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获得者之一,无可争议的学霸。去团委申请备案时,团委魏老师很快便给他放了行。不仅如此,还热心地给他介绍了几家手头刚好有的现房资源。
邓铮只用了半天的时间,便从这几家房源里挑出了一家一居室。
标准的一室一厅一厨一卫,带简单家具家电,最重要的是位于大浦村公园旁,地点虽偏,但环境不错。
房东人也挺好,因为是魏老师的介绍,邓铮又英俊挺拔、器宇不凡,不仅没收押金,连最低半年一交的租金也放宽到了每季度一交。
交了一季度的三千块租金后,邓铮手里便又仅剩下两千了。
不过看着这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一居室,今后自己一人寄居的小窝,邓铮又觉得斗志昂扬、信心百倍。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里,便是自己梦想扬帆起航之地!
……
就在邓铮初动租房外宿的念头之时,周三,某高档小区书房里。
“爸,今儿的报纸。不好意思,下班耽搁了会儿,、、都卖完了,就剩这几份,您将就一下!”
“、太畅销便罢了,连份都没买到,那还看个什么劲!”
戴着老花镜的“侠客小说大师”合琴生,甚是不悦的接过儿子递来的一叠报纸,随手丢在了书桌上。
忽然,他“咦”了一声,从中捡起一份版面有些奇怪的报纸。
?没听过!
此时,他手中的这份周三版的,四分之一版面都是一副古香古韵的水墨画。
白底之上,着墨很淡,似云似霭地晕染出来几个闪转腾挪的人物形象,看不出形貌,但那种剑拔弩张、生死相搏的感觉透纸而出。
别的不说,单就这个版面呈现出的画面效果来说,韵味十足,很是引人。
合琴生也不仅点了点头,想着自己下本侠客小说的封面可以参考这样的路数,但当他看到上面洋洋洒洒的大字时,顿时气不打一处来:
“荒唐!武侠小说创始人金梁?这人是哪里蹦出来的!还武侠小说,还创始人,简直是不要脸!谁给你封的?再者,武是武,侠是侠,能放在一起吗?”
“史上第一部长篇武侠小说!还敬请期待?现在这后辈真是为了挣钱脸都不要了!长篇?你写得出来吗?你知道什么叫长篇吗?还有,从这取得名字就看的出来,文青气十足,刻意卖弄,完全对通俗文学一知半解,根本就是不知所云!”
合琴生瞬间将“文人相轻”这四个字发扬到淋漓尽致,拍案大怒:“以后没老三样就别买了,不要什么乱七八糟的小报都往家里带!”
怒过之后,突然留意到大字后面还缀着一行卷首词:
独立苍茫每怅然,恩仇一例付云烟,断鸿零雁剩残篇。
莫道萍踪随逝水,永存侠影在心田,此中心事倩谁传?
──调寄
一见这格调不凡的卷首词,顿时心情更加躁狂,就像雄兽的领地里闯进来了另一头公的,不管个头大小、身体强壮与否,总之是个雄纠纠气昂昂的带把儿的!
最重要的是,这个带把儿的显然不是误闯,这是明火执仗厚颜无耻地抢地盘来了!
想我合琴生作为国内侠客小说的引航者、当之无愧的第一人,也不敢妄称创始,你个哪里冒出来的家伙,就敢如此狂妄嚣张?
合琴生面色阴沉,愤然起身,坐到书桌前,一篇战斗谢文的雏形顷刻间便在脑中形成。
“哼,我先酝酿好了。你不是周五连载第一次吗,虽然注定垃圾一篇,但也要等你发完再来,也好有理有据,一棍子把你砸到泥地里去!”
章008 第一期刊发
发行量毕竟太小,在上千万人的首都,一个单期发行不足五万的三流地区性小报,能够掀起的波澜实在太小。
而且因为是新建报刊,依托北方传媒集团的资源,跟其他大部分新建报刊一样,首先走的是教育系统和部分机关事业单位的路线。
也就是说,这单期发行的五万份中,起码有三万以上属于摊派性质地直接流入这些单位,作为每天早起收到的大几十份报纸中的一份,湮没在洋洋报海之中,沦为垫桌子、铺地板的“僵尸报”,鲜有人会去看。
像合琴生这样机缘巧合在报亭购买,偶然看到小说预告的,属于极小的一部分。
更多的人对此还是一无所知。
至于说该报的忠实读者,从发行区间内各报亭那难堪的反馈情况来看,应该还未出现。
就是在这种极端萧条的情况下,时间来到了周四晚间,明天周五要发行的这期全新的定版已经做了出来。
办公区小会议室内,报社二十几位工作人员齐聚一堂,从老总顾伟元,到报社总编,每人脸上表情各不相同。
“顾总,这一步,跨得会不会太大,太冒险了?”报社总编李海洋还在记挂着上一期用四分之一版面宣传一本连载小说的事,忍不住道。
“是啊,顾总,‘实事杂谈’和‘且听风吟’两个版块是我们报社仅有的几个偶尔会收到读者电话和来信的版块之一。说明这两个版块做得还是相当成功的。这一下为了连载小说,直接把这两个给拿掉了,无疑于舍本逐末。所以我还是认为,有些值得商榷啊!”一位男编辑道。
“其实,连载小说也并非不可取,如今科幻、悬疑类的中长篇小说很受欢迎的,市场也相对成熟。但是贸然尝试‘武侠’这样一种新的文学形式,虽然说一旦成功,必然领先行业,但是概率毕竟太小,而且难免有哗众取宠之嫌。我觉得我们还是要再谨慎一些。”一位眼镜女编辑道。
等着大家七嘴八舌地说完,顾伟元这才自信一笑,招呼秘书:“来,把排好的定版报发给大家看看。”
周五发行报刊的版面,是他自行敲定的,拿去了很多原有版块,把整个B面的二分之一版面都留给了,将整篇“楔子”一万五千多字全部刊载其上。
而且为了检验出第一手的读者感受,他事先并未将的稿件给任何一位编辑看过,整个过程乾纲独断,只选了一个实习编辑帮忙,基本都是一力完成。
为的就是此刻拿出定版报来,亲眼看看手下的这批文字从业者,作为普通读者乍一看到会有怎样的一种表现。
秘书很快将准备好的二十几份样板报发到诸位编辑和工作人员手里。
大家接到报纸,第一件事就是翻到B面去看小说连载区,去翻看那部让一向虚心听取各方意见的顾总跟完全魔怔了般,变得水火不侵、油盐不进的。
有部分编辑心中还存好了待会儿进一步劝解的腹稿,就待看完后结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