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章(1 / 1)

武侠之父 梵说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存记忆只能在见到熟人后短暂激发,还有越来越淡化的趋势。而什么事都问别人又有些太奇怪,因此邓铮想了解关于这个世界的一些事情,便只有通过电脑了。

  经过近一个半小时的网上搜索,邓铮终于大致了解了身处的这个世界,也基本确定了一些事情。

  目前所处的这个世界跟前世的地球非常近似,起码拥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相似度,自己所处的这个国家,居然也叫中国。

  非但如此,这个中国的历史在明代中期之前,跟前世地球上几乎一模一样。

  不过跟前世不同,在明代“土木堡之变”后,历史发生分叉,这个世界里因为有英主降世,重塑失衡的王朝,因此国势并没有一降到底。

  所以自然也就没有后来的满清入关,也没有经历列强入侵的百年国殇,最后虽殊途同归地也步入了社会主义阵营,却是循序渐进、自然而然来的,没有那么多无法挽回的踟蹰与损耗,所以是个比美国还要略强一些的庞然大物。

  文化娱乐产业非常发达,版权保护做得也极其完善,尤其是在全球范围内的文化输出上做得相当出色。

  文学、音乐、影视、舞蹈等等文化艺术领域不说引领全球,起码也是相当举足轻重的存在,绝对不像前世地球上那样孱弱,不是被韩流压迫,就是遭日饭侵袭,还时不时要遭受欧美、好莱坞冲击洗脑。

  这个世界什么都有,但却唯独没有一样东西——武侠。

  没有武侠小说,没有武侠歌曲,没有武侠电视剧、电影……甚至连“武侠”这种定义和说法都没有。

  熟悉武侠历史的人都知道,真正的武侠其实脱胎于明清白话。在此之前,不管是魏晋还是先秦,都是文言小故事,顶多算是游侠小记。

  明代的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白话小说,这本书在一定程度上,也被誉为武侠小说的真正萌芽和启蒙书。

  书里最具有武侠特征的人物是武松和鲁智深,二人身上都有先秦侠风,而“鼓上蚤”时迁又是第一个能穿房越脊、高上高下的人物,对后世武侠起了很大的启蒙作用。

  而清代中期出现的,则是中国第一部具有真正意义的长篇武侠小说。

  这本书对中国后世武侠小说乃至文学艺术影响深远,称得上是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由此才掀起了各类武侠题材文学作品的**。

  最厉害的地方在于,其中有关武功技击、江湖勾当以及机关埋伏种种名目的演述,都是第一次系统出现,对后世武侠小说的内容素材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可以说,这两部作品奠定了武侠小说的基本形式和模式。

  到了民国,在连续目睹辛亥革命和国民革命的软弱无效之后,人们开始寄希望于侠客壮士来创造新的世界。

  正是因为这种强烈需求,由此产生大量名家名作,武侠小说才彻底在华人世界繁荣起来,后渐渐成为一种享誉世界的独特文化现象。

  可以说,武侠文化的产生发展其实是有很深的社会根源的。

  而这个世界因为明朝中期发生变革,产生历史分叉,没有满清入关,也没有列强入侵和民国,因此断掉了武侠小说产生发展最重要的三个时期,所以时至今日也没有产生相对成熟的武侠作品。

  一直到现在,水平还停留在像这种最简单的报仇、技击风格的原始萌芽期作品。

  没有出现,并不等于没有需要。

  邓铮无比确信,无论前世还是今生,中华民族的骨子里,是渴望而且根植着“武侠”这种东西的。

  要不然,像这本烂得简直没法看,只是稍微跟真正武侠沾点边的,又怎么能够一经出现便引起轰动,以致于洛阳纸贵、书店售罄,一个半月就卖掉二十二万本?

  所以说,这里虽然还是个武侠的荒原,但却是个种下一粒种子,便能染绿整片莽原的无上沃土。

  而邓铮要做的,便是找准地方。

  挖个坑,埋点土,数个一二三四五……

  当然了,自己的坑,自己的地,种啥都长人民币。

  章003 《萍踪侠影录》

  肥沃的处*女地有了,可种什么种子最合适、见效最快、收获最多,却是件值得好好斟酌的事情。

  而就是在琢磨这个的时候,邓铮突然发现另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

  每当他极力思索记忆中前世地球上的一些东西时,脑海中就会很自然地出现一个空白界面。

  界面中间,闪烁着一个光灿灿的搜索引擎。

  用意念输入想要搜索的词条,唰唰唰,便会出现一连串的相关内容,仔细看了看,竟然跟在地球上使用谷歌、百度的效果差不多!

  “彻底发达了!想用哪部作品,岂不是可以直接翻阅着一字不漏地照抄了?”

  邓铮呆滞了半响,喃喃失语道。

  不过很快,他便将无比激动的心情重新平复了下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邓铮深吸了一口气,重新拿出柜子里的电脑来,同时取出记录本和笔来,从泡论坛、贴吧开始,认真研读、分析起这个世界的“侠客文学”具体发展进度,以及此类读者的主流阅读习惯和迫切需求点来……

  接下来整整一天,除了上课、吃饭,他再没出过宿舍门,对于想要了解的事情也终于有了一个相对清晰的认知。

  的作者合琴生是第一个提出“侠客文学”的人,也是目前取得成就最大,人气最高的中短篇作家。

  作为其所创作的“喋血三部曲”的最后一部,目前在畅销书市场上,几乎可以说是独占鳌头,卖得相当红火。

  除了合琴生外,还有不少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侠客文学”作家,成绩也都相当不菲,但影响力都比不上他。

  邓铮捏着鼻子,忍着不舒服,将其中最富盛名的十几部作品,包括“喋血三部曲”在内,粗略研究了一遍,随后,又泡了泡相关的论坛、贴吧。

  最后发现目前武侠小说的发展进度,充其量只相当于前世的民国初期,具体特征就是篇幅较短,没有一本超过八万字的,文字半文半白,故事取材的范围相当狭隘,局限性很大。

  有了这个结论,邓铮心里便有了底。

  按说,依照这个情况,他直接将民国旧武侠五大家的作品选择一部拿出来,绝对可以实现无缝衔接,取得口碑、银子双丰收。

  但他又觉得这一步跨得有点小,难以引起变革性轰动。而且,选择那种旧武侠代表作品,他本身连誊抄的冲动都没有!

  选择哪一部作品,既能放一颗大卫星,而又不至于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