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1 / 1)

别问我谁是迪斯科[八零] 鹿子草 6170 汉字|7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204章

  郭美凤要进组的消息, 狄思科早就知道。

  这老太太退休以后,事业又焕发了第二春。

  只要是于童公司参与投资的项目,她基本都能参演, 已经跟经常合作的导演编剧混熟了。

  熟到能给另一个关系户介绍工作。

  “卢大爷, 您怎么也要进军演艺圈呢, 度假村那边不忙啊?”

  “不忙,”卢大爷摘了墨镜, 乐呵呵地说, “现在度假村的生意没前几年那么赚钱,我跟谷峰一合计,趁着现在生意还行,把度假村转手了。”

  “那您这是正式退休了?”

  “没有,我俩又搞个地产公司, 在郊区开发了两个商品房项目。”

  公司有女婿看着,卢大爷不用坐办公室,就经常去片场探班。

  瞧着郭老师演戏挺有意思,他看得多了, 也想上去体验一把, 过过当演员的瘾。

  他的双眼皮已经恢复得很自然了,上镜完全没问题。

  所以, 听说于童公司要拍摄情景喜剧,他便带资进组,投了二十万,给自己弄了一个男七号的角色。

  他也想上电视露露脸。

  狄思科心说,这翁婿俩挺行, 什么赚钱干什么,眼光可真不赖。

  “您这一身大老板的气度和打扮, 瞧着可不像助理,您要是想演郭老师的助理,衣着得朴素点。”

  这老爷子有点用力过猛啊。

  卢大爷后悔道:“我平时打扮挺朴素的,今天这身是我家老大帮我捯饬的。”

  出门之前,大闺女对他这身行头夸了又夸,直夸得他找不着北。

  可是,在公园门口看到郭老师的表情,他就知道今天坏菜了!

  他常去探郭美凤的班,两人又一起参加车友会的活动,眼瞅着郭老师当了明星以后越来越时髦,那他也不能落后呀!

  于是就去燕莎买了好些潮流男装,每天换着花样打扮。

  等到七月份港岛正式回归以后,他还要去港岛烧瓶呢!

  几人说话的工夫,又有两个认出郭美凤的大妈,跑来跟郭美凤寒暄、要签名。

  卢大爷就提着郭老师的包,熟练地往后撤了几步,对狄思科说:“郭老师可有名了,我们来文化宫这几天,总有人来找她要签名。”

  “呵呵,我妈现在比我有名,戴着墨镜都能被人认出来。”狄思科眼神好使,早看见郭美凤给人家签的名字都是胡桂荣。

  老太太给人签名签得挺乐呵,即使签的都是电视剧里的角色名,也够她显摆一阵子了。

  “妈,我瞧着您对我四哥找对象的事,不怎么上心啊,净给人签名了!”

  “这相亲角里来来往往的都是家长,现在能看的都是外在条件,要我说,找对象还是得看看姑娘本人。”郭美凤理直气壮道,“所以,我们今天主要就是体验生活的。”

  狄思科将最后一口冰淇淋吃完,笑说:“那您继续体验吧,我去人才市场那边看看。”

  临走前还不忘调侃卢大爷,“您这身打扮不行啊,赶紧换换,一看就是大老板,哪有助理的样子!”

  说完就招呼闺女走人了。

  狄嘀嘀跟奶奶和卢爷爷挥手再见,捧着她的冰淇淋,一路小跑跟在亲爹身后。

  “爸爸,公园里人太多了,咱俩来干嘛啊?”

  “就随便逛逛呗,”狄思科帮她把刘海撩上去,“你总在家练琴,不腻味啊?”

  “还行,我得好好练琴,不然比赛的时候就丢人了。”

  “嘁,年纪不大,担心的还挺多。”

  狄嘀嘀当了小主持人以后,已经有了女明星的自觉。

  上礼拜,钢琴老师帮她报名参加京津冀少年儿童钢琴比赛。

  这丫头回家就自己增加了练琴时长,生怕在比赛上丢脸。

  “咱们重在参与,得不得奖无所谓啊。”

  狄嘀嘀很有冲劲儿地说:“那不行,我弟弟画画都得奖了,那我也要得个奖,不然我就管不住他了!”

  “他玩的玩具还是你花钱买的呢,哪敢不听你的!”

  “哎呀,那不一样,”狄嘀嘀胡乱挥挥手说,“爸爸你不懂,你千万别给我拖后腿啊!”

  父女俩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不一会儿就找到了那个人才交流会。

  这所谓的人才交流会,其实是市劳动局牵线组织的招聘会,有不少三资企业和私营企业都提出了招聘要求。

  每个企业的咨询台前面都有人排队,狄思科将每个咨询台都看了一遍,最后停在了一家私营科技公司旁边。

  想看看他们给技术人员开多少工资。

  “同志,他们公司那个硬件研发工程师的薪资待遇怎么样啊?”狄思科拦下刚刚离开的小平头年轻人问。

  “你自己去问问不就知道了。”

  “后面排队的人太多了,排到下午也未必排得上。”

  小平头本来都要走了,被他拉着问了两句,就顺势停了下来,还拿出烟盒给狄思科让了让。

  见狄思科摆手表示不抽烟,他才说:“硬件研发岗2800块。”

  “这么高?”

  狄思科刚才看过招聘信息了,这个岗位要求本科学历,有五年相关工作经验。

  在腾飞工作五年的工程师,工资在1500左右,人家这工资相当于腾飞的两倍了。

  小平头习以为常道:“私营公司都这样,工资要是不高点,谁会舍了铁饭碗去私营公司打工啊!”

  “听你这意思,也是在国营单位上班的?”

  “嗯。”

  狄思科跟人家握了握手,套近乎说:“那咱们一样啊,我也在国营单位上班。”

  “狄总,咱俩可不一样,我就是个搞技术的,拿个一千出头的工资。”

  “……”

  狄思科卡壳了一下,心说这不会是腾飞的职工吧。

  别怪他认不出单位同事,全公司五千多人,他记性再好也不可能将所有人都记住。

  “你认识我啊?”

  “那肯定认识啊,干咱们这行的,少有不认识您的!腾飞那个纪录片,我看了两遍呢。”

  而且这位狄总经常上本地报纸,外行人可能不关注,但同行们对狄思科这张脸还是熟悉的。

  闻言,狄思科放心了,看来对方是其他单位的。

  他客气地问:“你刚才应聘的情况怎么样?工作合适吗?”

  “不好说,我得再想想。”

  “2800的工资可不算少了,你怎么还犹豫?”

  狄思科不是自己单位的领导,小平头就有什么说什么,“2800确实不少,但私企规模太小,万一干两年就黄了,我还得另外找工作。”

  “你还没从原单位辞职吧?”

  “嗯,今天就是来随便看看。”小平头点头。

  没找到下家之前,他不敢辞了公职,现在大多数人都这样,骑驴找马。

  狄思科问:“你们单位把工资提高到多少,你会愿意留在单位继续工作?”

  “当然是越高越好啊。”

  “给个底线呢?只要工资能达到多少,你就愿意留下?”

  “1800-2000吧。”小平头细数道,“国营单位的福利待遇要比私企好一些,工作环境相对宽松,只要企业效益好,就没有被辞退的风险。”

  国企里就是只上不下,只进不出。

  只要没犯什么大错,企业是不会开除职工的,铁饭碗真的能捧一辈子。

  私企外企却有被炒鱿鱼的风险。

  而且留在效益好的国营单位上班,在亲戚间也有面子。

  所以,只要工资能达到1800,哪怕比市场价少1000块,他也愿意留在更稳定的国营单位工作。

  可他在单位的工资才1150块,远远低于市场价。

  这就让他有些意难平了。

  总想着跳槽去赚更高的工资,又实在舍不得铁饭碗。

  国企工资要是能别低得这么离谱,他真不愿意跳槽。

  “狄总,腾飞招不招硬件研发工程师?”

  “招啊,技术人才我们都需要。”狄思科笑眯眯道,“但我们腾飞在行业内属于高福利低工资的单位,这个岗位工资恐怕也达不到你的心理预期。”

  大家都是同行,工资基本都是公开的,小平头早知道腾飞的工资能达到1500-1700。

  要是能从现在的单位跳去腾飞,其实也还行。

  狄思科收了他的求职简历,只说会交给人事部门,让他们安排面试,就与对方告别了。

  像小平头这样出来找机会的国企员工还有不少。

  狄思科在招聘会上转悠了两个钟头,碰到的基本都是搞技术的,而基层工人却一个也没碰到。

  他也去合资公司打听了流水线工人的工资,比腾飞一线工人的平均工资低100块。

  一线工人的工资高,福利待遇好,算是腾飞员工结构中最稳定的一批人了。

  大半天看下来,狄思科在心里直叹气。

  只有狄嘀嘀这个小吃货最开心。

  冰淇淋吃了,带来的两瓶AD钙奶也喝了,公园里有推着三轮车叫卖驴打滚的,她又吃了半块。

  以她的实力,本来能全吃掉的,可惜吃到一半的时候,一颗活动的小乳牙被黏了下来。

  这回好了,两颗门牙还没长齐,下边的牙又掉了一颗。

  父女俩在文化宫里,就近找了一间最高的房子,将狄嘀嘀的小乳牙扔到了房顶上,期盼第二代新牙可以快点长出来。

  *

  女明星在周末太过放纵,糖分摄入严重超标,被亲妈禁止吃甜食一个礼拜。

  狄思科也因为监管不力,被媳妇批评了一顿。

  父女俩对坐着唉声叹气,相互挤了挤眼睛后,又很快散开各自反省了。

  公司里来了新经理,但狄思科的工作并不比以前轻快。

  董事会负责审议战略,抓大方向上的把控,下达业绩指标以后,经营工作由总经理主导。

  所以,狄思科现在的主要工作放在战略部署和资源整合方面。

  腾飞旗下的子公司不少,年初又在港岛设立了分公司,工作千头万绪。

  可他这阵子最头疼的,还是人才流失和薪酬的问题。

  领导层为此开了几次会,提出了几种解决方案,都因为体制问题而搁浅了。

  狄思科为此翻看了好多相关资料,其实早在85年的时候,上面就颁发了一个《关于国营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明确提出过,“企业职工工资的增长靠本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国家不再统一安排企业职工的工资改革和工资调整。”

  这话是啥意思呢?

  这说明在调整工资,搞薪酬改革这方面,企业其实是有自主权的。

  但是为啥大家这么多年都不改呢?

  都怕承担责任呗。

  薪酬改革,那是要拉开职工之间收入差距的。

  以前是吃大锅饭,后来是按劳分配,再改的话,就是按“知”分配了。

  知识型人才赚得多,劳动密集型的相对较少。

  万一被对此不满的职工告到上面去,那企业的整个领导班子都得吃挂落。

  所以,只要上面没明确要求改革,大家就一直拖着。

  就像前几年的腾飞一样,用除了工资以外的其他福利,将人才留住。

  狄思科也不想触碰这个雷区,可是,两个高级工程师的出走,让他不得不正视这个问题了。

  他最近一直想找机会跟市领导聊聊,正好赶上市里组织下半年的人事、劳动、教育工作会,一般企业领导都不愿意出席这种会议,狄思科听说以后,主动要求跟全开瑞一起去开会。

  当即便收获了对方长达三秒钟的诧异注视。

  不怪Carry总惊讶,这次会议开了整整一上午,临近午饭才有一点自由讨论时间。

  听到可以举手发言以后,狄思科第一个高高举起了手。

  张副市长放下茶杯,见他这么积极踊跃,就笑着点名说:“腾飞的狄总有话要说,那狄总先说说吧。”

  劳动局的领导也开起了玩笑:“张市长,人家现在已经是狄董事长了,可不能叫狄总。”

  “哈哈,大家叫什么都行,喊我一声小狄,我也应承。”狄思科站起身,接过工作人员拿过来的话筒说,“刚才马局长提到了国有企业人才流动的问题,我也想讲一讲我们腾飞的情况。”

  “好啊,大家都聊一聊,集思广益嘛。”

  “现在很多经济学学者和企业家,为企业提出了三条安全线的考核标准,当然我更愿意称之为死亡线。越过这三条线,距离企业的死期就不远了。”

  “三条线的第一条,就是刚才马局提到的人才流动的问题。在经营正常的企业内,如果员工的流动和淘汰率低于2%,那就很危险了。我们腾飞跟大多数国有企业一样,基层年年进新人,但淘汰是没有的,大家好不容易捧上了铁饭碗,咱能淘汰谁啊?”

  “但我们公司的人才流动率是超过2%的,”狄思科作出一个无奈的表情,“这个数据达标,并不能让我们高兴起来,为啥呢?因为这流动的2%中,大多是中高层技术和管理人员。”

  “说到这里,我正好再提一下第二条线,企业中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员要占企业的10%以上,我们腾飞能达到39%。看起来似乎还不错,然而,前年这个数据是43%,去年是41%。我们腾飞是一家规模达到5800人的企业,每年流失2%,就说明,每年有一百多名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从我们公司离开了。”

  “这些高级技术人才,都是我们自己从头培养起来的,腾飞几近破产时,他们没走,如今腾飞的情况好转了,他们反而选择了离开。”

  “只能说,腾飞和这些人才是相互成就的,他们的知识和技术帮助腾飞实现了飞跃,而腾飞这个牌子打响以后,我们腾飞的人才,也成了人才市场上的香饽饽,被私企和三资企业盯上了。”

  张副市长插话问:“腾飞既然已经发现了问题,现在找到补救措施没有?”

  “我们想过,但时代变了,以前可以用集体荣誉,精神信仰将人留住,现在则更需要经济利益的牵绊。高级工程师在国企里能拿四五千块的月薪,在咱们看来已经很高了,但高工们却大多对此不满意。”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我们腾飞有个工程师跟我说,他有个大学同学,读书的时候样样不如他,但人家在外企拿15万年薪。而他呢,蹲在国企里守着每月五千块过日子,一年不到六万,首先心理就失衡了。”

  “现在能打动人的,无非是房子、车子、票子,我想着票子咱给不了,要不就在房子和车子上想想办法,给人家增加点福利。”

  马局问:“这么丰厚的条件,也没能将人留住?”

  狄思科不能说人还在公司好好待着呢,只一脸沉重地答:“有合资企业给他开了30万的年薪,这么多钱握在手里,啥样的房子车子不能买啊?”

  众人都沉默了。

  其他企业领导纷纷窃窃私语,国企留不住人是普遍现象,大家各自的单位里每年都要走不少人。

  不过像腾飞这个30万年薪的,是他们听过年薪最多的。

  “我最近专门接触了本单位和外单位的一部分职工,我发现,基层员工是最稳定的,基本没有流动。中层员工对收入有不满,但因为工资与市场均价相差在2倍以内,有补贴和其他福利补偿,大多数人摇摆不定一阵子以后,都能选择留下来。但高层人员,只要被外界联系到,基本都会跳槽。”

  像他这样面对百万年薪依然固守本心的,那可真是不多见。

  当然了,他的底气是有钱媳妇给的。

  “提到了工资,我就正好再说一说第三条死亡线。咱们现在的工资构成是基本工资加奖金,基本工资是固定的,奖金是活动的,如果活的部分低于15%,那就接近死亡线了。腾飞的工资结构中,活的部分有30%,但是对于职工的激励作用仍然不明显。国际上很多知名企业在这部分会达到70%……”

  狄思科握着话筒接着说:“企业家们经营企业,当然不能贴着死亡线经营,必然要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刚才张市长提出,要为国企厂长经理试行年薪制,我们腾飞也有幸成为了十二个试点企业之一。”

  “但是,对于腾飞来说,比激励领导层更重要的是,激励高级技术人才。我们腾飞需要遏制人才流失,尽快打一场人才保卫战!”

  “腾飞已经成为了高层管理人员的年薪制试点,希望市里可以考虑,在试点年薪制的同时,也让我们腾飞成为薪酬改革的试点!”

  全开瑞暗道,只要成为改革试点,就相当于拿到了免死金牌。

  既然是试点,就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败。

  即使真的有职工对薪酬改革不满,闹到了上面去,那也是改革带来的阵痛。

  私下改革和试点改革,意义是大不一样的。

  这是给腾飞的管理层上了一道保险啊!

  全开瑞默默感慨一番狄思科手腕老练,就起身声援道:“张市长,马局,我们董事长刚才说的,就是腾飞整个领导班子的心声。别说咱们市里,就是放在全国,也没有一个可以参考的国企薪酬改革案例,我们腾飞已经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愿意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不论成功还是失败,我们都愿意给其他兄弟单位提供一个参考!”

  其他兄弟单位的领导:“……”

  只要市里同意改革,那我们也敢上啊!

  腾飞这俩人真是贼精贼精的。

  *

  贼精的腾飞二人组并没能在当天得到答复。

  隔了一个多礼拜,在狄思科以为没戏的时候,市领导才把他们喊去了办公室。

  市里原则上同意将腾飞立为薪酬改革试点,但是希望腾飞不要冒进,要注意维持稳定。

  狄思科和全开瑞当然点头答应。

  另外,市里还会由劳动局、财政局、审计局派出精干力量组成工作组,专门到腾飞支持,同时也是监督薪酬改革。

  可以可以,狄思科二人全盘接受。

  即使劳动局和财政局不来人,他们也要上门请教的。

  这回直接将人送到腾飞来,还省了他们的麻烦呢!

  回到单位以后,两人叫上了总会计师翁佩云,商量制定薪酬改革的方案。

  基层员工和高层管理人员先放一放,咱们着重解决高级技术人员的问题。

  按照之前开会商讨的办法,除了现在正在实行的基本工资和岗位薪酬,腾飞还打算给技术人员增加短期激励,以及长期激励,也就是所谓的“金手铐”。

  以防技术人员总想着跳槽,必须将企业发展与他们的经济利益捆绑到一起。

  “苏工他们等了有一阵子了,要是一直拖着,大家也没心思工作,虽然具体方案还没定下来,但咱们可以先跟两位工程师谈谈,透个口风,也让他们尽快安心投入工作。”狄思科商量道,“全总,要不咱们分头行动,我跟苏工谈谈……”

  30万的年薪不是那么好谈的,狄思科先把担子接了过来。

  全开瑞颔首说:“那行,我明天找王工聊聊。”

  狄思科下班回家的路上,都在琢磨苏工那三十万的年薪,他得把那副金手铐夸出花来,才可能打动苏工呀!

  结果刚迈进大门,就迎面跟正要出门的母子三人撞上了。

  “你们娘仨干嘛去?”

  “看老外去!”狄嘀嗒语气里满是兴奋。

  “去哪儿看老外啊?你又不是没见过老外,兴奋个什么劲儿!”

  “这次不一样,”姐姐激动道,“我们能看到南韩人啦!”

  狄思科看向媳妇,“你们去哪儿看南韩人啊?”

  “去我大哥家,”于童将挎包交给儿子,让他们先上车,“于小胖他们学校来了一批南韩的留学生,我嫂子前几个月就帮于小胖提交了申请,可以让一个男生在他们家寄宿。”

  “让留学生在家里寄宿?”狄思科摸不着头脑,“那还是高中生吧?会说汉语吗?”

  “应该会吧,不然怎么听课?”

  狄思科心说,现在的学校真能搞花样,居然还弄了南韩留学生到学生家里寄宿!

  “你跟我们一起去吗?”于童邀请道,“那孩子昨天来的,我哥和嫂子想在家里组织聚餐,一起欢迎那个留学生。”

  狄嘀嘀和狄嘀嗒早就盼着去看看南韩人长什么样了。

  狄思科见过南韩人,一点也不好奇,摇头说:“你带孩子去吧,我就不去了。”

  他将母子三人送上车,就径自回屋琢磨那薪酬改革方案了。

  直到晚上九点多,他才听见前院儿传出闹闹哄哄的动静,应该是孩子回来了。

  狄思科放下钢笔溜达过去看情况。

  客厅里,狄嘀嘀和狄嘀嗒刚与外国小哥哥说过话,向奶奶介绍时,语气里全是兴奋。

  “奶奶,南韩人跟咱们长得还挺像的,不像外国人。”

  “你俩可真是少见多怪!见个南韩人就激动成这样!”郭美凤指指孙子孙女穿的裤子,“你们这大裤。裆是怎么回事?谁让你们穿这么肥的裤子,跟两个麻袋似的!”

  “李正熙送给我们的,南韩人都这么穿,时髦!”狄嘀嘀在肥裤子上扯了扯,又从裤兜里掏出一张磁带,“这也是李正熙送给我的,他说这是他最喜欢的歌手。”

  郭美凤往封面上瞅了一眼,“怎么这么多男的?画的人不人鬼不鬼的。”

  “奶奶,你不懂,这个叫组合,唱歌的,在南韩可流行了!”狄嘀嘀看到爸爸推门进来,又高兴地显摆自己新学的外语,“爸爸,撒浪嘿~~”

  狄思科:“……”

  那留学生净教些什么乱七八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