”

  三哥卖乖道:“妈,您在哪过年我们就在哪过年,您放心,如果您大年初一开台,我们肯定去捧场。”

  “那行,明天起我就要跟戏校的那几位老师一起排练了,你们都自己顾自己吧。”郭美凤交代道,“尤其是老二和老五,要送的节礼,你们自己准备去,老娘我现在是没时间啦!”

  “行,您就认真准备登台吧!”

  狄思科觉得老妈给自己找的这个营生真不错,排起戏来,她也就没时间琢磨二哥和钟晓莎的事了。

  *

  给于家的节礼需要自己准备,狄思科第二天上班的时候,还在琢磨应该给未来岳家送些什么东西。

  而且他自己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那边也得送节礼。

  过年之前,又有不小的一笔支出呀。

  他正感慨着钱不够花,葛磊那不争气的小子,就再次摸上门了。

  “你月初才把上个月借走的钱还给我,这才半个月,你怎么又来啦?”

  葛磊愁眉苦脸道:“没办法,年根儿事忙,用钱的地方太多了。以前没上班还能手心朝上跟爹妈要钱,如今上了班,大家都知道我每月工资上百块,不找我要钱就不错了。”

  “你那一百多块的工资是怎么花完的?”狄思科对此还真挺好奇的。

  部委比企业的工资低,但他每月也能固定存下八十块。

  葛磊跟他情况差不多,甚至比他还强一些,住在单位宿舍,除了吃饭,连摩托车油钱都不用花。

  他怎么能花掉那么多钱?

  “我跟小颖出门约会,吃饭逛街看电影,这不都是钱啊?偶尔还得给她送个礼物什么的。你不用给于经理送礼物啊?”

  “送啊,我之前在深圳给她买了一条金项链,花了好几百呢。”狄思科炫耀道,“不过,后来送的,都是我在单位参加比赛得的奖品。我跟你说,单位有活动一定要积极参加!活动奖品特别丰富,能给咱们省下不少钱!我前两个月参加打字比赛,得了第一名,送给于童一台照相机!上个月参加书法比赛,得个优秀奖,又送她一支英雄牌钢笔!”

  “……”葛磊挠挠头说,“那我下次也试试吧。不过,你先借我五十块救急再说,眼瞅着过年了,我还得给她父母送点东西,我俩想今年领证结婚呢!”

  狄思科一边掏钱包,一边跟他打听:“你想给老丈人送什么年礼啊?”

  “我们单位用一批自行车和搪瓷用品,跟土畜公司和食品公司换了一批茶叶和腊肠,还有塑封的酱货。过年有需要的职工可以花钱跟单位买,算是我们单位的过节福利之一,我打算多买点。”

  “价格怎么样?”

  “都是成本价,反正我们科室的同事都在买。”

  狄思科一边感叹他们轻工进出口公司的工会给力,一边把钱包里的所有钞票都给了他,“你买年货的时候,帮我也带点。买五十块钱的!”

  “五十块能买好多东西,你真要买五十块的?”

  “对,你看着买吧,我也要送老丈人!”

  闻言,葛磊拍着胸脯保证,这事就包在哥们身上了,一准儿给你办得妥妥的!

  狄思科寻思五十块应该买不到太多东西,他可能还得去商场里转转。

  然而,第二天下班没多久,他还在办公室里加班呢,就接到了门卫的电话。

  葛磊抱着两个大箱子,来给他送货了!

  “按照你的要求,买了五十块的,赶紧看看这些成不成,不满意的我还能拿回去换!”

  狄思科惊异道:“这么多东西,真的只花五十块?你不会是自己搭钱了吧?”

  这两个箱子里,除了茶叶、腊肠和酱货,居然还有四大罐的进口蜂蜜!

  “这蜂蜜是昨晚刚到的货,据说是从苏联那边进口的,老毛子把这玩意当白糖用。”

  狄思科点点头。

  蜂蜜包装上有俄语说明。

  茶叶和腊肠的包装上也有中英双语说明。

  这批货之前应该是用来出口的。

  弄这么两箱进口和外销的土特产,送礼档次真的一下子就上去了。

  他抱着两大箱土特产返回办公室,马上就迎来了同事们的围观。

  “小狄,你这东西在哪买的?能帮我也买一份不?”汪妍妍第一个开口请求。

  “我朋友从他们单位工会帮忙带的。”

  “小狄,你再帮忙问问,还能多买几份吗?”方堃也举手报名,“能买的话,帮我也带一份!”

  别看他们在大衙门工作,其实也就是表面光,住的是十人间的单身宿舍,工资得算计着花。

  眼瞅着快要过年了,大家都得给亲戚朋友送年礼。

  送得薄了,人家会说他在那么大的单位工作,出手居然还这么抠搜。

  送得重了,他自己又舍不得。

  狄思科买的这些有双语包装的礼品,倒是既实惠又有面子!

  最终统计下来,英语组几乎全员都想买小狄的这份年货。

  群众的呼声太高了,他第二天又给葛磊打了电话,问他还能不能多买点土特产。

  “能买啊,我们这次换的货多,都在仓库里压着呢。”葛磊报价说,“一份十五块钱,包含我帮你买的所有商品,每样一个,你问问他们行不行?要是想买,你统计一下数额,我下班就给你们送货。”

  十五块能到手那么多东西,还包括一罐子蜂蜜,大家都觉得挺值的。

  每人要买好几份,当即就下了三十份订单。

  下午开着小货车来送货的是葛磊的大哥,车停在距离小狄单位五百米的胡同里。

  大家下班后,像特务接头似的,纷纷前往那个胡同,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直接将年货带回家。

  有其他科室的同事听到风声后,也想跟着一起买年货。

  不过,狄思科都以货已售罄拒绝了。

  他又不是二道贩子,帮同一办公室的同事买点年货就算了,其他科室的他可不想管。

  再说,三十份土特产礼包,葛磊少说能赚五十块。

  若是真把单位福利搞成批发,那他离挨批就不远了!

  *

  狄思科再次捧着土特产回家的时候,发现他家四合院仿佛变成了戏园子。

  十来个老师和学生,站在他家院子里咿咿呀呀地排练着。

  三哥四哥像是伺候茶水的小二,在院子里来回穿梭着,给客人们添茶倒水。

  狄思科拉过要去厨房烧水的三哥问:“这院子是什么情况?怎么全跑咱家来了?”

  “咱妈热情邀请的呗!现在戏校放假了,他们没地方排练。这些老师里,也就咱妈住得宽敞些,索性就把大家都招家里来了。”

  狄思科问:“咱妈呢?院子里好像没有她。”

  “在屋里跟戏校的副校长和小于说话呢!”

  “哪个小于?”

  “你说哪个小于?”三哥撇嘴,“你那个于经理呗!”

  狄思科无视他的嫉妒嘴脸,放下东西就飞奔去了客厅。

  他家郭美凤可真牛啊!

  他请了无数次都请不动的人,郭美凤居然轻易搞定了?

  突然在自己的地盘上见到于童,这体验可太美妙啦!

  “王校长和于总来了?欢迎欢迎!”

  狄思科跟副校长寒暄了一阵,便凑到于童身边问:“你来家里怎么不跟我提前说一声啊?”

  “我也是临时决定的。你家这边没有电话,我有急事想联系郭阿姨还得转好几道弯。干脆就带着金金来这边办公了!”

  “这个决定真是太英明了!”狄思科拉着她的手说,“走,带你去我房间参观参观。”

  于童婉拒:“我还有正事没办完呢!”

  “那我等你。”狄思科乖巧坐在一边旁听。

  郭美凤:“……”

  真是没眼看。

  王校长呵呵笑道:“其实已经商量得差不多了。于总给出的几个方案都不错,咱们的演出人员比较少,不选择太大的戏院和剧院是合理的。不过,前门天乐园戏楼的位置虽好,但已经有一年多没有正经举办曲艺演出了,早就变成了饭馆和歌舞厅。咱们若想重新整治,还得下不少力气。”

  “我想选天乐园,主要就是看中它有八仙桌,有后厨,戏迷来了以后,可以像旧时唱堂会那样,一边吃席一边听戏。咱们在酒水方面也能赚一笔钱。”于童顿了顿说,“不过,您的顾虑也在理,近两年那边确实没举办过专业演出。那就看看老舍茶馆吧。”

  王校长提醒:“要是选了老舍茶馆,于总恐怕赚不到什么钱哦!那里是今年新开的,地点好装修气派,场地费可比天乐园贵多了!”

  “赚钱在其次,”于童笑着说,“这个生意是郭老师介绍给我的,咱们主要看演出效果和观众反馈。老师们时隔二十年正式重返舞台,哪怕是赔本,我也得帮大家把头一炮打响!”

  *

  进入小年以后,本地的日报和晚报上又同时刊登了一则广告——

  【迎新春佳节,听国粹经典。感恩回馈新老戏迷票友的厚爱,何红建,小梨花,……,四两银,张莉等数十位京剧名家新秀,将于2月17日-2月21日(大年初一至初五),在“老舍茶馆”举办五场回馈演出。老朋友可携带两名亲友免票入场,新朋友票价一元。免票详情请咨询老舍茶馆票务处,电话……】

  与此同时,市内多家报纸上都出现了为市民春节出行出谋划策的文章。

  比如,《今年春节的十个好去处》,《过年“排班表”——游公园,逛庙会,看大戏。北京春节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为来京游客准备的一份过年“节目单”》……

  所有文章无一例外地全都提到了老舍茶馆,并详细介绍了即将在大年初一至初五,于老舍茶馆开台的十位戏校老师,以及老戏迷可以凭任一演员的老票根、老照片或老报纸入场的有趣规则。

  老舍茶馆刚开业不久,并且举办了纪念老舍先生九十周年诞辰的演出,最近的话题度正高,再加上老票友可以在新年免费听戏的活动。这五场回馈演出,还是能引来一部分戏迷关注的。

  不过,看了报纸以后,狄思科心里仍有顾虑。

  老舍茶馆的场地费肯定不便宜,票价才收一块钱,老票友甚至还可以免费。

  那么,只靠卖票的话,必然会赔本儿啊!

  而且连于童也未必能赚到什么钱。

  “我肯定是能赚到钱的,”于童笑道,“我把方菲演唱会上四个食品摊位的收益,跟茶馆经理讲了。这次五场演出的上座率只要能达到80%,他就给咱们减免一半的场地费。但是戏迷票友的餐饮收益都算他们的。”

  “那还不错,要是观众不够数,把咱家七大姑八大姨拉去凑数也行。”

  于童好笑地点头:“十位老师的亲友确实挺多的,我怀疑到时候茶馆里的座位可能会不够用。”

  “哎,这就是赔本赚吆喝,唱一场能卖出一百块的门票吗?”

  于童懒洋洋地靠在他肩上说:“一百块应该是能的,戏曲式微,戏曲经纪人不好做呀!”

  “我还没听说有哪个穴头是靠戏曲发家的。”狄思科安慰道,“你做成这样已经不错了。”

  于童慢悠悠道:“要说最著名的戏曲经纪人,那就是梅先生的经纪人齐先生了。我这两天读了几本介绍齐先生的书,有个挺有意思的点,咱们也许可以借鉴一下。”

  “嗯,”狄思科做洗耳恭听状,“于总请讲。”

  “梅先生去美国做文化交流的时候,齐先生专门为他准备了许多有我国特色的礼品,比如绣品、国画、扇子、笔墨之类的,上面还印有梅先生的头像和梅兰花样。听说礼物送出以后,在国外的反响非常不错。”

  狄思科反应极快地问:“你想在茶馆里卖这些礼品?”

  “对,四大民间艺术在年节期间还是很受欢迎的,剪纸王、泥人张、毛猴孙、面人汤,京剧演出也可以找他们合作一下。后两个不好找了,前两个我最近正在找关系联系。要是能让他们弄一些与京剧角色相关的剪纸和泥人,放在茶馆里售卖,应该能卖个好价钱。”

  狄思科颔首:“嗯,这玩意儿放在天桥底下不值钱,但是搁在茶馆戏楼里,身价就能翻几番了。”

  “只卖这些还不够,我得再想办法拉几个赞助。另外,我其实还想弄些有国粹元素的扇子、绣品什么的,带着一起卖。但是现在距离过年只有一个礼拜,好多工厂都不接单了。”于童遗憾道,“这个想法先暂时搁置吧,以后再尝试。”

  “别搁置呀!”狄思科起身,拍着胸脯保证,“这个事我包了,正式开台那天,肯定让你见到扇子和绣品!”

  除了食品和服装,只要是跟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轻工进出口公司全都卖。

  他给葛磊那小子提供了好几个月的小额免息贷款,是时候跟他收点利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