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8 章(1 / 1)

武侠之父 梵说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在内地是*中的*。

  所以老先生1972年封笔,但一直到1981年。南巡伟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亲自接见,并称“欢迎查先生回来看看。我们已经是老朋友了。你的我读过,我这是第三次‘重出江湖’啊!你书中的主角大多是历经磨难才终成大事。这是人生的规律。”

  随后,金庸武侠才在内地“开禁”。并很快成为畅销书。

  需要注意的是,“开禁”是十几家出版社的“自觉行为”,既没有官方的“解禁令”,也没得到金庸先生本人的授权。

  因此,整个80年代,除了一家出版社的外,其余让一代青少年在租书摊前如痴如醉、欲仙欲死的近百种金庸武侠,皆为盗版!!!

  一直到1994年正式出版的三联版。才是内地第一套正版金庸武侠全集。

  但是绝不能说“先有香港的金庸武侠,才有台湾武侠”。

  事实上,四九年前后,大陆文人纷纷流亡于港、台二地,其间不少深受民初武侠影响的作家,藉笔耕糊口,开始以武侠创造个人写作的生涯。

  台湾的武侠,其实是与香港同步成长的,甚至严格说起来,比香港还来得早。

  在1954年梁羽生先生开“新派武侠”之先河。创写之前,台湾那边,夏风在1950年已经连载了54期的。孙玉在1953表了,太瘦生在1954开始连载……

  这些作品,虽然无法摆脱民初武侠的影响,仍属于旧派的范畴,但毫无疑问地,却为台湾的武侠缔造了一个新的契机。

  金庸先生的“新派”武侠,对台湾的武侠界的确产生相当大的刺激与影响。

  但是,同样由于政治性因素的掣肘,它传入台湾。远比一般人臆想中的要晚,一直到1970年后才“改头换面”地悄悄流传。

  比如:改成古龙所著。名为;改成司马翎所著,名为等等。总之。不能“正名”。

  而早期的台湾名家,如郎红浣、成铁吾,及中期卧龙生、司马翎、诸葛青云等,包括另一位天才宗师级人物古龙的早期作品,在金庸作品传入台湾之前,基本都是独立自足发展,沿袭的“民初旧派”路线。

  一直到1962年司马翎的、1964年古龙的,则代表着台湾武侠也走上“新途”……

  即便这样,因为政治原因的隔阂,导致台湾武侠可以独立发展,同时期可谓名家辈出、百家齐放,却依然出现前文所说的“金庸一出,天下归心”之现象。

  那么现在这个世界呢?

  诚然,这个世界因为传统文化继承得相对较好,文学底蕴、素养深厚的作家极多,由于自己的提前介入,直接开辟崭新道路,所以在适当时机出现堪比金、古、梁的名家几率很大,而且自身土壤也远比前世广阔肥沃。

  但却也没有了避开自己独立自足发展的空间,大部分人一上来就被自己的和劈头盖脸地镇压在身下不敢妄动。

  到现在快两年了,也才冒出一个“凌风上人”,一个李热,半个合琴生!

  自己以为自己是引路人,但这个路引得好吗?眼下情况发展下去,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

  一念及此,邓铮额头冷汗涔涔。

  正在他神游物外,有些茫然之际,电话响了。是李海洋的。

  接通电话后,他立即得到了一个很突然的消息:顾伟元、李海洋他们几个跟北方传媒集团闹翻,已经集体离职了。

  至于原因,李海洋没有细说,只交待老顾心情很差,暂时也不要问他,缓几天再说吧。

  邓铮知道他打电话来的主要意思是什么。过年时在那次他们跟北传集团出现裂痕的晚宴后,三人喝茶时虽未说明,但也有过半真半假的“君子约定”,顾伟元、李海洋离开北传后直接来找邓铮,大家一起干一票大的。

  李海洋因为义气陪着顾伟元离职,事后想想,心里总归还有些不踏实,所以就打电话来探探邓铮的口风,也算提前告知一下,毕竟这次离职有些不按常理出牌。

  邓铮闻弦歌而知雅意,当即表示双手欢迎。

  但挂完电话后,却是苦恼揉眉。

  长期打交道,他自然知道,顾伟元、李海洋二人及其团队能力极强,堪称业界千里马,能拉过来自然是求之不得!

  可是却比之前的原定计划提前了将近一年,哎呀,烦啊,把他们放在眼下的“侠之大者”有些屈才可惜了,可是,又该如何知人善用、人尽其才呢?!

  

章185 千头万绪

  “铮哥哥,出什么事了?”

  “你认识的秋雨文艺出版社的那位顾伟元顾哥,还有的李海洋李哥,今天一起离职了。”

  邓铮说话时,眉头还是皱起的。

  谈薇哦了声,便没再问,起身帮助邓铮一起将他搬来的那一大摞书还回去。

  一起出了书店,邓铮开车将谈薇送回了和琪家。晚饭后等她们闹够了,经纪人于国昌和许玲自然会来接的,不用他操心。

  目送谈薇进了和家,邓铮想了想,试着给顾伟元拨了个电话。

  电话一直在响,但就是没人接,最后是被挂断的。

  “这个老顾,就知道会是这尿性!”

  邓铮摇了摇头,先给李海洋发短信约了个地点,然后径直驱车赶到了顾伟元家。停好车后,在小区门口的水果店买了些水果。

  开门的是顾伟元的媳妇戚芳,眉宇间隐有愁容,一见是邓铮,立马招呼他进来,急声道:“小邓,可有段时间没来了。嫂子正想问你呢,老顾这是怎么了,回来闷不吭声地钻进书房里,一直到现在都没出来。你快帮我劝劝,他最听你的。”

  邓铮放下水果,咳了下,一脸不好意思,但嗓音洪亮道:“嫂子,这事儿都怪我!我应该提前跟你商量一下的。我嘛,关于传媒出版行业这块一直有些想法,所以怂恿着顾哥出来跟我一起干。纠缠他也差不多有大半年了,顾哥迈不下脸面直接拒绝,然后就一直拖着。刚好北传集团那边最近干得也有些不愉快,就在今天辞职了。准备跟我一起干。嫂子,那个。虽然说我这边现在条件差不多都成熟了,待遇肯定比他之前要好,但顾哥看来还是有些舍不得之前的工作啊……”

  戚芳听完,直接转身冲进了书房,把顾伟元给拽了出来,恨铁不成钢地斥道:“顾伟元你翅膀硬忘本了啊!没有小邓你那都快撑不下去了,哪里做的了后来的出版社社长?亏你还对那破集团感恩戴德,脑袋根本就是榆木疙瘩,也不看看究竟谁才是你平步青云的恩人!再说。人小邓这么厉害的人,三番五次拉你过去一起做事业,屁颠屁颠就去了呗,矫情个什么劲?!”

  顾伟元正愁愤然离职不知道该怎么跟媳妇儿解释呢,没想到这么容易就解决了!顿时有些愣神儿,吞了口唾沫,不确信道:“芳,你的